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婚 第163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西幻世界里當領主、我帶著十億物資穿回六零年代、貴妃母子民國文生存手札、致我最討厭的你、沒有離婚這一說、裝乖后小少爺他爆紅了、奇特的雄蟲崽崽、失蹤一個月(骨科)、楊挽月 (1v1) h、燼夏(父女)
“嫂子真要和大哥和離,離開譚家嗎?” 項宜垂著眼眸,溫和地笑了笑。 “要離開的?!?/br> 不僅和那位大爺有關,剛才侍衛來傳了信,項寓與人起了口角,那些寒門書生翻出她在譚家做宗婦的事情,認為項寓作為庶族的身份亦不單純,還言語提及項直淵的死或許不值得可惜...... 那些人越說越過,甚至要將項寓綁起來游行。 項宜說著,聲音越發低了下來,啞啞地露出些許輕顫。 “我必須要從譚家離開了......” 她說完,讓丫鬟拿了紙筆。 風從四面八方吹進窗戶大開的廳堂,將廳堂中的濁氣一掃而空。 項宜默然提起筆來,右手卻止不住地發顫。 她有左手扣住了右手的手腕,強行穩住了自己的手。 風吹起濃重的墨香,沖著人的鼻腔,又沖進了眼中。 項宜極快地眨了眼睛,盡力讓視線清晰一些,她再次穩住了自己的手,提筆下寫三個大字—— 和離書。 ...... 楊蓁氣得哭了起來,要去提劍砍了外面的人,譚建一邊拉她,一邊叫了項宜。 “嫂子......大哥臨行前專門叮囑我照看好你,如今......” 項宜讓他們夫妻都不要生氣自責,“怪不得你們,”她盡量一如往日溫和,“阿蓁月份大了,不要亂來動了胎氣?!?/br> 她說著,微微頓了一下,壓下翻涌的情緒,才道。 “我走之后,你們要守好門庭,一切等大爺回來再說吧?!?/br> 項宜知道自己不能停留。 她已經做了保證,若是不離開,反而落了口實。 項宜轉身離開了大堂,吩咐了喬荇去給她收拾東西。 說起這話,她眼前劃過從前的事,不由地就有些想笑。 喬荇幫她收拾了那么多次東西,每一次都被那位大爺又勒令放回原處了。 但今次不能了,她今次是真的要走了,真的要離開譚家,離開他了...... 正房。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項宜的東西越來越多,越放越零散了。 她嫁進譚家的八抬嫁妝箱子,早就已經放不下如今的東西了。 項宜看著滿屋子的東西,站在門口怔了半晌,她眼中溢出水幕,被她壓下來,再溢出,又被她壓了下來。 只是當她收拾柜子里的玉石、小印,無意間發現一個小匣子的時候,項宜愣了一愣。 那匣子里用絲綢蓋住了一只小印。 項宜從細滑的絲綢里,取出那方印的時候,整個人怔在了那里。 那是一方不怎么貴重的黃色玉石,經過細細雕花打磨,刻成的小印。 而印上是一個不甚常見的古體字——和。 和字印,她早在去年就托吉祥印鋪賣出去的和字印,姜掌柜還告訴她,買印的人珍惜這印,特特開了一個高價。 因為那一筆賣印的高價,她暗暗開心了好久。 那時她怎么可能會想到,買下印的識寶之人,其實就是那位大爺...... 和字印就臥在項宜掌心,項宜看著那個她親手刻下的“和”字。 眼眶酸到了極點,再也持不住眼中的淚,一顆淚珠倏然滾落了下來。 正正砸在和字小印上。 喬荇進來的時候,看見自家夫人坐在了柜子邊的繡墩上。 高高大大的一旁木柜下,她低頭坐在小小繡墩上,側著的臉上,眼睛紅的不行。 喬荇心酸的不行,想到自己跟著姑娘,從老爺離世之后,看著她吃了多少的苦,受了多少的委屈,還以為如今終于苦盡甘來了,萬萬想不到...... 喬荇止不住抽了一下鼻子,項宜聽見她的聲音,便急忙擦掉了那行眼淚。 她裝作若無其事地繼續收拾起來東西,只是轉頭的時候,看到了喬荇手里還拿著兩封信。 “那是什么信?”她的嗓音還有些啞。 喬荇回答,“是齊老夫人給夫人的,說是好不容易找出來的兩位老爺的信?!?/br> 項宜接過信想起來了。 