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汴京賣花 第101節
哇,這玫瑰花醬帶著溫度進入了唇舌之間,幾乎口里鼻腔都圍繞著玫瑰花馥郁的香氣,酥餅如雪融化,花醬夾心恰到好處,當真是妙。 含蕊很快就吃完了一塊,意猶未盡??上咳司椭荒芊忠粔K。 她不舍得砸吧下嘴,無意識瞥了爐灶一眼,忽然眼前一亮——還有一塊被漏在了爐灶里,應當是往外取時傾斜了一下盤子掉出去一塊。 含蕊忙上前去用筷子夾出來放在手里美滋滋吃了一口:好吃! 幾人都吃得眉飛色舞,小蕓更是提議:“我瞧每次我們插花時都會有花瓣掉落,不如收集起來清洗后做鮮花餅?” 鶯鶯點頭:“你這個法子好,可是有一點,能食用的鮮花并不多,而要做花醬要大量花瓣,只這樣收集耗費大量人力,最后也一不一定夠?!?/br> 對啊,今天蘇娘子熬煮鮮花醬足足用了一大捧的花瓣,平日里掉落的花瓣哪里夠的。 “不過你這想法很好,我忙完這一陣,想個法子收集這些花瓣,叫它們不至于損耗?!柄L鶯夸小蕓。 小蕓受到鼓勵高興不已,小六不服氣,也跟著說:“娘子不如開一家專門鮮花餅店,肯定生意紅火?!?/br> 鶯鶯笑:“這卻不成,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 開食鋪卻不只是做餅那么簡單,除了會烹飪還得會定店址招食客換食鋪,樣樣都不是簡單的?!?/br> “不過,”鶯鶯想了想,“小六這法子不錯,我可以做些玫瑰餅裝在食盒里送給常光顧我們生意的那些大主顧?!?/br> 這卻不稀奇,汴京城里的商戶都用這法子招攬客戶,就是佛寺每每到了節慶會給常來往的居士人家送東西呢,臘八送臘八粥,年根送面油。 只不過這想法先要芳芳,當務之急還是先將剩下的花處置完畢。 休息后鶯鶯便將清洗晾曬后的胭脂花、南紅花搗碎,包在紗布里絞汁,再加一點桂花油放入新蠶絲里。最后收在小瓷盒里妥妥帖帖,這才算做完。 這便是胭脂,等玫瑰和茉莉精油做好后正好一起送進宮去。 拍拍手準備完進宮要預備的東西后,鶯鶯便又請人將做好的瓷盤直接運到了花滿蹊。 第二天汴京城的百姓經過花滿蹊便見不同:原本光禿禿的墻體上此時掛著一個個圓圓的瓷盤。 “這可是奇了怪了,怎么有人將盤子掛在墻上?”百姓們納悶。 不過那瓷盤花里胡哨挺好看,上面畫著各色花卉,陽光下反射著耀眼的光,一眼就勾得方圓幾條街的人都路過。 這家店的位置好,往東是專賣鷹鳥香藥的集聚地,往南是大名鼎鼎的“界身”,往北是酒樓一條街,往西是大小勾欄,四處的人少不得要過來瞧個熱鬧。 再仔細一看就覺不對:怎的這盤子上除了花卉還寫了字? 有人湊過去仔細看,就見上面寫著“唐菖蒲:寓意節節高升?!?/br> 這什么意思?唐菖蒲他知道,是一種花,可這花還有這樣寓意,他怎么沒聽說過? 旁邊的百姓也嘀咕:“都說石榴和葡萄寓意多子,合歡寓意夫妻恩愛,這唐菖蒲是個什么意思?” 這時候店鋪老板也出來了,有閑漢便揚長嗓子問她:“掌柜的,你盤子寫得什么亂七八糟的?唐菖蒲怎么就節節高升了?” 鶯鶯隨手拿起一枝黃色的菖蒲花。 黃色的一串菖蒲花正中三瓣花瓣旋而成主體,左右各有兩扇蒲扇似的花瓣護航,這樣的花朵一梗要長五朵,著實壯觀。 她隨手將花轉了一圈:“你看五朵花從下往上一節比一節高,不是節節高升是什么?” 諸人恍然大悟,再看唐菖蒲果然是開得精神蓬勃。豬剩嫂子便招呼一位讀書人模樣的小哥:“這位郎君您不買些么?保管學業精進,做官高升?!?/br> 小郎君是個不大用功的,要不也不會大白天不苦讀反在街上閑逛了,這不大用功的人有一遭喜好:就是他會抓住任何吉祥物件來祈福禱告。 因而小郎君忙掏錢買下了那一束唐菖蒲。 非但是他,那些家里夫君當官的也不甘示弱:“給我來些?!?