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舉養家 第12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本丸養呱的日子[綜]、開局我是洪荒一棵樹、趴墻小皇后、[綜漫]主上求你別吃了、[綜漫]5t5求求你做個人吧、我在六個師兄面前咸魚、[綜漫]在橫濱直面不可名狀、把家產氪進武俠游戲系統后、我在霸總小說當綠茶喵、念念難忘
祠堂要過了年再建,周向東想著,他待會兒就和族叔們商量一下,要不就從建祠堂的五十兩銀子里,先挪出幾兩銀子來辦這事,到時候再從族田的收入中把銀子補回去。 還有,日后他們族田的糧食也可以留一部分不賣,屆時給族里的幾十戶族人分上一分,也是個高興的事兒。 周向東越想越是興奮,看向周富貴的眼里滿是感激。 他想過了,等祠堂建成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設案焚香,他得把周富貴家的大善舉告眾先祖知道,還得記入族譜才行。 周青林看到幾個族老對著老宅眾人一副感恩戴德的樣子,就不得不佩服那周耀祖的腦袋瓜好使,真不愧是混跡官場的人,把利與弊分析的清楚明白,既得到老宅好名聲這個“利”,又把原身這個“弊”搓了下來用水沖去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不管周耀祖的私心是怎樣的,對族人來說這可是件大好事。 等族學開課了,他也讓家里的幾個閨女去學學,女孩子多認些字是好事,識字明理之后才能不被人欺負了去。 話說,以后找女婿他可得擦亮眼睛,不求富貴,只求能找到真心待他閨女的人家就行,復又想到自己五個閨女,這下不是就有五個女婿了,哎喲,那他豈不是嘴巴都要笑歪了。 周青林腦子正云游天外忙著他的選女婿大業呢,結果就聽到屋里有人喊他。 “青林,青林” 他隨著聲音望去,看見林祥爺在朝他招手,示意他過去。 林祥爺和他祖父周大有是同一輩的,算是族里的老人了,不知道他找自己有啥事,周青林忙站起身來。 可他還未邁出腿去呢,就聽見王氏在那邊開腔了:“木楞楞杵在那兒干啥,還不快些過來!” 王氏還在為方才周青林打碎茶壺的事耿耿于懷呢,那咬牙切齒的口氣,哪還有丁點往日旁人眼中的慈眉善目。 周青林沒有說話,此時他回什么話都是錯的,在這孝道大于天的古代,他只能選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 林祥爺遞給他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了好些字。周青林在現代對繁體字也是有過研究的,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張戶籍。 果然就聽林祥爺開口說道:“昨天已經去衙門給你單獨立了戶,這是你家的戶籍,你好生收著吧?!?/br> 說完似想起了什么,繼續說道“既已把戶籍分開,那你兄弟和侄子的功名就與你無干系了,日后你家的徭役定是不能免的,這個你得知曉?!?/br> 以前周大有在的時候,他們家的徭役都是用銀錢來抵的。后來周青水和周耀祖考取功名后,家里就沒再服過徭役了。 如今周青林被分了出來,那就不一樣了。 林祥爺心下嘆氣,就現下這種情況,周青林哪里有多余的銀子來抵徭役啊,十有八九是要親自上了。 每年開春縣衙就會組織村人去疏通河道,那挖河泥的活又累又臟,他真怕周青林吃不起這份苦。 要他說,富貴這事做的太過些。他們村里分家的人也不在少數,可那只是另起爐灶分開吃飯而已,基本都不會把戶口給掰開的,畢竟分了戶就意味著要多服一份徭役,也要多繳一份戶籍稅來著,所以心疼孩子的父母一般都不會這么做。 萬幸如今世道太平,不用服兵役啥的,不然那真真是…… 唉!林祥爺搖了搖頭。 王氏和周富貴哪里會去想這些,此時兩人都急著上京呢,再說他們之所以急著把老二分出去,打的就是想和老二一家劃分的清清楚楚的主意,昨天還是周富貴特地催著周向東去縣衙把戶籍分好的。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所想的也正是周青林所盼的,分家多好啊,少了牽扯,大家各過各的。