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書迷正在閱讀:耽美文女配她不想干(NP)、以性之名去愛你——醫學院實習手記、備用情人(1v1h,訓誡調教)、一見傾心(現言1V1 H)、如何打消反派們的滅宗之心(NP)、定制救贖[快穿]、來點碎片(短篇合集)、清榮(小媽 1v1)、春日陷阱、月亮彎彎(兄妹骨科)
或許,大約是幾年前康熙查看胤礽的“作業”時,覺得自家太子差點被洋人帶壞這事對胤礽風評不好,不太好公之于眾,所以朝臣們至今也不知道,胤礽對世界的了解,可比他們想的要多的多。 胤礽寥寥幾筆做好印記,抬首后道:“汗阿瑪請看,便是此處了?!?/br> 康熙擰眉看了片刻,“此處離大清邊境最近之處越有多遠?” “約有三萬尺”胤礽快速算了一下,“大越三千三百丈?!?/br> 他數學好是朝臣皆知的,但是明確的知道大清與東瀛距離的現實,還是讓眾人小小的驚訝了一下。索額圖甚至已經開始腹誹,殿下如此堅定,好似到過東瀛一樣。 不過眼下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康熙幾乎都沒有多想,便直接道:“若是帶回上萬俘虜,恐怕還是要再派些大船過去才是?!?/br> 除了福建與琉球水師,直隸也有水師護衛京郊。只是裝備上可能比福建要差上不少,但是船的話,幾十艘還是有的。 如今施瑯帶出的船艦主要是用于作戰的,帶人也只能帶幾十個士卒,多余的閑雜人等肯定塞不下。 張英邁著與其年齡不太符合的利落步伐,上前一步道:“皇上是不想與東瀛和談?” 他們幾個都是被臨時通知來的,也是來的路上才知道靖海侯竟然瞞著朝廷打下了東瀛。因時間緊急,他們連商量的功夫都沒有,如今是和是打,幾人心里也完全沒有譜。 康熙思量了片刻,摩挲著胤礽畫好的圖紙道:“姚啟圣的副將徐正源剛來報過,靖海侯并未找到銀礦的具體所在,眼下和談并不是良機?!?/br> 要打要談都得等施瑯到找到銀礦才行。不然以東瀛之貧瘠,除了舍棄這上萬的壯勞力和繼續進攻免費奴隸之外,恐怕還真不會大方到拿銀礦出來做和談條件。 佟國綱垂眼想了一陣,自覺這或許是為族中子弟爭取功勞的打好機會,也趕忙上前一步道:“既要派船去,皇上可要在京中選取領兵之人?” 現在書房里站著的眾人都是歷經幾十年官場浮沉的老狐貍,他這番話剛起個頭,大家問弦歌知雅意,立刻便都猜到他要做什么。 大阿哥胤褆雖然平時不太機靈,但事關自己的功勞,也警覺了許多。隨即也跟著請旨道:“兒臣愿為汗阿瑪分憂,領兵前往東瀛接替靖海侯?!?/br> 此話一落地,康熙還未說什么,索額圖便語氣平淡的反駁道:“直郡王有心為陛下分憂實在好,可您沒有出海領兵的經驗,只怕到時候會不小心弄巧成拙,誤了大事軍機大事啊?!?/br> 胤褆最聽不得別人否定他,這話聽到他耳朵里,跟直接打他的臉差不多。 索額圖剛說完,他便不顧自己正當著眾人的面,惡狠狠的扭頭瞪了索額圖一眼,瞪完之后順帶又扭過頭削了胤礽一眼。那眼神直接帶有威脅之意,看好你的奴才,別來壞我的大事。 胤礽故作不知他怒從何來,低頭繼續去看那輿圖。 他可是記著前世伯王福全率兵與準噶爾對峙時,就是他這大哥臨陣插手瞎指揮壞了大好的迎戰時機。事后他雖然被汗阿瑪怒斥,但也改變不了大清丟失戰機的結果。 明珠面色上無波瀾,心底卻對胤褆的表現有些許嫌棄。他本可以更巧妙的為大阿哥爭取到這個機會,偏偏他如此急躁不知收斂,讓其他人有了可乘之機。 胤礽看了一會兒輿圖,抬頭道:“汗阿瑪,兒臣以為眼下還不是派船去接俘虜的時候,現在要緊的,還是先吩咐靖海侯繼續攻打才是?!?/br> 這幾萬人雖然是免費勞力,但是接過來之后吃喝拉撒全得花大清的銀子。他可不想施瑯沒找到銀子之前,他汗阿瑪做冤大頭。 他的話剛說完,索額圖便跟著附和道:“殿下所言甚是。若是不能叫東倭寇知曉我大清的厲害,恐他們在會趁機偷襲我沿海之境?!?/br> 索額圖的話說話,嫌棄之人已經換成了張英。這么顯而易見的事兒大家自然都知道了,你個蠢貨這么急著附和太子殿下說話做什么。 豬隊友哪里都有啊。 第114章 張英好歹還能把持的住,不使自己當著眾人的面露出嘲諷之色。胤礽的另一位老師王掞,相對而言就比較耿直了。 他直接便對索額圖陰陽怪氣道:“索相之言真令我等茅塞頓開啊?!?/br> 明珠險些沒憋住笑,王掞向來看不慣索額圖,厭惡他鉆營結黨帶壞太子,如今可是找到時機懟人了。 “你!”索額圖氣的臉色鐵青,但瞥了一眼胤礽,也知道眼下不是計較的時候,便又默默的把悶氣給憋在了肚子里。 康熙無暇理會索額圖到底是順風倒,還是要幫著太子打壓大哥,眼下施瑯那里箭已撘弓,實在耽誤不得。他沉吟不到半刻便道:“既如此,朕便下旨讓徐正源即刻動身?!?/br> 不過還有一件事,殿內大臣們還沒來得及參詳意見,施瑯若真找到東瀛的銀礦,開采和運回大清又該派遣何人負責?且即便找打銀礦,為防止東瀛倭寇被逼急了反戈一擊,那里肯定也要派遣官員長期駐守的。 這究竟該派誰過去,也是一件需要衡量的大事啊。 “皇上圣明!”眾人齊齊恭維道。 但各自分開之后,誰又在為各自的利益如何謀劃,就只有他們各自知曉了。 這場事關日后大清幾十年財政大事的小型會議結束沒多久,徐正源便帶著康熙親筆寫下的諭旨又動身離京,乘船回到東瀛向施瑯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