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科舉后我靠種田封侯 第166節
書迷正在閱讀:滿級惡女重回修羅場[快穿]、皇太女她不想爆紅[娛樂圈]、顧先生的火葬場[民國女攻]、女總裁的偏執美強慘孕夫[總裁女攻]、[全職高手]聯盟女友追婚記、七零年代辣美人[穿書]、[戀與制作人同人]戀與制作人戀雨星愿、七零之林老師只會教書、[綜漫]開局聯姻威士忌、原來我是萬人迷
然后就在這時,鄉民們突然又聽聞那林大郎莊子上要招短工做事。 得知了這消息后,京郊附近這一片的好些鄉民們便紛紛跑到了莊子上來搶活做。只是他們這一次,沖著的并非是林立文給出的那不低的工錢。 若是為著掙錢,如今的他們只需得勤快些,每日在溫暖的屋子里發些芽菜便能掙回來銀錢。便有好些人甚至還言道,他們不需要什么工錢,只要林立文肯收下他們。 因為誰都知曉,去林大郎這里做事,賺那些許銀錢根本不算什么,學來那手藝方才是最為要緊的。再退一步來講,便是學不來那手藝,他們也愿意白給林大郎做些許時日的短工。 他們也不傻,如這次眾人冬日發芽菜賺錢一事,若無那林大郎先將骨董新吃法的方子給出去,大家也賺不來這份銀錢。 還有林大郎這些年所做的事,從他這里傳播出去的那些技藝,使得皇朝凡是種地的百姓都得了好處。 待到這些人沖到莊子上來時,一個個的喊著要給林立文做事,還不肯要他給工錢的時候,把林立文也嚇了一大跳。 林立文這一次確實是為著教大家一些東西,才放出消息要招短工。 在林立文剛穿越過來那會,時人吃油多為胡麻油(1),菜籽油,以及大豆油這三種植物油。而這三種植物油,以時下的榨油技術來講,胡麻油出油量最高,菜籽油排第二,大豆油排第三。 不過在畝產量上卻是胡麻最低,黃豆最高。至于油菜出油量不如胡麻,口感也不如胡麻,畝產量又比不上黃豆。于是便漸漸的,時人吃油便又以胡麻油和大豆油為主。 再后來,林立文穿越過來后,糧食畝產量大幅度上漲,養豬技術也得以發展了起來,豬油擠進了時人吃油的三巨頭里面。 更甚至,因葷油炒菜味更香而使得這些年喜食豬油的百姓眾多。于是黃豆這些年在吃油用途這一塊,便受到了豬油不小的影響。 雖說黃豆除了榨油,還能做豆腐,大醬,醬油……更甚至還能做主食食用等用途。但隨著小麥和水稻的畝產量大幅度上漲后,百姓便不怎么以黃豆為主食了。 因為論口感,黃豆是比不得面食和大米受人喜愛。 再論營養價值,時人雖不知曉什么各種營養元素,但他們卻知道,大豆若是吃食的太多,便容易引起腹脹,頻繁放屁等身體上的各種不適。 于是這幾年,各地黃豆的種植量都有所下滑。 林立文這段時間便仔細琢磨了一下跟黃豆相關的各種農產品,然后他便決定,教授大家制作腐竹。 豆腐雖出現的早,但時下腐竹卻還未曾出現。再者腐竹味道好,營養價值高,而且用腐竹還可以制作出各種味美又有營養的吃食。 而在鄉民們紛紛跑去林立文莊子上學制作腐竹技藝的同時,京中的貴人們還有那些商者們自然也早早便得了消息。 更甚至,他們也偷偷派遣了人去林立文莊子上學技藝。 林立文是存了心思,想要多教授一些人的。因此只要人肯來,林立文便肯教。不過來得人實在是太多了,如今這又天寒地凍的,便是莊子足夠大,但是莊子上能拿來做腐竹的房屋卻沒那么多。 好在的是,制作腐竹也并不是什么多難的事,林立文想了下,便決定分批次收人。 因此那些鄉民們喊著不要林立文給工錢后,林立文便也隨了大家。 不過制作腐竹雖然容易,但若想高產又有效率,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時下也沒什么多先進的設備,林立文便帶著大家,用平底圓形鐵鍋來制作。 正常情況下,這般制作可使得三斤黃豆出兩斤腐竹。 很快,林立文這邊就將第一批前來學腐竹的人教會了。待到教會了后,林立文還請大家吃一頓腐竹宴。 燉的,煮的,炒的,涼拌的,還有近日那火鍋也給擺了上來…… 這些人給林立文做短工沒要工錢,再者他們雖更多的是為著學藝而來,但莊子上確實也因此多了一大批的腐竹。 