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書迷正在閱讀:[西游同人]女妖精不走BE劇情、喜歡你是開始[少年派同人]、[綜漫]滿好感度的男朋友突然要分手、[綜漫]臥底成功之后我帶球跑了、[綜漫同人]與木之本君的戀愛日常、[HP同人]大腳板叼走了矢車菊、[綜漫同人]太宰總是點錯中也技能點、七樓、穿書之誘宦為夫、[驅魔少年]全世界都以為我是炮灰
這是不信邪了。 容道遠自然非常不走心地敷衍他說:“你高興就好。到時候她跟你哭訴,跟你解釋說,她拿捏譚姨娘也就拿捏了我,她做這些全都是為了你,大哥你可不要辜負她的這番苦心?!?/br> 禾嘉文默然無語。 晚上,陽氏沒有回侯府。 而謝氏的密信倒是通過他倆慣常使喚的心腹順利傳到了禾嘉文手中,信上內容……跟三弟猜得幾乎一樣…… 作者有話說: 吃了感冒藥,寫一半睡著了…… 這個故事也不長,盡量周末搞定~~~~~ 第89章 、侯門庶子6 靖武侯三個兒子住在緊鄰的三個院子里。 三個院子之中位置居中, 面積也最大的那個,自然是歸嫡長子禾嘉文所有。 因為要傳遞消息,禾嘉文的心腹們頻繁出入, 哪怕他們盡可能不弄出太大動靜, 依舊瞞不過數墻之隔耳聰目明的容道遠和他的系統小光。 小光笑嘻嘻地說:“遠哥你說的話應驗啦?!?/br> 容道遠靠坐在搖椅上,手里一本經書, “眼見為實,我可以肯定咱們這次的男主依舊是個擁有靈活人生原則和道德底線的人物,不會為了求而不得的白月光拋卻身家性命不要?!?/br> 靖武侯能獨自掛帥,可見他在皇帝心中地位如何。 在劇情之中,靖武侯戰死且賠上數萬精銳, 皇帝卻沒有治罪更沒有追究靖武侯的家人, 由此可見靖武侯兵敗身死乃是“非戰之罪”。 正因為如此, 男主禾嘉文沒能繼承爵位卻也完全沒有收到牽亂和清算,同時戰死老爹的遺澤, 包括數百私兵, 將近百萬金家產以及不可計數的人脈資源悉數落到他的手里。 這樣的男主才有資格在女主重生前實打實地支持九皇子奪嫡。 九皇子登基后, 男主更是作為頭號從龍功臣, 以不到四十的“稚齡”入閣,并成功做到內閣首輔,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想到這部分劇情, 容道遠笑說, “九皇子明知男主跟謝氏有段舊情, 甚至謝氏受親兒子連累被廢被病故,男主依舊做到了善終?!?/br> 小光也調侃說:“說不定男主跟九皇子才是真愛?!?/br> “劇情中后期人家確實君臣相得。男主能化情敵上司為友, 我不信男主是戀愛腦。只不過現在……此一時彼一時了?!?/br> 小光立即接話, “是的呢, 公堂上他對你的態度可謂一波三折,一變再變……倒是女主的腦子是真的不太好使?!?/br> 事實正如他倆所預料的。 禾嘉文對謝氏念念不忘,愿意追捧乃至于予取予求,全都是建立在不損害他基本利益影響他基本立場的前提下。 他爸謝氏送來的密信反反復復看了三遍,字字斟酌……他從未如此心灰意冷過:謝氏說在侯府后宅安排人手,是為了他壓制他兩個庶出弟弟的貼心之舉……原來他在謝氏眼中如此……天真好騙嗎? 退一步說,謝氏只是辜負他一片真心也就罷了,真正讓他心驚的是心中字里行間展露出的不尋常訊息。 他枯坐半晌,終于按捺不住,令心腹去把父親出門前留給他師爺請了過來。 三刻鐘后師爺匆匆趕來。 禾嘉文并不隱瞞,把今日經歷敘述過一番,再遞過去謝氏送來的密信,言辭懇切,“請先生教我!” 師爺客套了幾句,便低頭看信,片刻后他神情頗為凝重,“這……只怕非是出自皇子妃授意?!?/br> 禾嘉文擔心的正是這個! 謝氏若是聽命行事,那便是說……盯上他家的是九皇子! 他稍一深想,腦瓜子都嗡嗡作響,“太子這些年身子骨是大不如前,可九皇子未免也太心急了!” 話說皇帝與先皇后鶼鰈情深,可惜情深不壽,先皇后生下太子不足三年便撒手人寰。 如今的皇后娘娘是先皇后堂妹——現任皇后一共生育過三胎,一兒兩女,可惜只站住了一個女兒,且她一兒一女全夭折在撫養太子之前。 因此她用實在是盡心盡力養大了太子,母子倆不是親生卻勝似親生,感情沒說的。 至于皇帝……待太子也明顯不同。 而太子本人無論才能手段人品,甚至是相貌,也都跟異母兄弟們并不處在同樣的水平線上。 可以說,要不是太子身體不好,“翌日”真的毫無懸念。 偏偏這一兩年里太子生病得越發頻繁,禾嘉文不由喟嘆,“就不怕弄巧成拙嗎?” 師爺低聲提醒,“少東家,順天府尹大人真的會如實上報嗎?” 禾嘉文立時精神一震,他沉默片刻才開口說,“真話挑著說,何嘗不是如實上報!” 師爺欣慰地笑了,“侯爺明知李姨娘調換了譚姨娘的兒子,也就是三公子,還哄騙譚姨娘至今……” 禾嘉文腦子轉得極快,“李姨娘難不成是……”他抬手往東面,也就是皇城的方向指了指,“安排來的?” “少東家等等便知?!?/br> 暫時也只能靜觀其變了。 索性陛下是個利索人,順天府尹的密折交上去,第二天就收到了御筆朱批。心里有譜的順天府尹自然不會讓禾嘉文久等:李氏作為主謀,判了個絞監候。 這是混淆名門血脈的正常刑罰。 禾嘉文長出口氣,陛下沒有包庇李氏,可見李氏身份并不如何“敏感”。而同時被判斬監候的譚家一家四口以及要挨五十板子的譚氏,他就沒那么在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