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賣花 第113節
唯有蘇環是真的心痛。 她早將這孩子視作自己能脫困的唯一機會,誰能想到這中間會有波折呢? 而且侯府如此一來還會要她嗎? 蘇環整天惴惴不安,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眼睛下面兩個碩大的黑眼圈,人也憔悴了許多。 她沒猜錯,侯府的確是想將她休回家的??墒沁@時候發生了一件事:兩位宰相爭奪一位寡婦做妻子。 這件事鬧得沸沸揚揚,侯府也聽說了,侯爺聽說后第一件事便是叫來了兒子:“當初蘇氏說宰相爭妻你還記得嗎?” 郜英彥一臉凝重:“記得?!彼敵醍斕K環只是信口胡說,堂堂宰相怎么會不顧體面爭奪未婚妻?何況怎么會那么巧兩位宰相都瞧中一個女子?又怎么會那么巧那個女子是寡婦?宰相什么女子娶不到會去娶一位寡婦? 這件事從各個角度都透著荒謬,是以郜英彥當時聽完只覺得好笑,壓根兒沒當回事。 可是如今這件事就這么發生了! 其中的細節和過程與蘇環說得一字不差。 “難道……蘇氏真的能做預知夢?”郜英彥沉吟起來。 侯爺不假思索便下了定論:“不管如何這人都要攥在我們手里?!辈还芩媸翘熨x秉異還是精怪附體,這樣未卜先知的消息對整個侯府都是好事。 于是蘇環便再次被好吃好喝地關押了起來,不同的是她這次要應付侯爺和郜英彥不停歇的審問。 她一開始還在慶幸自己又能在侯府富貴里安閑度日,可很快就后悔起來。 她滑胎后蘇家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蘇環派月兒出去打聽才知道她爹這些天在外面又有個相好的,她娘則是嫁到外地去了。 蘇環沒想到自己居然落得了個孤家寡人的境地,這時她才后悔起當初不應該在祖母跟前挑唆她老人家對付大房,也不應該與大房的幾個姐妹鬧翻,要不然至少現在還有幾個人會來幫她撐腰不是么? 可是后悔也來不及了,蘇環只能安慰自己至少自己還有侯府的錦衣玉食。 不過好景不長,沒兩天侯府就不許她再出門了,對外宣稱她要為孩子祈福將她帶到了家廟里。 原來侯府居然派了幾個兇神惡煞的男人日夜審問她,若是不好好答話便吃不得睡不得,只能打起精神聽他們審問。 審訊的內容自然是質問她為何能提前預示出“宰相爭奪妻”的糾紛。 他們那些人都是侯府專門私藏的似兵,多年歷練都有些本事在身,有許多種折磨人的手段,最嚴苛的時候將蠟燭對著蘇環的眼睛,又叫人扒著她的眼皮不叫她休息。 不過熬了一晝夜,蘇環就丟盔棄甲潰不成兵:“我說!我都說!” 第95章 她原原本本倒豆子一樣將自己的經歷說出來:“我二十時不慎落水, 原以為是死定了,可一睜開眼卻回到了十四。我原本當是陰曹地府,卻沒想到一切都如我十四歲一模一樣?!?/br> 審訊室的屏風后頭,侯爺眉毛一挑頗為意外, 他原先當這蘇環是個精怪, 卻沒是個運氣好些的人。 “你可莫要撒謊。不然——”部曲甩了甩手里的鞭子。 “我沒撒謊!都是真的!”當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是十四歲時蘇環又驗證了幾件事, “我姑母是這年出嫁的,我最喜歡的一個磨喝樂被弟弟打翻在地碎了。