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書迷正在閱讀:云水遙、[綜漫]織田首領不會吐槽、[綜漫]把酒廠boss錯認成主角后我成了最大反派、[綜漫]全橫濱都在等芥川C位出道、[綜漫]今天也沉浸于研究和毛絨絨、[綜漫]團扇始祖成神日記、她從山上來[探案]、[清朝同人]重生后我成了國家的外掛、耽美文女配她不想干(NP)、以性之名去愛你——醫學院實習手記
寧王剛想叫人再添茶水,驀地地面一顫,自己一個反手將傾斜的茶杯握住,抬頭看見室外的天空中一片慘淡的烏云。 皇上病勢突然加重,又遭遇泰山地震,京中也有晃動,京城中流言紛擾,當年皇上被立為太子后又被先皇幾欲廢除,也是泰山顫動,,預示東宮不穩引發天怒,天命所歸是當今圣上,從此當時的太子也是當今的皇上才保住了儲君的位置,順利登基,如今皇上病危,泰山再次震動,預示著天下可能又要異動了,太子之位也許并不合天意。朝廷人心浮動,這月的大朝會,皇上無力主持,太子秉政,朝堂上群臣對于各個政事紛爭不斷,全無決斷,無果而終。 鄭王更是拖延錢財上繳,公然留在京中不回藩地,借機在朝中不斷安插自己的勢力,由鄭王“表率”,谷王和韓王也一同在京中作壁上觀攪動局勢,不僅如此,他們還借口京中皇上病危,需要維持京中治安為名,調集自己若干藩兵前往京城,駐扎在城外。太子一面侍疾,一面應付朝局,更顯得力不從心,幸虧還有不懂和幾名內閣要員忠心護主,替他穩定朝綱,讓其在飄搖勁風中還有倚靠之人。 既然鄭王等人其心不正,寧王也被皇上和太子默契的留在了京中,他在王府中旁觀朝局事態,未有其他。 這日,在京藩王例行進宮向皇上請安,開春以來皇上病有起色,已能獨立坐起處理政事,局勢漸漸掌控回太子手中,寧王來到寢宮外,發現太子正在殿外與鄭王一起等候,太子聽見身后動靜,回頭一看,視線再不能移開,寧王風度翩翩的邁步走來,看見殿外幾人,面色毫無波瀾,只是朝著太子行禮,“參見太子殿下?!闭f完低頭并不回應太子的視線。 那夜時過多日,太子再不是當時的心緒翻涌,只如余韻縈繞,經久不散,如今近距離看到寧王,他在人前按捺住了諸多情緒,“皇叔請起?!彼f完伸手準備扶起寧王,寧王微微甩了衣袖避開起身。 這一幕在鄭王眼中仍舊君臣和睦,他眼神不善瞥向寧王,臉上還掛著威脅的笑意。 寧王察覺到鄭王的蔑視,“殿下,皇上的身體應該無恙了吧?!睂幫醯谋P算不會都落空,他望著朱厚照語氣關切道,但是眼神非常犀利。 太子頓時明白了寧王所指,“父皇無恙,此刻在殿中的是豫王和陳王?!碧踊卮鸬氖值轿?,鄭王等人肯定也知道誰人在內。 原來是那兩個被皇上殺雞儆猴的替罪羊,寧王嘴角微動,回視鄭王的敵意,鄭王挺了挺胸,轉身正對殿門。 不多久,殿門從內開,豫王和陳王一臉淚痕面容憔悴的走了出來,毫無準備下,一看見了門口的寧王,如同看見了蛇蝎,頓時臉色煞白,眼中全是怨毒,皇上借口他們挑撥寧王,藩地削減裁撤,如今只有幾座小縣城糊口,滿肚怨氣不能對朝廷發泄,只能對寧王恨之入骨,寧王看了看這兩個窩囊廢,又看了一眼在旁鄭王,韓王,谷王,后者三人連忙收起幸災樂禍的表情,跟在太子身后進入殿中,寧王將負手姿勢收起,毫不理會身后怒意,也進入了皇上的寢殿。 太子給皇上端來藥膳,四位藩王跪倒在榻前,問候病情。 皇上的臉色看著不錯,聲音也沉著有力,他徐徐的喝下了一口藥飲朝著四人說道,“朕身體不適期間,太子和朝政有勞你們費心了?!?/br> 四人各懷異心,誰也沒有率先回答。 “寧王,你同兵部率領城中守軍,加強城防,辛苦你了?!被噬下曇艉翢o波瀾,仿佛在說一件普通的家事。 鄭王,韓王和谷王的各自命幾千藩兵擅自駐扎在京城外,名義上是上交人馬,并相助維護京城治安,實則野心人盡皆知,城中人心浮動,是寧王建議兵部和京畿大營,整編人馬,駐守京城,穩定了城中局勢,城中百姓無不對寧王義舉交口稱贊。 “皇上過獎?!睂幫蹼S即答道,鄭王有些心虛。 太子站在皇上身旁,看著并列排開滿臉忠誠模樣的四王,四人身形各異,容貌各異,太子強迫自己收回被一人牢牢鎖定的目光。 “開春了,今年的春耕大殿和祭天典禮,朕要請太子代朕前去,屆時爾等陪同,也可讓群臣明白朕之心意?!被噬涎凵駫哌^幾人,仿佛能將人心洞穿。太子前去郊外,宮中皇帝病弱,城中空虛,怎么會容忍手有兵卒的藩王坐鎮在城中,而且不是一位,而是四位。 “是!”四人統一拱手,“臣等遵旨?!?/br> 皇上的召見完畢,四王告退,不懂才進來,與太子一起陪伴皇帝身邊,也只有此刻,皇上才能露出一點輕松的笑容,或許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他要為太子做更多的謀算。 第4章 春耕大典在城郊農田中舉行,這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由太子為首,鄭王谷王韓王寧王隨后,日出前便率領百官浩浩蕩蕩出了京城北門,一路北行,來到郊外大典所在,此地廣袤無垠,皆是茫茫一片田地,放眼所視是藍天曠野,唯有皇家儀仗點綴此間,增添了幾抹明媚的亮色。 司禮官念完了長篇累牘的祭天吉文,鼓聲隆隆,奏樂響起,太子在祭壇上焚香跪拜天地,祈求神明今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后,太子下了祭壇,來到早已準備好的田間,親自揮鞭耕牛,推了犁田,象征天子視農耕為天下大事,身體力行重視農桑,天下皆要仿效,冗長的事務禮節結束后,已是午后,人馬浩蕩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