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后他們悔不當初 第28節
第26章 、見一面,魂丟了 古義坊書墨街的顏色是素凈的, 又下著些許深秋細雨,黑、白、灰,整條街仿佛靜置成了水墨畫, 緩步而來的一人便成了天地間唯一的亮色。 青衣,身形纖細, 容如玉色,玉冠華顏,掌中折扇抬起竹簾, 朝伺候在側的書童微微一笑時,天光似乎都失去了顏色。 心跳鼓噪耳膜, 所有的酒意似乎都涌上了頭頂,飄飄乎神魂不覺。 聞人望緊緊抱著酒壇, 到那身影消失在簾幕后許久,才如夢初醒,輕輕呼吸問,“那是誰家女郎,世界上真的有仙女么……” 方才人望兄還在大吐苦水,柳云溪心里是想笑的,卻也沒了笑的興致, 只握著窗欞的掌心潮熱, 因家族蔭蔽,家中祖母母親與他說親時,尋常官宦家女兒隨意挑。 但那樣的女子, 當真能看上他這樣只知道吃喝玩樂一事無成的浪蕩子么? 陳伯寅些許失神, “能有安平王殿下、晏家宴歸懷、光祿大夫陸子明伴駕的, 天下只一人?!敝豢催@位陛下能只身帶安平王殿下出街, 便足見魄力, 想來白日朝堂上一番動靜,委實不假。 聞人望失聲,手里抱著的酒壇砸在腳上,才跳腳道,“她就是女帝陛下?” 雖是問句,心里已經確定了,父兄勸他時,萬千叮囑,說女帝陛下非一番姝容,叫他入宮后要小心警惕,切勿受美色所惑,萬事以家業大計為重。 那時他百般不愿,也不曾打聽女帝究竟是何等出色的樣貌,沒想到是這樣筆墨詩詞都難以描述,顛倒眾生的傾世容顏…… 聞人望一時心綺神搖,袍角被酒打濕也顧不上,神思不屬地坐回了榻前,真的好美,尤其笑起來時,一雙鳳目里笑意盈盈,綿綿秋雨都籠不住的朝霞麗色,湖光黛眉,瓊鼻精致,紅唇瀲滟,把一襲青衫穿得那樣好看,不知女裝是何等模樣。 陳伯寅看他面色發紅,年少慕艾,哭笑不得,“怪道家父叮囑府中的子弟,讓選后宴前不要出門,也不許進宮,連郎官的職位都逼迫著請辭了,這見一面,就把魂丟了?!?/br> 聞人望臉色大紅,往窗外斜對面的酒樓看了一眼,站起來,發現自己衣袍臟了,穩了穩神,“我先回家了?!?/br> 他生得雋秀,此時面帶緋紅,神情向往,便似那朝陽,英氣蓬勃又明亮熾熱。 柳居人笑問,“人望,我們什么時候去玉門關?” 聞人望聽出來是調侃,面色大紅,大方道,“我對做皇帝不感興趣,但是我家認識霧隱山名醫,我去請來給陛下看病,一定能治好陛下?!?/br> 幾人里屬聞人望年紀最小,也不再笑話他。 聞人望急匆匆回家換衣服。 柳云溪清咳,幾人各自落座,卻也沒什么心思下棋了。 柳居人把棋子扔回棋甕里,自窗戶看了眼斜對面的清渠酒肆,“不是受了重傷么,怎么出宮來了?!?/br> 陳伯寅烹茶,“招賢令一下,太學祭酒虞朋解印歸鄉,那些個太學學子一時情忿,正寫詩作文,明面上寫的是山是水,實則是諷刺天下亂事,號召讀書人都寄情山水,做結廬山寺的隱士,待朝政清明時再出來做官,安/邦定國?!?/br> 諷刺了陛下,自然連帶著諷刺了他們這些向‘惡勢力’投誠的世家子。 柳居人問邱黎,“太學祭酒走了,太學還歸伯父管啊,伯父不管么?” 邱黎擦著劍,面無表情,“只怕是又想靠陛下飛黃騰達,又對屈居女子之下心生不忿,看熱鬧看得樂呵,說不定還要跟著罵一罵,畢竟陛下越孤立無援,三月后越容易接手?!?/br> 陳伯寅些微搖晃著一盞廬山云霧,未接話。 柳云溪苦笑,“邱黎這回猜錯了,朝中人現在壓根不敢站出來痛罵陛下,不過一早上的功夫,李、顧、孫、徐四府陸續被抄,今日家父和幾位叔伯下朝后,忙著朝政要務,言行間已頗為忌憚?!?