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咸魚良妾[紅樓] 第147節
書迷正在閱讀:鮮rou那不識好歹的后媽、長姐她軟玉溫香(重生)、我在戀綜世界里擺爛、攝政王夫婦不可能這么恩愛、首輔家的小妻子、神算萌妻:她馬甲颯爆了、師尊叫我修無情道、藏嬌(穿書)、八零之彪悍爸媽帶娃記、還沒離婚
難道是這場偶遇他們發生過爭執,小郡主說了什么沒過腦的話? 這點是很有可能的,小郡主的脾性,懂的人都懂。 王子騰對這一次的彈劾觀點還是比較樂觀的,那些罪名,就算有證據,犯錯的也是下人,郡王爺只是被蒙蔽了,也就是被罰俸的事,他們難道還靠俸祿過日子? 也就是世子那事棘手一些,不過想必郡王妃已經在著手讓下人頂罪了。 要是不行,郡王爺除了嫡子,還有數量眾多的庶子。 于是在南安郡王回京之前,就進入了一種停滯狀態,御史、某些有冤屈的人默默的收集數據,而南安郡王府則是在默默的清除首尾。 這些也在林如海的意料之中,真正的大招還沒放出來,畢竟南安郡王他是在邊境駐扎,要是提前定了他的罪,讓他狗急跳墻的話,他不是沒有反叛的可能。 自然要等他離開了他的大本營,才好上大招。 林如海也不擔心南安郡王被抓了以后兵營里嘩變,皇上對有軍權的異姓王要說沒有心里隔應是不可能的。 南安郡王要不是在南方,兵力也不多,林如海懷疑他早就回被收拾了,就算沒有,那里難道沒有皇上的人手? 一旦出了什么情況,不用愁沒有人出來主持大局。 而且士兵們會為主將擔憂嘩變,僅限于一個把士兵放在心里,為他們著想的好主將,南安郡王算嗎? 不算。 從查到的那些事來看,他出事了,他們不拍手叫好就不錯了。 再有南安郡王他手中的兵力也不算多,他們面臨的主要威脅還是北方,所以朝廷和蒙古結成盟友,互相聯姻不斷。 另外就是西北了,南邊少民會亂一些,卻大亂不了,聯合不起來,真的惹怒了朝廷大軍壓陣,他們抵抗不了。 等到南安郡王一到了京城,正打算要去拜訪一些人的時候,彈劾他的奏折幾乎能把他整個人淹沒。 而且跟之前的小打小鬧不一樣,這一回都拿出了證據,包括在大牢里挨了板子的人,他之前拿出來的證據不全,無法定罪,但現在他把證據都拿出來了。 皇上順理成章的讓人把南安郡王抓起來,然后讓刑部審理。 本以為沒事了的老太妃他們簡直晴天霹靂,這是怎么了?怎么就進了大牢了? 這下子他們才徹底慌了,而且隨后這些彈劾他的奏折就被林如海整理起來,一一列舉了南安郡王的十二大罪狀。 除了殺良冒功,還有擅殺官員、買官賣官,草菅人命、縱奴行兇、驕奢yin逸,與南邊小國私賣鐵器……… 全都證據確鑿,辯無可辯。 從他被抓進大牢到定罪,時間并不算太長,皇上念及他祖上的功勞,最后判了削官奪爵,賜酒,留他一個體面。 至于南安郡王府上的各位主子,有罪名的自然也要清算,什么都沒做的才能獨善其身。 下人們同樣,不過他們還多了一個舉報有功,然后那些主子就被告發了一個遍。 比如老太妃就被老王爺的一個姨娘告發了,告發她曾經害過人命,老王爺曾看中了一個良家女子,接進了府里,懷了胎,老太妃給偷偷下藥害了,一尸兩命。 這個姨娘還是她的陪嫁,她本來對老太妃忠心耿耿,也沒想著做小妾,但對方需要人幫她,于是把她推上了床,結果又嫉恨她,給她下了藥,毀了她的身體。 之前沒有辦法,她只能壓抑自己的恨意,現在見到了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除了這個良家女子,老太妃手中有賣身契的人命手上也不少。 