這些都一一證實?!?/br> 過了一月她終于明白自己是重新再活了一遍,這時她心里的疑慮已經全被野心代替:“我前世過得不好,便想著利用前世知道的消息這輩子過得好一些?!?/br> 侯爺微微頷首, 這也說得通,任何人都會想到利用這機會讓這輩子輕松些。郜英彥卻拳頭攥了起來:蘇環所說的這輩子過得好應當是指嫁入侯府, 那原本應當是怎么回事? “我羨慕堂姐嫁進了侯府,這輩子頂替了她的婚事?!?/br> 郜英彥的手背已經攥得青筋畢露了, 他早就知道這件事了, 但再聽她說一遍還是心痛,似乎心底有塊地方咯噔一下。 “可有一遭我不明白, 明明這時候蕭照死了, 可不知為何他活到了現在……”蘇環神色猶又不甘。 她眼神中閃過一絲怨毒:“難道,蘇鶯鶯或者蕭照也是重活了一次?” 可她和屏風后的侯府父子很快就齊齊打消了這個念頭:蕭照若也是重生歸來那自然不會讓自己受腿傷, 若鶯鶯是重生歸來的那豈會將侯府世子夫人之位拱手讓人? 那么侯府世子很快便想到一個結論:當初占卜出來的天生好命應該是蘇鶯鶯。她不管在哪里不管嫁給誰都能逢兇化吉。 譬如蕭照,按照蘇環上輩子的回憶應當是殘疾并且喪生大火中了,可是這輩子他非但治好了腿腳還在大火中安然活了下來,更獲得官家的信任官拜將軍,這或許就是蘇鶯鶯的旺夫命在救他! 而這一樁婚事上一輩子卻是郜英彥的! 郜家父子一想到這消息就怒不可遏起來, 郜英彥更是從屏風后面大踏步走出來, 提溜住蘇環的衣領怒吼著問她:“上輩子還有什么重要的事!都說出來!說!” 蘇環被嚇得哆哆嗦嗦如一片秋天的樹葉, 戰戰兢兢道:“還有世子將會成為太子,我死時即將登基?!?/br> 這話一出郜英彥和侯爺皆是一驚,而后正在審訊的下屬恨不得將自己縮小消失,這話可是要砍頭的,他聽完這話只怕也會命不久矣。 好在郜英彥只是冷冷瞥了下屬一眼:“不許說出去?!毕聦俦阒雷约喊踩?,忙不迭點頭。 侯爺驚駭之后是暗喜,沒想到他家還能有這樣的運勢。只不過他想當然覺得世子成為太子時他多半也是皇帝了,并沒想到兒子不是自己的這種可能。 蘇環再怎么蠢笨也知道不能將這件事說出來激怒侯爺,因此她只是委婉說著自己知道的事。 郜英彥則是驚駭,在不久的將來他居然會成為太子?難道自己真是貴不可言? 可是父子兩人則很快想到侯府如今只是稍微好些的顯貴人家,要論起造反那卻是不成的:他們沒有那么多的兵馬和糧草,這如何與皇權對抗? 難道是過繼? 只不過冒出這念頭父子雙方立即齊齊搖搖頭:官家有三個兒子,賀皇后還懷著一個兒子呢。就算都沒了蕭家宗族里有多少皇子皇孫,又何必尋他們一個外姓的郜家? 思來想去或許癥結就在蘇鶯鶯身上,她或許當真是天生鳳命,娶了她的男人無論如何都會是天子。 民間自古以來就有天生鳳命的傳說:有些女子命里注定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譬如羊獻容就四廢五立,西晉破滅后成為了臣子的寵妾,卻沒想到劉曜又成為了皇帝,她也再次順順當當當了皇后。再譬如王政君接連死了兩任丈夫直到入宮成為了皇后、皇太后。 