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章 第200節
見她招了,華靜瑤長長地呼出一口氣來。 外面的百姓們也隨之歡呼起來,他們中的很多人感同身受,越是小門小戶,婆媳之間的磕磕碰碰便越多,若是有朝一日,這事也發生在自家頭上,那可如何是好? 華靜瑤看向外面的百姓,忽然,她看到了一張似曾相識的臉。 這人很面熟,可是她卻一時想不起是誰了。 那人顯然也發現有人在看他,他的目光與華靜瑤正好對上,怔了怔,拉了拉頭上的風帽,轉瞬便消失在人群之中。 這個人應該是認識她的,這是怕她認出來? 華靜瑤心中狐疑,悄悄招過史丙,說道:“你去看看有個穿灰色披風,戴著風帽,十八、九歲,相貌清秀的年輕人?!?/br> 雖說這案子是今天審的,可是如何給呂氏定罪,順天府的幾位大人都已經商議過了。 呂氏雖是誤殺,但是殺害婆母后意圖掩蓋罪行,行為惡劣,判斬刑。 呂家老夫人雖然覺得丟人,可還是心疼女兒,忍不住也過來了,只是老夫人是坐在不遠處的一頂看上去毫不顯眼的騾車里,過來聽消息的人回去,把判決結果告訴老夫人,老夫人聽了之后便昏死過去。 和昨天一樣,華家沒有派人過來。 從堂上下來,史丙湊過來,悄悄說道:“姑娘,您說的人找出來了,您可能沒看清楚,這才沒有認出來,那位是清遠伯世子啊?!?/br> 清遠伯世子,就是長房長孫華靜琮! 華靜瑤是真的沒有想到那個人會是華靜琮。 現在仔細一想,可不就是嘛。 前世她離京時只有十歲,這一世回來后,她便沒有見過華靜琮,兩世加在一起十來年沒見面了,她差不多已經快要不記得華靜琮的模樣了。 再說,當年華靜琮是天之驕子,全家人的希望,豈是琳琳這種小孩子想見就見的? 那時她也沒見過華靜琮幾次。 “華靜琮回來了?他回府了嗎?”華靜瑤好奇地問道。 史丙搖搖頭:“沒有回府,若不是小的看到是他,也還不知道他回來了?!?/br> 第三九四章 走水了 “讓人跟著他,若是他回府就罷了,若是去了其他地方,便一路跟著?!比A靜瑤吩咐道。 她一身孝服,不想穿成這樣回長公主府,便去了清遠伯府,一來是看望父親,二來也是看看在聽完今天的判決結果后,清遠伯府的風吹草動。 今天和昨天不同,華靜玟雖然尚未出閣,但畢竟只是個晚輩,清遠伯府雖然丟人現眼,可是卻也不能影響大局。 但是呂氏的案子卻不同了,只要是呂氏弒殺婆母的罪名定下來,無論她是生是死,清遠伯的爵位都要易主了。 華大小姐一身縞素回到清遠伯府,果然,比她先一步離開順天府的華靜琮并沒有回來。 府里也沒有這位大少爺進京的消息。 此時正值晌午,江南春的人送了飯菜過來,可是華三老爺卻不在。 華靜瑤見只有青語,青言和史丁也不在,她便問青語:“我爹呢?” 青語悄悄說道:“三老爺剛走,走了有一盞茶的功夫了。三老爺沒說去哪兒,但他帶上了史丁,姑娘不必擔心。對了,上午的時候長公主殿下讓人送了一封信過來?!?/br> 華靜瑤微笑,無奈地搖搖頭,這對前任夫妻是出去約會了?公主娘這個時候應該是在宮里啊。 知道父親是帶著護衛出去的,華靜瑤很放心,她問青語:“昨天我走以后,這邊有什么事嗎?” 青語道:“二太太帶了幾個婆子去找四姑娘,小的聽了幾句,二太太說四姑娘偷了府里東西,四姑娘則說那東西原本就是她的,她拿自己的東西不算偷?!?/br> 比起華靜琮和華靜琛,前世華靜瑤對這位四姑娘華靜琪要相對熟悉。 不過,令她兩世難忘的,也只是華靜琪的愛財如命。 只要是華靜琪看上的東西,那定是一把抓在手里,無論是誰也別想從她手里要過來。 有一次蔡老太太在園子里掉了一只耳墜子,有人看到是華靜琪撿到了,孫嬤嬤去找華靜琪討要,華靜琪先是咬定自己沒有撿到,后來看到有證人了,華靜琪索性說“掉在地上的東西,誰撿到就算誰的”。 