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當人虎撿到雷文劇本、[柯南同人]松田養了一只萩、[綜漫同人]穿越后我繼承了烏魯克、夫人的黑歷史被扒了、[綜]山神竟是我自己、[韓娛同人]美A人設說塌就塌、[綜漫]我的無聊日常、[綜漫]和廢柴綱告白以后、茶香肆意(大學校園nph)、H之幻想
秦姓少年更加生氣,他只覺得這人再說他的品味差勁!他一下子惱羞成怒,“我說好就是好!王公子的伯父也說是他,怎么輪到你就說不行了呢?難道不是刻意這么說,想要吸引王伯父的注意罷?” 王公子的伯父乃是當朝高官,如果被人這么說,恐怕不會善罷甘休。藺洵只好流露出三分不得已,三分勉強,自呈道:“當初的游戲之作缺漏不少,如今我畫技進步,總不能昧著良心說以前的拙作也完美無瑕吧?” 秦姓少年還沒轉過彎來,王公子已經驚呼:“是你畫的?” “王公子細看,角落里的祥云繪制的花紋,就是在下的名諱?!?/br> 王公子仔細在祥云里尋找,果真找到了一個似字的紋路,他激動的不知如何表達才好,只顧著念叨,“是你,哎呀竟然是你!” 藺洵點頭,“在下以前身體不好,常年臥病在床,這點李公子剛才也說了,閑來無事就只琢磨怎么精進畫技了?!?/br> 秦姓少年又氣悶了,我姓秦!姓秦!這還不算最讓他生氣的,最生氣的事,那些人立刻就把藺洵團團圍住,想要他現場畫一幅。一半人是為了學畫畫,一半人是為了看他出丑。 真材實料怕是現場作畫?藺洵掂起毛筆,真的現場揮毫畫了一副,畫的正是今日的宴會圖,每個人表情都栩栩如生,宛如親臨現場。 王公子現場看到畫作出現,只顧著討教筆法,藺洵也不藏私,告訴他自己平時喜歡怎么畫,他融匯了寫實和寫意的技法,畫卷就帶著兩種意趣。 圍觀全程的周小侯爺冷笑一聲,從秦姓少年面前趾高氣揚的路過,扔下一句偷雞不成氣的對方臉更紅。 其實跟這些書生們討論這些倒是很有趣,他們很有些書呆子氣性,有才學的人自然會被追捧,面子貨就會露底。只是藺洵招架不住他們的熱情,又去參加了幾次宴會后,就稱病在家不出門。 誰想天天聽著耳邊有幾百只鴨子叫???! 沒想到的是,他越是不露面名聲傳的越廣,上次畫好的宴會圖贈給王公子后,王公子儼然成了新晉迷弟,走到任何場合都不忘吹噓,吹噓完后還會拿出畫卷給人欣賞,一時間藺洵“詩畫雙絕”的名頭傳的極其響亮,可就是沒幾個人能請到。越是請不到他們越是好奇,可藺洵又不出來,他們只要跑去看他的話本。 無意中搞了次饑餓營銷的藺洵還忙著繼續忙活,故事剛剛展開三分之一,小和尚的兩個師兄和師傅看似憊懶,其實都是曾經攪動風云的人物,只是厭倦了塵世繁雜這才在深山老林里躲清靜,閑來無事就把渾身本領都交給小和尚。小和尚十來歲的年紀被灌了一肚子知識,還在師傅的忽悠下以為全天下的人都要學這么多,也是鬧出不少的笑話。 小和尚一心以為自己只是普通人一個,誰知道他會那么多東西呢? 藺洵為了布置類似的情節絞盡腦汁,才能讓懵懵懂懂的小和尚做出最佳笑果。也幸好讀者的反應讓他知道,他寫的情節很受歡迎。就在這種平和的氣氛中,遠去考試的林洲林汀的結果出來了。 他們兩人都是做足準備的,二月縣試四月府試打算一氣考完,經過十多天信件才傳過來。 林汀專門給大哥寫了信,雖然寄到林府的地址但是門房悄悄的轉了過來。 信上林汀大肆吐槽環境和疲憊,聲稱自己絕對要一口氣考過,然后告訴藺洵他的名次,縣試里得了第十名。這個名次還算不錯的,畢竟一個縣城的讀書人也很多。 林汀還悄悄說,多虧大哥讓他看縣志和地理志,考試中真的用上,不然他很有可能落到二十甚至三十名,等回到京城再隆重謝過大哥。藺洵曬然一笑,他又不在乎這個。 只是林汀怎么就知道不看縣志會落到后面的名次?藺洵疑惑。 這個疑惑很快就解開了,麗姨娘偷偷給盈夫人遞過消息,原來是林洲發揮失常,只考了二十三名!秦氏在后宅大發脾氣砸了不少東西,甚至還罵了女兒一頓。她們這些妾室和庶出子女恨不得縮著頭做人,生怕成了秦氏的出氣筒。 尤其是麗姨娘,她的兒子爭氣挨罵的重點就是她。不過麗姨娘心甘情愿,只要林汀再出息點,她挨罵也高興。 盈夫人看到消息也高興,當個樂子人也是快樂的。 天氣已經開春,盈夫人除了麗姨娘的信還接到老家遠南的信件,說是一開春就出發,幾個老仆雇傭了鏢局出發,初步預計會在五六月時到達京城。她就有些慶幸當初著急找房子選了郊區的這個,面積夠大什么都能放下,如果院子再小了就買下周邊擴建,比住在城內好多了。 而周小侯爺也好像發現了郊區的樂趣,隔三差五就過來逛一趟,偶爾還會午睡什么的,盈夫人就專門給他留了一間房。 就這么打打混混,時間刷的一下就過度到五月,初夏的暑氣已經撲面而來,眾人都換上薄薄的夏衫。藺洵時而上山采風,時而寫話本,時而跟周小侯爺談天說地。他是想到什么說什么,也會引經據典,也會聊些趣事,說的周小侯爺一愣一愣的卻不得不信服。周小侯爺自己都覺得自己學問增加不少。 “要是我的西席先生當初這么教,我也不會厭學了?!蹦程煸谌犰涔鞲奶旌?,他如此感嘆到。 “胡鬧!做學問本來就是苦差事,吃的苦方能成大事,你倒是想走捷徑呢!”柔熹公主白他一眼,心底卻很認同他的話。畢竟當初他們換過的先生大儒沒有十個也有八個,這小屁孩就是不聽不學不上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