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章 第245節
第四七七章 駱四姑娘 三公主小聲嘟噥:“我好不容易才能出來玩上半日,大皇兄就要來接我回去了,真不好玩?!?/br> 她才剛剛受過驚嚇,不是應該在宮外好好放松放松嗎? 三公主是多慮了,大皇子在來梧桐胡同之前,壓根兒就不知道她在這里。 三公主年紀雖小,可也是有話語權的,比如她不讓金吾衛在長公主府外三步一人,草木皆兵,金吾衛便把明哨改為暗哨。 大皇子是被皇帝轟出來的,心情不好,他手下的人看到三公主的車駕停在府外,這才提醒他,三公主也在府里。 大皇子眼睛一亮,親妹子也在?這樣更好! 大皇子步履匆匆,喬長史聞訊跑出來時,只看到大皇子的背影。 大皇子去了繡園。 華靜瑤尚未及笄,大皇子是自家親戚,他來看望親妹子和親表妹,他去繡園是否合禮數,還輪不到喬長史品評。 喬長史望著大皇子的背影,喃喃道:“大殿下像是帶著火氣來的啊,該不會是為了皇子妃的事?” 沒錯,做為一名合格的長史,宮里的風吹草動,喬長史都會留意。 啥?你說皇子妃的人選不關他的事? 不是每一位公主都能屹立兩朝,富貴終老的,公主養不養面首無所謂,但是公主若是被皇帝嫌棄了,那就有所謂了。 而皇子妃很可能就是以后的太子妃、皇后,這位的人選關不關長公主府的事? 長公主府的事就是喬長史的事。 大皇子還真是為了皇子妃人選的事來的。 毫不真誠的關心了親妹和表妹,大皇子便急不可耐地說出此行真實目的。 “瑤瑤、佳卉,既然請了女說書,你們為何不多叫幾個人過來一起熱鬧熱鬧?” 華靜瑤在心里冷笑,他這位大表哥,是不是娶了媳婦忘了娘,她是不知道,但是有了心上人就忘了妹子,這是妥妥的。 “呶,我請了阿邐?!?/br> 其實大皇子一來,沈邐便已經給他見過禮了,無奈心不在焉的大皇子根本就沒有留意。 再說,一個瘦了巴幾的小姑娘,他留意她做甚? “為何不多請幾個?你不是一向最喜熱鬧嗎?”大皇子循循善誘。 華靜瑤假裝什么也沒聽懂,她道:“我還在孝期啊,絲竹歌舞都不能有,也不能去春日宴,只能在家里聽說書,人多了是熱鬧,可那也不合規矩?!?/br> 大皇子想起來了,小表妹還在守孝。 “不用多請,就請幾位通家之好,算不上違制?!贝蠡首悠揭捉?,真是一位好兄長。 華靜瑤翻翻眼皮,毫無同情心地說道:“我有個朋友,她開了一家書鋪,生意不好……” “巧了,我也有個朋友,正想置辦一批書,我讓他去你朋友的書鋪,買上一兩百本,不用打折?!?/br> 大皇子說到辦到,立刻吩咐人去辦,至于那位朋友的書鋪開在哪里,還用問嗎? 三公主和沈邐看得四眼發直,還能這樣嗎?難怪瑤瑤姐能開書鋪,原來全憑臉皮厚。 臉皮厚的華大小姐抬起頭來,看看蔚藍的天空:“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就應該多請幾個朋友過來,佳卉,阿邐,你們說對吧?” 三公主和沈邐…… 她們能說什么,她們還沒弄懂呢。 除了點頭,她們也不知道該如何了。 “既然你們沒有意見,那就請吧,請誰來呢,對了,聽說汝陽侯府的崔大姑娘文武雙全,要不請她過來吧,還有霍閣老家的霍大姑娘,就不知道我的面子夠不夠,能不能請到她們……”華大小姐自說自話,“哎喲,我的面子一定不夠,這桌子上連福建的枇杷都沒有?!?/br> “崔大姑娘霍大姑娘比你們年長幾歲,玩不到一起,就不要打擾她們了?!贝蠡首拥睦浜苟家俺鰜砹?,這兩位分明是皇后和德妃相中的人,小表妹是想整他。 “來人,去買枇杷,挑著最大最新鮮的,多買兩筐?!贝蠡首臃愿老氯?。 現在四月,洞庭和三潭的枇杷還沒有上市,京城里能買到的都是福建的,價貴倒是其次,主要是買不到。 可是大皇子開口,那就沒有買不到的。 華靜瑤一拍腦門:“哎喲,我可真笨,駱仵作家里有好幾位侄女,我請她們過來,她們一定不會駁我的面子?!?/br> 大皇子松了口氣,一二百本書算什么,兩筐枇杷又算什么,小表妹若是讓他把金玉坊搬過來,他也心甘情愿。 枇杷送過來了,建明伯府的姑娘也到了。 大皇子走了,他這么講究的人,怎能出現在小姑娘的聚會上。 他來長公主府,是來看望meimei的。 建明伯府來的是四姑娘駱冰茜,五姑娘駱冰瑩。 她們兩個是親姐妹,同出自駱家二房。 華靜瑤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駱四姑娘。 駱冰茜十五歲,膚如凝脂,珠圓玉潤,笑起來兩個梨渦,是那種很耐看,很舒服的相貌。 不是傾國傾城的大美人,也不是氣質高華的才女。 