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渣爹爭天下 第157節
書迷正在閱讀:除妖師跟狐貍[女尊]、妄念是你、玩寵、我的電影饞哭全星際、九零年代之我的老公是礦業大亨、[守護甜心+兄戰]、【西幻NPH】月朦朧、渣男收割機(H,NP)、嫁給媽寶男后我出軌上司(高H)、被禽獸繼父cao上癮(1v1 SC 父女高H)
盡管都知道,但是沒人敢把明珠真的當成公府世子。一群小孩子圍著明珠,讓她走到哪兒都是眾星捧月。 明珠很煩,她不缺玩伴,但是又不能表示出來,只能和一群男孩女孩一起玩耍,在大舅舅的府邸后院到處亂跑。 看明珠和林榮一起來了,有些官員都動了心思,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有兒子,以前都是過繼侄子,但是有些人和侄子的關系不錯,也有一些人覺得侄子不貼心,覺得不如閨女。 陛下都能把皇位傳給女兒,他們為什么不能把家產傳給女兒呢? 有些官員就小心的去林榮跟前打聽。 “聽說林公的老家有幾個侄兒,不知道有沒有上進一些的,京城中太學如今正在收學生......” 很多高官都用盡了各種辦法往太學塞人,別人不知道,林榮是知道的,秋葉對這種事從來都看不慣。如今正想著辦法治一治太學呢,而且據說還有再成立一家官辦學府的打算,但是這種事林榮是不會透露給這些官員的。 而這個官員這么委婉的詢問,也是想知道林榮會不會提攜族人從而從這些族人里面過繼一個過繼子來繼承國公的爵位。這種問題是一個家族的傳承大事,林榮的國公爵位是民爵中最高的等級,秋葉的異母弟弟今日的新郎也是公爵,只是恩封的公爵,只因為在和秋葉有一樣的血脈才得到的好處。但是上朝站位,是排在同等級軍功勛爵的后面, 一個家族有林榮這樣的爵位,能立即提升家族的社會名望,只要不作死,傳承幾代就是門閥世家了,這樣的傳承在家族內部非常重視,有的時候爭奪世子的行為不亞于皇室中諸皇子爭奪太子的身份,如果是有點眼色的都不會詢問人家繼承人的選擇。然而有些官員比較急迫,林榮的態度和行動無疑是一種信號。 如果林榮要過繼,那么大家只能死了讓女兒繼承的想法。如果不過繼,這個爵位成了皇室的爵位,將來下一任的皇儲也是兼任定國公世子的話,那么大家都能回去行動了。 林榮知道這些人是什么意思,也沒隱瞞自己的態度,他本人和家族中的關系不好,林家本族這些年來也是找個各種辦法想和他修復關系,他對此從不理睬。他戎馬半生,人生中身體最差的幾年都是在馬背上度過的,幾乎每天都有可能會死掉,如此艱難得到的尊榮自然是要留給自己的女兒。 而且秋葉也在他跟前明確的表示過,不會把定國公的爵位給其他人,自會是隨著皇儲的位置一直傳下去,如果將來明珠有了很多孩子,也不能因為喜愛某一個而把皇儲和定國公世子的身份拆分,把國公的爵位給予某一個受父母疼愛的孩子。也就是皇儲和世子,只能由一個人繼承。 所以林榮的回答是:“誰知道呢,沒關注過這個,太學又要收學生了?” 周圍的人都明白意思了。 不少人對著林榮舉杯,遙遙的敬了一杯。 明珠的大舅舅成親,來賓都是官員,廖家是沒這樣的人脈,朱大姐和很多貴婦交好,一塊來往的次數多了她也知道這完全是看在秋葉的份上。所以今日高朋滿座也是如此,朱大姐想讓秋葉來給弟弟壓一下場子的,秋葉卻沒去。她帝王的身份是不會出席臣子的婚禮,并且這個臣子沒尺寸功勞,同樣將來冬風成親她也不會參加。 讓明珠給這個同母的弟弟捎帶一句話:“恩封的爵位終究不長久,家族想要延續,還需德行厚?!?/br> 等到熱熱鬧鬧的婚禮結束,朱大姐摟著明珠遲遲不愿意放她走,這里面有喜歡外孫女的意思,也有讓明珠晚點走放出宮中重視的信號。 