第224頁
書迷正在閱讀:小綿羊歷險記、太陽、八零年代漂亮女配、重生之不再做妾、少女惹詭事件簿、負債10億我開始還房貸[無限]、太子追妻風煙起、被我渣過的男主重生了[快穿]、在戀綜裝綠茶翻車后我爆紅了、快叫我爸爸[快穿]
相國并非官職,而是世人對中正院平章事的雅稱,只因為此職是百官之首,協相國事。 正是李某,李世琛現年五十有六,又是堂堂相國,按理說在宋茯苓面前不應該如此自謙。 可他不僅這么做了,還對宋茯苓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關心:先生體弱,今夜又是這等寒雨天,實在不該在車中苦等,萬一染上濕熱反倒叫陛下和太子憂心了。 多謝李大人,車中備有炭爐倒也不是太冷。宋茯苓顯然早就習慣了:守在府中反而憂心重重,只等太子殿下蘇醒方能真正落心。 宋先生不愧是守如山長義子,賢良方正堪稱當世讀書人之表率。只是掛閑于東宮著實屈才,若先生有意 宋先生多次推說有心無力,相國大人如何又忘了?一道清脆爽朗的嗓音赫然打斷李世琛的話:上了年紀最好還是致仕回去養病,左右李氏后輩人才輩出,連后顧之憂都沒有。 李氏到了李世琛這一代,除了長子便沒有幾個子侄能堪大任,恰逢長孫出了那檔子見不得人的事,來人這話就差沒在李世琛胸口上捅刀子了。 偏李世琛還不能明著發難:原來是益王,益王府就在皇宮外側,如何到現在才姍姍來遲?可是被哪位新得的女伎纏住了腳脖子? 時人狎伎為樂,李世琛這話倒不算出格,頂多算調侃。 謝渺冷哼一聲不與回應,轉頭來和宋茯苓說話:宋先生,你可是要進宮探望太子? 正是。來這兒的誰不是想打聽太子情況? 巧了,本王得皇兄口諭正要進宮,不若便捎你一程? 宋茯苓自然不會拒絕:如此宋某便多謝益王殿下。 益王乃今上嫡親的弟弟,和長兄的溫和守禮不同,他于酒色一道頗有興致。 自十二年前延州之變后,如今禁軍三衙都歸他掌管,頗得皇帝信任。不過哪個皇帝放心嫡親兄弟去掌管禁軍? 偏偏益王是個例外,因為謝渺也有不足。生來便跛了一只腳,身高也只有常人半多,這等半殘瑕疵之人生來便與皇位無關,他自己沉迷酒色也很看得開。 如此能得皇帝寵幸也不算意料之外。 宮門很快開了,兩駕車馬相繼駛入皇宮內院。 沒多久其中一輛停下,下來個穿著蟒袍的矮個男子,他上了宋茯苓的馬車。 王爺可是有何指教?宋茯苓仰頭。 謝渺長得倒不差,就是矮了些,看著像個半大孩子,直勾勾盯著宋茯苓:太子并未落水。 宋茯苓先是有些疑惑,片刻后松了口氣:那今日之事? 是做與世人看的,謝渺道,確切地說,是做與越國三皇子看的。 宋茯苓明白他的意思:他要來上京? 沒錯,謝渺點頭,作為使臣和皇兄商談北通商路的事。這是被逼急了,謝至文過了十多年苦日子終于是過怕了,哈哈 謝渺口中的謝至文便是越國當朝皇帝,說來荒唐,兩國皇帝其實是同父兄弟,寶成元年因為舊事才分國而治,延州那場戰事也與這件舊事有關。 宋茯苓只是撥弄手里的湯婆子,并未接茬兒。 一旁的謝渺見狀不禁疑惑:你就不想知道本王為什么將此事告訴你? 益王殿下想說,宋某便聽,益王殿下不想說,宋某自然不能勉強。宋茯苓眼底含笑。 謝渺知道此人顏色好,卻不想笑起來如此讓人挪不開眼,怔愣了一瞬才干咳兩聲回神:本王便直說了,皇兄的意思,他以太子溺水為由推脫與使團會見,剩下的事要交給你和鴻臚寺去做。 宋茯苓似乎很是驚訝,接連咳了好幾聲,待緩過來面色不禁有些發白:宋某殘缺之人,何德何能與使團會見?不可,有損國體。 要的就是有損國體。謝渺雙目灼灼。 宋茯苓隱約猜到謝渺的意思:不知陛下和益王如何打算? 謝渺揚袖一笑:待會兒自有皇兄與你說,而且今晚怕要留先生在宮內休息。 宋茯苓點點頭:太子溺水情勢不容樂觀,身為老師心中掛念是應該的。 謝渺贊道:先生聰慧。 兩人這邊在馬車中密談,而另一邊溺水的太子謝巡也再次發起了熱。 太醫原以為這次也只是走個過場,不成想發現太子竟然當真發起了熱來,東宮一時亂作一團。 作者有話要說: 果然,在下更禿了 這個故事哥哥不是哥哥,弟弟不是弟弟,不要糾結名字(捂臉) 第103章 七二 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雨, 宋茯苓只小憩了半個時辰,便一直坐在臨窗處發呆。 皇帝想要挑起戰事,叫越國的使團有來無回??勺怨艃绍娊粦鸩粩貋硎? 不想落人口實, 便要在雙方會談時多動口舌。 宋茯苓想了一晚上, 腦子里都只有一個念頭:這仗打不得, 至少現在打不得。 國力相當打起來便沒完沒了,不如恃強凌弱有意思。若是現在就開戰,那他多年心血豈不付之東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