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章 第321節
“鸝妃的父親有一個外室,早年生了個女兒,八歲時接進府里,大約三年前,這個女兒便不在府里了,奴婢讓人抓了那個外室詢問,外室對此一直耿耿于懷,據那外室所說,初時鸝妃的父親騙她,說給那女兒尋了一位女師,過幾年宮里選秀,也好送進宮里,可是后來那外室才知道,根本沒有什么女師,那女兒被孫父送給城外的一座莊子里當丫鬟去了。老奴尋思著,那外室所說的城外莊子,十之八、九便是先帝賜給顧氏的那座莊子?!?/br> 皇帝冷笑:“好啊,那外室女既然進了府,那就是認祖歸宗了,無論如何,她也算是孫嬪和鸝嬪的meimei。那顧氏好大的臉面,能讓孫家的女兒為奴為婢?!?/br> 說句不好聽的,那個外室女算是皇帝的便宜小姨子。 皇帝可以想不起來鸝嬪姓孫,可是孫家去給隆安王府伏低做小,這就是打了皇帝的臉。 “把沈逍叫來,對了,定陶在做什么,她是不是明年大婚,現在不用備嫁吧,怎么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朕的外甥女又不是小家碧玉?!?/br> 勞公公腹誹,這是發生了什么,讓您居然認為華大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了?您忘了前幾天她還帶著三公主,在順天府里大發雌威了? “郡主新得了弟弟,可能正幫著長公主帶孩子吧?!眲诠樣槾鸬?。 “帶孩子?她們府里沒人了嗎?你讓皇后找幾個有經驗的嬤嬤送過去,另外,讓定陶和沈逍一起進宮見朕?!?/br> 皇帝越想越氣,在心里怪罪起先帝來了。 那顧氏就是先帝身邊的司茶宮女,先帝把她賜給趙白安為妾也就罷了,竟然還讓她給趙白安生下獨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更讓皇帝別扭的還有一件事,就是隆安郡王趙孟瑜的身世。 那時他已經十幾歲了,聽說顧氏生下趙孟瑜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趙孟瑜該不會是他的便宜弟弟吧。 沒錯,這么多年了,他的懷疑從未減退,這也是他從不給趙孟瑜安排差事的原因。 雖然無論是以前的安王府,還是后來的隆安王府,都是帝國中尷尬的所在,但是真正無所事事,還是從他這一代開始的。 他也曾經動過念頭,給趙孟瑜賜婚,待到生下孩子之后,再讓趙孟瑜死掉,可是后來他見了趙孟瑜,卻又打消了念頭。 趙孟瑜風姿出眾,玉樹臨風,可是長相卻和宮里的這一大家子沒有相似之處,和秦家人更是絲毫不像。 于是皇帝便打消了殺死趙孟瑜的念頭,趙孟瑜快三十了還不娶妻,他也沒提賜婚的事。 現在想來,皇帝有些后悔。 換做他是趙孟瑜,他也不會娶妻,男人想要留后,根本就不用娶妻。 若是真想保住自己的后代,那就把兒子養在外面,除了極親近的人以外,其他人全都不知道。 趙孟瑜死的時候,皇帝是恨極了他,那時還曾想過,好在趙孟瑜沒有后人,否則他甚至不能正大光明斬草除根。 現在想來,他那時真是想得太少了。 “去查,查趙孟瑜有沒有外室,或者府里有沒有放出去的丫鬟,給朕仔仔細細地查!” 華靜瑤和沈逍到的時候,皇帝派出去的人剛剛離開。 看到皇帝臉上尚未褪去的怒氣,華靜瑤沒敢說話,皇帝這是查到后宮里了吧,這就生氣了?您若是知道前世您駕崩后發生的事,您怕是此時要吐血三升了。 對了,前世您老人家說死就死了,十有八、九也是被人害死的。 能夠害死皇帝的人,只能是他身邊的近侍。 其實只有華靜瑤自己知道,孫太妃的事并不是鄭婉說出來的,而是她原本就知道的。 前世鄭婉的靠山,并不是詠恩郡主,而是宮里那位孫太妃。 