南安郡王妃她倒是沒有對姨娘通房等人下手,但她收受賄賂,幫人做了不少惡事。 她所出的世子和小郡主手中都有人命,就更別提在南邊南安郡王的庶子了。 最后一大家子,能留下來的只有還懵懂不知事的孩童,其余的要么死罪,要么流放。 一家王府就這樣消失了。 四王八公這個圈子,一時都跟著沉寂了下去。 有類似情況的,面上不敢聲張,暗地里已經在掃尾了,大的罪名他們沒有,小的誰也不敢說自己屁股干干凈凈。 而且這一回明顯有幕后推手。 能夠一窩蜂的把這么多東西給放出來,要說沒有人引導,他們可以把腦袋摘下來當球踢。 雖然南安郡王確實有這般罪過,但之前怎么沒有揭開呢? 他肯定是有掃尾的。 那些苦主要么消失,要么就被壓的不敢聲張。 在南安郡王府眾人被送走去流放的時候,沒有人去送,看上去很凄涼。 之前有交情又如何?別說他們了,那些郡王府出嫁的姑奶奶們都不敢去,有的還被夫家送到廟里去了,明哲保身最要緊。 林如海也覺得僥幸,這回不難,順勢而為而已。 南安郡王志大才疏,對下屬涼薄,而且南方瘴氣多,許多人去到會水土不服……諸多因素導致他成為了唯一一個還能掌兵權的異姓王,讓他當了這么久的地頭蛇,要是沒有自己,林如海估計按照南安郡王這勢頭,一旦事發,他這爵位也會保不住。 林如海不知道,他真相了。 也就是幾年功夫,南安郡王和小國打仗戰敗,還被俘虜,讓朝廷震怒,之后也是一個被除爵的下場。 看到南安郡王這個下場,老太太高興的多吃了半碗粥,拉著孫子的手,笑容滿面:“這下好了,罪人罪有應得,皇上圣明,給了大家一個朗朗乾坤!” “你現在也是做官的人了,這也是前車之鑒,我們好好為圣上辦事,不貪別人的東西,也不仗勢欺人,世上沒有什么可以一直掩蓋下去?!?/br> 琛玉自然應了,南安郡王一事耗費的時間長,他已經參加了康熙四十六年的春闈,并且高中一甲探花,一時林家成為美談。 他們家現在是一門雙進士,父子皆探花,讓老太太極為高興,唯一可惜的就是孫媳婦千好萬好,就是還沒有好消息傳來。 林如海也叮囑:“你多學多看,有什么不懂,回來問我?!眱鹤蝇F在是翰林院編修,他還年輕,在那里多沉淀沉淀,積蓄力量,沒壞處,之后兒子就要外放了。 等他在外闖蕩出來了,也到了自己該致仕的時候。 父子同朝為官,還是要避忌的。 林家為此高興,賈母卻是從之前老太妃的動作想到了什么,莫不是自己的好女婿就是那個幕后黑手? 八成是了,他本就是御史。 這一回,御史們彈劾有功,他肯定也在皇上那里露臉了吧。 他如此記仇,如果他也這樣對賈家……賈母臉色凝重,不得不讓王熙鳳去準備一份厚禮,看了后不滿意,還特意開了自己的私庫,從里面挑了幾樣好東西,再讓她送去。 她一個長輩,居然不得不對一個小輩服軟了。 賈母揮退下人,老淚縱橫。 被委以重任的王熙鳳:“?” 發生了什么,這不年不節的,怎么就要給林家送這樣的重禮了? 第110章 有沒有個說法 王熙鳳哪怕不解,還是乖乖的去了林家。 老太太和林如海稍加思索就明白了,這是賈母擔心他們會用這樣的手段報復賈家了。 可笑的是她明明有這樣的擔心,想的卻不是如何的彌補過去犯下的錯,而是想著給他送禮物,希望他能忽略賈家。 林如海覺得很可悲,四王八公都是當初一起跟著打天下,才會被封了爵位的,都是功臣,如果說全都沒有傳承下來,難免會在史書上留下一個皇上刻薄寡恩的評價,為此皇上很多時候都是網開一面的。 