林立文的本意也是為著推廣腐竹,自然也就不會舍不得這么一點吃食。 “這腐竹當真是好吃!”大家吃得甚歡,對這腐竹更是滿口稱贊。 “腐竹與那豆腐雖同是黃豆所制,但卻是兩種不同的口感?!?/br> “是呢!豆腐軟滑,這腐竹卻要勁道一些……” 之后這些人飽食了一頓腐竹宴,便紛紛離去了。因為林立文早先便與他們說了,學會這腐竹制作技藝后不必再留他這莊子上。 他們也知曉,林立文這莊子上每次不放太多人進來。需得他們前一批的人學會離去后,林立文才好繼續教授第二批。 當然這第二批的教授便用不著林立文親自來了,他這莊子上做工的人也不少,那些人學會了技藝,完全可以頂了林立文的這份教授的活去。 況且莊子上做工的人那么多,這可比起林立文一個人教授大家更要來得有效率多了。 因著來莊子上學制作的人一波接一波,便是林立文讓這些人學完便離去,也還是使得他這莊子上生產了不少的腐竹。 然林立文這一次,是既不打算將這些腐竹拿出去售賣,也不打算拿去贈人。 有些事情林立文也并非什么都不清楚,比如京中那些貴人和商者們也派遣了人來莊子上學腐竹制作技藝一事。 林立文一視同仁的教授,不過是因為這也是他計劃里的一步。 況且這些人都把制作技藝學去了,林立文就不信,等他們回去后,其背后的主家不會要他們制作一番。 既然他們都制作起來了,那林立文又何必再送一些腐竹過去呢? 沒得浪費銀錢。 至于這么多的腐竹放在莊子上,林立文也不著急。一來腐竹保質期本就較長,一時半會林立文也不用擔心它們會變質。二來他這莊子上養了這么多人,還有那些個學堂里的學子們。 也就是這會臨近過年,不然就這些腐竹量,要不得多少時日便能將其消耗完畢。 事實也如林立文所預料中的一樣,也就那么短短時日,先是京郊附近這一片的鄉民們除了在屋子里種各種芽菜以及其他一些生長期短的新鮮蔬菜外,他們還又在家中做起了腐竹來。 他們從林大郎那里學來的腐竹不僅適宜各種做法,且味道都很是不錯。似那骨董湯里燙腐竹,口感也是一絕。因此這些日子,那些下到鄉里來收各種新鮮蔬菜的商者們,也很是喜歡收腐竹。 之后又過了那么些許時日,京城附近這一片緊跟著便又多了好些個制作腐竹的作坊。 因為不僅各食鋪里需要大量的腐竹,如京中那些貴人們也很是喜愛食用腐竹。 商者歷來又都是跟著利益走的,大家見著腐竹這般受歡迎,可不就紛紛辦起了這制作腐竹的作坊了么? 腐竹制作起來也比那冬季蔬菜種植方便許多,最起碼沒那般占地。 而且這腐竹受歡迎的程度,還不止是這些人。 京中便有人瞧見,那萬佛寺的和尚也乘坐著馬車,去了京城一處腐竹作坊。 也就是從這一日起,眾人便瞧見這作坊時不時的拉上一車腐竹送去那萬佛寺里。 而在素食這一塊,時下和尚絕對是很有研究的。 腐竹的味道本就不錯,屬于不管怎么做口感都較好的一種吃食了。然萬佛寺有一擅廚藝的和尚,做得那叫一手絕佳的素食。 他不僅用這腐竹研究出與rou口感極為相似的各種素菜。 一時之間,萬佛寺素齋名聲大振,腐竹的名聲也隨著越發的傳播了出去。 那些個百姓雖因著各腐竹作坊的興辦,而使得商者們漸漸的不怎么下鄉收購他們制作的腐竹了。但是百姓們家中種植的黃豆,今年卻都賣了個極好的價錢。 因為不管商者們如何興辦作坊搶去腐竹生意,但別忘了,制作腐竹所需的原材料黃豆,可全都是這些老百姓在地里種植出來的。 而且隨著這些腐竹作坊的興起,商者們也如過去的米粉等作坊一樣,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做工。 所以老百姓一樣還是能從里面掙來銀錢。 在林立文趁著難得的清閑日,努力往外傳播各種吃食上的技藝時,針對官辦農學一事,朝廷也已經籌備的差不多了。 事實上,開設特制科一事也非第一次出現,司稼寺這邊有過往的先例可做參考,整個進展走得便也比較的快。 而林立文這邊,果然便如眾人所預料的一般,他接到了永興帝的封賞,也接到了朝廷下達的新任命。 