/br> 以往提及,不尊重時喊妖婦,尊重些也只稱那女子,或這女子,今日便是氣憤要改課稅,也只稱陛下,圣人,或是女帝,皇帝。 家中的夫人女君往常時時議論女帝舊聞,當為笑談,今次也被細細叮囑過,下了嚴令,不許再妄議,輕則家法伺候,重則賜死,兩個家臣婢女不曉事,背地里多說兩句,都已經被發賣了。 至少明面上,無人敢再不敬。 自選后宴的圣令一出,柳居人便住去了京郊別莊,幾日沒回府,一聽這是變天了,十分震驚,半響方才道,“那太學出事,他們也不管?!?/br> 陳伯寅呷了一口茶,“朝中歲末升遷課考,官聲很重要,這時候得罪清流,吃力不討好,且午間散了朝會,更改稅課的消息一出,已在各府引起了軒然大波,俱是反對聲,十月課考賢良,陛下詔不到人,自然得仰仗群臣,稅改便改不下去?!?/br> “所以無論學子怎么鬧,群臣都只會作壁上觀?!?/br> 學子年輕氣盛許多,抱著一腔熱血意氣,真要鬧起來,陛下只怕四面楚歌,柳云溪出神,“如何解?” 陳伯寅思量,“其實陛下下令嚴查關卡,不許學子入京,入了城的也遣散回家,分而化之,停辦今年的文武試,單單上京城這六千學子,就好對付得多?!?/br> 清渠酒肆里,宴歸懷提了一樣的建議。 “太學六千學子里有一半是從各州郡來的,陛下可著令他們返鄉,逗留京城的,以‘不孝悌’之名取消往年太學課考成績,學子寒窗苦讀,絕不敢輕舉妄動,也就不會再喧嘩了?!?/br> 不孝不悌這一個名聲壓上,一壓一輩子,前程也就毀了,無人會輕易嘗試。 宴歸懷這一計釜底抽薪,不可謂不好。 崔漾卻未立時應下。 一行人剛從對街的賢良館來,這是司馬庚九年前命人建蓋,專門給各州郡舉薦的孝廉、應征召的學子、能人志士居住用的。 十月課考,眼下臨近八月,文武試將近,往年賢良館早早就住滿了,地方也一擴再擴,住也住不下,今歲門可羅雀。 如今的上京城不是沒有學子,是學子們不屑應詔,沒錢住客棧的,寧愿睡破廟墻角。 且還有一些慷慨‘義士’出資,搭救這些學子留住京城,書生們不但沒走,還幾乎全留下了,打算一留留到十月歲末,眼下走在街上,隨處都能看見書生文人。 陸子明行禮回稟,“今日朝會散了沒多久,太學里跳得很厲害的高言、高睿,鄭彌、袁江已經托病歸家,想來朝中無人敢在這件事上煽風點火,情況好了很多?!?/br> 數千學子聚集上京城,一直沒鬧出什么動靜,也沒有過激言論,詩作不少,只不過是寫些山山水水,拉幫結派,拒不出仕做官罷了。 崔漾略翻侍衛搜集來的詩詞,倒笑了笑,“果真是讀書人,表達抗議也十分文雅致趣,你看這句‘豺狼當道鬼神泣,蕭鼓哀吟上云霄,王公自顧萬金身,青山舊國故難歸’,簡潔明了,短短四句,便把朕,連帶滿朝文武通通罵了一個遍?!?/br> 清流學子雖無官職,但力量不小,百余前年宦官當道,幾次黨錮之爭太學學子都牽扯其中,出力不少,太/祖朝到司馬庚之前,太學十分勢微,幾乎等于無,現在規模比百年前還要盛壯,卻沒出現什么激烈的抗議聲。 卻并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讀書人脊梁骨硬,以平盡天下不平事為己任,又因讀書開智明理,天下混亂時,第一個跳出來的,除了清官硬臣,就是讀書人了。 眼下未置一詞,是不屑與女子爭論口舌,常言君子不非議女子,不妄議女子,大多時候并非是尊重,而是不‘以強凜弱’,是立于君、父、兄、夫高人一等的位置上,不當女子是對等的對手,既然不屑于顧,便不必付諸口舌,寄情山水,也并非真正的樂山樂水,而是消極悲觀厭世。 