在皇上這一朝,也不是沒有倚仗他們的時候,只要他們沒有不會對皇權產生威脅,做的事也不過線,皇上就不會對他們怎么樣,好比老國公,他在世的時候,賈家有多煊赫? 對勛貴和異姓王,皇上是分開的。 現在賈家還掛著榮國府的名頭,可以說是因為國公夫人還在,但隔壁的寧國府早就更新換代了,賈珍的爵位是個三品的將軍,現在還掛著寧國府的牌子,早就應該把牌匾換下來了,但他一直沒有,皇上也不追究,就讓他們一直掛著,偶爾有彈劾的,奏折只有被放到箱子底下吃灰的份,從這就能看出皇上的態度了。 而且相比起南安郡王府這種主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的結局,賈家犯下的錯還不到那般地步,而且就算他恨賈家,也不會誣陷,要是他們持身端正,就算得罪了自己,也不用擔心,或者說有御史彈劾,都不用擔心。 老太太看著那些禮物,就是一頓笑,這里面有好些東西都是可以做傳家寶的好寶貝,肯定是打天下的時候趁亂收集到的好東西。 賈家的銀子要是出了什么問題不趁手,拿出一件來賣可以頂好一陣的花銷。 但他們會賣嗎? 這八成是賈母的私庫里拿出來的。 想要賣都沒法賣。 老太太收下了,轉手加進了黛玉的嫁妝里去。 她收的毫不虧心,之前的恩怨想要一筆勾銷是不可能的,榮國府欠林家的沒還清,她還提醒了賈敬,保住了賈家的祭田,賈家欠她的更多了。 而且有威懾對他們來說也是好事,他們不敢太放肆了,日后被清算,罪名也會少一些。 王熙鳳是一頭霧水的來,然后又一頭霧水的離開。 至于這老太太還有林大人那不咸不淡的態度,她也不是頭一回見了,反正他們賈家應該是理虧的一方,不然不會這樣。 這就足夠她謹慎的陪著笑臉了。 回去之后,她心事重重的坐下,賈璉也心事重重的過來了。 他最近都在家里呆著,南安郡王府倒下了,這對他的沖擊力不小,出去走走氣氛都不對,索性就在家里避一避。 看到自己媳婦回來了,問道:“怎么樣?林家收下禮物了嗎?” 王熙鳳苦笑,“禮物收是收下了,但老祖宗的目的應該是沒有達到的?!?/br> 她輕輕嘆了一口氣,捂著胸口:“你不知道我這心里有多疼?!彼统鋈サ?,是一份相當大的重禮??! 賈璉苦笑:“有沒有個說法?” 王熙鳳:“沒有,對了,老祖宗說讓咱們最近都注意點,少惹事?!?/br> 賈璉嘆了一口氣:“我這門都不出了,還能惹什么事?我本想著出去散散心?!?/br> 王熙鳳呵呵冷笑:“是勾欄院里的哪個小妖精讓你這么不舍了?” 賈璉訕訕:“你這醋味可真夠重的,我在外面就是逢場作戲,哪個爺們不是這樣的?在我心里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我的二奶奶啊?!?/br> 王熙鳳斜著眼角橫了他一眼,心里半個字都不信。 賈璉陪著笑臉過來給她捏肩,然后親了一口:“我這說的當然是真的,二奶奶最近實在是辛苦了,我在家里多陪陪你?!?/br> 王熙鳳哼了一聲,也不動彈,就讓他給自己捏肩,她也覺得自己最近是忙,之前寧國府賈蓉還有秦可卿一起回了金陵,然后她才知道,他們賈家的祭田居然被姑母偷偷的賣了一部分! 他們這邊遠,那邊的人打點好了,消息就傳不到他們這來。 要不是前任族長讓賈蓉夫妻兩個回去巡視祭田和祖墳,也是發現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