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頁
書迷正在閱讀:[獵人同人]一只貓的童話、[綜漫]妄想拯救世界、[家教同人]夢中相遇、[綜漫]天賜良機、這豪門替身我當夠了、[綜]誤入歧途、[最終幻想7同人]FF7和你在一起、綁定系統后和暗戀對象he了、[Psycho-Pass同人]請你自重、[綜漫]三千寵愛
待有些氣憤的書生開始打砸店鋪,他們登時大手一揮。早已等候多時的侍衛官兵如狼似虎的撲上前來,抓書生簡直就和抓雞崽那么利索。 被抓住這些書生也醒過神來。 他們惶恐不安的試圖掙扎,又在官兵侍衛們的怒喝聲中乖順站好,一路被拖去了城門口。 城門口貼著一張圣旨。 不少百姓可以信誓旦旦的保證,就剛剛貼上去的,特別新鮮熱乎的。 圣旨正是關于纏足之事。 自崇德三年、順治十七年、康熙七年的三次禁止纏足都無功而退之后,這已是第四次朝廷下令禁止纏足。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侍衛大聲朗誦。 隨著他的誦讀聲,書生們的臉上露出了越來越驚恐的表情,甚至有人苦苦哀求,有人連滾帶爬,當然也有冷傲之士端坐于地,沒有絲毫反應。 侍衛們冷眼旁觀。 等誦讀完圣旨,為首侍衛朝著書生們露出和藹的笑容:“諸位公子,是本官幾人親自動手還是你們自己動手?” 第152章 大多數書生們都面露恐懼, 被嚇得渾身戰戰,張口結舌竟是說不出一句話來。 唯有先前便一臉倨傲的幾人,他們咬住牙根, 冷笑一聲:“你們盡管來吧!學生絕不會求饒!” 好像他們要撞柱明志一般。 還別說書生們就吃這一套, 他們的話音剛剛落下, 周遭便傳來陣陣叫好聲。 大部分書生這下也不求饒了。 周遭還有同屬書院的同學朋友, 若是此刻痛哭求饒, 以后自己的臉面還往哪里擱?他們也抬頭挺胸, 咬著牙應承下來,唯有兩名三十余歲的書生思來想去, 最后還是選擇認了罪,畫了字,在圍觀群眾的噓聲中掩面而走。 侍衛們磨掌擦拳,憐憫的看著眼前眾人。 眼看在周遭百姓們的叫好聲中,這些書生越發激動, 侍衛們也不再等待。 既然這些書生不認罪,自然也代表他們同意接下來的做法。侍衛們喊來幾名早已等候多時的婆婦,請他們上前為書生們纏足。 是的。 胤祐提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案, 并且精心‘選拔’出這些打砸店鋪的出頭鳥作為第一代試驗品。 給男人纏足還是開天辟地的頭一回。 婆婦們手持鐵棒木槌,瓷片石板等工具,難掩緊張的走上前來。 捆綁在場的正巧有十二名書生。 侍衛們每三人一組將他們分別安放開,在眾目睽睽之下褪去他們的鞋襪。 這些婆婦們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她們通通都是專業人士, 過去是專門為一些年紀稍大卻需要裹腳女子服務的。身為歷練多年的老手,她們雖然剛開始還有點緊張,但是隨著越來越熟悉的流程, 婆婦們的動作越來越麻利, 同時對眼前幾雙腳也是越看越不順眼。 普通的纏足通常要從三五歲開始, 整個耗時長達半年之久,當然也有從鄉下貧苦地方到城里討生活的女人亦或是丈夫發家,從尋常農夫搖身成為官家夫人小姐的女子,她們的纏足便不太合格,這個時候就要用特殊點的纏足辦法,以求能最快纏出符合美感的小腳來。 而如今,婆婦們用的就是這種。 她們先使人取來熱水,細細為幾名書生洗腳,擦干以后再在腳趾之間撒上明礬粉,再將腳趾勒住往下彎,用長布死死裹住。 到這一步已經有書生開始痛呼。 周遭百姓看著驚駭,心里也犯嘀咕。這綁腳之事多為閨房私密之事,就算家中有女綁腳也不會在男人之間做…… 雖然偶爾聽到女兒痛哭求饒之聲,可沒看到這一幕時所有人又何嘗會放在心上。 這還只是剛剛開始。 婆婦無視書生們的痛呼咒罵,她們喊來侍衛們幫忙。 侍衛們的臉色也不太好。 反正看著這一幕,他們覺得自己的腳也有點隱隱作痛,只是事到如今他們也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在書生們驚恐慌亂的哭喊聲中,他們抓住裹布死死往兩邊扯去。周遭百姓們sao動不斷,湊在最前頭看熱鬧的百姓驚恐的往后退去,湊在后頭看熱鬧的百姓努力往前沖,要不是官兵見狀不妙攔住,恐怕會出現更糟糕的情況。 至于書生們的慘叫聲更是讓人心驚。 他們能感受自己腳趾被巨大的力氣往下壓去,扭傷還是骨折?無論是哪種都讓他們疼痛難忍,瘋狂掙扎,什么叫做臉面?在這樣的痛楚早已丟到腦后,涕淚橫流。 當然也還是有硬骨頭的—— 坐在茶樓上,探頭出去的胤祐嘖嘖稱奇:“還真是厲害啊,到這個程度居然也沒叫痛?!?/br> 胤禛嗤笑一聲。 他端起茶盞抿了一口:“這還是開始?!?/br> 能熬過前面幾天,可是后面呢? 這幾名書生被扣押在臨時搭建的窩棚里,從早到晚都能聽到他們痛苦的呻/吟聲,三五日以后更是重新撤掉長布,再來裹上一回,這回會拉的比上一回更緊,也更加難以忍受。 就連一開始的硬骨頭也吃不消了。 起初圍觀的,百姓也是退避三舍。在臨時搭建的窩棚周遭,還彌漫著奇異的腐臭味。不得不經過的百姓紛紛捂住鼻子,驚恐萬分的匆匆離去,不得不同意纏足宛如酷刑的這一說法。 當京城街頭的情況也讓一些漢臣很不滿意,彈劾的帖子如雪花般落在康熙的御案之上,只是他們也不知道始作俑者是誰,或者他們知道又不敢對始作俑者出手,只能將矛頭對準‘無辜’的順天府尹許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