那時皇后和德妃全都死了,華皇后被圈禁在朝華宮里,后宮之中最尊貴的女人便是孫太妃。 這一世,華靜瑤很早時就打聽過孫太妃的事,可是那時皇帝身邊并沒有姓孫的寵妃,還是昭陽長公主想起有一位曾經救過圣駕的孫嬪,但是孫嬪并不受寵。 后來孫嬪死了,華靜瑤還以為這一世的很多事全都發生了變化,所以沒有孫太妃什么事了。 可是當她得知顧老夫人許偌鄭婉進宮做貴妃的時候,她便知道她想錯了。 顧老夫人已經被圈禁了,這輩子她也不能翻身了,她憑什么能讓鄭婉進宮? 所以真正能在皇帝身邊說上話的人,不是顧老夫人,而是另有其人。 沈逍請皇帝自己去查,這一查還真查到了,鸝妃居然也是姓孫的。 看到華靜瑤和沈逍,皇帝的臉色終于好看了一些,他問道:“瑤瑤,朕還記得當年華家那個女兒的案子里便曾經查過顧氏,最終什么也沒有查到,可有此事?” 第六零二章 煩惱 華靜瑤點頭:“的確有的,當時我為了查這件事,還把腳給崴了,我親耳聽到顧氏身邊的嬤嬤指點華靜玟行事,可是后來去查的時候,那位嬤嬤,以及當時我看到的那個丫鬟,卻像是從未出現過一樣,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br> 有的事情不能明說,當日她看到的那個小鬟,便是前世孫太妃身邊的大宮女。 皇帝對勞公公說道:“你把孫家和隆安王府之間的那些事情,對他們說說?!?/br> 在這件事上,皇帝覺得自己是被當成猴兒耍了,他很生氣,自是不想親口說起。 嗯,若不是還在查案,他可能已經把鸝嬪打入冷宮了。 他喜歡看后宮女人們為他爭風吃醋,也喜歡看她們爭奇斗艷只為博他一笑,他高興了,可以給她們金銀珠寶以至家族榮耀,但這都是他給的,他想給就給,他給的開心。 可若是有人想要借此算計他來為自己博取利益,那他就不開心了。 朕可以給你,但你不能為了從朕這里拿走東西而算計朕。 這是皇帝對后宮女人的底限。 孫家便是碰觸了這個底限。 且,對于皇帝而言,孫家放著大周朝那么多名門貴胄不去巴結,反而選擇與隆安王府合作,這就是打了他的臉。 此時此刻,在皇帝心里,孫家已經完了,他之所以還沒有動手,只是要給華靜瑤和沈逍留著,待到他們查完案子,這孫家也就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塵歸塵,土歸土,該去哪兒就去哪兒。 聽完勞公公的講述,華靜瑤再次想到了那個丫鬟。 那個丫鬟會不會就是孫家的外室女兒,鸝嬪的庶妹呢? 她算算日子,前世差不多就是明年的這個時候,皇帝駕崩,太后再次白發人送黑發人,就此一病不起,十五天后,便也薨逝了。 趙謙在熱孝里登基,三皇子和四皇子在國喪期間行為不檢,先后被罰去守皇陵,可憐四皇子只有十幾歲,剛到皇陵就生了水痘,水痘越晚生越兇險,皇陵里缺醫少藥,四皇子危在旦夕。 三皇子心疼幼弟,擅自跑回京城找太后現在的皇后和德妃求助,還沒到京城便墜馬而死。 三皇子出事的第二天,四皇子便一命嗚呼。 太后得知四皇子死了,當時便昏死過去,不久便去世了,德妃的情況和她差不多,幾年前送走大皇子,如今又送走親生的三皇子,德妃生無可戀,一條白綾吊死在寢宮之中。 而三公主的生母惠妃死得更早,她死在皇帝之前,皇帝給她以皇貴妃之禮厚葬。 華靜瑤手心里濕漉漉的,皇帝的死因其實很蹊蹺,但是趙謙把一切做得天衣無縫?,F在想來,趙謙雖是太子,但若是想要害皇帝,卻遠不如寵妃更方便。 以前華靜瑤懷疑過孫嬪,可是后來她多方打聽,確認孫嬪并不受寵,除了逢年過節的宮宴,孫嬪甚至一年到頭見不到皇帝。 加之不久之后,孫嬪就死了,華靜瑤自是沒有追查下去。 后來皇帝雖然寵愛鸝嬪,可是也只是比對其他嬪妃多了一點寵愛而已,鸝嬪又沒有子嗣,因此,朝堂內外,幾乎沒人把她放在眼里。 