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書迷正在閱讀:[西游同人]女妖精不走BE劇情、喜歡你是開始[少年派同人]、[綜漫]滿好感度的男朋友突然要分手、[綜漫]臥底成功之后我帶球跑了、[綜漫同人]與木之本君的戀愛日常、[HP同人]大腳板叼走了矢車菊、[綜漫同人]太宰總是點錯中也技能點、七樓、穿書之誘宦為夫、[驅魔少年]全世界都以為我是炮灰
于是他親自找上了靖武侯,請靖武侯幫忙來上一場“假結婚真避風頭”的好戲。 靖武侯先是嚴詞拒絕,后來……陽家家主實在是給得太多了, 靖武侯只能“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沒錯, 父親靖武侯與陽氏只是做了“有名無實”的假夫妻, 禾嘉文至始至終都心里有數。 靖武侯的確沒瞞著他這個好兒子,把陽家家主許諾的好處告訴了他, 他和靖武侯一樣……深深動心, 這才是他之前一直忍讓陽氏的關鍵原因。 然而以陽氏的頭腦卻看不明白她嫁入靖武侯府是場徹頭徹尾的交易,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陽氏還執著于嫁給他! 以禾嘉文的城府這會兒都繃不住了。 其實他挺想說:他看出陽氏似乎得了某些機緣,于是他才耐著性子給陽氏點好臉色,盡量多套一套陽氏的話……可惜他費了不少勁兒只得出太子病亡九皇子登基,陽氏意識到說漏嘴別的怎么都不肯再提,除非他迎娶陽氏。 他大約能猜到在所謂的黃粱一夢里,陽氏的下場比較凄慘。 而為了幾句“胡話”就迎娶陽氏,禾嘉文也說什么都不能同意:講道理,太子病亡九皇子登基這種話又有什么價值?太子眼瞅著都快病愈了! 思量了一晚上,禾嘉文決定不在陽氏身上浪費時間。 陽氏再來找他,就給陽氏吃閉門羹就是——就憑老爹靖武侯留給他的親兵,十個陽氏也闖不進來。 當然,陽氏多次吃癟必要回娘家搬救兵,只是知曉輕重的陽家家主再也沒有縱容這個蠢閨女。 陽氏鎩羽而歸,老實了幾天,禾嘉文沒想到陽氏把主意打到了謝氏這邊。 禾嘉文略作醞釀,整理了下思路,略去所謂前世的部分,把他這陣子跟陽氏的“恩怨”大致講給謝氏聽,尤其強調陽家家主對陽氏連敷衍都顯得沒什么耐心。 謝氏沒能完全聽完就從椅子上彈了起來,忽然咬牙切齒到姣好面容無比猙獰,“陽氏誤我!” 能讓謝氏氣急敗壞到這等地步必然不是小事,謝家大不如前,但……破船還有三斤釘呢,禾嘉文忙道,“你趕緊回去收場!” 至于謝氏乃至于謝家被陽氏忽悠著做了什么,他故意不聞不問……因為問了就又是一樁麻煩。 謝氏勉強扯出個笑容出來,點了點頭便抬腳就走。 送走謝氏,禾嘉文在書房枯坐了一整個下午。 傍晚時分,侯府大管事揣著侯爺的密信找上了他。 禾嘉文展開父親的親筆信,看到兩個兄弟表現出色,而那幾位堪稱心腹之患的宗親果斷跑路,他靈機一動,猜到為什么陽家家主忽然懶得搭理親閨女陽氏:別是陽氏找到九皇子了吧?! 九皇子不說跟那幾位宗親聯手,但免不了經常往來互通有無,而宗親跑路,九皇子……他總覺得以九皇子的性格,未必心服口服,不肯隨隨便便就認罪認錯,束手就擒,因為九皇子一直是除了太子陛下最喜歡最器重的兒子! 就好比一路順風順水到現在,讓他忽然對兩個庶出弟弟低頭,他也很不情愿。 而陽氏會跟他說起所謂前世經歷,憑什么不會跟九皇子……他左思右想,陽氏要嫁給他已成執念,陽氏為此甚至有點瘋魔,皇帝和太子不會收回指婚旨意,但九皇子可以,只要九皇子能上位! 搞清楚陽氏的腦回路,禾嘉文只想給自己一巴掌。 他自覺就算和陽氏一樣愚蠢,也無法看好九皇子……九皇子再怎么拼命掙扎,充其量就是給太子練練手。 偏偏一如他剛才對謝氏坦誠的那樣,九皇子敗了又如何?以皇帝對宗親這些年相對寬容的態度,無非就是悠閑一生,但陽氏以及被陽氏牽連的他,倒是不至于沒命,下場總好不到哪里去。 陽氏也就罷了,那是自作自受,蠢死完球,可他實在是太冤枉了! 要不是首告皇子他一樣沒有什么好下場,誒,等等,兩害相權取其輕,他若是借著三弟的名義投向太子,向太子告密似乎也可以啊。 必須得承認,靖武侯一直偏愛大兒子禾嘉文,絕不單單因為禾嘉文是愛妻所生,而是禾嘉文年紀輕輕頗能審時度勢又行事果斷。 禾嘉文一夜沒睡,第二天起來先灌了杯濃茶再吃點東西墊一墊,就坐在案前寧心靜氣地磨墨,整理思路,隨后才提筆寫信:臣聞…… 說來也巧,禾嘉文這封正兒八經的告密信是和容道遠的家信一起擺在了太子的案頭。 太子自然要先看好兄弟道遠的家信:得知前線戰事頗為樂觀,但北狄那邊并不肯松口把投靠過去的宗親送回,看起來是打算獅子大開口,殿下有什么想法盡快回信,回信晚了可能沒機會隨機應變了。 太子但笑不語。 說真的,那幾位宗親回不來可能更好點,真弄回來父皇也要為難怎么處置他們。父皇“不殺宗室”的誓言可言猶在耳,但這老幾位的計劃是把他們一家子甚至是如今的權貴們一起一鍋端,毒死的毒死,毒傻的毒傻……不殺又實在說不過去。 太子忍不住琢磨,要不要請道遠跟他再“默契”一回,找機會在西關之外送走那幾位。 就在他考慮措辭的時候,他翻開了禾嘉文的告密信。 禾嘉文這封信寫得比較收斂,只提及九皇子與西關宗親有過些往來,此事不管是謝氏還是陽氏都是知情人,旁的沒有多說,因為很多事情都是他的猜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