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章 第276節
二是真正想要殺死劉老恭人的是劉夫人,劉翰林開始時并不知情。他把桃隱當成尋常甜品讓劉老恭人喝下,劉老恭人毒發后卻沒能立時死去,以為是他在下毒,于是劉老恭人對他辱罵,并且揚言要去告他,劉翰林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出手掐死了劉老恭人。 無論真相究竟是哪一個,在劉老恭人死后,拿走幾樣東西假裝鬧賊的人,肯定是劉翰林。 當然,把百壽圖和官銀扔進小跨院的人,要么是劉翰林本人,要么也是他的手下,這樣做就是為了嫁禍給剛剛搬來的這幾個外人。 華靜瑤還有另一個猜測,但是史甲沒從吏部回來之前,她無法證實。 一個時辰后,史甲便興沖沖地回來了。 看到史甲這副神情,華靜瑤就知道他一定是有所收獲。 “姑娘,原來劉老太爺當年曾經卷進過一個案子,建安十三年賀州常平倉空倉案,這個案子當時鬧得很大,賀州倉的一眾官員全部問斬,而當時劉老太爺就是賀州通判?!?/br> 華靜瑤神情凝重,這是先帝年間的事了,距今已經三十年了,想來當時的人也死得差不多了。 和百壽圖一起被扔進小跨院的那錠官銀,便是建安十三年常平倉的糧價銀,那就是賀州倉的銀子! 華靜瑤隱隱約約已經猜到,劉老恭人握在手里的把柄是什么了。 很有可能,劉老太爺也參與了那起案子,而后來賀州倉的人全都問斬,他卻全身而退,這當中有多少手段已無處可知。 可若是朝廷真想舊案重查,也并非查不出來。 賀州常平倉的官員全都問斬了,可是卻并沒有誅連九族,他們尚有親人在世。 “除此之外呢,吏部還有三十年前的老人兒嗎?”華靜瑤問道。 “吏部沒有,但是賀州府的老人兒還在,且他就在京城,他就是大理寺卿王大人,三十年前,王大人時任賀州府推官,賀州倉的案子原本捂得很嚴,就是王大人憑一腔孤勇掀開真相,上達天聽,把整個賀州倉一鍋端了?!笔芳渍f道。 華靜瑤怔了怔,才想起史甲口中的王大人是哪一位神靈。 王犟驢! 你說王犟驢不就好了,還要王大人,朝中王大人那么多,王犟驢卻是一枝獨秀,一騎絕塵的。 當年王犟驢只是個七品小官,比劉老太爺還要官低一級。 如果說劉翰林和劉夫人對劉老恭人起了殺心,很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案子是王犟驢查出來的。 這是王犟驢在官場上打的第一場勝仗,他應該非常在意。 如果劉老恭人不管不顧把劉老太爺的事說出去,只要傳到王犟驢耳中,不用皇帝下令,他也會一查到底。 王犟驢此人,把名聲看得比命都要重。 “對了,還有一件事,小的不知道有沒有用?!笔芳渍f道。 “什么事?”華靜瑤問道。 史甲有點不好意思,說道:“小的在吏部查劉老太爺履歷的時候,卷宗房的老司房說早年劉老太爺的履歷文卷里還夾著一張禮部的文件,有一次搬動卷宗時掉了出來,因為涉及后宅之事,那老司房就多看了幾眼,后來吏部清理積存卷宗,那張紙也不知道給清到哪里去了,但是肯定還在卷宗房里,就是他一時找不到?!?/br> 華靜瑤駭然,在她看來,六部的卷宗房一定是井井有條,只要說一個名兒,立刻就能從架子上抽一份卷宗出來,分毫不差。 沒想到竟然這么混亂! “禮部查過劉老太爺的內宅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快說說看?!比A靜瑤問道。 史甲苦笑,道:“說是都察院的一位御史隨員去賀州公干時,劉老太爺的發妻張氏找到這位御史,告劉老太爺不行夫妻之禮,停妻另娶?!?