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贅婿首輔 第384節
文先生是并肩王身邊請來的謀士文人。 并肩王問完便臉色陰沉,他想起來了,讓他給砍了,說:“包紋銀百兩送文先生老家?!边@便不再提,而是說:“你們看到了信,如何?” “王爺,這密信可是咱們探子傳回來的?興許有詐,故意惹您怒火攻心,匆忙上京為大公子報仇?!?/br> 此信確實不是并肩王的探子傳回來的。 四月初,探子才遞回消息,京中一切安。這說的就是王府中王妃和一眾公子,怎么隔了十多天,人就沒了?再者,前腳報了平安,后腳人出事—— 并肩王冷靜下來了,信了有詐。 “王爺,探子每月初會遞消息回來,不妨再等等,我們先靜觀其變?!?/br> 其實還能做別的準備,但這位將軍顯然不會這么說,做別的準備那就是說萬一大公子真的被毒死了,他們自然正好借了名目殺回去—— 總算是師出有名了。 大將軍在外奮勇殺敵,后方皇帝昏庸無道毒死了大將軍的嫡子,就像是那死了的文先生所說,師出有名,才方得正統,不妨再借清君側的名義,大將軍率軍回京并不是造反,而是清除皇帝身邊jian臣小人,這是護國之舉。 不管天下信不信,反正名頭得打出來。 于是又等了十多天,這十多天,并肩王不信老六有這副膽量,那個窩窩囊囊的樣子,可還是準備借此生事,沒想到五月初他的探子遞回的消息。 并肩王的嫡長子確實死了。 這次,并肩王陰沉著臉,點了人馬,大軍往京中壓去,誰擋也不聽,不停,“誰敢攔著,本王就殺了誰?!?/br> 并肩王震怒之下,并未給豐州留駐守軍,還是幾位將軍冒死勸諫,才留了四萬人馬,就像容燁猜想那般,帶著十萬軍進京了,所到之處,有官員死守全城百姓的——最后自然是抵不過十萬大軍。 也有見到大軍逼近,匆匆早早的開了城門,攜百姓跪下稱皇。 意思歸順了并肩王。 六月底,天順軍一路幾乎沒什么磕絆抵達了京中軍師重地,只要沖破了下京關,再走六十里路,便到了京城,那后頭沒什么兵力軍隊。 下京關原先守城軍只有一萬人,經歷了上次輔政王殺回京城而后自立并肩王的事后,跑路的天順帝回到京中,攤開了堪輿圖,第一個點便是調了其他兵力緊守下京關。 如今下京關兵馬在五萬人,可對上并肩王的十萬大軍,守城負隅頑抗不過幾日,定是城敗,到時候惹怒了并肩王,滿城百姓以及守城將領性命如何,自然可知。 京城皇宮內。 “十四只帶了四萬兵馬?這個混賬,八萬的兵馬怎么只帶來一半?算了算了,先讓他趕緊到京城外守著?!碧祉樀墼谧襄返铛獠?。 原本歷無病帶四萬兵馬該去下京關增援的,但提前被京里天順帝給劫了兵——天順帝讓歷無病帶兵守在京城外,算是第二道防護。 這是誠親王給出的招。 聽到并肩王帶十萬軍打過來的天順帝早都嚇破了膽子,此時哪里還有腦子去思考下京關那一城百姓和五萬兵馬,只有一個念頭——朕不能死。 五萬兵馬和全城百姓性命比,能有他真龍天子命貴? 十四接到了消息,便駐扎在京城外,而后一身盔甲匆忙進宮面圣,意思就一個:要是現在大軍留在京里,下京關五萬兵馬根本抵擋不住多久,到時五萬兵馬死傷了還好說,要是被并肩王充了豐州軍—— 那并肩王就有十五萬大軍,可以說整個大歷想去哪里去哪里了。 十四帶來的這點兵根本不足抗衡。 