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科舉后我靠種田封侯 第159節
書迷正在閱讀:滿級惡女重回修羅場[快穿]、皇太女她不想爆紅[娛樂圈]、顧先生的火葬場[民國女攻]、女總裁的偏執美強慘孕夫[總裁女攻]、[全職高手]聯盟女友追婚記、七零年代辣美人[穿書]、[戀與制作人同人]戀與制作人戀雨星愿、七零之林老師只會教書、[綜漫]開局聯姻威士忌、原來我是萬人迷
只大家都很是不解,永興帝怎的在商議茶葉專管專賣一事上,突然提起這冰粉和辣椒來。 朝臣們一時之間不知永興帝此舉為何意,便不敢輕易出聲作答。 永興帝顯然也并不是想要他們的回答,此時他又突然嘆道:“大郎一直與我言道,他不懂做官,只會種地。然他這些年所行之事,卻皆是利國利民的善事……如他這般與民掙利的官者,方才難得??!”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好些朝臣們便很快就領會過來了。 那林大郎最出名的地方在哪里? 種地的本事,還有他對技藝傳播的大方。 更準確一點的來講,是他對老百姓的大方。誰也不是傻子,那林大郎這么多年來所行的事,所傳播出去的技藝,受惠最多的到底是誰? 為官者,需與民掙利,莫與民爭利。 于是有那官者出列,順著永興帝的話先夸贊了林立文一番后,然后再言道,他亦贊成官辦茶市的設置…… 當然依舊有一些人不死心。 畢竟茶稅之利潤豐厚,遠非尋常物件可比。便是要與民掙利,也可在旁的地方上去想辦法。 只是這一次,有了永興帝的態度,另一批官者的態度瞬間就變得強勢了起來……最后在朝臣們經過又一番的爭吵過后,永興帝拍板定了官辦茶市的設置。 而結果,也沒讓永興帝失望。 今年雙縣設置的新茶市交易成果喜人,各地區百姓受利益吸引,爭相跟著栽種茶樹的畝數和其產量也喜人。 要知道,今年還只是第一年。 茶樹栽種要想獲得經濟效益,一般都需得栽種到第四年時方才能開始有的。而從這之后,新栽種的茶樹便能從幼年期逐漸進入成年期,茶葉的采摘也將能迎來豐收季。 那么可想而知,明年的茶葉產量必然迎來大幅度的增長。而與之相對應的,一起大幅度增長的還有朝廷能從茶葉交易上所增收而來的賦稅。 唐刺史送達的文書上,還附上了雙縣新上任縣令所統計的民間茶樹栽種情況。文書上有書寫,因雙縣新茶市交易使得茶農們掙來了不少的銀錢,各地鄉民越發積極的去開墾合適的山林栽種茶樹…… 永興帝越看文書上面所書寫的數據,心情便越發的好。他高興起來,還讓這次召見的幾個重臣們一一來看。 這些重臣們一一看過后,別管心里是怎么想的,此時全都一臉笑意的順著永興帝將益州雙縣新茶市的事狠夸了一遍。 在夸贊完后,有一大臣突然便與永興帝請道,既然益州茶樹栽種一事這般的順利,那么是否該將那位林大郎調遣去往別地。 皇朝疆域遼闊,雖一直以來,以益州茶葉產量最多。但實際上,適宜栽種茶樹的地方遠不止益州一處。甚至好些府州其實也有名品茶葉產出,只是在產量這一塊,一直沒能跟上來。 茶葉所帶來的利益又這般的豐厚,不管是朝中哪一派系的人士,都是贊同茶樹栽種的。區別只在于,那位林大郎去哪。 茶樹栽種至獲利時間雖久,但實際上,隨著朝中皇子們的逐漸長成,永興帝又越發的老邁,在一些府州的管控這一塊,都已經按照各自的派系對其形成了一定的掌控。 便是三年任期一到,其接任者也多為他們原來的派系官員。 所以對于這件事,打從去年雙縣新茶園茶葉打響名聲后,京城這邊的各派系便盯緊了林立文這個人。此時這位大臣便又言道,安州這地茶葉產量一直低下,懇請永興帝同意派遣那林大郎過去,負責當地的茶葉種植一事。 有這心思的,當然不止他一個。另一大臣便也言道,秦州一地茶葉歷史悠久,品質上佳,很是受一些游牧民族的喜愛。只是產量也一直低下……所以他認為,合該派遣林大郎去到秦州,負責當地的茶葉種植。 可有名品,質量上佳受游牧民族喜愛的茶葉又不止秦州一處。