/br> 華靜瑤正在喝茶,一口茶險些噴出來:“還有這事?” 史甲也忍不住笑了,說道:“這位御史可能也有些不通世故,一道折子送回京城,把劉老太爺給參了。這事就轉給了禮部,禮部詳查之后,發現劉老太爺與發妻已育一子,這樣一來,那不行夫妻之禮也就不存在了,且劉老太爺也只有一位發妻,沒有妾室,更不存在停妻另娶之事,但是劉老太爺也確實因為此事受到影響,被罰了半年俸祿?!?/br> 華靜瑤失笑,這位劉老恭人從年輕時就很驃悍啊。 不過,華靜瑤也有些理解劉老恭人年紀越大,卻愈發霸道的原因了。 顯然,劉老太爺與劉老恭人夫妻不睦,而且是很不和睦,已經到了劉老恭人要找御史告劉老太爺不行夫妻之禮的程度了。 不過,夫妻之間有一方拒絕與另一方同房,御史連這種事也管?還有禮部,竟然仔細查過了? 華靜瑤覺得,先帝那時定然也挺閑的。 第五二九章 管家 先帝是閑也好忙也好無論,對于劉翰林而言,有一點卻是肯定的。 除非劉翰林腦子被發了洪水,否則他決不會用那錠建安十三年的稅銀來嫁禍別人。 官銀本就少見,三十年前的官銀就更少見了。 這錠銀子無論是李少白主動上繳還是被強搜出來,都會引起注意,建安十三年廣平倉發生的事,必然會被提起。 那案子流出的血雖然已經干了,但王犟驢如今還活得好好的。 一旦查出劉老太爺是那案子的漏網之魚,別說是與皇子的親事,就是整個劉家,都要受到牽連。 劉翰林若是知道家里藏著這么一錠官銀,他要么把這銀子永埋地下,要么就是熔了重鑄,不過后者的可能不大,要熔銀子不是簡單的事,很容易會被查出來。 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現在這種情況。 對了,第一個要到小跨院搜查的是誰?不是尹捕頭! 華靜瑤想到了一個人。 她對尹捕頭笑了笑,道:“抓人吧?!?/br> 尹捕頭一怔,這已經抓了好幾個,還要抓誰?該不會是要抓那位準皇子妃劉大姑娘吧。 他可不敢! 華靜瑤顯然已經猜到他在想什么了,無奈地說道:“不是劉大姑娘,是劉管家?!?/br> 尹捕頭松了口氣,卻又疑惑起來,這關劉管家何事? 那位劉管家,人可真不錯,今天一直跑前跑后,又是端茶送水,又是幫著找人,比劉翰林這個主家更懂事。 但是華大小姐讓抓劉管家,尹捕頭是一定要抓的。 不為什么,這是習慣。 尹捕頭讀書不多,但是他深深知道兩件事,一是要想立功,就要跟著華大小姐;二是華大小姐吩咐的事,他若是不去做,那就別想立功了! 不過,出乎尹捕頭的意料,劉管家見他來抓人,絲毫沒有意外,一派云淡風輕:“來了,好,走吧?!?/br> 華靜瑤的手里正反玩著那錠官銀,看到劉管家,她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不是劉老恭人的東西,而是你的,對嗎?” “對?!眲⒐芗颐媛段⑿?,對于華大小姐的問話毫不意外。 “你不意外?”華靜瑤問道。 “您能找上我,那就不意外了?!眲⒐芗移叫撵o氣。 “敢問貴姓?”華靜瑤又問。 尹捕頭一頭霧水,劉管家他難道不姓劉? 劉管家卻含笑說道:“小可姓衛?!?/br> “令尊昔年在賀州廣平倉任職?”華靜瑤問道。 “回您的話,昔年在賀州廣平倉任職的人,并非家父,而是小可的祖父,祖父時任賀州倉的倉大使?!眲⒐芗艺f道。 華靜瑤頷首:“也是啊,已經過了三十年了,那應該是令祖而非令尊?!?/br> “是啊,三十年了,小可終于等到今天了?!眲⒐芗腋锌?。 “這錠銀子是你扔進小跨院的?”華靜瑤問道。 “對,是小可扔的?!眲⒐芗掖鸬?。 “這幅百壽圖呢,是你從劉老恭人那里偷來的,還是劉翰林給你的?”華靜瑤問道。 “回您的話,百壽圖是劉老恭人的東西,是劉翰林交給小可,讓小可扔到小跨院里,不過小可加了點自己的心思,多扔了一錠銀子?!眲⒑擦终f道。 華靜瑤嘆了口氣,道:“我看你的年紀也不大,也就三十多歲吧,你在劉家多少年了?” “小可今年四十歲了,祖父行刑的時候,小可去看了。小可那時未滿十三歲,皇恩浩蕩,家中女眷和十三歲以下男丁皆不連坐,小可保住了性命,這錠官銀經祖母之手交給母親,后來又交給小可,祖父曾經告訴過祖母,這案子不是廣平倉自己的事,廣平倉的人沒有這么大的膽子,賀州府的官老爺才是主謀,廣平倉的一眾小吏只是替罪羔羊,可是官老爺們把證據清理得干干凈凈,祖父說的話沒人相信,那位姓王的判官更是偏聽偏信,認定姓劉的是寒門出身,知恩圖報,正直無私。祖母求神拜佛,指望老天開眼,懲治惡人??墒撬齻兊剿酪矝]有等到那一天,姓劉的全身而退,壽終正寢,他的兒子仕途平坦,官運亨通,于是小可不想再等了,小可便自賣自身,輾轉幾次賣到劉家,出身早就被洗得干干凈凈,任他們怎么查,也查不到小可的身份?!?/br> 說到這里,劉管家話鋒一轉,道:“小可并不是有意嫁禍給那幾位租客,小可知道,只要這錠官銀現世,一定會引起注意,而那幾位租客也常平倉的案子扯不上關系,定然不會受到牽連?!?/br> “嗯,這個我知道,對了,你查了這么多年,可有證據?”華靜瑤問道。 “有,但此案塵封已久,小可”劉管家嘆了口氣。 “無妨,等到眼前這案子了結了,我讓人送你到大理寺,若是大理寺不接,那我就送你到飛魚衛,總會有人接下這個案子的?!比A靜瑤氣定神閑。 她還就不信了,王犟驢那個不服輸的性子,會眼睜睜看著飛魚衛重新調查他當年揭發的案子? 即使當年的案子判錯了,也要他自己推翻自己,而不是讓飛魚衛來打他的臉。 劉管家撩衣跪倒:“小可代表衛家謝華大小姐!” “你先不用謝我,去到尹捕頭那里,把昨晚的事情錄了口供?!比A靜瑤說道。 “華大小姐請放心,小可會把看到的聽到的知道的,詳詳細細全部說出?!眲⒐芗疑癫兽绒?,盡管當年的案子還沒有重審,可是他已經看到了曙光。 半個時辰后,劉翰林和劉夫人雙雙被帶到華靜瑤面前,二人均是一言不發,華靜瑤微微一笑,道:“我有一事不解,還請二位解惑?!?/br> 見兩人依然不說話,華靜瑤笑了笑,自顧自說下去:“劉老恭人這樣一死,即使我們抓不到兇手,或者錯抓了好人,可是劉大姑娘與二皇子的親事,也一定會被耽擱啊,你們這樣做,是不是得不償失,難道你們連一年半載也等不及了嗎?” 頂多再過一年半載,趙謙與劉彩書的親事也就定下來了,說不定那時已經成親了。 等到劉彩書真正做了皇子妃,再讓劉老恭人死去,不是更好嗎? 劉夫人目光渙散,萬念俱灰。 第五三零章 不悔 劉翰林看了妻子一眼,終于開口:“是我一個人的主意,她并不知情,夾竹桃殺人的方子,也是我從書上看到的,她一個內宅女子,豈懂這些?至于你問的那些,我只能說,我忍不了,也不想忍了。與二皇子的親事,是內子應下的,我原本也不同意,其大為偶,我們劉家小門小戶,小女中人之姿,高攀不起,即使勉強成親,日后也不會平順,還不如趁此做罷。到時陛下和太后,說不定也會為小女令指一樁好親?!?/br> 原來如此啊。 看來劉翰林這個翰林侍讀沒有白當,整日在皇帝身邊,摸清了皇帝的性情。 劉彩書與趙謙的親事,雖然尚未下旨,但是劉彩書一早就被定下來,沒有再與他人議親,如果最終因為守孝的事,而做不成皇子妃,皇帝要面子,太后也不是不管不顧的人,他們定會另給劉彩書擇一樁不錯的親事。 說起來,與其嫁個不受寵的皇子,而不如找個高門大戶去做當家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