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舉養家 第19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本丸養呱的日子[綜]、開局我是洪荒一棵樹、趴墻小皇后、[綜漫]主上求你別吃了、[綜漫]5t5求求你做個人吧、我在六個師兄面前咸魚、[綜漫]在橫濱直面不可名狀、把家產氪進武俠游戲系統后、我在霸總小說當綠茶喵、念念難忘
三丫還記得上回自己和江哥哥說了想家的事,當時江哥哥說等他回京時就帶上她一起,可惜爹爹沒能答應。 如今總算能回家了,真是想想都高興啊,三丫樂得立馬又拿起了江哥哥給自己做的長木劍,去院子里酣暢淋漓地舞了一套江哥哥教的天昆劍法。 除了三丫,第二第三個開心的人恐怕就屬呂志義和應進慶了,想到離開京城時,自己的孩子才幾個月大,如今過了將近一年,自家娃兒應該會下地走路了吧?還有,有沒有開口喊爹爹??? 這樣想著,呂、應二人恨不得插上翅膀,好直接飛回到妻兒身邊。 看到知縣大人這幾天一直在準備交接的事,楊縣丞和黃主簿不禁想起竇知縣來,當初竇知縣也是這樣,以為接任的新知縣馬上就要來了,結果等著盼著,最終只等來了滿臉的失望。 所以,兩人都不忍心朝周青林看。 ...... 就在楊縣丞掰著手指數日子,以為這次新知縣肯定不會來南川時,浩浩蕩蕩過來赴任的新南川知縣過來了。 說是浩浩蕩蕩,還真一點都沒有夸大,周青林數了數,不說跟著過來的人,光是馬車就有十多輛,周青林心道,這應該是把家眷都帶來了吧。 新知縣姓何,是一個長得胖乎乎,滿臉是rou的中年男人,原先在工部擔主事一職,這次外放是他自己要求來的。 周青林也懶得打聽對方原來在工部主管哪一塊,也沒問他先前在屯田,還是虞部,亦或者水部,實在是這人一來縣衙后就各種打聽的行徑,讓周青林實在熱情不起來。 這不,見此情形的楊縣丞和黃主簿,還特地留了個心眼,兩人偷偷商議過后,就沒把兩千兩銀票給拿出來,話說這可是給他們南川建造書院的銀子呢,可千萬不能出了意外。 ...... 離開的那一日,周青林特地起了個大早。 幾輛車馬就停在衙門外。 馬車是前天就雇好的,一共五輛,來到南川兩年,周青林基本沒添置什么東西,除了被子鋪蓋,衣衫鞋襪,其他剩下的就只有書籍了,所以沒費多大勁就把行李都裝上了車。 車兒緩緩往城門口駛去,此時楊縣丞和黃主簿,以及眾衙役和書吏們,都跟在了馬車的后頭。 見此情形,周青林也沒在車上坐著,從馬車上下來后,就與幾人并肩行步。 大家一起和睦共事了兩年,要離別了,心中肯定不舍,都說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可真真能坦然面對的又有幾個。 更何況古代交通不方便,大多時候的離別,就是永遠。 馬車很快來到了城門口,今日守門的守衛全都來了,吳才這幾日有些失落,心里十分不愿接受周大人的離開,心說自己當城門守衛也有十年了,可只有最近兩年他才覺得自己充滿了干勁。 吳才心想,要是周大人也能像先前的竇知縣那樣,一直待在南川縣做到致仕就好了。唉,以后再也看不到周大人提著竹籃跑來買菜的場景了。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周青林讓送行的眾人止步后,再次拱手道別,旋即提袍上了馬車。 牛三趕著馬車出了城門,馬蹄踩在青石路上,發出“噠噠”的清脆聲響,等牛三手揚皮鞭正準備策馬啟程時,卻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呆了,他忍不住激動道:“老爺老爺,您快看!” 聞言,周青林立即掀開了布簾,只見平日空曠的城門外,如今卻站滿了人。 這是......給自己送行的? 周青林看到了好多熟悉的面孔,作坊門房的老鄭頭抱著他的孫子—那個叫“小泥鰍”的小男孩。 還有常和小泥鰍一起玩耍的,名叫“小魚兒”的男孩子,于老頭正抱著他,爺孫兩人正往這邊瞧呢。 和老鄭頭他們四人站在一起的,則是作坊的工人來著,他們個個抹著眼角的淚,心中是萬般的不舍。 而人群的另一邊,全都是各村的村民,站在人群最前頭的那幾個,應該是各村的里正吧,因為周青林看到新路灣村的里正也在其中。 