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婚 第57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西幻世界里當領主、我帶著十億物資穿回六零年代、貴妃母子民國文生存手札、致我最討厭的你、沒有離婚這一說、裝乖后小少爺他爆紅了、奇特的雄蟲崽崽、失蹤一個月(骨科)、楊挽月 (1v1) h、燼夏(父女)
夜風吹得滿街通亮的燈籠搖搖晃晃,譚建拿了個大紅披風將她整個人裹了起來,看著她小臉紅彤彤的,伸了手出來。 譚建驚訝又好笑,“癟了自己的錢袋還不夠,還要花我的繼續做散財童子?娘子饒了我罷!” 楊蓁呸了他一聲,“誰要花你的錢做散財童子了?我跟大嫂說要買燈給她,但好像也被人套了去了,得再給嫂嫂重新買一盞好的?!?/br> 譚建一聽是這個原因,就把錢袋子拿了出來。 “娘子隨便買吧,給自己也買一盞!” “嘖嘖,窮鬼也就有個買燈錢了!” 楊蓁朝他吐舌,揣了他的錢袋子,給大嫂買燈去了。 項宜在家并未閑著,因著每歲燈節,多少要出點事,她來回吩咐了好幾遍,千萬注意火燭,各處留好水,莫要結凍成了冰,萬一著了火及時撲滅。 等她來回吩咐好了,回到了房中,看到茶幾上悄然放了一盞琉璃燈。 項宜見了那琉璃燈,便笑著問了下面的人,“二夫人這么快就回來了?” 下面的人卻不甚清楚,道去夏英軒問問。 項宜讓他們去了,順便問問楊蓁他們玩的如何。 她上前好生瞧了瞧那燈,燈是梅花樣的,做的精致透亮。 她難得有興致挑了那盞梅樣琉璃燈,在院子里走了幾步。 那燈剔透晶瑩,中間點了蠟燭,越發映得挑燈的人,衣衫都流光溢彩起來。 春筍和喬荇都走過來,圍著這燈連道漂亮。 項宜亦點了點頭,彎了眼睛笑起來,。 “弟妹總能尋些讓人喜歡的東西?!?/br> 她又難得雅興十足地提著燈,在院子旁的小潭下走了幾步。 潭水早就結了冰,但琉璃燈的光彩映在剔透的冰上,又是別樣的景致了。 項宜挑了半刻鐘的燈,才回了房,就將那梅樣琉璃燈放在自己制印的書案上。 過了好一陣,去了夏英軒的丫鬟才回來。 只是丫鬟回來時,手中也提了另一盞琉璃燈。 丫鬟道,“回夫人,二夫人和二爺剛回來,這是二夫人專門送給夫人的琉璃燈?!?/br> 項宜坐在桌前畫花樣,聞言一頓,訝然看了過去。 丫鬟手里提著的琉璃燈才是楊蓁給她的,那么眼前這盞梅花琉璃燈又是誰的呢? 項宜晃了一下,才讓丫鬟放下燈,去夏英軒道謝。 她看著眼前這盞自己提了好半天的琉璃燈,默了一默,吹熄了燈火。 梅花琉璃燈一下暗了下來,流光溢彩消失了,項宜小心提起,原樣放回到了原處。 ...... 今日是十五,還是正月里的十五。 譚廷沒有再宿在外院,在鼓安坊燈火逐漸熄滅時,回了正院。 項宜在暗想他今日到底回不回來時,就見到了他。 時候不早了,他這邊剛一回來,仆從便將燒好的水提了上來,供兩人洗漱。 譚廷看了妻子一眼,只是一轉頭,又看到了茶幾上的梅樣琉璃燈。 目光落在燈上,男人眸光一暗。 那燈就放在原處,既沒有被點亮,也沒有被提起,甚至也許,都沒有被人多打量幾眼。 譚廷悶聲壓了唇角,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她在信中所寫的話,又浮現在了腦海里。 兩人誰也沒有多言,夜如某個譚廷剛回家時的夜晚一樣,安靜的讓空氣都想要逃離。 直到洗漱完畢,蠟燭熄滅,帷帳將兩人擠在了狹小的空間里。 今日要做什么,他們都知道,可一時間誰都沒有動。 譚廷余光輕輕看了看枕邊的妻子,她同往日的情緒沒有任何分別,仿佛是如果他要,她就會給。 