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魚良妾[紅樓] 第173節
書迷正在閱讀:鮮rou那不識好歹的后媽、長姐她軟玉溫香(重生)、我在戀綜世界里擺爛、攝政王夫婦不可能這么恩愛、首輔家的小妻子、神算萌妻:她馬甲颯爆了、師尊叫我修無情道、藏嬌(穿書)、八零之彪悍爸媽帶娃記、還沒離婚
林黛玉當然不會借,她倒是覺得這銀子遲早是要還的,不趁著現在這家里還有一些家底的時候把錢還了,之后可能就還不起了,而且把錢還了,賈家也不會剩太多了,那樣的話,大房和二房雙方或許就不會繼續斗下去了。 借錢,左右湊一湊,也才幾萬兩銀子,距離三成還有大半,也不知道誰得到了啟發,賈璉帶著人去抄了賴家,這一抄家不得了,有宅子有鋪子,還有銀票,累計加起來有二三十萬兩銀子,這三成,直接就解決了! 賈璉:“……” 他心痛到無以復加。 這些蛀蟲到底是吞了他們家多少銀子! 他一個未來襲爵人,都沒有賴家富裕! 一時之間,他看家中有些體面的下人眼睛都是紅的。 隔壁寧國府也為了銀子煩惱,雖然他們因為單傳手中更寬裕些,但誰會嫌棄銀子多? 有樣學樣,結果抄出的銀子更多! 京城眾多豪門大戶:…… 就是林家,林如海也看了好一陣的賬本,好在沒有過線。 只是其他大戶就沒這么幸運了,警醒起來后,大部分人都氣的臉漲紅,只是他們深知家丑不外揚的道理,一個個悄無聲息的把人給辦了。 胤禛知道后,嘲諷的扯了扯嘴角,他們一個個為了家中的蛀蟲憤怒,怎么就不想想,對于朝廷來說,他們不也是在當蛀蟲? 真是可笑! 這一次轟轟烈烈的還欠銀大戲在持續了大半年之后,宣告暫時落幕了,康熙還是想要名聲的,看著差不多了,就讓四阿哥領了河務的活,把他支使了出去。 十三阿哥也跟著去了。 沒了四阿哥盯著,還欠著錢的人就松了一大口氣,那些欠的多的,都只是還了一部分。 要是四阿哥還想要他們還剩下的錢,那就真的要傷筋動骨,或者是傾家蕩產了,抵觸的情緒也非同一般。 現在好啊。 “皇上圣明!” 四阿哥出京了,在他出京之前,云舒瑤這邊就多了一些“小客人”。 她在皇上賞賜下來的莊子上待的時間長,這里種植的也是小麥,不過是另一種更適合南方的。 有了一些新突破,于是,四阿哥就把自己府中的兩個大的阿哥,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歷送了過來,希望能多少學到一些,就算是學不到這些高深的東西,知道下地做活的辛苦也不錯。 要說起來,珞玉生的小阿哥被康熙賜了名字,這名字或許就是之前定下的,跟歷史上一樣。 排行第四就叫弘歷,排行第五就叫弘晝。 歷史上弘歷是鈕祜祿氏所出,弘晝是耿氏所出,現在都改變了。 現在是康熙五十四年,弘時十歲,弘歷今年八歲了。 他們已經是小少年了。 云舒瑤知道四阿哥讓他們來的用意是什么,他們想要知道的,不管是哪位,她都知無不言,下地的時候更是一定會把兩人都拉上。 吃苦,也是一視同仁的。 她心里當然更親近弘歷,這是她的親外孫,但在這個時候,不能表現出親疏遠近,而且不管她教給了誰她的經驗,只要沒有她的異能,進步絕對沒有這么快,而且也不一定會是想要的結果,充滿了未知數。 現在看著兩個小少年,云舒瑤是開心的。 他們還是帶著夫子來的,還要在這里完成功課,任務不輕,所以他們接觸的時間沒那么長,但這也比之前弘歷在親王府的時候接觸的時間要多的多。 兩個阿哥都在身邊,云舒瑤可以明顯的發現兩位小阿哥的不同。 弘時不愛下地,每次下地他都要皺著眉頭,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盯著看很久。 看的出來,他不想下地,但或許是因為他阿瑪說過什么,所以哪怕他不想下地,他還是會慢吞吞的走下地頭,看著自己的靴子沾上泥土。 相比較之下,弘歷對下地的行為舉止都不陌生,在和他三哥有段距離的時候,他會親近的和云舒瑤說些閑話。 “我院子里的兩顆桂花樹是我親手種下去的,也是我澆水打理的?!?/br> “我還跟阿瑪去撿過稻子,一直彎著腰?!?/br> “下地很辛苦,夫人,你真了不起?!?/br> “額娘以你為榮,我也是?!?/br> 皇莊用那些小麥做種子已經收割了兩茬了,增收三成不是個例,還因為皇莊土地更加肥沃的原因,收成還要更好一些,這表現實在驚人。 弘歷雖然才八歲,從三歲啟蒙開始,也念了五年的書,知道世情,他就算不是十分了解小麥對百姓的重要程度,也能從阿瑪的收入、自己的月銀等各方面簡單對比一下,無論是誰,在自己的收入增加三成多的情況下,都會十分驚喜,而百姓的糧食,只會比銀子更重要。 民以食為天。 百姓只要能吃飽穿暖,這天下就不會亂。 所以在糧食方面的功績大家都能看的見,只是古往今來,每一個朝代都有人鉆研農事,但在這方面做出功績的又有幾人? 