其實剛才明珠替秋葉帶話,意思也明白了告訴了他們,感情將來總會淡薄的,這一代人還有感情,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呢?再親密的關系也會越走越遠??恐鞣?,這個公爵府能支撐多久? 但是無論朱大姐多么的不樂意,明珠還是要離開的。這一次出門對明珠的影響很大,在馬車里悶悶不樂的跟爹爹說:“那些人小小年紀都學著討好人,真煩。他們煩我也煩,可偏偏還要做給那些大人看?!?/br> 這就是大人的世界??! 明珠最接受不了的還是朱大姐的態度:“還有外祖母,她為了讓我舅媽家的meimei們高興,非要我帶著那幾個笨丫頭玩兒。我算是看出來了,明明mama給了外祖母如今所有的好日子和尊榮,她怎么那么偏心舅舅??!不知道的還以為她靠著舅舅有現在的好日子呢?!焙喼笔潜灸┑怪?。 林榮笑了笑,那不是你舅舅是男孩子嗎?一個帝王的女兒在她眼里比不過一個平庸的兒子。真是可笑可悲可嘆。 這次的婚禮過去不到半個月,就有大臣上本,說是山陰郡某地有個老農,給獨女招婿,這個女婿命不好,和這個獨女沒留下一男半女就去世了,老農的侄兒就聯和村里的族老強令老農過繼侄兒為嗣子,老農不服上告官府,官府不敢擅自決斷,請京城裁定。 這件事兒在以往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在以往看來,女孩是不能繼承家產,沒有繼承權的。有那疼愛女兒的父母,頂多是在嫁妝上偏心一些多給點,但是不會把田莊宅院這些給女孩。 到了如今,能有這樣的上本,只能說女子和男子擁有一樣繼承權的觀念在某些人的心里扎根了。既然這萬里江山都可以給女孩繼承,小家的三五畝土地怎么就不行了?繼承權還關系著女人能不能立戶。如果女人可以立戶,那么到了城里,鋪子田宅這些也要跟著有相應的律法支持。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配套的法律要推翻塵封的習俗,從律法上走到民間還需要幾十年,這里面也需要有不少官員大力推行才行,甚至要和當地的宗族斗智斗勇...... 秋葉等這一封奏折等了十多年。收到這一封奏折的時候,秋葉特意讓人開了一壇酒,和御前的這些女官們干了一杯。 這也不過是走出了第一步,想要男女平等,以后要做的事情多著呢,哪怕是繼承權教育權全部貫徹下去了,同工同酬還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盡管如此,也值得慶賀。 作者有話說: 想說一句,以前沒想到要寫這么多的,我打算寫個二三十萬字就完結了。但是我這人有個毛病,寫著就脫離大綱,然后就成了你們看到的這個樣子。從功利的角度講,這本書真的沒帶給我多少收入,反而每天要寫很多字,我為每天的更新在這上面花費了三到六個小時。而且內容輸出本就是耗費腦力的事兒,我也有一段時間不想再寫了,寫完不檢查,如果你們有一段讀著有大量的錯別字,就是我狀態不好。沒有立即完結是因為總有那么幾個可愛的小天使給我留言,盡管是沒有意義的“撒花加油爪爪”這些。但是真的打敗我了,我就告訴自己,沒人留言超過十天我就完結了,省得唱獨角戲。然后一直些下來。其次,從我個人角度講,寫作就是我不斷學習反思的一個過程,雖然也是一種謀生的手段,但是我在這其中真的是學□□結了。有些小可愛知道,我其實在衍生言情頻道常年駐扎,寫了很多四六不著邊的文兒,我寫的內容都是一種另外意義上大女主,我寫不出那種打臉文,也寫不出爽文,我堅信生命是恢弘與渺小并存的。女主和大部分人的人生一樣,有她輝煌的一夜,也有她平凡的一生。 今天有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我和朋友聊天才有感而發,同時也要謝謝大家的陪伴,放心,暫時不會完結,畢竟富貴還在江南。 