但是今天,他也還能同往日一樣嗎? 譚廷忽然想要從這張床上離開,可又無法在這樣的日子里離去。 床榻似覆了寒冰一樣,讓人無法安然躺下,譚廷第一次有這般感覺,他禁不住動了動身。 只是他一動,手臂碰在了枕邊人的手臂上。 她手臂一如往日冰涼。 譚廷不由地向她看去。 項宜卻在此刻,意識到了什么,低了低頭,解開了腰間的系帶。 只是下一息,譚廷突然出了聲。 “不必......” 項宜抬頭看了過去。 正房里的夜晚寂靜異常。 譚廷在她困惑的神色里,心中抑制不住地掀起了大浪。 她沒有留下的打算,或早或晚會離開,可他如果要,她就可以這么給嗎? 他誤會她,她不在乎;他查她的賬,她亦無波瀾;他愧疚想要補償,她也無所謂一樣。 除了面對項寧項寓,她在譚家甚少有什么情緒。 她從沒想過從譚家得到什么,也沒有想過從他這個丈夫這里,得到任何夫妻本該有的東西吧。 所以,她只是想借一借譚家的勢,為此,她把她自己“抵”給了譚家...... 這般念頭一出,譚廷再看到身邊安安靜靜的妻子,心間似乎絞了起來。 他分不清這般絞痛的原因。 是他終于知道了,在她眼里,他們的夫妻是怎樣的關系;還是他難以想象,她怎么就舍得這樣對待她自己...... 他只是忍不住想要問她一句,可是話到嘴邊又被他咽了回去。 這是她在譚家最后的保留了,他怎么能將她最后的保留,就這么輕易說破呢? 他已經做了許多錯事了...... 帷帳里的黑暗與寂靜,撕扯著人的情緒。 譚廷收回了目光,深吸一氣,似若無意地起了身,嗓音低低地輕聲說了一句。 “我有點事,你先睡吧?!?/br> 項宜看著他的背影幾息。 而他在她的視線里,果真走去了另一邊,她便也沒再多問,睡下了。 * 翌日,楊蓁跑來問項宜花燈喜不喜歡,項宜自然道喜歡,也聽說了她在街上做善財童子的事情。 “弟妹可是要出名了?!?/br> 楊蓁嘻嘻笑,“主要還是清崡縣太小,太不熱鬧了,大嫂在京城看過燈會嗎?簡直是這里燈會的十個八個這么大!” 項宜本是應該看過的,只是她隨父親在京的那年,燈會還沒開始就走了水,宮里見兆頭這般不好,臨時取消了燈會,項宜也就沒看成了。 她搖搖頭,楊蓁連道可惜,“等回頭大嫂隨大哥進京,到時候一定要看京城的燈會!” 項宜笑了笑,沒應這話。 譚廷進京,應該并不會帶著她同去。 至于他的子嗣,雖然緊要,可譚廷年歲算不得大,等過幾年他正經想要子嗣的時候,自然是會有的。 只是那時,這譚家宗房又是另外的氣象了...... 項宜邀了楊蓁在正院吃些點心,但楊蓁道與譚建約好一道練劍,便風風火火地走了。 項宜趁下晌無事的時候,出府去了一趟顧衍盛暫居的院落。 她前腳一走,后腳蕭觀便來稟了譚廷。 ...... 街道上還有燈會延續下的幾分熱鬧。 項宜甚是謹慎,換了不起眼的衣裳混在人群里,不時到了偏僻院落。 譚廷從另一邊過來,護衛引他到了那院子甚是近的一顆樹下,恰能聽到幾分院中言語。 當先是見禮的聲音,譚廷聽見禮數周全,又是一陣暗暗松氣。 接著,便聽項宜問了一句。 “大哥這幾日好些了嗎?” 譚廷在稱呼里微怔。 大哥? 他暗想了一下,就聽小廝道爺好了許多,然后小廝又去門前通傳,不時開了門,有人走了出來。 此人不知為何,腳步沒走幾步便定了下來。 院內院外不尋常地安靜了下來。 譚廷皺了皺眉,眼皮飛快地跳了一下。 院中,項宜沒能察覺什么,她看了一眼剛從房中走出來的大哥,剛要問問他傷情,忽然見他笑了一聲。 他看向院外,朗聲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