等見到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手里正捧著一柄綴滿細布條的大紅傘時,周青林突覺心跳得厲害,旋即就熱淚盈眶了起來。 萬民傘?對,這是萬民傘! 腦海里立馬浮現出兩年前竇知縣離開的場景。當時看到百姓們為竇知縣奉上萬民傘時,自己就在心里期盼過,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為民造福的好知縣,有朝一日也能得到“萬民傘”的殊榮。 如今,心中的期盼終于就在眼前,接過萬民傘,周青林激動非常,再看百姓們滿是不舍的眼神,這一刻,他覺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 馬車一直往北,到了靈清后,一行人便改乘馬車為坐船了。 原本從南川縣到京城,得先過了德州,然后再是滄州,最后才能到京城。這樣一通走下來,最起碼得花上十天的時間。 如今走了水路,一切就方便了許多。 水上連走了六日,第七天的早上,官船終于在大通橋碼頭靠了岸。 李金早就安排了馬車在邊上等著了,看到老爺從船上下來時,他忍不住看了又看,心說老爺離家兩年了,可看自家老爺的相貌,依舊還是原來的樣子,除了瘦了些許,其他一點沒變,還是那么的精神煥發,那么的神采奕奕。 回到家中,與岳父岳母、妻子閨女自是一番家常。 老劉頭和徐氏兩人見到身康體健的女婿后,提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如今女婿升了大官,往后應該不用再去外任了。 大丫姐妹幾個,這兩年和爹爹一直都有書信聯系,所以見到爹爹后并沒有一絲的生疏感,周青林甚至覺得,要不是小閨女自持自己是個穩重的大姑娘了,否則早就蹦到他身上要爹爹抱了。 轉眼間,幾個丫丫都已長大,明明應該高興的事,可不知為何,周青林卻有些失落。 劉蓮芝清楚相公的心中所想,閨女長大了,接下來就要嫁人,她也舍不得呢。 ...... 之后幾日,周青林并沒有急著去司農司報到上值。 話說那圣旨上可是寫了二月底回京到任就可以了,現下才二月十八,所以著什么急啊,自己還是好好在家清閑一段時間吧,多和岳父聊聊天,多給家人做些好吃的,挺好。 這一日,老定國公夫人讓管家送了帖子過來,說是明日過府一敘,想商量一下江灝和凌姝的婚事。 對于孫子成親的事,老國公夫人一直都掛在心里呢,如今灝兒已二十有二,準孫媳也已十七,可不能再拖著了。 ......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29 23:04:52~2022-05-30 23:19:2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敏、阿比媽媽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榮 54瓶;薇薇安(o^^o) 20瓶;idontcare 10瓶;金色葉子的海棠 8瓶;︵盛夏﹌淺殤° 6瓶;紅顏 5瓶;一小書蟲 2瓶;natsuki、zz2ehua、魚找水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91章 、請封 在大歷朝, 女孩子的成親年紀大多都在十五之十六歲之間,也就是及笄后的一年里。 像大丫十七歲還未成親的雖不是很多,但也算在正常范圍之內。 不過男子年過二十還沒有成親的就不常見了,除去因守孝而延誤的, 以及實在家貧娶不起媳婦的外, 剩下的那些在旁人眼里怕都是另類的存在了, 也難怪老定國公夫人會這么著急了。 可對周青林來說,大概自己是從現代穿過來的緣故吧,對于男子二十二歲未成婚就非常著急的事,他是很難理解的, 在周青林看來,這在現代也就是個上大學的年紀。 更別說自家大閨女今年才十七歲, 這樣的年齡,在前世, 最多是個高中生而已。 所以周青林壓根就沒有緊迫感, 更別說感同身受了。 受其影響,劉蓮芝也并不是那么的著急, 想當初自己和相公成親時還二十歲了呢, 不也挺好的。 劉蓮芝覺得,要不是自己晚幾年成親, 怕就遇不到這么好的相公了。 徐氏也是這么想的,若非自家閨女晚嫁人幾年,哪里碰得到這么好的女婿啊,所以徐氏覺得,女孩子成親稍微晚點也不是什么大事。 