天順帝聽了心驚膽戰,可還是不想放十四去下京關,十四卻說:“圣上,我帶兩萬兵馬增援,留下兩萬我讓副將護送您去行宮避暑?!?/br> “這樣好!”天順帝一聽當即拍手定下來了。 歷無病便帶著兩萬兵馬前去下京關增援,剩下的兩萬護著天順帝往東北方的天河避暑別宮去了。 八月。 北方大亂,蕃國茴國借機而動,茴國突破了豐州軍駐守,蕃國軍氣勢高漲,舉國家兵力逼近戎州邊界,發出震天的殺聲,而戎州軍也面部改色,孟見云帶領軍隊,一張張陌生的弩箭機床對準了蕃國—— 同時,原本帶兩萬兵馬增援下京關的歷無病,去晚了——下京關駐守將軍抵抗三日,結果不知被并肩王怎么游說許諾了什么,最后是大開城門,不過駐守將軍在城門開啟那時,自刎身亡了。 只希望并肩王別傷全城百姓性命,厚待剩下的兵馬。 并肩王自是大喜,將剩下的兵馬收編,而后長驅直入,直奔京中。 孟見云聽到探子來報消息后,便當機立斷下了吩咐:“進山!”先避讓,而后等并肩王走了后,一面派人去戎州傳信,另一方改了目的地—— “去豐州?!?/br> 九月,戎州的炮火震天,逼退了蕃國軍十幾里外。容燁征調了三萬兵,接到歷無病的信,當機立斷,做出了一個果決且大膽的決定—— 從蕃國騎兵直逼茴國。 蕃國與茴國相近,且平原草地多,若是帶兵走城中中原地帶,那得繞路——那邊沒水泥路。 征調的新兵駐守,王虎帶兵cao練守住戎州,逼得蕃國再退即可。 孟見云和容燁帶四萬老兵,包抄突襲茴國后方。 同時九月中,北方陣雨,氣溫驟降。 并肩王帶大軍追上了天順帝圣駕——天順帝跑路時聽了誠親王的,一路還還分散兵力為了‘引人耳目’,讓并肩王不知道哪一路才是真的圣駕。 這樣確實是跑路順暢,也確實是讓并肩王認錯了幾次——其中的圣駕也并不是空的,里面有皇后妃嬪、母后皇太后,將親近的比如天順帝親娘圣母太后,還有并肩王王妃等都帶在身邊。 ……不提引開并肩王假圣駕的下場如何。 一場秋雨,大軍困住了真的天順帝圣駕,此時護送天順帝的兵馬只有三千多人,而誠親王自告奮勇第一個表示要分散并肩王注意——帶著兩千人跑了。 此時不知道人在何方。 九月底,已有消息傳出,并肩王造反,與天河行宮八十里一城鎮殺了天順帝,連同天順帝生母,圣母皇太后以及容后,包括一眾嬪妃,天順帝的幾個兒子公主等等。 弒君殺母——哪怕這是天順帝的生母,可容太后畢竟是登在冊的太后,那名義上就是并肩王的母親,此舉為天下不容。 十月并肩王率軍回京,準備之后的一切事宜,比如登基、改年號等等諸多事宜,此時的并肩王都想好了,這次誰再敢攔,通通都殺了好了。 天河路遠,不亞于是極南的昭州位置。 消息閉塞,就算是快馬加鞭回報戰事,一去也是一個半多月,天河的并肩王帶著大軍路上走的慢,消息還停留在歷無病帶了兩萬人馬去豐州了。 不亞于是找死。彼時并肩王并未放在心上。 豐州都是他的心腹大將,根本沒想過會歸順十四,那邊還是四萬守軍,對付十四怎么也不會落于下風,不管哪個方面,并肩王都是輕蔑的。 更別提如今并肩王滿目仇恨只有手刃天順帝,以報趙家一家滅門之仇,報并肩王嫡長子中毒而亡之仇。 之后一切塵埃落定,大軍走的慢了些。 十月,戎州蕃國發出議和投降,一退再退。而茴國更是自顧不暇——他們的王被歷無病殺了,整個王庭大亂,開始爭奪王權。 天順帝被逆賊歷珉殺害消息傳遍了大歷。 歷珉乃二皇子名諱。