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書迷正在閱讀:耽美文女配她不想干(NP)、以性之名去愛你——醫學院實習手記、備用情人(1v1h,訓誡調教)、一見傾心(現言1V1 H)、如何打消反派們的滅宗之心(NP)、定制救贖[快穿]、來點碎片(短篇合集)、清榮(小媽 1v1)、春日陷阱、月亮彎彎(兄妹骨科)
去年多少苦都吃了,回宮幾日便又養回了為著一口茶大費周章,當然不是他本心里愿意的。 戴梓看了半晌,舉著圖紙試探著問道:“殿下這火銃圖紙是從何得來的?”剛看圖紙的時候,他都不由得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才干了。否則怎么回回他驕傲自滿于現在的功績時,太子都能拿出威力更大的新火銃的圖紙。 怎么回回火銃圖紙都是從太子手里得來的,而不是他自己親手改進來的。 胤礽不問反答:“你只給孤個準話,能做不能便是?!?/br> 戴梓略有猶豫,先把自我懷疑放在一邊,恭謹道:“多廢些時候,臣肯定是能琢磨出來的。只是,如今殿下既揣測出圣上想要廢棄此處,何苦還要下功夫畫著新火銃?” 不是不能做,就是很懷疑現在還有必要嗎? “孤只是揣度”胤礽見鋪墊的差不多了,便笑著安慰道:“廢與不廢還不得看先生如何做?!?/br> “殿下此話怎講?” 胤礽放下茶盞,搓了搓手,湊近了他才與說:“汗阿瑪兩個月后就會回京了,到時候先生若能照著這圖紙上的做出威力更大的火銃來,汗阿瑪豈不是對先生更加刮不相看?!?/br> 他眼神瞥向外頭的高爐,若有所指的說:“到時候這里不就能報下來了?!苯o汗阿瑪看個更厲害的,他肯定不好意思下旨叫你立刻撤。 戴梓愣了一下,心道這感覺怎么這么熟悉。 系統默默幫他加上旁白:“他第一次找你遞圖紙不就是這個套路嗎?戴梓你怎么還能這么配合…” 胤礽收回眼神,笑道,“先生對著圖紙好好研究看看,這火銃不難做的?!?/br> “...”這大約就是會心一擊的感覺。 要是個外行人說這個,戴梓就當他是無知了??善珗D紙就是人家提供的,他也只能說:“殿下說的是,臣一定盡心竭力!” 目的達到了,胤礽當天便動身回了紫禁城。 康熙也如他所料,果然在兩個月后回了京。 已進五月,天氣日漸炎熱。迎接御駕的人馬在午門外排成長隊。 康熙沒有如他后世掌門人那樣與群眾們揮手致意,而是乘坐御攆直接進了紫禁城。諸位大臣默默跟著一道兒到了乾清宮,連個擦汗的功夫都沒有,請過安后又紛紛退下,只留天家至親的父子兩個說話。 胤礽沒叫梁九功動手,恭敬的親自端上茶水給康熙潤口??滴跣Φ溃骸澳阕龅牟诲e,這兩個月朕時常收到大臣的請安折子,折子里都是夸贊你用功于朝政之言?!?/br> “兒子慚愧,是朝臣們用心輔佐,也是仰仗汗阿瑪教導有方?!必返i笑道。 禮貌恭維完,正事開始登臺。 康熙先說了南巡看過的幾處受災之地的如今的情況,又道:“姚啟圣那里的水師,擴至以前的三倍還要多,朕覺得也差不多了。前朝時戚繼光抗倭寇,也沒有如今的兵力?!?/br> 胤礽沉默著聽其意思,南方三省元氣未恢復,地方的稅收肯定還得減免。朝廷倚重的商業在南方尤其是重點,沒了這三省的稅銀,福建也未免受影響,所以他汗阿瑪才有意叫停姚啟圣的水師擴建。 他想了想,不直接參與意見,而是說:“前兒個兒子剛看到戴梓呈上的折子,還未來得及給汗阿瑪寫條陳?!?/br> “哦?”康熙問道,“戴梓說了什么?” “左不過是他那里火炮火銃的事情,有又了比之前厲害許多的火炮想叫汗阿瑪看上一看。不過若是您有意叫姚啟圣停了,兒臣便也叫他那里一起停了便是?!?/br> 康熙撩起眼皮嗔了兒子一眼,似笑非笑著說:“朕倒不知道,姚啟圣那里如何又與戴梓有牽扯?!彼怯幸饨写麒鞣畔戮吧降牟钍吕^續回南書法供職的,但是這話現在還不能說開。保不齊哪里又有戰事,也總不好把功臣現在就架空。 他深刻懷疑兒子又在他不知道的時候私底下弄鬼,背著他串聯了朝臣。否則這一南一北毫無交集的兩個邊疆大臣,怎么就被輕飄飄的綁在一起了。 胤礽面色不顯,仍舊淡定,“兒子看過姚啟圣的折子,如今福建水師兵丁滿員不假,但船上的火炮還是前明的樣式,論起威力可比戴梓新做的子母連珠炮差上許多。兒子有意請旨,想叫戴梓把他做出的火炮放到福建新建造的船上去,也好給姚啟圣那里添點火力?!?/br> “這是好事”康熙道,“費揚古也為戴梓上過請功折子,大贊戴梓所造火炮之威力?!?/br> 胤礽面上故作為難,“可如今汗阿瑪既有意叫姚啟圣停了,兒臣也不得不叫戴梓停下了?!?/br> 嚴格來說戴梓還真不算是東宮派系的官員,但是因為他一直幾乎是胤礽一直扶持提拔的,早在也無形之中被劃為太子派系了。所以胤礽開口說這話的時候,康熙并沒有反應過來太子是沒有什么權利叫停的。 但康師傅的心思一貫九竅玲瓏,稍微一想便知道兒子要做什么,輕飄飄道:“你還在朕跟前裝出這怪相,當朕看不出你想保住景山那里嗎?” 既要說開,胤礽索性也不再偽裝,“汗阿瑪圣明,兒臣只是覺得可惜了戴梓的頭腦和從前的許多準備。時下朝廷銀錢是有些艱辛,可若是因此停了景山那里,只怕周邊番邦小國又要起了覬覦的念頭?!?/br> 這話半真半假,自從打服了俄國,其他小國就更不敢跟大清叫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