宴歸懷面色些許凝重,“臣已著人打聽過,文博士張芝山,武博士岑參年已經交代了學子,文武試今年一定要舉辦,賽場,判官,司禮都已經準備好了?!?/br> 崔漾淺飲了一口淡茶,說完他未盡之意,“文武試一定要辦,但辦完以后,誰也不應征召,單就揚名,不出仕,介時叫我門前蕭索荒涼,倒是好一招無聲勝有聲?!?/br> 陸子明無奈,拱手添茶,“還請陛下早做定奪,若不設下關卡,入京的學子只會越來越多,世人多從眾,到時候再停文武試,只怕要鬧開了?!?/br> 崔漾沉吟思忖,并未做答。 文武試也是司馬庚弄出來的,每年立秋,由太學主辦,除太學學子外,天下各學宮、結廬學子、有識之士都可以入京參加,不拘身份地位。 分文、武兩課,一則拔得頭籌可揚名,二則自王錚早年文武試上一戰成名,被司馬庚選為朝官后,每年他都會從文、武課試前十名里提拔人才為官,這文武試便成了除察舉孝廉、茂才外另一條出仕之道。 學風蔚然,參賽的學子逐年遞增,到去年,已有過萬眾學子聚集京城。 如若能在文武試上取得些名次,十月應詔賢良,便不是無名之輩,名氣越大,官路也就越好走。 崔漾將詩作遞還給侍衛,問陸子明,“都考些什么?” 四人同席,陸子明回稟,“回陛下,文課有六,一考博聞強識,二考詩詞,三琴棋書畫取其一,四籌算,五斷案,六時政;武課有三,一博聞強識,二弓馬騎射,三排兵布陣?!?/br> 念及陛下擅長弓馬騎射,又是將軍出身,宴歸懷略遲疑,行禮問道,“陛下是想參加么?” 崔漾失笑搖頭,“朕的目的是引導他們入朝為官,不是與他們為敵?!?/br> 她略一思忖,朝兩人道,“近來放你們兩人沐休,歸懷你負責盯賢良館,若有應詔的,且人尚可,便將人留下,陸先生幫著尋人,需得家境稍顯貧寒,略有些學識卻不傲氣的,找三十人,擅長什么都沒所謂,品德端正即可?!?/br> 兩人雖不明白陛下的用意,但都應下,立時便去辦了。 司馬庚眼底起了波瀾,看著窗外遠山微雨,一時心緒起伏。 她選出三十人,在背后cao控指點,叫他們在文武試中霸占大部分頭名。 一則這三十人應詔入朝,其余學子自然跟從追隨,可解十月課考賢良,千職待缺無人應詔之危,二則選的都是寒門清流,一旦入朝,便是寒門新貴,純粹的天子門生,衷心可靠,天下寒門學子敬她用人不拘身份地位,必心生擁戴向往,為其正名。 三為新朝政令,這三十人入朝,沖擊的是舊臣勛貴,是繼續與新帝對抗失了圣心,還是后退一步與寒門士子分羹抗衡,人心各自揣摩,她位居幕后,撥弄起朝政,便易如反掌。 一箭三雕,靠的是心計謀算,自晉陽叛亂起,樁樁件件,無不從容自如,趁勢而為,隨機應變,再荊棘,始終泰然應對,淡然處之。 軍政,內務得心應手,處理起來,并不比任何人差。 尤其對讀書人,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耐心,比起對朝臣,手段溫和包容了很多,是他沒有預料到的。 叫人心驚,也心折。 司馬庚喉嚨微癢,見她立于窗前,知她正在看秋景,便壓住了不發出響動,只半靠在椅子上,渾身力氣似乎被抽掉了一半,心里潮熱,亦心生灰敗。 細雨匯集成珠,自屋檐角下垂落,滴在竹篦之上,散出空靈輕響,路上書生巾冠素袍,護著招文袋提著袍角急匆匆而過,清川長薄,秋雨空濛,遠處暮云溢出清寒,碧梧葉雨滴滴答答,難得一片清幽靜謐。 崔漾掰著糕點喂給雪團,小鳥歡快地在她手邊跳動,發出啾啾啾的叫聲。 