不過老定國公夫人和兒媳元氏肯定不是這么認為的, 兩人今日過來就是準備先提一提這事的, 算是提前通個氣, 要是女方沒有異議的話,那么兩府就可以開始走婚禮流程了,先前的六禮才走到納吉呢,屆時再請媒人走完納征、請期二禮后,接下來便是親迎了。 如今江灝的婚事可是國公府的頭等大事呢,這不除夕那日,老定國公特地強調再三,明年年內一定要把孫媳婦給迎進門來。 老國公夫人也是這樣想的,她還急著抱曾孫呢。 而世子夫妻自然沒有異議,話說兒子都二十二了,在他這個年紀,他倆已經生下江灝了,心里肯定也是著急的。 至于江灝自己,那還用說嗎,當然是越快成親越好了,這樣自己就可以日日見到媳婦了。 不然每次想看姝兒還得絞盡腦汁想個由頭出來,等好不容易見上了,還有個小小姨子跟隨在左右,弄得自己想與姝兒說句暖心的話都找不到機會。 想起上次自己說了句“姝兒你真好看”的話,結果就被小小姨子學給了岳母聽,想到那會兒的尷尬,江灝到現在還覺得臉沒地方擱呢。 要是江灝知道,后來他這個小小姨子在給爹爹寫信時,還把這句“姝兒你真好看”的話告訴了岳父,怕更囧的沒邊吧。 觀硯見自家公子方才還好好的,怎么這會兒臉突然就紅到了耳朵根了,他還有些納悶,心說這還是二月天呢,不該這么熱啊。 不過觀硯并沒有多問,他家公子自從被圣上賜婚后就常有這種不太正常的時候,有時還常會一個人呆坐在那兒傻笑,所以自己早就見慣不怪了。 ...... 后院正屋。 京城的二月還是有些冷的,寒風時不時的在院子里刮上幾回,凍的丫鬟婆子們直縮脖子,好在挨著正廳的走廊上有一段隔墻的過道,在這邊候著倒不怕吹著風。 幾個身著粉青色襖裙的小丫鬟,手里各捧了一只八攢果盒,腳步輕快,穿過抄手游廊,不多久就到了正廳門外,馬上便有守在門后的小丫鬟幫著打開厚厚的布簾,一時間,暖氣照面,倒有了股春日里的感覺。 丫鬟們把搬來的瓜果零食都放置到桌上,片刻,屋里便多出來幾縷淡淡的青果香。 堂前的長幾上擺了一只青瓷長頸瓶,瓶口斜插了幾支梅花,紅艷艷的花色給屋里增添了不少的喜慶。 這段時日,正是莊子上梅花開的最盛的時候,府里每日都會安排了婆子過去采摘,采摘回來之后,再分到各個院里。 老國公夫人正和徐氏說到興頭上,兩人年紀相仿,加上都是爽快的性兒,倒是挺能聊到一塊兒的。 只見老國公夫人捂臉笑道:“不瞞親家太太,那紅薯干我可是百吃不膩呢,到了咱們這歲數,牙齒早就頂不了事了,那些核桃杏仁啥的哪里還嚼的動啊,可這薯干就不一樣了,放到籠屜里蒸一蒸,咬著甜糯軟香,實在太好吃了?!?/br> 年前江灝從南川縣回京時,可是帶了不少紅薯干和玉米回來的,周青林也不是小氣的人,給兩個女婿和黃次輔幾人的肯定要比侍衛多上一些。 拿回到國公府時,老國公夫妻倆立馬就喜歡上了,還有那玉米,磨成粉后做出來的饅頭,老夫妻倆也都愛吃。 知曉親家老太太喜歡吃這一口后,劉蓮芝又從相公托人捎回來的那一份里,勻了好些過去,一起拿過去的還有一竹籃咸雞蛋,聽大女婿說他祖父祖母都喜歡吃呢。 當時就把老國公夫人開心的不行,倒不是因為貪這口吃的,而是老國公夫人打心里覺得這門親結的好。 這不,親家夫人大大方方,從不裝門面的性子自己就很欣賞,用自家國公爺的話說,那就是不卑不亢,從不裝腔。 不像有些人,明明家里情況就那樣,卻非得裝成比誰都有的樣子,送起節禮來,回回都是勒緊褲腰帶打腫臉充胖子,要她說,真沒這個必要。 像孫媳家這樣多好,平時府中只要做了什么新鮮的吃食,都會立馬給國公府送些過來,不拘是啥,像炸魚干啦,油豆腐啦,炸素丸子啦,還有那叫開口笑的小點心,都是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吃食,一般人家或許會覺得送不出手,所以從不往外拿,可親家夫人卻不一樣,每次都是自自然然的送了過來。 要老國公夫人說,兩親家之間就該如此相處才對,這樣才算真的當成自家人處呢。 知道今日談的是自己的婚事,是以大丫本人也不好意思往正堂這邊過來,她只讓翠柳送了自己炒制的花茶。 這制茶的方子還是周青林從自己的藏書中抄下來的。 自從知道好多鐘鳴鼎食的世家,會把新奇的食材方子作為閨女的嫁妝后,周青林就十分激動的去翻了儲物倉庫里的所有藏書。 誰知不翻不知道,一翻簡直要笑歪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