故另一大臣也趕緊提議了一處…… 于是就在林立文人還在千里之外的益州時,大臣們對于他將來的去處又開始了激烈的爭執。 便是與林立文鬧過矛盾的大皇子一黨,此時也參與了進來。 對于他們來講,矛盾這東西,只要利益足夠,并不是不能消磨的。而茶葉能帶來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經濟上的,還有軍事上的……不管是哪一樣,都是他們現階段急切需要且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隨著永興帝越發的老邁,皇子們的長成……皇位之爭到了現階段,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中。 那林大郎素來又不站位,一門心思的只種地,教民稼穡。其實這樣的人用起來也不錯,至少他不管去到哪,都能扎實盡心的去做事。 故這些年來,凡是與那位林大郎共事過的地方官員,每每述職時提起此人來,也是滿口的夸贊。 不過對于大臣們的搶人一事,永興帝如那日茶市之爭的朝會一般,先是平靜的坐在那看著。待到這些人爭執了一番后,他才開口言道:“算起來,大郎被派遣至益州負責茶樹栽種一事,已快五年了。朕也快五年未曾見過大郎了……甚是想念??!” 永興帝的這句“想念”一出來,朝臣們便爭執不下去了。 這時,永興帝又言道:“這調遣一事不急,待大郎先回京后再說吧?!?/br> 眾大臣們:“喏?!?/br> 然后很快,一封調遣林立文歸京述職的文書,便從京城發往了益州。 第193章 回去 調遣林立文歸京述職的文書抵達益州時,已經是這一年的農歷九月了。 只是文書抵達時,林立文并不在益州府城。準確一點的來講,林立文只除了頭一年來了益州,在府城過了一個年以外。之后的這幾年,林立文都是奔波在各縣城的鄉下負責茶樹種植上的事情。 唐刺史不得不派遣兩名官吏去到鄉下尋找林立文。 只是等兩名官吏尋到林立文近些時日所在的地方時,卻又聽鄉民們言道,那位林大郎正在地里察看員木的栽種情況。 員木(1)是益州這地方的人對山茶樹的稱呼。 古人栽種山茶樹已久,只是栽種技術上也如那茶樹一般,種植技術較差。因此油茶的產量極低,茶油也一直以來都是進貢給皇室的佳品。 時下能食用得起茶油的,除了要有錢,還需要一定的地位。 事實上,山茶油的營養價值確實很高。甚至在現代時,好些人都知曉橄欖油的價值高。但實際上,真要論世界最好的食用油的話,還得屬咱們的山茶油。 而益州這地山地眾多,山上除了盛產野茶樹,也還有好些野山茶樹。如這種野生的山茶油,那更是茶油中的極品。 因此,野生山茶籽的收購價極高。益州這一片的鄉民們在過去,便是春季上山采摘野茶,秋季上山采摘野山茶籽。 村民們知曉官吏過來是有正事找尋林立文的,便趕緊帶著他們去到了栽種山茶樹的林地里。 “見過林大人?!眱擅倮粝葘χ至⑽墓硇邢鹿俣Y時,眼神也忍不住多瞧了幾眼這片山茶林。 這片山茶林栽種至今其實不過第四年。 山茶樹栽種之難,其實還難在它的成長期很長。在過去,山茶籽在播種種下后從幼苗到成長至能開花結果的話,一般都需要七到八年的時間才可以。 但是他們卻聽聞,林大郎用插桿法所種植的這片山茶樹,早在去年便已經開始開花結果了。 如今又是農歷九月,也正值茶果成熟的季節。 山茶樹跟別的樹木不同的是,它的花期很長,所以此時這片山茶樹上便是既有開花的山茶花,又有成熟的茶果。 兩名官吏震驚眼前這片山茶林,但也沒忘記他們此行的目的。便忙言道,京中有文書抵達,故刺史大人命他們二人特意趕來告知林立文此事。 文書是京中發給林立文的,作為益州主官,唐刺史是知曉文書內容。但這兩名官吏,卻不是那么的清楚。 不過即便如此,對于文書上的內容,林立文此時也猜到了一些。不出意外的話,想來便是調遣他歸京一事了。 既如此,林立文也不敢多耽擱。 只是在離去之前,林立文加緊將山茶樹的種植相關的后續注意事項,需要補充的地方趕緊補充上去。 等到林立文帶著姜旭,趙武還有楊越隨這兩名官吏抵達益州刺史府后,果真便見著了調撥他回京城的文書。 