宮里如鸝嬪這樣的女人有很多,沒有子嗣,又沒有強大的家勢,這樣的女子即使綺年玉貌,可也往往只是花開一季,便被扔到角落里,從此對著寂寞宮墻花開花謝。 所以,就連經常出入宮闈的華靜瑤,也不知道宮里有個鸝嬪,更不知道鸝嬪姓孫。 別說她了,皇帝自己也早就忘了鸝嬪姓甚名誰了。 皇帝冷眼旁觀,見華靜瑤臉上陰晴不定,便猜到她定然發現了端倪,便問道:“瑤瑤,你可是查到什么了?” “皇舅舅,我懷疑我那天見過的丫鬟,就是孫家的外室女,既然她是鸝嬪的meimei,顧氏不會將她輕易滅口,她應該還活著,我想審問顧氏?!?/br> 華靜瑤沒有稱呼萬歲或者陛下,而是叫的“皇舅舅”,這讓皇帝心里一暖,瞧瞧,這個外甥女沒有白疼,小小年紀,就已經能為朕排憂解難。 “朕給你的那塊牌子可還有?” 聽聽這話問的,就好像他賜的東西,別人敢扔一樣。 “甥女隨身帶著呢,那是甥女的底氣?!比A靜瑤心安理得地拍著馬屁。 皇帝龍顏大悅,對華靜瑤說道:“嗯,朕準了,顧氏那邊有你去審,若是要搜查隆安王府,讓阿逍陪你一起去,他對那邊很熟悉?!?/br> 隆安王府兩次抄家,都是沈逍去的,能不熟嗎? 沈逍和華靜瑤從御書房里出來,原本準備直接出宮的,沒想到半路上被三公主給攔下了。 “帶上我吧,我不會給你們添亂?!?/br> 小女娃一臉倔強,大有你們不帶著我,我就坐在地上哭的決心。 “皇舅舅若是準了,我就帶上你,他老人家若是不準,我想帶也帶不了?!比A靜瑤說道。 “好,你們等著?!?/br> 三公主說完拔腿就跑,過不多時,又跑了回來,氣喘吁吁的,小臉兒上全都是汗。 “準了,父皇準了?!?/br> 路上,華靜瑤問三公主:“你是怎么讓皇帝舅舅答應你跟著我們去查案的?” 三公主甜甜一笑:“我叫他爹爹呀,他聽我叫他爹爹,立刻就準了?!?/br> 好吧,就是這么簡單。 四位皇子從小到大都稱皇帝為父皇,如今小女兒叫一聲爹爹,皇帝立刻心軟,有求必應。 何況,小女兒求得也不是什么大事。 華靜瑤沖著三公主豎起大拇指:“這些鬼主意都是誰教給你的?” 上輩子,jiejie可沒有這么多主意,若是能多點兒心眼,也不會被賤人害得那么慘。 “書上學的呀?!比鞯靡庋笱蟮嘏呐男北吃谏砩系男?,那里面裝著她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 華靜瑤后悔極了,前世她若是能讓jiejie多讀點話本子,會不會也能培養出一位宮斗高手呢。 她摸摸三公主頭上的小花苞,問道:“聽說你從德妃那里要了一只小狗?” “嗯,已經預定了,太仆寺的人說,最好等到小狗兩個月以后再抱過來養,所以還在德妃娘娘那里,對了,父皇賜給我一頭小象?!?/br> “啥?小象?”華靜瑤好羨慕啊,聽聽,這就是公主啊,能養象。 “是番王進貢的,父皇給我了,不過現在只能養在皇莊里,父皇說要等我長大以后,有了自己的府第,才能接回來??墒翘退碌娜苏f,到那里小象就要變成大象了,最好不要養在公主府里,否則會很臭,唉,我正犯愁呢,是養在公主府里,還是不養在公主府里呢?!?/br> 三公主皺著眉頭,她真的很發愁,因為太子哥哥說了,若是她能一個月不掉眼淚,就送她一頭長得長脖子的鹿,可是太仆寺的人也說,那種鹿也不能養在公主府里。 華靜瑤嘆了口氣,公主的煩惱,是她無法理解的,也無法感同身受。 華靜瑤點頭:“的確有的,當時我為了查這件事,還把腳給崴了,我親耳聽到顧氏身邊的嬤嬤指點華靜玟行事,可是后來去查的時候,那位嬤嬤,以及當時我看到的那個丫鬟,卻像是從未出現過一樣,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br> 有的事情不能明說,當日她看到的那個小鬟,便是前世孫太妃身邊的大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