第196章 腐朽 三 一篇《討逆檄文》擺在了秋葉的桌案上。 距上次收到奏折到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個月, 經歷了一系列的審理,又經過兩個月的討論,參考著秋葉的記憶, 在一個月前,也就是深秋時節。秋葉頒布《秋律》,對女子的受教育權,繼承權,財產權有一個明確的規定, 全篇法律十三萬字。因為實在秋季頒布, 才叫這個名字,又因為秋葉的名字在官場和民間避諱——盡管秋葉在一開始就說不用避諱, 但是民間還是把“秋”讀作“豐”, 所以這也叫做《豐律》 為了讓這律法不止是停留在書面上,要求各級官員在秋冬季節農閑的時候,把律法上的所有條例給民眾講清楚。竟現在很多人不識字。很多官員做事懶散, 就在城門那邊刷一張布告,覺得所有事辦完了, 也就萬事大吉了。 針對于這種懶懶散散的作風秋葉, 特意啟用了一批特殊的官員, 這些官員的衙門不固定,匯報工作的時候,根據上級的指示到特定的地點,而且這一些官員不穿官衣, 不上朝不坐衙,在全國各地行走。暗地里觀察那些官員的所作所為。 所以哪怕這些官員叫哭爹, 也是要讓牙們的文輸天天站在衙門錢給來往的人讀一讀。 這篇律法針對是自由人, 但是隨機秋葉頒布了針對買賣人口的律典, 針對人口買賣這樣的灰產,沒有一棍子打死,先保障了買賣奴仆的人身安全,又規定了嚴苛的買賣標準。這種人口灰產一時半會還無法取締,秋葉自己是從村里出來的。當然知道,人口買賣的時候都伴隨著一個家庭遭遇了重大的變化,要么是家里面養不了這么多人了,要么是家里面的頂梁柱突然病了。農業社會,沒有工業社會那樣的強大生產力,是不可能廢除人口買賣,只能不斷的收縮,不斷的監察,直至最后取締,然而背地里,還有會人鉆各種各樣的空子。說到底,還是生產力不夠強大。 這兩項在北方大地上瞬間引起很大的震動。 北方如今已經沒有大地主和世家了,自然沒有人大量蓄奴,所以保證奴役的人身安全沒太多人反對,但是北方的宗族力量強大,他們不反對女子讀書,他們反對的是女子的繼承權。因為有女子繼承,使得家族里的男性對財富的掌握變少。 于是一些大族聯和京城里的讀書人,在前不久上書給秋葉,要求修改《秋律》。 江北和江南的那些朝臣們不一樣,江南的都是些刺頭,不好收拾,那些朝臣聯合起來能跟富貴一塊掰掰手腕。北方的朝臣卻另有風格,這事兒發生后都個個跟裝死一樣,對這種事一句話不說。任憑那一些太學的學生以及在京城等著科舉的讀書人上竄下跳,這里面的打算秋葉明白,對著這些朝臣,不能軟弱了,一旦自己軟了,他們就開始不干活。 秋葉看著這一些官員冷哼了一聲,非要把這些人的懶筋給挑斷了才行。 而且她平時笑話富貴不會御下,這次秋葉覺得自己也就是比富貴多了一層遮羞布而已。 行呀,你們不是想看笑話嗎? 秋葉就派這些官員們去給那些太學生們做做思想,工作要是完不成任務也不用回來當官了。其他的沒攤上這一樣差事的也別覺得事兒跟自己沒關系。 秋葉讓他們回去跟自己家的族人親戚們好好的宣傳宣傳,要是這些族人親戚也有那些上躥下跳的,那秋葉就認定是這些官員不作為。也不用做官了,回家自己啃自己吧。 如果有些官員獨身在京城做官,親人不在親戚也不在。那好啊,那就帶著衙門的差役上街擺攤兒。給過往的百姓講律法,會有人暗地里抽檢,做的不合格的也不扣俸祿,也不挨罵,就坐在街上接著講,直到把那一條街的百姓都給講完,講到大家都理解了,都執行了,再回來。反正現在天氣冷,北風呼呼的吹,你們要是有那個工夫就耗著吧。 這個律法在北方靠近蠻夷的幾個郡執行的最好,民間接受度很高,本身他們那邊的女子地位就高。推行沒什么阻礙,這就讓秋葉有點出乎意料了。 本來太學生上書鬧事的這件事已經快要結束了,秋葉已經著手讓人算今年的開支了。預備把接下來精力投入到今年的稅收以及明年的預算里邊。 