/br> 作者有話說: 今天還有兩更二合一。 第87章 明黃色的唐菖蒲今兒大受歡迎, 這卻是從未有過的事情。以往這花只是百姓們插瓶時候的配花,今兒卻成為了主花大賣特賣。 汴京城里文脈興盛,此地逗留的書生就不少,再加上京城里隨便一塊磚頭掉下來都能砸個官, 官員那就更數不勝數了。 此外還有做生意的人家, 誰不想討個節節高升的好意頭呢? 因此那本來想買花的, 本來不想買花的,紛紛都掏錢買一枝唐菖蒲回去插瓶。 再說了這唐菖蒲也不貴啊,只不過要二十文錢就能買一枝,比起同樣代表吉祥意頭的財神像、玉葫蘆比起來可謂是物美價廉。 每個人都花了二十文錢, 許多人花起來卻了不得,所謂薄利多銷, 綠兒那里收錢一天就賣了五十兩銀子的唐菖蒲。 市面上其他花商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過了兩天裴娘子就來尋鶯鶯:“鶯鶯,你可知道那些花商如今在滿汴京收購唐菖蒲?” 她一臉憤憤不平, 唐菖蒲本就默默無聞, 若不是鶯鶯發掘出來其中的美好含義誰愿意買這種花? 誰知這些花商居然跟風滿城收購唐菖蒲,不給鶯鶯一點活路。 鶯鶯不急不躁, 先給她端一杯茶:“你先喝茶?!?/br> “哎呀鶯鶯都這時候了你還有心情喝茶!”裴娘子急了。 “我知道, 不就是他們收購唐菖蒲么?”鶯鶯抿嘴笑,“可是他們收購到了嗎?” “他們, 他們……”裴娘子仔細回憶起來,她忽得瞪大眼睛,“他們沒收購到,沒聽說過誰收購到了?!币贿@消息也不會嚷嚷得到處都是,連她都聽說了。 鶯鶯便道:“我早就青娘子提前給那些花農下了訂單, 收集到的唐菖蒲還有待收割的唐菖蒲都只能供給我花滿蹊?!?/br> 唐菖蒲不是什么名貴花卉, 因而花農們并不會特意種植, 市面上出售的唐菖蒲都是花販子從各鄉各村收購來的,鄉民們接了訂單就會去漫山遍野采摘這些花木,賺取些辛苦錢。 而花販子拿了唐菖蒲卻不并好賣,只能當作配花搭配著出售。 因此當青娘子提出能夠與他們簽訂契約購買他們接下來一個月的唐菖蒲時,花販子毫不猶豫就點頭了:這樣沒人要的配花如今能有人兜底,那傻子才不干呢! 就這樣鶯鶯拿到了汴京城里一個月的唐菖蒲全部供應量,當然她沒忘記裴娘子,給她店鋪也勻出來了兩車的量。 裴娘子便是感謝鶯鶯便是嘆服,一點都沒有嫌棄花少的意思。 須知當滿城都追捧一種花卉時,你店里有這種花便能極大滿足熟客的優越感,能叫他們對你店鋪更加死心塌地。 至于數量少,笑話,裴娘子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鶯鶯那樣在人人都不喜一種花時候便大包大攬簽下契書買下所有的唐菖蒲,因此便不會眼紅鶯鶯今日的收益。做生意嘛,有賠有賺,她沒有賠錢的心理準備便眼紅別人賺錢豈不是有??? 裴娘子再三感謝鶯鶯之后又想起個新的問題:“若是一個月后呢?” 鶯鶯抿嘴笑:“汴京城里的人你我都知道,最是喜新厭舊,哪里會追捧這種花超過一個月?” 到時候人們還是會喜歡唐菖蒲,可是那種程度就如今天喜歡石榴花一樣,看見了買一點,不看見也不會刻意追捧,那時候就算鶯鶯不再壟斷唐菖蒲花又有什么關系呢? 裴娘子也想通了這一點:“對啊,就是我自己,再喜歡一個冠梳樣子都不會短期內連著戴兩天?!?/br> 一個月后若是還想有商人大包大攬買下所有的唐菖蒲,估計就要面臨砸在手里的風險了。 裴娘子佩服起了鶯鶯:“我爹老說你厲害叫我多向你學學,可這哪里是能學得的?” 她也不急躁,想起另一出:“若是青娘子被人收買呢?” 市面上的花商們稍微一打聽便能知道青娘子買斷了汴京城所有的唐菖蒲,若是他們收買青娘子來獲取菖蒲呢? 花滿蹊與青娘子并不是主仆關系而是契約關系,這時候若青娘子是個心術不正的便很容易被人收買,這樣鶯鶯費盡心思豈不是再為旁人做嫁衣裳? 