如今連戶籍都分開了,豈不更省心! 老張頭匆匆跑進來,說車馬已經到大門口了。而族里幫忙的人也跟了過來,十幾個青壯小伙子,抬箱子的抬箱子,搬桌椅的搬桌椅,不多會兒就幫著把行李都裝上了車。 族人們頂著寒風出來相送。 這一去不知何時才能回來看看,臨走時王氏還是有些傷感了。 周青林帶著妻女跟在人群后面,長長的車隊緩緩往村道上駛去,待到村口的那座青石牌坊下時,車夫們紛紛跳下車來,手牽馬韁緩步從中穿過,而后又跳上車,一揚馬鞭,車馬轱轆轱轆遠遠而去…… 周青林默默看著牌坊中門二層石匾上的“進士”兩字,想起剛剛周富貴對他的叮囑:“你能在村子里安生的過日子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孝心了?!?/br> 呵呵,這是怕他領著妻兒偷偷上京城去找他們吧。 …… 作者有話說: 哈哈,發現自己好像太啰嗦了,得改,得改。 第13章 、荷包里的東西 一行人回到家中已近午時,娃兒們的肚子早就餓了,聽著叫咕咕的,兩個大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周青林用最快的速度做了一鍋面疙瘩湯,面粉加的足足的,又打了四個雞蛋下去,一時間香味四溢。 小五丫筷子耍的還不熟練,好不容易顫巍巍夾起一個面疙瘩,結果往嘴里送時,小手一抖,又掉回了碗里,急的她恨不得上手去抓。 周青林正好瞧過來,見到女兒這副可愛樣,簡直忍俊不禁,神色里更是添了幾分寵溺,他接過小閨女手里的竹筷,夾起面疙瘩,輕輕吹了吹,而后一口口喂食起來。 這下小姑娘終于稱了心,也不著急了,小嘴巴張的老大,邊吃還邊晃悠著自己的兩根小短腿。 自從分家后,幾個孩子就特別粘人,常常是爹娘走到哪里她們就跟到哪里,在周青林看來,這就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現。 也是,原本熟悉的生活環境突然改變了,孩子們一下子難適應也正常,過段時間就會好的。 吃好了中飯,一家人就回到了房里。 昨夜幾個孩子嘻嘻哈哈地鬧得太晚,是以都沒睡好。 這不,幾個小的開始犯起困來,那哈欠連天的樣子,看的劉蓮芝直覺好笑,便催著大丫領著meimei們回房睡覺去了。 一時間屋里靜悄悄的。 看到幾個孩子都睡著了,周青林就把劉蓮芝叫到了西屋,把懷里的那個荷包遞給她,“你打開看看里面有些啥,早上匆匆忙忙的,我還未來得及打開看過?!?/br> 方才在回來的路上,周青林就悄悄地和她說了這個荷包的來歷。是以劉蓮芝也知道這里面是爺奶留給相公的東西。 所以她也就沒多問,直接松開荷包上系著的穗帶,把里面的東西輕輕的倒在了炕上。 只聽見一陣細微的金屬碰撞聲,周青林走進一看,才發現這荷包里不是他意料中的銀子,而是幾樣精美的首飾。一個紅珊瑚戒指,一對珍珠耳珰,兩朵鑲嵌玉珠的花鈿,還有一塊小小的翡翠玉片。 他拿過劉蓮芝手中的荷包,打開仔細瞧了瞧,里面已經空空的了,沒看見銀票什么的,周青林有些意外,這和他想象的有些出入啊,難道是時間久遠原主的記憶出了差錯? 不,周青林想,該是他自己理所當然的以為了,他以為原身爺奶留給原身的必定是銀錢來著。 周青林拿起戒子仔細端詳,上面的紅珊瑚足有鴿蛋大,雖顏色不是頂級的牛血紅,可這么大的紅珊瑚戒面也很是難得了。 還有那塊翡翠玉片,晶瑩剔透,沒有一點瑕疵,加上另外兩件珍珠耳珰和玉珠花鈿,這些首飾少說也能值好幾百兩了,可見原身的爺奶對這個孫子也是真心疼愛的。 想了想,周青林拿起那副珍珠耳珰,把余下的幾件首飾重新裝進荷包遞給劉蓮芝。 “這些首飾你收著,只這個,明天我去鎮上把它換成銀子,好辦些年貨回來?!?/br> 周青林心想,明天他就把儲物倉庫里的人參拿一顆出來賣,至于這對耳珰自己就暫時存在倉庫里吧。剛剛他已經想好了,等過些年,幾個孩子大了,他就把這些首飾分給幾個閨女當嫁妝,這也算是原身這個父親對幾個孩子的彌補了。 劉蓮芝拿著荷包,一時心里百感交集,這幾樣首飾看著就很貴重,原以為相公會自個收著的,沒想到他居然想都沒想就把它們都交給了自己。 