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容燁親自寫了檄文,告天下百姓,叛軍逆賊歷珉十大罪狀。檄文一出,大歷百姓文人嘩然,自是紛紛寫文上書支持歷將軍正義之師,將逆賊伏誅。 歷無病不負所托,率軍堵住了并肩王回京的路。 這一戰勢在必得。 十一月,逆臣歷珉伏誅,歷無病攜大軍班師回朝—— 十二月,京里下了大雪,積雪寸尺厚,也遮蓋不住那些門閥世家貴族們的血跡…… 昭州,黎府。 顧兆幾次下筆,刪刪修修的,黎周周在旁看著,說:“相公,你若是不想辭退,便不用,我看小容不是那般的人?!?/br> “還是辭官吧?!鳖櫿自谙掳肽陰缀跏翘焯煸诖蠛蠓阶龌鹌?,也不用他搓東西,就是整日的炸天響,前方血流成河,他在后方聽忠七回報消息,幾乎是十天半月一個變。 節奏太快了——全是他的‘功勞’。 到了如今炸聲沒了,又像是回歸安寧,顧兆便有些害怕,他看出來了,歷無病和容四就是天生一對的料,一個善武一個善文斗心眼,這大歷的皇位早晚都是歷無病坐著。 他還是早早退吧。 昭州鐵礦瞞而不報,還有這火藥—— 現在是功臣,可人心不可測,尤其是有了權勢。沒看歷史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 他就是那一把良弓,還是自己藏著吧。 如今還能全身而退——顧兆對此時的容四和歷無病還有點信心。 第215章 功成首輔52 京中,皇宮。 歷無病暫住在太極殿偏殿中。太極殿大殿是上小朝會,或是科舉殿試這類鄭重大事用的,不過偏殿能住人,歷朝歷代的皇帝下了朝有時候小憩、商議政事就在偏殿。 不過歷無病住偏殿倒不是為了規矩——他還沒登基,不入住紫宸殿。 歷無病帶兵一路無人之境殺進了皇宮,帶著刀站在紫宸殿的門前,望著那塊高高在上的匾額,說:“哥,我以前不配進這里?!?/br> 得寵的不受寵的皇子,未成年前,多多少少到過紫宸殿找父皇??稻暗墼谖粫r,隔一段時日便會叫皇子們來此考校功課。唯獨漏了歷無病。 自然原因多著。早期時,康景帝忙著四處征戰,十分尚武,帶著前頭幾個皇子在練武場上考校,后來大皇子沒了,康景帝有段時間對著后宮也沒欲望,隔了幾年,五六七八皇子出生了,天下太平,康景帝偏重儒家文化,對著這幾位皇子功課考校的多了。 到了后頭那幾個生下來,康景帝精力便不再偏重孩子身上了。 不過次次都漏了歷無病,不再偏重這個借口顯得單薄了。 “里頭都是先帝的東西,先住旁的地方吧?!比轃畹?。 歷無病點點頭,便沒進去,回過頭看容燁,語氣略有幾分小孩子撒嬌說:“哥,這名字不好聽,咱們換一個吧?” “那就換個?!比轃钜矡o所謂。 之后便是登基。 歷無病同容燁住進了偏殿,有些三代老臣倚老賣老,看不清狀況,動了心思,想要再掙一掙了。 老臣說歷無病血統不正,不能登大寶。 血統最尊貴的乃是康景帝與中宮皇后所出的八皇子…… 這些臣子來游說勸說,讓歷無病把大位拱手相讓,幾個冒頭的哥哥十分親熱,對著歷無病承諾:若是我登上大寶,定是許十四弟輔政王尊貴。 “哥,這些人從沒對我這么客氣過,叫我十四弟,你說好不好笑?以后尊我為輔政王,輔政王的頭都是我砍下來的?!?/br> 容燁:“我想想辦法找幾位文臣替你出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