鶯鶯搖頭,很是篤定:“以青娘子的為人不會做出那等事?!?/br> 原先她與青娘子做買賣就覺得她麻利干凈,如今她住在花滿蹊后院鶯鶯才更多了解到她:青娘子這人樂于助人又生性剛毅,不是那等唯利是圖之人。 這一個月花滿蹊做出了唐菖蒲花盒、扎出了唐菖蒲花束、還有唐菖蒲的插瓶,打出了“節節高升”的旗號。 許多官員給上峰送禮時都特意來買花滿蹊的高升花盒來裝,一來嘛是討個好兆頭,二來送其他禮物都容易拒絕,可這花盒不打眼,就是被人不慎看見也可以說送了個花滿蹊的花盒?;ê芯尤毁u得特別快。 當然花盒的價格就與普通的花枝不一樣了,可以說比普通花枝翻了十倍都不止,可是官員們都有錢,自然是不在乎那個。 很快一個月就到了,花滿蹊賺得盆滿缽滿,最后核賬足足賺了六百兩銀子。 而市面上的商人們果然如鶯鶯猜想的一樣蠢蠢欲動,開始購買起唐菖蒲來,甚至還有人因著買不到唐菖蒲打算自己開辟花田來種植。 可惜當他們買到唐菖蒲后汴京城里的百姓已經不大刮這陣風了,畢竟送上峰禮也不會月月送啊。 如今汴京城里的百姓又迷上了一樣新的花卉——玫瑰。 花滿蹊墻上掛著的花盤上也有玫瑰,上面寫著:玫瑰象征著濃情蜜意。 “咦那不是徘徊花嗎?”汴京城里都將玫瑰花稱作徘徊,自然是認得的,可是濃情蜜意又是為何? 花滿蹊的老板娘將徘徊絳紅色的花苞舉起:“瞧這花苞濃香四溢,絳紅色膽大熱烈,不是最濃情蜜意嗎?” 這么瞧著似乎也是這個意思。百姓們點點頭。 不過這也有些太大膽了些吧?除了那些柔情蜜意的小郎君小娘子誰會買這個? 豬剩嫂子可不管那個,她大咧咧站在門口:“你們這些個男人,你們婆娘含辛茹苦為你們打理家務生兒育女,連個幾文錢的花束都舍不得買給她們嗎?” 要是未成家的伙計說話便有些抹不開臉,可是豬剩嫂子這種成過婚的婦人自然是百無禁忌。 她年紀與那些百姓相仿,說的話也合他們的心意:“一朵徘徊才十文錢,你買回家婆娘卻要高興好幾天呢,少嘮叨幾句,允許你多喝杯酒,這日子不就好過許多了嗎?” 圍著的街坊聽聽是這么個道理啊,再說當初與自己渾家成婚時也有幾天甜蜜日子的。因而紛紛點頭:“給我來一枝?!?/br> 你一枝我一枝將花滿蹊店里的徘徊都買空了。 而且因著花滿蹊靠近象棚、大小勾欄等地,那些引領汴京風潮的弄潮兒如今都喜歡遣自己家的侍從去花滿蹊瞧瞧又流行什么。徘徊花象征著濃情蜜意的事情便被他們知道了。 要說市井百姓給自己婆娘買這個還有些不好意思,那些梨園子弟歌兒舞女便無所謂了,風月場中最多這種表露心聲的事情。這徘徊便一下火了。 甚至還發生了一件事:一位戲子在唱戲時他的仰慕者買了一車徘徊花,每間隔一句便扔一朵徘徊花到戲臺上去,一時名聲大噪。 這下要是唱戲的時候沒個仰慕者在下面投擲徘徊花你簡直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角兒! 徘徊花自然替代了先前的唐菖蒲成為汴京城最受歡迎的花。 這時候花商們都恍然大悟,棄滿倉庫的菖蒲花不顧又一轟而上去買徘徊花。 可是徘徊花都沒了! 花農和花販子們的說法有些耳熟:“這些花早幾個月都被人包下了?!?/br> 這不是一月前的原話嗎?諸花商們扼腕嘆息??磥碛滞砹艘徊?,被花滿蹊先下了手。 連著兩次都只能看著花滿蹊賺錢而自己只能望洋興嘆,花商們便多了個心眼,想著去花滿蹊外墻上瞧瞧看看墻上的瓷盤到底畫的哪些花。 于是花滿蹊的門外便多了幾個大腹便便的商人,磨磨蹭蹭站在那里打量外墻上那些瓷盤掛著什么花。 讓他們意外的是花滿蹊的老板也不趕他們,就大大方方由著他們看。 可這有什么用?他們看了半天,這墻上掛了大大小小幾十個瓷盤,上面都畫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