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春耕春種以后,地里田里的活計,都包給族人做短工。 就是家里的牛,都是他們在管,只是晚上送回來,早上牽走讓家里的孩子去山里放牛,割牛草。 她覺得這樣的日子,簡直了,真是比做神仙都舒服。 不怪她這么想,一輩子除了三歲之前,她就沒有過過這么松快的日子。 認真的說,三歲之前的日子也沒有現在的好過。三歲之前是不用做事,可吃住都沒有如今的好。 現在頓頓都能吃rou,吃多了,也沒有以前那么饞rou。 “就是,我自己做,讓大花她們一家也學學怎么做的?!?/br> 至于大姑子他們會不會想到自己做點小生意,那她就不管了。 自己做的夠多了,難道還包發財。 做幾樣普通的點心,飴糖,教他們做些小吃食,餛飩,自制的手工面條等等,還有兩位小叔子家都教。 教他們幾家,是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等他們家庭條件好些了,與自家也能自如的交往。 萬一條件相差的太大,等以后,這客氣啊,還有畏懼,疏遠,就會慢慢的來。 只有自己兜里有了銀子,才能對等的交往來往。 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在一個被人時刻巴結的環境中度過一生 ,那對他們沒有什么好處 ,只會給他們帶來傲慢無禮。 也許不會傲慢無禮,但面對窮人時,心里上一定會有優越感。 她希望他們不管以后發生什么,都能保持農民的本色,勤奮努力,勇敢堅強樂觀的心態。 主要的是那三家的掌舵人都不錯,至于其余的人,昭君不是太在乎。 農民也有自己的小智慧,管好自己的家,管好家里的成員。 做做小生意,依然還是農民,經商做生意只要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是不會被劃分為商戶。 古代的士農工商,在科舉中劃分還是很重要的。 平日的地位,除了士,其余三種還是看誰家錢多。農人的地位,也就是在科舉時有優勢,別的時候,都不太大。 沒錢的依然仰視有錢的。 昭君穿越多個古代世界,對此自有一番新的認知。 午飯時,大師傅們住的右側,擺上了好幾張大桌子,每桌八人。 四四方方的大桌子,高高的長板凳,一方兩人,一張八人。 大師傅們三桌,請來干活的家自家的親戚,五桌。 木匠,泥瓦匠,三桌大師傅,在一邊先洗洗手,不遠處都放著水桶,木盆,里面全是干凈水,讓他們飯前洗手。 剛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可幾天后,他們不洗手自己都覺得不對。 大柱三兄弟帶著堂弟表弟還有族人們,跟在大師傅們后邊。 招呼著,族叔,族弟的招呼他們先上桌。 有一桌全是族人,他們笑嘻嘻的一望,“喲,今兒有魚啊,好大一條?!?/br> 說話的人與昭君是一輩兒的,但年齡小不少,在他家里他排老二,在族里排到二十六。 不是至親的晚輩,都喊他二十六叔。 桌上一位年齡與他相仿,小不了幾歲的,但比他小一輩的,笑著回了一句,“二十六叔,我曉得你最喜歡吃魚,對吧?” “對啊,我就喜歡吃魚。不過紅燒rou啊,我也喜歡吃,油滋滋的,吃了渾身都是勁?!闭f完,夾了一塊紅燒rou,曬進嘴巴里。 那陶醉的神態,真適合做吃播,絕對能吸引人。 每桌子都是那種大塊的紅燒rou,保證一桌八人都有三塊。 還有濃郁的湯汁煮的蘑菇一大碗。 味道美的能讓這群漢子咬掉舌頭。 大師傅們也挺滿意的,干活特別的賣力氣,還細致。 他們給不少大戶人家做過活,可如此待他們的反而不是那些有錢的大戶,反而是條件一般尚可的郭家。 他們能不玩命的干,要不然怎么對得起人家一天天的伙食。 玩命干的時候,也有兼顧質量。既然郭家要求結實,要求某些地方做到精巧,他們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郭家的當家人不愧是從富貴人家出來的,拿給他們的圖紙,都讓他們研究了一段時間,確定能干會干,還能保質保量的干好 ,他們才接的。 一套院子有一套院子的排水系統(古代的大戶房子也有排水系統) ,還有茅廁的設計真是精巧,比他們在府城給人富貴人家蓋的院子都設計精巧。 那樣一來,都不用恭桶那玩意兒,天天日日的刷,也是個麻煩事。 邊上放上水缸,裝滿水用水瓢舀水沖沖就行。 嘖嘖嘖 ,巧思啊。 他們以前都沒有這么想過。學到了,以后也能出去這么干。郭家可是答應過他們,讓他們在外面也可以學這個一樣的干。相信能吸引很多大戶人家找他們。 還有那改良的火炕,也是一絕。泥瓦匠有學到東西,木匠師傅自然也不例外,也學到不少,不說別的,就說那衣柜,可以掛衣裳,就是不得了。 就這就能讓他賺一票的。各自有各自的緣法 ,也有他們發財的機遇。 一群漢子們,吃著美滋滋的可口飯菜,吹著牛。 后邊兒家里,也一大圓桌。 昭君在飯桌上說,“明兒一早,我與你們小姑進城一趟,家里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幾個。對了,你們大姑帶著兒媳會過來幫忙 ,有事不懂的,問問你們大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