呂夫人臉上掛不住,訓了華靜琪一通,差點就揍她了,可即使這樣,蔡老太太的那只耳墜子最終也沒能要回去,還是呂夫人拿了自己的一對樣式差不多的耳墜子賠給了蔡老太太。 那時華靜琪也只有十一二歲,所以說三歲看老,華靜琪就是個為了錢可以六親不認的主兒。 蔡老太太都別想從華靜琪手里要回自己的東西,更別說二太太那個蠢貨了。 華靜瑤聽說這件事后,只是笑了笑,沒有多管。 可是她的一碗茶還沒有喝完,原本去靈堂里幫忙的青語便步履匆匆回來了。 “姑娘,剛剛二太太又去找四姑娘了,據說是把四姑娘院子的大門給砸了,四姑娘叫了一堆婆子,把二太太按在地上把二太太的臉給打腫了?!?/br> 華靜瑤再也忍不住,嘴里的茶水險些噴出來。 她就說二太太是個蠢貨吧,上趕著被小輩打成豬頭,挨了打,還要落個嬸嬸苛刻侄女的罵名,這人的腦袋是讓驢給踢了吧。 “別管她們,有本事就把清遠伯府的房子給一把火燒了?!?/br> 話音剛落,被青語找來做打掃的一個粗使婆子,跌跌撞撞跑了進來:“三三姑娘,出大事了!靈堂靈堂走水了!” 華靜瑤 待到華靜瑤慢吞吞過去的時候,靈堂的半邊屋頂已經快燒沒了。二太太披頭散發,有一半的頭發都被火燒焦了,鼻青臉腫,一看就是被人從火里搶救出來的,要多狼狽就有多狼狽。 華靜琛率領府里的家丁們正在救火,濃煙滾滾,沖上天空,胡同里有人在敲鑼,顯然已經驚動了府外的人。 華靜瑤讓長公主府的護衛們也跟著一起救火,她四下看看,卻不見華二老爺,就連最小的華靜瑋也端了一盆水跑過來。 “怎么走水的?”華靜瑤叫住一個婆子,那婆子原本是蔡老太太院子里的婆子,出事的時候她剛好生病在家,此次案子沒有被波及,這兩天一直在靈堂這邊干活。 那婆子眼露憤恨之色,她四下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是二太太發脾氣,踹翻了火盆,燒了腳便坐在地上又哭又鬧,大家只顧著去伺候她,等再回頭時,那火苗子已經燒著了帳子?!?/br> 婆子這兩天眼睜睜看著二房的人頤指氣使,憋了一肚子氣,又知道華靜瑤是二房惹不起的人,見她問起,便索性全都說了出來。 原來,二太太在華靜琪那里吃了虧,回到靈堂里便大吵大鬧,讓華靜琛和華靜瑜替她去找華靜琪算帳,華靜瑜甩袖子走了,二太太更生氣了,便在靈堂里撒起了潑。 王家雖然出了一個進士,但那也只是最近這十幾年的事,二太太長在市井之中,從小便是個潑辣的,嫁進華家之后,上面有婆婆和呂夫人壓著,外面又有一個同是妯娌的長公主,她忍氣吞聲了十幾年,直到今年分家了,這才過了幾個月好日子。如今蔡老太太死了,呂夫人倒了,眼瞅著爵位就要落到二房頭上,二太太便徹底放飛自我,孟浪了一把。 正在這時,華三老爺從外面匆匆回來,他還沒到棗樹胡同便聽說清遠伯府走水了,進府之后,連外袍也沒換,便跟著家丁們一起救火。 而華二老爺,卻一直沒有出現,華靜瑤讓人去找了找,卻發現華二老爺正跪在蔡老太太的那間小佛堂里,求菩薩降甘霖滅火。 華靜瑤覺得吧,她真的挺佩服華二老爺的,正常人誰會想到這個時候去拜菩薩啊。 今天雖是大年三十,但是為了避免因煙花爆竹引起的火患,順天府派出很多衙役在街上巡邏,一旦有火情,立刻展開施救。 片刻之后,順天府的衙役,以及同住棗樹胡同的錢二老爺府上,也派人過來幫忙。 好在是白天,這場火搶救及時,不到半個時辰便撲滅了。 蔡老太太的棺木用的是上好木材,比較禁燒,但是也被燒損得面目全非。 第三九五章 寡婦門前是非多 直到火勢被全部撲滅,華二老爺也沒有露面。 華靜琛讓人去找,很快便有家丁說,二老爺在小佛堂里。 