那天,她和譚廷去齊家,齊老太爺和老夫人想起了他們這樁姻緣的由來,說起彼時,兩位父親不甚能拿的定主意,為了這樁婚事,都寫了信給齊老太爺,問問齊老太爺的意思。 后來兩家結成了親事,各自都給老太爺送了一車的酒。 老太爺還笑著同她說,“你爹送的酒,比他爹送的好喝多了!” 項宜緩緩拆開了兩封舊年泛黃的書信,屬于兩位父親的完全不一樣的字跡,似乎伴著兩位父親慈祥的身影,就這么出現在了她眼前。 ...... 那是十三年前的某天,一場大雨將人攔在了路上。 兩位父親在一間茶館避雨時突然相遇。 起初并不熟悉只是互聞其名良久的他們,因著客桌已滿,不得不坐到了同一張桌上。 項直淵話少些,低頭品茗不怎么言語。 譚朝寬并不介意,反倒點了兩盤茶點,主動開了個話頭,與他攀談起來。 兩人起初不過聊些閑事,畢竟出身完全不同,在朝中也不熟悉。 直到話題料到了齊老太爺身上。 就此,他們共同的話題越發多了起來。 那天淅淅瀝瀝的小雨不停,他們從茶館一直聊到了酒樓。 兩人單開了一間,項直淵點了滿桌子的菜,譚朝寬要了一長排的酒。 兩人聊著學問,聊著時局,聊著朝中事,聊起世族庶族矛盾漸起,都各自感嘆,卻驚奇發現,與對方觀點竟暗暗相合。 他們聊了許多,半晌,倒也聊起了各自的子女。 譚朝寬突然問了一句,“項兄有沒有女兒?” 項直淵點了點頭,“我有兩顆明珠,小明珠才三歲,大明珠已經八歲了?!?/br> 他說起大女兒,眸中滿是愛憐,“可憐她母親沒了,她這般年歲,便已經開始照看弟妹,幫我cao持家中......” 說起女兒,項直淵獨自飲了一杯。 譚朝寬聽了,眼眸亮了亮,“項兄長女小小年紀便如此通透懂事、善解人意,不知兄日后要為女兒擇怎樣夫婿?” 項直淵還沒想過這事,聽他問起女兒嫁人的事,還有些不舍的不快,但還是順著譚朝寬的話想了想。 “她同我一樣,是個寡言的性子,偏偏心思通透,事事看得明白,又只肯萬事往自己肩頭扛,我總怕她活的太累,若能找個穩重可靠,能替她撐起一片天的夫婿,我想我的宜珍,便能松快多了?!?/br> 他也不知道這樣的女婿去哪兒找。 不想他說完這話,譚朝寬突然站了起來,正經給他行了一禮。 十三年前那日的雨,不知道何時早就已經停了。 窗外的天上,日頭從云層后悄然跳脫了出來。 譚朝寬正經行了一禮。 “愚弟長子譚廷,恰比令千金年長兩歲,尚未定親。他是我譚氏一族繼我之后的宗子,還算的上是可靠穩重的性子。只是他脾氣硬些,不善變通,我只盼能為他聘一位溫柔通透、善解人意的姑娘為妻,必然能夫妻琴瑟和鳴?!?/br> 他說著,叫了項直淵。 “我今日見了項兄,便一見如故,再聽聞兄家中千金,正同犬子性子互補,不知你我兩家結為親家,項兄意下如何?” “???” 項直淵都被他說蒙了,他可沒想過這事,“可你家要的是世家宗婦呀?不娶世家之女嗎?” 譚朝寬擺手,眼眸亮了起來。 “正因如此,更該娶寒門女子才對。只有這般,世族庶族才能慢慢相和?!?/br> 這話說得項直淵動了心。 那天,他們喝了一宿的酒。 項直淵都喝迷糊了,眼神打晃間,見譚朝寬推過來一張紙。 “是我草擬的兩家締結婚約之書,項兄回去好好看看,若能結締此婚,必是兩族之喜!” 他說完,就道還要趕路,不便多留地走了。 項直淵拿著那婚書,眼神恍惚著看了良久,似乎看到了自己的長女宜珍,穿著大紅嫁衣,站在一個高挺的男子身邊。 雨幕里,男人為她撐起傘,他護著她,將風雨悉數擋在了身后...... 醉眼朦朧著,項直淵看著那婚書,笑了起來。 “看來,正是我宜珍的良緣了?!?/br> ...... 悶熱到了極點的天氣,不知何時亦下起了細細密密的小雨。 項宜看完兩位父親的信,眼淚再也忍不住了,眼淚似斷了線的珠子,噼里啪啦全都滾落了下來。 她還想再壓制自己,可終是壓制不住了。 她捂起了眼睛,趴在了書案上,將臉埋進了自己的手臂里,壓制不住地哭出了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