林立文看完文書后,沒提他要離去的事,只拿出他書寫的油茶樹種植技術遞了過去。 益州這地方多山地少農田,在糧食這一塊,先天條件不如一些府州。但山地有山地的優勢,種地也要講究因地制宜。 此地氣候溫暖,發展不了糧食,那便發展旁的適宜此地的經濟作物便是。 只是山茶樹雖經過選地試種成功了,但過去這幾年,林立文主要負責的還是茶園上的事情。因此山茶樹后續的推廣種植等事,他還未來得及去行動。 “這,這……”唐刺史也并非不清楚林立文還有試種山茶樹一事,而且去年那片山茶林便開始結果一事,唐刺史更是沒少聽聞。 只是唐刺史沒想到的是,他來到這益州上任也有兩年了,但平日里除了種植上的事情,素來沒見著來找過自己的林大郎,這次都要走了,還把山茶樹的種植技藝贈予了他。 這對唐刺史來講,可謂是一意外的大驚喜了。 林立文還拜托道:“員木種植推廣一事往后還有勞唐大人了?!?/br> 唐刺史忙道:“林大人切勿要如此……此事說起來,還得是我多謝林大人了?!?/br> 要知曉林立文給的這份山茶種植技術,便是唐刺史再被調遣到旁的府州,只要氣候適宜的話,也可命人這般種植山茶。 也因此,對于林立文即將要走一事,唐刺史又想嘆氣了。 說起來也奇怪,林立文在益州的時候,他們一年到頭也難得見上一次面。即便是很難見上一次面了,基本上都是林立文與他講述茶樹種植上的一些事情。至于別的什么私下的交流,那是完全沒有。 所以兩人之間要來談交情,那也是沒有的。但偏就是這樣的一個相處模式,唐刺史卻從接到調遣林立文歸京的文書開始后,他便開始心生不舍了起來。 “夫子,咱們這就要回京城了嗎?”待到林立文從刺史府回到屯田司衙門里,姜旭便忙過來詢問。 在姜旭滿含期待的眼神詢問的時候,一旁的楊越和趙武也忍不住看向了林立文。 益州這地方的氣候其實是真不錯,冬日更是溫暖宜人,人生活在這里自是十分的舒適。而且南地的水果種類多,還全都是他們這些生長于北地的人,往日里都不舍食用的稀罕果子。 但益州再好,終究也不是他們的家鄉。 如今他們更是離家近五年,沒人不懷念京城,還有京城的親人們。 林立文便笑著說道:“嗯,這兩日把東西收拾一下,咱們便回去了?!?/br> “那太好了!”姜旭一下子就高興了起來。 然后第二日一早,姜旭和趙武便來跟林立文告假,言道他們想去府城商鋪里購置一些特產回去。 林立文不僅很痛快的給了他們假期,還給他們每人發了一筆不小的銀錢,又對著楊越說道:“阿越,我們也一起去吧,多買些東西回去……益州這地的好些東西在京城可不便宜?!?/br> 這幾年在益州,林立文雖不似京城那般去掙官大人們的銀錢了,但這也并不代表他除了俸祿外,別的就毫無進項了。 而姜旭,趙武和楊越跟著自己在益州這地方一待便是五年,也確實是辛苦他們了。 因著林立文這邊有給錢,而且給的銀錢還不少,因此姜旭他們購置起東西來便也舍得了許多。只是兩地路程所耗時間終究較長,因此鮮果內的他們都少買,只一些路上吃用所需的量。 但是如能放許久的干果,大家便放開手了去購置。 而且,若不是林立文喊道京城也已經有辣椒種植了的話,姜旭他們甚至打算購置幾麻袋的干辣椒回去。 要知道來到益州這近五年,他們這三人已經養成了吃辣的習慣了。而這吃過辣并且喜愛上辣食的人,要是突然離了這辣椒,還真會有些不適應了。 不過辣椒不用購置了,茶葉卻是不能少的。 也別看林立文是來益州負責茶樹種植一事的,但他手上也是沒什么茶葉的。 對比起之前初來益州這地時,益州府城專門售賣茶葉的這條街道上,也有了不小的變化。 最先引人注意的便是各茶坊門前的招牌,便是茶坊的門面裝修這一塊,也比過往更注重了些。 這一兩年,隨著新開墾茶園的茶葉開始能采摘了后,吸引的茶商們更多了,這些個茶坊能收購到的茶葉也多了,茶坊里的生意也紅火了不少。 茶坊為著能更吸引客人的到來,在門面裝飾這一塊也開始下起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