崔漾微微一笑,折身時見司馬庚雖還坐著,一張清貴俊美的面容卻泛出灰色,出人意料的頹唐,哂然道,“有時候太過聰明也不好,今日以后,夜夜受分筋錯骨之痛,這便受不了么?” 司馬庚壓住嗆咳,飲茶潤喉,神情雖蒼冷,眼底已無波無緒,“沈氏學宮、鹿鳴書院、北麓書院的學子皆會參加文武試,論弓法兵馬,你手底下多的是人,但詩書琴棋畫五類,想必為難,我可以幫你?!?/br> 楊明軒、于節擅理庶務,陸子明擅堪輿籌算,宴歸懷詩畫雙絕,但要一下子對付這么多人,難免捉襟見肘,且他們入朝之前,成名已久,代人捉刀容易露出痕跡。 想要三十人大部分在文武試上拔得頭籌,談何容易。 崔漾看了他一眼,倒也不問為什么,改課稅,提拔寒門,于大成來說,只有利計,司馬庚定然明白這個道理。 但何必用他,手底下也不是完全沒有人。 外頭秋雨綿延,崔漾拿了信報繼續看,翻不過兩夜,神色微凝,取了枚棋子往窗外擲去。 窗戶破開,露出沈熔的腦袋來,手里捏著一塊桂花糕,“阿九?!?/br> 他被砸中腦門也不喊疼,捏著那塊沾滿泥污的桂花糕,費力地爬進屋子里,“剛剛肯定是阿九救的我!” 崔漾眉間涌起不虞,方才只是見他呆呆立在街口,被一胖漢扯住,因著沒了武功,又嘴笨拙舌,便只能任由那壯漢踢打訛詐,扔了塊糕點,灌注內勁,把那壯漢嚇跑了。 全當還了當初與她喂水的恩情。 崔漾淡聲道,“許是你家兄長派了影衛暗中護你,你走罷,勿要再來?!?/br> 沈熔帶著面巾,捏著桂花糕,露著一雙燦若星辰的眼睛,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我還會練好武功,像以前一樣厲害,阿九不能不要我?!?/br> 崔漾笑了笑,“你可以練武功,練沈家的武功便是,你哥哥會給你找?!?/br> 沈熔心臟很痛,終于忍不住哭起來,“我不要哥哥,哥哥眼睛瞎了!” 司馬庚抬眸,崔漾知曉他說話向來顛三倒四,也不理會,只見他哭得實在傷心,略讓人心煩,便問道,“我想要沈家人的命,里面包括你祖父沈淵,你兄長沈恪,你也不后悔么?” 沈熔噙著淚點頭,“一命還一命,哥哥射死阿九,便要給阿九賠命,阿九若還是不開心,可以要我的命,阿九可以笑一笑的話,等我死了,阿九就把王行的腦袋扔了,換了我的帶上就好了?!?/br> 司馬庚執黑子的手指微頓,垂眸不語。 崔漾聽得啼笑皆非。 事情只怕沒那么簡單。照她的了解,沈熔開智得非常晚,晚到沈家的祖輩們以為恥,并不叫他示見外人,若非沈恪悉心照料,根本活不過六歲,沈熔對沈恪感情想不深厚也難,當初撿到沈熔時她便知曉他是誰,實沒安什么好心。 回了上京城后,沈熔便成了隨時可能爆發的隱患,但如今武功既已廢,便隨他去罷。 崔漾擺擺手,叫元呺去找沈家家臣,把人帶回去,到元呺出去,沈熔不走,她也不理會,只自顧自翻看文書,見他雖不出聲,眼淚卻顆顆掉落,打濕了地面,知曉他執拗,不到黃河心不死,便漫不經心問,“你哥哥恨我入骨,曾言沈家人無論是誰,皆不會放過我,你是沈家人,要倒戈向仇人么?” 沈熔問過哥哥為什么要害阿九,哥哥很耐心地同他說了,可他絕對不會信的,“哥哥眼睛瞎了,阿九連沈熔這樣的白癡也不曾虐待,自己練會痛的武功,卻叫沈熔練不會痛的,對待女孩子一直都很好,溫和包容,怎么可能將jiejie凌虐致死,我一點也不信,哥哥他眼盲心瞎,已不再是溫和可親可敬的哥哥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