錢二老爺府里的家丁,以及順天府的衙役,辛辛苦苦過來幫忙,既然火滅了,總要讓人家喝碗熱茶再走吧。 于是華二老爺被從小佛堂里請出來時,這些來幫忙的人還沒走,眼睜睜看到華二老爺干干凈凈體體面面地走了過來。 而素以美貌著稱的華三老爺,此時蓬頭垢面,臉上黑一道白一道,腳像是受傷了,一瘸一拐走到華二老爺面前時,華二老爺嫌棄地向后退了退,太臟了。 衙役和家丁們默默喝茶,喝完茶后默默告辭,然后把在清遠伯府看到的聽到的,如實稟告給各自的主子和上司。 春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在這團圓幸福的佳節,當家家戶戶家人團聚,享受天倫的時候,還有一群人,他們默默堅守在崗位上,為了皇帝平安順遂,為了京城秩序井然,他們傳遞著情報,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他們便是飛魚衛。 于是在每年一度的皇家盛宴前,皇帝便從鞏清口中得知了清遠伯府的這一場火災。 鞏清做事沉穩老練,這件事在讓皇帝知道之前,他便已調查得清清楚楚。 事件的時間:今日晌午。 事件的地點:清遠伯府蔡老太太的靈堂內。 事件的起因:清遠伯府二太太搶奪侄女財物不果,在靈堂中大發雷霆,踢倒火盆,造成火災。 參與救火的人:除了清遠伯府的下人以外,參與救火的還有順天府衙役十名、錢不怒府上家丁七人、長公主府護衛七人。 走水期間清遠伯府眾生相:華二老爺躲在佛堂之中,沒有參與救火;華三老爺中途回來,參與救火,輕傷;華靜琛全程指揮救火,輕傷;華靜瑋全程參與救火;華二太太王氏被從火中救出后,一直嚎啕大哭,謾罵四姑娘;華大小姐華靜瑤全程在場,派出自己的護衛救火;華二姑娘和華四姑娘沒有露面。 可想而知,皇帝龍顏大怒,這清遠伯府是什么狗屁人家啊,先不說之前那些親人相殘的事,就說這走水吧,華二竟然躲到佛堂里去了? 因此,那一晚的宮宴上,坐的離皇帝最近的幾個人,全都發現皇帝的眼睛里隱隱地透著怒氣。 華三老爺確實是受傷了,他在救火的時候,不小心崴腳了。 傷得不重,但是因為施救不及時,已經腫起來了。 華靜瑤看看自己那還沒有痊愈的腳,又看看她爹的,笑嘻嘻地安慰道:“爹啊,我覺得咱們爺倆兒今年一定能交(腳)好運,說不定還能發大財?!?/br> 華三老爺的心思沒在自己的傷腳上,他想到的是蔡老太太,原本的棺木被燒得不成樣了,現在用的那具棺木,還是前些日子給華四老爺買的那一口。 雖說嶄新嶄新的,可這棺材是當時臨時買來的,與蔡老太太那口根本不能比。 且,蔡老太太不僅是二次裝殮,且尸身也有部分損,這是為不吉,于子孫而言,是為不孝。 華靜瑤安慰了父親幾句,又請了長公主府的大夫過來,給華三老爺看了傷,見父親神情寥寥,便叮囑他早點休息,不要多想,一更之分,她便回了長公主府。 走在半路上時,華靜瑤便收到了消息。 跟蹤華靜琮的人回來了,華靜琮離開順天府后,他去了六道街的一家裁縫鋪子,進去以后便沒有出來過。 “六道街?裁縫鋪子?”華靜瑤疑惑地問道,“那是什么人開的?” 六道街附近住的都是普通百姓市井人家,可想而知,六道街的裁縫鋪子做的也是街坊生意,華靜琮想做衣裳,是斷斷不會去那種地方。 史丙說道:“小的打聽了,那家鋪子是姓方的人家開的,原本是爹娘和守寡的閨女,去年方老爹去世,現在就只有方大娘和閨女,連同一個小外孫?!?/br> 華靜瑤吃了一驚,啥?孤兒寡母? 方大娘是寡婦,她閨女方氏也是寡婦,這家里一老一少兩個寡婦,唯一的男丁顯然還是個孩子。 做為飽讀圣賢書的讀書人而言,這種人家不是應該避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