相公是真的和以前不一樣了,自從分家之后,相公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對她也不似以往那么冷淡,對幾個孩子也多了從未有過的耐心和喜愛。這是劉蓮芝以前做夢都不敢去想的事情,如今相公卻做的得心應手,好像本就該如此似的。 劉蓮芝不禁抬頭看向眼前這個男人,目如朗星,鼻若懸膽,以往拉碴的胡須,如今也都被他剃了去,此時整個人看上去清清爽爽、精神奕奕的,再無一絲往日的萎靡和不振。 周青林知道這女人正在打量自己呢,也知道她對自己的變化有疑惑呢,可周青林半點也不怵。 他就是他,如假包換,毋庸置疑。 見對方還一副傻愣愣的樣子,周青林故意唬著臉兇道:“看什么看,你不要那我自己收著吧?!?/br> 說著便擺出一副要搶回荷包的架勢。 劉蓮芝趕忙把荷包往懷里一揣,跑了。 心道,男人能把家里的銀錢都交由你管,這是對你好,要和你好好過日子的意思呢,自己才不會傻傻地往外推呢。 想到相公剛才那兇兇的眼神,劉蓮芝可以肯定了,相公還是那個相公,沒變! 眼見天色還早,周青林又套上了“抗凍行頭”,出門找張木匠去了。 家里院子的門得快些修起來才行,不然周青林都不敢讓幾個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就怕會有啥野物從山上跑下來,傷到了她們。 剛剛從老宅回來時,他們就在籬笆外看到一只兔子,灰色的皮毛,看著還挺肥的,可惜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呢,灰兔子就“唰”的一下跑的沒影蹤了。 周青林心想,改天他就到后山去轉轉,看看上面到底有些什么,順便再練練那存在儲物倉庫里的那桿□□。 “張”是曉金村里的大姓,村里近一半人都是張家人,這不,里正和村長也都是。 當年周氏族人剛遷居到曉金村時,曾受過不少張姓人的排擠,有被侵占宅基地的,有農忙水田灌溉被搶了水的,那霸曬谷場的事更是不用說。 直到周青水和周耀祖叔侄倆相繼考上功名后,張姓人方收斂許多,而后兩族人的關系才漸漸緩和起來。 所以說,不管處在什么時代,權力就是實力,都是讓人生畏的。 “張叔在家嗎?” 周青林敲了敲門,這么冷的天,應該是有人在家的吧。 張菊正和她娘在灶間嘮嗑,這兩天因著劉蓮芝被分家的事,可把她高興壞了,滿肚子話憋在心里,婆家又沒人可說。 于是就偷偷跑了過來,和自家娘說說心里的暢快了。 正說到興頭上時,就聽到院外有人在敲門,她忙跑出來開門,見到門口站著的周青林后,張菊有些詫異,不知道這人過來她家做什么。 因為劉蓮芝的緣故,張菊平日對周青林本也是愛搭不理的,如今這夫妻倆在她眼里就是一對落難的人兒,她自更是不屑了。 “你來我家干啥?” 張菊冷著臉堵在門口,沒有讓周青林進去的意思。 周青林自然知道這位是誰,也知道這人為啥對他會有這么大的敵意。 前世他也碰到過這類人,要他說啊,這種人的行為用兩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有病”。 “是青林啊,什么風把你給吹來了?!?/br> 這時張菊娘也出來了,見到是周青林后,忙笑著跟他打著招呼。 “嬸子,大叔他在家嗎?我想找他幫我做些活兒?!?/br> “在呢,在呢,哎呦,這大冷天的,快進來,快進來!” 把女兒推到一邊,邱氏忙把人迎了進來,給周青林倒過茶之后,便讓他在堂屋等會兒,自己則去木工房喊老頭子了。 張大河有三兒子,家里的屋子自然不小,周青林看了看,連著堂屋這排就有正房五間,東西兩邊各三間廂房,院前還有一排倒座房。 見識過現代的寸土寸金,再看看這里人的居住狀況,周青林不禁感嘆,在居住方面,還是古人更舒坦啊。 這不,每戶基本都會有個大院子,院前種菜種花,院后養雞養鴨,有些人家還在院子里種上幾棵果樹。 春華秋實,甜果飄香,這樣家里孩子吃的果子就有著落了。 張大河是村里的老木匠,他的木工手藝還是從祖父那輩傳下來的,幾個兒子也都跟著學做了木匠。 如今他歲數大了,外頭的木工活計都交給了幾個兒子。他自己則在家中接些輕便活計來做,幫人家打打嫁妝箱子,做做桌椅板凳啥的,倒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