聽蘇環說前輩子郜英彥成為了太子,郜家兩父子便不得不琢磨是不是這蘇鶯鶯當真是天生鳳命連帶著郜英彥成為了真龍天子。 侯爺更是想到老家扶風立的法陣,那是老侯爺所立,他當初就特意囑咐過子孫若與蘇家女兒婚配便要將蘇家女兒的八字送到法陣某處。 侯爺當時只是好笑,覺得老侯爺老糊涂了,不過那時候他出于孝順一味順著父親便依照遺言等定親后將蘇環的八字送了過去。 如今想來自己竟是誤會了老侯爺! 原來老侯爺當真是為郜家殫精竭慮,費盡心思先定下了蘇家天生鳳命的孫女,再將這命格為自己家所用,興旺侯府。 想到這里侯爺便一陣懊惱,倘若當初定下的是蘇鶯鶯多好!她能夠助力蕭照脫困也能幫他改變已死的命運,而這些助力若是被侯府所用改有何等天翻地覆! 父子兩人對視一眼,彼此都從眼睛看到了同樣的后悔。 蘇環還在努力想法子活命:“我還知道官家會病重,對了!近期還會有潭州河決!有官員會被處死,他還來侯府求世子!” 當時她守寡不久,蘇鶯鶯好心請她去郊野別院消夏散心,就在路上被一位夫人攔路求情,蘇環在旁邊聽見了對方是潭州通判妻子,因丈夫被處刑所以求到蘇鶯鶯這里,許諾了大額金銀財寶,蘇鶯鶯委婉拒絕,當時蘇環心里還在嘲笑蘇鶯鶯膽小損失了那么大一筆銀錢,因此記得清清楚楚。 蘇環本意是倒豆子一樣將自己掌握的情況都說出來,卻沒想到侯府父子此時都在惋惜蘇鶯鶯花落別家的事,當聽到潭州河決時他們齊齊有了主意。 蘇環又被關押了回去,她這回被關押的地方從大牢轉移到一處幽靜的院落,吃住也還算齊整,只不過總有幾個兇神惡煞的部曲逼著她將前世記憶的所有點點滴滴都說出來,她在斥責和恐嚇里生活,再加上產后身子失了調養,很快就瘦了下去。 那個負責審訊她的部曲聽完她的經歷后不住搖頭,這小娘子又是何必呢? 聽她的招供她前輩子雖然是個寡婦,可吃穿倒也不愁,還有娘家可以依傍,更是常能靠著蘇鶯鶯的憐憫在侯府小住,往來也無白丁。 這不也算是逍遙自在嗎? 看她今生做了什么?搶奪了堂姐婚事,結果又是滑胎又是被削為妾室,如今還被關押起來,娘家也被她害得亂七八糟,聽說她祖母為了她氣得中風,母親改嫁,父親則被上司訓斥仕途不順。 這樣一來這重回一世有什么好處?反而活得不如什么都不知道時候呢! 部曲在心里想,一邊想:或許這就是害人者終害己,聰明反被聰明誤吧。 * 黃河本就容易易道,在中原許多地段的河道都是“地上河”,河道懸空堤壩筑得如城墻一樣高,城墻下便是民居,這樣情形下黃河一旦漲水下面的民居頃刻之間便會被淹沒。 朝廷也極為重視,在黃河下游十七府州規定沿河各州長史兼本州河堤使,為的就是重視河道修繕,防患于未然。 這日朝堂之上郜英彥忽然出列上奏:“今年秋汛將至,還請官家下旨請沿河各州長史修繕河堤,以免秋汛到后手忙腳亂出什么岔子?!?/br> 官家聞言眼前一亮,多看了郜英彥幾眼,他對永定侯府的世子印象不算好,前些天他才派下屬斥責了永定侯全家,卻沒想到郜英彥對政事上頗有些見地,何況此事于他并無任何利益關系他都能仗義出言,可見是個忠心愛國的。 幾個官員聞言也紛紛贊同,汴京就在黃河附近,黃河倘若出了岔子汴京城都要出問題。 官家頷首:“傳下去旨意,請各州長史修繕河堤?!?/br> 這本是每年都要議論的政題,算是題中之義,無非是今年在郜英彥的提議下提前議了,也因此臣子們沒有什么阻礙,就連平日里老是嚷嚷著沒錢的戶部此時也無話可說,無他,黃河決口沖到汴京城可是大災殃。 