建明伯府一家子不務正業,早年又曾降爵,駱冰茜的父親駱二老爺沒有官身,非常接地氣,常常因為一兩個棋子就與人爭論不休,在百子橋一帶,只要提起下棋的駱胖子,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駱冰茜的岳家勉強算是書香門第,家里出過兩位舉人,這放在京城也真不算什么,之所以能與建明伯府攀上親家,還是因為他家老爺子看下棋,與駱二老爺是棋友,一來二去,這門親事就成了。 雖然都是勛貴,可也分成三六九等,建明伯府養馬、訓狗、開魚塘,可就是沒人當官,唯一領差事的就是駱仵作,可這在京城貴女們看來,這算什么差事啊,嚇死人了。 因此,京城貴女們聚會,基本上沒有駱家姑娘的事兒,聽說長公主府派人來請,駱四姑娘和駱五姑娘還有點驚訝。 她們倒是遠遠見過華大小姐,可是卻不認識,更沒有說過話兒。 華靜瑤和駱冰茜天南海北地聊了一會兒,她便得出了一個結論: 大皇子是一廂情愿,人家駱四姑娘就沒往那方面想過! 第四七八章 大皇子是禽獸(二) 有幸參加春日宴的閨秀均有賞賜,但是能被叫到太后面前的,也只有五個人。 這五個人里,有兩位擺明是做陪襯的。 只看這五個人得到的賞賜就能猜到了,太后和皇后,以及德妃中意的是霍曼芝、崔雯和劉彩書。 可是春日宴后,被召進宮的卻只有劉翰林的夫人,霍閣老府上和汝陽侯府卻沒有動靜。 劉翰林的長女劉彩書要指給誰? 大皇子? 劉彩書可沒有拿到皇后和德妃的賞賜,她比其他閨秀們多出來的,只有太后給的那一份。單獨拿到皇后賞賜的是崔雯,霍曼芝得的是德妃的賞賜,這兩位才是大皇子妃的人選好吧。 那就是沈逍? 開什么玩笑?整個大周朝,除了平民百姓,只有皇室可以不講究門當戶對,往上幾代,為防外戚做大,皇帝選秀都要從五品以下官員的家眷中挑選,也就是德宗之后,新舊朝代更替,為了彰顯天子厚愛,這才取消品級限制,否則德妃和惠妃這種出身高門的,連選秀進宮的資格都沒有,即便如此,宮里出身小官之家的嬪妃還占多數。 皇帝家里可以不講究門第,沈家卻不行,太后也不會答應。 劉翰林雖然清貴,可是劉家卻并非名門望族,劉翰林的祖上是土里刨食的農戶,舉全村之力供出一位進士,那便是劉翰林的父親,可想而知,劉翰林的父親沒有背景沒有人脈,卻有全村人的恩情要他報答,營營役役一輩子,四十多歲便死于任上,到死也只是個從五品,也沒有攢下多少家底,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他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該還的恩情都還了,終于讓子孫后代與那些親戚們剝離開來。 劉翰林這是第二代,日子比他爹要好過一點兒,終于進京做了翰林,但是無論是底蘊還是人脈,與秦家、張家這種世家相比,還是太薄了。 如果劉家子孫爭氣,再出幾位進士,多與名門望族聯姻,如此努力經營二十年,劉家便能在仕林之中站穩腳跟。 但那是二十年后的事,而不是現在。 現在的劉家,是不夠資格與沈家聯姻的。 如此這般一分析,劉彩書會指給誰,便一目了然了。 還能是誰啊,就是那位病秧子的二皇子趙謙了。 盡管沒有明說,可是二皇子府大換血,趙謙被禁足,二皇子被皇帝嫌棄的事,還是早就傳了出來。 唯二以為這事沒人知道的,恐怕也只有皇帝和趙謙父子二人了。 有資格受邀參加春日宴的人家,心里都有一本帳。 像霍閣老和汝陽侯府那樣的人家,若是皇帝給二皇子指婚指到自家頭上,他們連應付的對策都準備好了。 寧可讓女兒裝病,不,寧可把女兒送到庵堂帶發修行,也不會把自家與一位不受寵的皇子綁在一起。 所以,太后就瞅上了劉家。 劉家沒有根基,甚至沒有向皇室拒婚的底氣。 劉彩書無論長相還是身材,全都符合老太太們挑選孫媳婦的眼光。 趙謙體弱多病,就要找個身體壯實的;趙謙是廢了,但他只要自己不作死,他的兒女就還是皇孫,劉彩書一看就是個好生養的,生上七八個兒子,只要能培養出一兩個優秀的,趙謙這一支就不會浪費。 這樣一來,霍曼芝、崔雯和劉彩書三人,在宮中那幾位眼里是怎么回事,有女兒參加春日宴的人家,心里便都有數了。 既然與自家女兒沒有關系,大家的猜測就能更大膽。 霍閣老家和汝陽侯府沒有被召進宮里,這就意味著大皇子妃的人選沒有定下來。 為什么定不下來? 是皇帝那關過不了,還是大皇子自己不同意? 是大皇子,一定是大皇子。 大皇子拒婚不是第一次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若說上一次拒婚是不想與宗室扯上關系,那么這一次呢,霍曼芝和崔雯都是上上人選,且與宗室沒有親戚,大皇子為何不同意? 大皇子心有所屬,另有心上人? 一定是這樣。 因此,京城里都有猜測大皇子心里有人了,可這人是誰?除了皇帝和太后以外,就只有昭陽長公主母女知曉了。 大皇子在宮里長大,對宮里女人的那點心機太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