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當人虎撿到雷文劇本、[柯南同人]松田養了一只萩、[綜漫同人]穿越后我繼承了烏魯克、夫人的黑歷史被扒了、[綜]山神竟是我自己、[韓娛同人]美A人設說塌就塌、[綜漫]我的無聊日常、[綜漫]和廢柴綱告白以后、茶香肆意(大學校園nph)、H之幻想
藺洵正在思考怎么處理,曾大人提議:“大人,衙門旁邊就有一個院子,大人可以租下來居住,離衙門也近,方便?!?/br> “當官的不住在衙門里,別府令居,成何體統??!”藺洵拒絕了,在看面前的院子,他悟了, “其他大人都是住在別院的?”他就說前一任最多剛走三月,怎么可能破成這個樣子! 曾大人低頭默認,修繕要大人自己掏錢,而住在旁邊的院子不用給錢。畢竟是一州之長,還是有很多富商愿意來討好的,送個院子算什么? 但藺洵明白拿人手短的道理,才不會去住別人提供的地方,他讓人趁著現在天還沒黑,趕緊整理出一間能住的地方,他先住了進去,剩下的一邊住一邊修繕,總有修完的一天。 第一天就這么過去了,舟車勞頓,他累的沾枕頭就睡了。 清早醒來,呂氏就開始忙活著雇人修繕的事,他們帶了許多行李和種子,這些都是不能沾水的,而芒州雨水多,常常一下雨就是好幾天,她得盯著工匠們的進度。 呂氏剛剛找人過來修屋子,又發現一個華點,語言不通。她根本聽不懂芒州的方言!而會官話的人又少,怎么溝通???無奈之下還是又找來曾大人,帶了他家的夫人幫忙做翻譯。 曾夫人口音同樣很重,但至少說官話時呂氏還能聽得懂,就這樣一人說話一人翻譯,才勉強把工程進展起來。 藺洵自然要先去忙自己的事,他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召集各縣城的知縣,互相認個臉,免得以后碰面不認識,芒州一共五個縣城,知縣們早就做好準備,只是沒料到他來的這么快,別的大人上任總是磨磨蹭蹭,不拖到最后期限決不會到,新大人倒是動作很快。 他們到來時,心里還有些忐忑,一是失禮,二是怕大人想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搞搞上一任沒有做完的事,那日子就不好過了。 芒州的賦稅收不上來,可以說是個老大難問題,知縣們也腦殼痛,底下的百姓兜里就沒錢,他們就是刮地皮也要有的刮才行吧?不是他們能力不足,而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所以,他們最怕新大人一來就問這個問題。 藺洵自然看的出來這個問題,他趁著這段時間先把庫存的資料看了一遍,發現收賦稅這事,也怪不了他們,但墨守成規不想法子解決,那就真的是他們的問題,所以他一開口就先放了一個炸彈。 “各位大人先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本官到任后,深感芒州的情況急需治理,非本官不能勝任,所以上書吏部想要申請連任,也就是說,咱們以后要在一起打交道六年了,先互相認識一下吧?!惫賳T連任常見,但在芒州要求連任的就是純粹膽子大了,想必吏部根本不會拒絕,恨不得他繼續連任下去。 藺洵有這個把握,才會大膽的說出來,告誡這些大人,別想著糊弄我,以后的日子還長著! 知縣們只能苦笑,他們還能怎么樣呢?以后官績考核還要長官發話,當然得先把人伺候好了,于是紛紛的站起來,介紹自家的情況。藺洵一一記下,然后又安慰到:“各位大人能夠在如此差的情況下支撐這么久,想必也是使出渾身解數,本官也明白其中的艱難,不過過分苛責你們,從前的事情就一筆勾銷,該怎么處理就怎么處理。以后同心協力,共同把芒州建設好,如何?” 這些雖然是客套話,但知縣們聽了也算安心,畢竟要是連客套話都不說,那才是徹底撕破臉呢。 第二百五十七章 小官宦途(三) 這場酒席也說不上愉快,作為上官,底下的知縣得絞盡腦汁的奉承,免得被為難,而藺洵本身也不愛聽那些阿諛奉承的話,于是喝過幾杯,他讓那些知縣有事前去衙門找他就行,自己先離開了。 等他一走,知縣們才算長出一口氣,商量著該怎么應對長官。 藺洵回到衙門后院,呂氏的修繕工程大有進展,雖然還是看起來亂糟糟,但至少能住人了。她看到藺洵回來,歡喜的過來迎接,“老爺回來了?可是外面的席面不好吃???” 她本來是想開個玩笑,沒想到藺洵真的點頭,“吃不慣這口味,還是家里好?!彼麄兗沂枪蛡虻膹N娘,不然還真該帶著。 呂氏就笑,“那我下廚試試?”她也會做點家常小菜。 “走,一起去廚房去?!?/br> 曾夫人看著人家兩親親熱熱的,莫名羨慕,要是他們家的老古板能這么貼心,她可真是做夢都能笑醒。 實際上藺洵可沒想到那么多,他只是為了去廚房告訴呂氏,抓緊時間學會本地的方言!不僅僅是為了交流,還為了不被糊弄!話都說不清楚,那還怎么溝通呢? 呂氏想想這幾天的遭遇,覺得完全有道理,她要是會說會聽,直接就跟幾個工匠說話了,哪兒還用的上這么折騰??? 定下此事后,他們暫時沒急著做別的,每一天都抽出半天時間,讓曾大人曾夫人帶著學方言,呂氏的語言天賦頗為出色,半月時間就學的有模有樣。 等她學好了,這才到了真正做事的時間,他們兩人偽裝成一對來尋找親人的夫妻,開始在各個縣城里轉悠起來。 芒州這個地方,水土其實算豐茂的,只要肯努力種田,總歸能夠收獲一大批,它的氣候也還算不錯,但就是每年的雨水是個很大的問題,畢竟靠近著海邊,常常因為下雨毀掉一年的努力,久而久之,還愿意辛苦種田的人就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