結果這個消息也傳到了江南,江南都是些什么人呢,簡而言之是在江北混不下去的人。有那些世家余孽,也有很多昔日北方的大地主,還有不少被秋葉看不順眼的讀書人,這些人大儒居多。 得到了秋葉的政令之后,把秋葉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因為在以儒家為主的封建禮教當中,三綱五常是最基礎的社會規范。秋葉對三綱五常已經形成了一個有力的沖擊。 這些大儒們講著父為子綱這一條,轉頭一看,秋葉和她爹打的難分難解,如今都南北對峙了。所以秋葉不是逆子誰是逆子!就他這種行為妥妥的已經在忤逆父親了。 再看夫為妻綱,轉頭看看北方,林榮是江南公認的夫綱不振之人,唯一的寶貝閨女都不跟他姓,所以罪魁禍首還是秋葉。 接著是君為臣綱,很抱歉,秋葉她是造反當皇帝的。 這......這三綱五常,她三綱都不遵,這簡直是不可原諒。 于是江南的上流社會瞬間群情激奮,很多人在富貴以及眾多官員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寫了一篇《討逆檄文》,結果那些讀書人們競相抄寫,一瞬間天下皆知。 也就是說這《討逆檄文》不是官方發出來的。名字倒是挺大的,就是權威性差了點兒。 這篇檄文也到了江北,江北的太學生本來是已經被彈壓下去了,因為這篇檄文一下又起來了。 叫嚷著要維護圣人,公然在宮門口要求秋葉廢除《秋律》。 秋葉這次根本就沒有動靜,因為官員們這個時候就跟火燒屁股了一樣,如果他們不處理這些太學生,那么秋葉就處理他們。 秋葉便沒有對那些鬧事的學生們上心,因為已經有了解決辦法。 周蓮被秋葉緊急召見,隨后秋葉給了他一本計劃書。 這本計劃書上是要裁撤太學,同時建立理工學堂和京華學堂。 周蓮在秋葉面前趕快翻看了一下計劃的前半截,前半截是說要重點查訪太學學生,若是有那些潛心治學且不為從亂者,調撥京華學堂。再從各地挑選新式人才入理工學堂。如今給兩個學堂在城外劃分了大量田地。讓這些學生們半工半讀。同時建設學堂所需用的銀兩一律從國庫調撥。并且在這本計劃書里面特意點明,男女都可入學。 對男女都能入學這條周蓮沒什么疑問。反正現在男女平起平坐已經成為趨勢了,是阻擋不了的。只是如今有了學生有了地方,日后衣食住行皆從國庫調撥??瓷先ニ坪鯖]事兒了,但是里面缺了最關鍵的一環。周蓮就問:“不知道陛下打算從哪里調撥教書的先生?” 這一些教書的先生是朝堂官員兼任還是太學的那一些博士們轉職? 秋葉也發愁,好老師少??!但是秋葉不打算從朝堂還有以前的太學重新挑選先生。這樣很容易形成黨爭,畢竟這個社會除了同鄉同族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因素,那就是同窗。同窗倒是沒什么,如果這一群學生有了一個當官的老師,那么不管是學生也好,老師也罷,都會動點歪腦筋。 “這個你先別急,我已經讓廖老大人去各地查訪了,無論是男女老少只要是有本事,皆可為師。學堂明年才能開學,如今是初冬,一到冬天北方大地很難建造房屋橋梁。這兩所學堂所需的房屋明年才可能開工。所以你們這個時候先把那些學生們分開,有那些愿意讀書的,讓他們先去一個安靜的地方讀書,若是不愿意讀書的讓他們去外邊兒鬧騰好了?!?/br> 周蓮應了一聲,他接下來就要把督造學堂的事兒放在心上。周蓮的老祖母上個月去世了。今年過年周蓮就要將老祖母送回老家葬了,請求批假的條子在上個月都已經交上了。秋葉給他批的是臘月十五到正月十五之間。周蓮在心里面算了一下時間,把自己日常要工作的時間去掉。留給自己處理太學的事情說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于是趕快把這件事兒給接下來,急匆匆的離開了。 