第136章 封侯 這功勞連一個孩子都能看得清楚,康熙當然看得更加分明,這也是他的功績,日后將會在史書上又留下一筆。 他也在想,要怎么賞她? 如果是男子,加官進爵不在話下,但她是一個女子,還是一個妾,那么他的賞賜就要換一種方式了。 康熙還對云氏抱有期待,這些小麥良種已經到極限了嗎? 未必。 現在云氏也還年輕,看她的身體狀態,她未來應該不會短壽,而且她還在研究水稻良種,若是也能有所成就…… 總而言之,在他有生之年發現這么一個人才是一件幸事。 所以在小規模定點實驗三年后,康熙確認了這些良種的作用。 在一般的土地,能增產三成五左右,若是上等地,肥料,加上精耕細作,甚至能堪堪達到五成! 那些肥料用在水稻等其他糧食也有效果,按不同的糧食種類,增收半成到一成左右,這些都是常見的東西,只是因為堆肥的手法、步驟不一樣,就能有這樣驚人的改變! 凡是推廣開的地方,那些經年的老農在收成之日,都要跪地大呼圣上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才能勉強能抒發一點內心的激動。 于是在康熙五十五年,云舒瑤收到了意料之外的圣旨。 之所以說是意料之外,是因為云舒瑤設想過康熙會怎么賞賜她,最直觀的一種就是給她爵位,從之前康熙給了她一個誥命來看,他不會忌諱她是女子就把她的功勞分攤給夫家。 現在林如海、琛玉都有功勞,但主要的功勞毫無疑問是她。 所以她封侯了,定豐候。 這在云舒瑤的意料之中,但這圣旨中還有一條,有一個前提,提到了林如海之妻云氏。 她現在還是妾。 百姓抬妾為妻的不是沒有,民不舉官不究,但若是官員這樣做,就是一個明晃晃的把柄。 只要還有心于仕途的,都會愛惜羽毛。 好比云舒瑤現如今,她在林家跟正室夫人相差無幾,但在名份上就是差了一等,但現在,她被抬為妻了,而且無人可以拿這事說嘴。 因為這跟一般的情況不同,一般人以妾為妻不可取,若是有功勞讓皇上同意,那另說。 一開始云舒瑤有些意外,但再想想也不意外,對于康熙來說這就是順水人情,但對自己,就是一個足以讓她“感恩戴德”的恩典。 云舒瑤確實也承這份情,她為繼室,那么兩個孩子的身份就變了,從庶出成為繼室所出嫡子。 他們管云家也能大聲的叫一聲外家。 除了云舒瑤自己本身封爵以外,林如海也因功升官了,他在這幾年中已經成功進入了內閣,現在因為工部尚書致仕了,又成了新任工部尚書。 就是琛玉,也因為因地制宜,升官了,從一開始的知縣到通判,再到同知,可以預見,只要不犯錯,很快又能上升一個臺階。 而且他這一升官,總算是從地方回到京城附近了。 等他上任,家人之間就不用相隔那么遠距離相見不得了。 兒媳婦也可以帶著孩子?;鼐┏橇?。 這些年,家里的孩子多了一個,是唐婉欣跟去任上之后生的,是個女兒,名叫曦兒,今年已經兩歲了。 收下圣旨,老太太已經歡喜的說不出話來了,她抖著手,自己腿軟,都不能靠自己起身,還是兒子扶她起來的,她已經失去了知覺,眼睛不能從圣旨上離開,這真的不是做夢? 他們林家又有爵位了! 雖然現在有爵位的不姓林,那也是自己兒媳婦!也是林家人!而且下一代又是姓林的了,一樣! 越想,老太太就越是興奮。 “你是個有福之人,我林家,也是個有福的!”老太太這時候突然覺得每年堅持給窮苦人家舊衣、施藥,積攢功德的事做的極好,一時半會或許看不出什么,但只要功德積攢夠了,也是會反饋的,所以這樣的好事落在了林家,幸好當初她沒有錯過云家! 林家命運的改變,少不得她! 林如海也十分感慨,他這一步是托了她的福了,不然他想要當上尚書,估計還要等兩年。 老尚書的年齡是大,也不是不能熬多兩年。 府中下人更是人人臉上帶笑,這下好了,他們現在是侯府的人了! 還是被皇上十分看中,親自題字的侯府! 這道圣旨一下,就在京城里震蕩開了。 這幾年只有接觸到這方面的那部分人員知道,聽到了這道圣旨并不意外,大部分的人還是不知道的,尤其是老百姓。 聽到別人說起來還以為是假的,“這真的是圣旨?還封侯了?” 封侯多難啊,不是立下什么大功勞,現在已經很少封侯了。 有人語氣肯定:“當然是真的,今日頒發的圣旨,侯府的牌匾都已經做好送過去了,那可是圣上親筆!” 有些人將信將疑了:“真的?” 有人信誓旦旦:“真的,是我親眼看到那牌匾掛上去的!” 又聽到有人說:“是真的,我娘子村子那里種的就應該是這種小麥,神秘的很,我們外村人都不允許靠近,據說收成增加了很多,現在看來應該就是這個?!?/br> “我二叔也聽人說起過,他在衙門辦事,據說這個已經研究好些年了,現在估計是看準了沒問題才下旨嘉獎的?!?/br> 百姓激動了:“那小麥增產若是真的,那侯爺真厲害,這還是一個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