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書迷正在閱讀:辭天驕、[綜漫同人]成為瓶子樹精那些年、【全息】r18角色扮演性愛游戲、我再也不下凡了、七零年代小夫妻(作戰:月夜天行)、穿書之福運綿綿、綠茶拿我照片網戀、紙港、倒霉直男意外變成蟲母之后、我當你是兄弟「快穿」
因有前幾年的六十大壽做比較,這次六十七歲的壽誕規模比整壽稍次,但也極近奢華、榮耀,這個壽誕早幾天就開始準備,自京西到西直門,經新街口、西安門通中南海,與紫禁城的慶儀連接,一路彩坊接連不斷,連綴著彩墻、彩廊、戲臺、舞臺、燈坊、燈樓、燈廊、龍棚、燈棚無數,路徑的寺觀,大設慶祝經壇。 京城各部、寺、監官衙同樣建經棚、設彩坊,幾里設施一個繁麗的景點,一路上,用彩綢結成的“千秋佛誕”、“瑤池不老”等大字掛在彩墻上,還有各路官員們獻給太后的千秋圖屏風,金色的壽字共萬種字體,蒙古、漢軍都統以下武官也建起賀壽臺,一路彩臺上的歌舞、戲劇、陳設難以盡數,其內容多為神仙祝壽故事。 京城內外金碧輝煌、錦綺相錯、華燈寶燭、霏霧氤氳、彌漫周匝,但那些都不是重點,真正熱鬧的是紫禁城慈寧宮內,宮門前狹長的廣場、永康左門、永康右門、、長信門、慈寧門,宮內東西兩側的廊廡、大佛堂、徽音左門,徽音右門都繡幙相連,笙歌互起,金石千聲,云霞萬色。 這還只是小慶,紫薇有記憶中那些年為本,太后的七十大壽比這個可奢華多了,規模也更大,所以眼前的繁華迷不了她的眼睛,一行一動無不規范到極點,對壽誕進程、禮節比晴兒還明白,很有禮節教養的樣子,看的太后暗自點頭,晴兒佩服不已。 到了太陽高升后,太后、皇后、各宮嬪妃及幾位格格、晴兒都換上了朝服,按品級大裝后,太后高坐殿上,皇后、各宮嬪妃及幾位格格、晴兒開始給太后念祝壽詞,獻壽禮,晴兒讓紫薇按照格格的品級給太后賀壽獻禮,被紫薇搖頭拒絕了。 紫薇不想在皇后、各宮嬪妃面前出這個風頭,若是現在出去,不定有什么風言風語呢?還是等壽宴結束后,或者是明日私下里給太后單獨行個禮,祝賀也一樣,晴兒無奈,這時的殿里也不是能說話的地方,只好強拉著紫薇坐到她身邊。 晴兒是親王格格,按品級為和碩格格、也可稱為郡主,加上太后寵愛,地位甚至比令妃生的那兩個女兒都高,在說那兩個年紀小,這種場合還需要奶嬤嬤照應,所以她的座位只在四格格之下,可能早有授意,晴格格的桌前被安置了兩個座位,晴兒難得堅持,紫薇只好妥協,覺得臉上火辣辣的,好像所有人都注意著她這個平民百姓,兩人卻不知道這一舉動被太后都看在眼里。 宮內的妃嬪們給太后朝拜獻禮之后,并不是每個都能留在主殿的,除了皇后、貴妃和資格最老的四個妃子,其余人等都要移步側殿,今年因令妃被禁,加上要給三個孕育龍嗣的舒妃、林貴人、忻嬪榮耀,所以她們三個都在坐,乾隆的女人雖然不少,此時除卻令妃的話,暫時卻湊不齊四妃之數。 所以太后又示意把撫養令妃兩個女兒的慶嬪、穎嬪留了下來,她們兩個都是有乾隆口喻提了妃位,卻需要明年領金冊,進妃禮的人,宮里早改口稱呼慶妃、穎妃了,留下來也算合適,之后就是各親王公伯爵的家眷依品級朝賀獻禮,各命婦都身穿浩命朝服,按品級進殿給太后行了大禮,獻上壽禮,親王嫡福晉和二品以上的命婦都是有資格在殿內入坐的,側福晉和二品以下的都要去側殿入坐。 經過雖然只有短短幾行字,但是卻用了整整一上午,中午用過膳后,休息了片刻,又開始了四品以上的官員家眷朝賀獻禮,依然是能留在主殿的只有二品大員以上的家眷,其余人等都分到側殿去了,這次的進度快了不少,朝賀時都是按文武、品級一群群的開始行禮,官員們是沒有親王家眷有單獨給太后行禮機會的。 等命婦們都行完禮,乾隆撐著笑臉帶著幾個兒子、和各親王宗室子弟也開始給太后賀壽獻禮,太后親自扶起乾隆一同入坐,又聽贊禮頌出各阿哥們的禮單,雖然都夸獎了幾句,但是相對比下還是夸獎五阿哥為重點,對十二阿哥也親熱了幾句。 事隔那么久,紫薇又一次遠遠的看到了這個五哥,心里真是什么感覺都說不出,沒有激動、歡喜,甚至覺得不陌生人還疏遠,怎么會這樣?她不是羨慕五阿哥可以跟小燕子在云南逍遙生活嗎?是因為最后五阿哥跟小燕子帶著孩子落魄回京、生死不明,還是因為再活一次后,認識到了五阿哥對她這個meimei的無情?小燕子的自私、貪慕虛榮,對她的背叛?紫薇也不知道,但是她在沒有一見這個五哥就心里溫暖的感覺了,也許是因為她的感情除了對父母那么一點親情,對金鎖的愧疚、其他的都被他們消耗完了吧! 待一切禮儀完畢,已經是傍晚時分,因今個太后壽誕,宮里各處燈火通明,華燈早塑,宮女、太監們來來往往的忙碌,總算在晚膳時將宴席都準備好,油餅、棗塔、果子、冷盤、果盤等都按品級端到眾人面前,一些熟食、熱菜其實都冷掉了,當然太后、乾隆、皇后面前的除外,三個孕婦那里也特殊照顧著。 紫薇看的暗笑,這宮里還是這樣,跟那時沒有不同之處,雖然是宮中大宴,飯菜、酒食甚至不比自家的好吃,寒冬近臘月,殿里碳火燒的在暖和,飯菜一路在御膳房送來,也冷透了,夏天添冰,冬季添碳,除了金貴人們的飯菜用特殊食盒運送,別的人可沒有這個福份,說是宮中壽宴,不過大家哪里是吃飯來的,都是為了那一份榮耀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