周蓮走了之后,秋葉仍然在欣賞這篇檄文。 然后秋葉就問身邊的女官們:“你們覺得怎么樣?寫得慷慨激昂嗎?” 就有一個女官回答:“寫的辭藻華麗,對仗工整,卻不見得慷慨激昂?!?/br> 秋葉也是這樣想的,所以就忍不住嘆了一口氣。人家初唐有王楊盧駱,自己治下怎么沒個文采斐然的人物呢。也不知道江南官方下場之后,寫出的檄文會不會比這個功力高一點。真是的,給你們罵的機會了,你們都罵不好。 江南官方才不下場呢,檄文是什么?是戰書! 這個時候的江南官場都害怕秋葉把《討逆檄文》當成戰書打過來,正圍著富貴讓他再派遣使者去北方解釋一下。 這些官員里面有不少是讀書人,也有不少是那些世家子弟。雖然也是把秋葉罵了一個狗血噴頭,但都是關上門在家罵。公開場合他們是不方便發表自己的態度,在兩方劍拔弩張的時候,任何一個官方態度就有可能會導致兩國之間的戰爭。 前兩年南方還能組織起幾場像樣的攻勢來攻打江北,但是今年卻不一樣。 首先在經濟方面,今年因為雨水多收成不好,以至于今年很難籌措到滿額的軍糧。其次是官場方面,剛剛經歷了廢太子風波,不少官員跟隨落馬,朝廷里面各派系之間都傷了元氣,這個時候大家都在休養生息。最后因為周挺叛變,不少軍中將領正戰戰兢兢,活的沒有比鵪鶉膽子大多少。這個時候更不敢嚷嚷著進攻,就害怕那些文官把一個屎盆子扣在自己頭上。 這一系列很現實的原因,導致江南的官員很排斥主動向江北進攻。哪怕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向江北進攻的好借口,一般情況下,利用上這個借口,最起碼江南讀書人之間心擰成了一股繩。 然而戰爭的勝負絕不是只看人心,天時地利人和中,人和確實重要,但是要看天時地利??! 江南的官員就這么務實,打不了,不打。而且還有一定的軟弱性,盡管秋葉從來沒有派人往江南進攻,但是秋葉抓住機會就要從江南咬下rou,比如上次派人去要錢,理由就是你們派人刺殺了我們的官員,賠錢。 這個錢可不是個小數,江南的官員覺得只要不打仗賠錢也行。所以爽快的賠了錢,江南的國庫雖然扁了一點,但是沒有打仗?。?! 而且掏錢的又不是這些官員,自然沒覺得有什么??墒堑搅诉@個多災多難的年份,才知道國庫里面有銀子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兒。 國庫里面沒有銀子就沒錢賑災,同樣也沒錢出兵。 就因為江南的軟弱和妥協讓秋葉在江北順利的推行了《秋律》。并且拆分了太學,又將太學里面一部分人給剔除出去了。 關于這一次檄文的事情秋葉也是如此cao作。 派齊侯去江南,齊侯這是第2次來了,仍然是向江南索要賠償。 沒錯,我們女皇陛下知道不是你們官方發表的,是不是你們子民發表的?既然是你們子民發表的,那么你們就要賠。 不賠我們就當你們真的發表檄文了,我們已經開始備戰了喲。 雖然江南的官員覺得齊侯就是去勒索的,當然是為了息事寧人,也知道這個年份開戰不是什么好選擇,于是先弄點錢把齊侯給打發走,等到明年糧食豐收了,咱們再把這一次賠出去的錢給討回來。 就在這樣的自我安慰里,齊侯又拿到了不少的金銀。 相對于那些讀書人之間的罵罵咧咧,秋葉頒布的律法在民間也確實掀起了一些波瀾。 這些波瀾并非是有人反對,而是大家身邊又有某個“絕戶”去衙門里改戶籍了,把戶主改成了女人。這樣的事情讓大家查與飯后有了談資。也僅僅是磨磨牙齒而已,國人自來都有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傳統。所以也不會對人家的行為有什么行動上的阻礙,頂多是村里面指指點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