也如林立文之前所預測的一樣,雖官辦農學和開設特制科整個一系列事務都不歸林立文負責,但教習上的事情卻有他。 第202章 考核 永興三十六年春,官辦農學班里第一批學子參加了特制科考試。 歷朝歷代的特制科選拔是朝廷根據當時的具體需求而因此開設的,所以前年冬季,朝臣們最終會同意增設農學班,茶樹種植是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林立文對這事更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在這官辦農學里所帶的第一批學子,著重教授大家的便是茶樹種植一事。 這一次朝廷所開設的特制選拔,考核的也是茶樹種植。 考核若是通過了,入選者將會被朝廷授予從九品下的官職,外放到一些府州負責當地的茶樹種植一事。 但若是考核未曾通過也沒關系,學子們還可以繼續留在農學班里,學習農事相關的知識,然后再參加之后的特制選拔考核便是。畢竟這一次,只是針對朝廷目前急需的茶樹種植相關的技術人才而開設的選拔考試。 如這種特制班考核,在過往的時候,甚至一些還都是由天子親測。因此便是那些貴人們想往里面塞人,也都需是一些有真才實干的。 而實際上,他們這一批農學班的學子們,在進入農學班之前便已經考核過一次了,都是時下在農事上的擅長者。 這一次,因著考核的是茶樹種植一事,永興帝雖未親測,但卻將此事交由了林立文負責。 考核一完畢,林立文很快便將選拔的結果呈給了永興帝。 永興帝只看了一眼,便命人將名單送去了屯田司。由屯田司根據林立文的這份選拔名單,做具體的外放分配。 屯田司得了名單后,也不敢耽誤。 要說這幾年,益州茶葉的產量大幅度上漲后,給皇朝帶來的稅收之多,可謂是超乎了眾人的想象。 單就拿去年來說,益州雙縣僅一縣城的茶稅便可抵皇朝全府州的礦治稅。 對于茶葉利益這般豐厚一事,更是震驚了整個朝野。 朝廷只靠著益州的茶葉,便使得去年的國庫便豐盈了不少。而且因著茶葉的作用,它不僅十分受那些游牧民族的喜愛,能使得朝廷換來不少的良馬。更重要的是,還是那些游牧民族搶著跟朝廷置換的。 朝廷在茶稅上獲取了大批量的銀錢,在跟茶馬交易上更是占據了主導地位。也因此,朝廷對茶葉走私上的管理越發的嚴格了。朝廷在過去的基礎上還又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律令,其律令里更是有一條明文規定,凡碰茶葉走私者,不論官職高低,身份如何尊貴,一律判處死刑。 而且朝廷還不僅是制定了這般的嚴律,更甚至還為此設置了專門的稽查部門。 不過別管朝廷是如何嚴管茶葉走私一事的,都與林立文這個種地的無關。 農學班第一批特制考核選拔通過者,也很快便從學堂里離去,出發到屯田司給他們分配的各府州去負責茶樹種植一事了。 皇朝適宜種植茶樹的各府州,很快便也迎來了這些考核通過者。 這一次,姜旭也參加了朝廷舉辦的特制科考核。而且因著他曾經跟隨林立文在益州種植了近五年的茶葉,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十分的豐富,因此這一次的特制科考核當中,論成績他排第一。 于是,姜旭便被屯田司分配去了安州。 安州并非林立文穿越前的那個安州,甚至它因為較為靠近北地,在氣候上便較為寒冷。因此即便當地有茶樹生產,但是在茶葉產量上,正如之前朝臣們爭搶林立文所言時的那般,其茶葉產量很是低下。 安州也是皇朝所擬定的,想要進行茶樹試種的最北的一處地方了。 此地的刺史姓田,也是今年年初才上任的。 這次,田刺史一聽聞此次分配到他這地方的跟隨林立文最久的那個學子后,整個人便十分的歡喜。 要知曉,皇朝對外放到各府州的刺史,一直以來實行的是上中下三個等級。 上等府州的刺史官職為從三品。 中等府州的刺史官職為正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