就在這時候郜英彥又躬身上奏了:“各州長史兼任著河堤使,恐不會上心,官家不若派人任總河堤使統領全局革除陳弊?!?/br> 這法子不錯,官家點點頭,不過又有些懷疑:難道這郜英彥自告奮勇要充任河堤使?這可不成,他雖然能夠殿前議事可資歷到底淺顯些,難以堪當大任。 就在這時候郜英彥說:“臣愿推舉忠武將軍蕭照?!?/br> 他居然沒有推舉自己而是推舉了蕭照,此時官家便真是相信郜英彥是忠心一片了。 修繕河堤一事耗費頗多,其中油水也不少,最難得的是只是監理不用親力親為就能立下汗馬功勞,算是熬資歷的好法子。 沒想到這等美差他毫不猶豫就讓給了蕭照,這不是忠心耿耿是什么? 至于蕭照如今是官家心腹,官家也樂得叫他在外面歷練歷練,積攢些資歷,為今后出任封疆大吏打下基礎。 這件事情便這么定下了,叫蕭照出任總河堤使,協理十六州加固、修筑河堤,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秋汛。 而官家也沒虧待郜英彥,口頭嘉獎他不算,還給他賜下了避暑的清涼膏、斑竹涼席等物。當然除了今□□堂上的表現還有對他的斥責害得侯府世子夫人滑胎的補償。 東西不貴重,難得的是其中蘊含官家的看重。侯府因此洋洋得意了幾天,而永定侯爺與郜英彥兩人更是躊躇滿志:這是他們商議好的計策。 倘若真如蘇環所說潭州河決,民廬、田疇皆被大水淹沒、莊稼被淹顆粒無收、災民流離失所,那么與河堤相關的官吏定然不是被棄市被坐免。 將蕭照舉薦到河堤使的位子,他不是被連累得斬立決便是被連坐免官,最少也能降級貶謫被斥責。 他的地位越低越方便侯府重新迎娶蘇鶯鶯,甚至最好是他死了才好迎娶呢。 這時候就無所謂什么寡婦不寡婦了,像王政君進宮前死了兩任丈夫呢,迷信上講這種鳳命貴不可言,先前的丈夫命格不夠貴重壓不住才會損傷自身。 永定侯爺和郜英彥想要的是無上的皇權,娶個寡婦有什么關系呢?何況本朝又不歧視再嫁,先前攝政的太后在入宮前也嫁過人呢! 他們這一招先是得了官家的嘉獎后又陷害了蕭照,可謂是一箭雙雕。如今就只等著河堤出事了。 這里也是他們的殘忍之處,得了這消息絲毫沒有想到要預防河堤出事,幫助兩岸百姓逃離厄運,反而想到為自己所用鏟除異己。 鶯鶯接到蕭照的調令之后甚是擔心:“這河堤縱貫十六州,你怎么跑得過來?” 蕭照慢慢給她解釋:“當然是先去中間幾段最危險的地段。然后再分輕重緩解依次來。何況各地汛期不同,自然也能調度開?!?/br> 鶯鶯嘆口氣:“那也夠辛苦?!?/br> 她忽然不好意思起來:“我倒像那樣昏聵愚昧的家眷,只一味扯后腿?!?/br> 當然是因著關心他啊。蕭照想說卻沒說,生生將這句話咽下去了,他有些不自在看窗外轉移話題:“其實歷來還是有河堤使坐鎮汴京城輕輕松松將這事辦了的,還有一路吃喝玩樂結交各州長官的?!?/br> 各州都有各州長史兼本州河堤使,做總河堤使只要跟各州要些河堤修建的戰報,請下面的文吏寫幾篇盡善盡美的奏章,這事便是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