締婚 第55節
書迷正在閱讀:在西幻世界里當領主、我帶著十億物資穿回六零年代、貴妃母子民國文生存手札、致我最討厭的你、沒有離婚這一說、裝乖后小少爺他爆紅了、奇特的雄蟲崽崽、失蹤一個月(骨科)、楊挽月 (1v1) h、燼夏(父女)
項宜便不等了,洗漱一番睡了下來。 ...... 外院書房。 正吉得了自家大爺的吩咐,慌手慌腳地,將好些日未曾用過的外院書房的床榻,收拾了出來。 但他這邊收拾好了,回頭請大爺休息,一轉頭發現書房沒人了。 正吉訝然,一問才曉得,大爺竟然走了。 ...... 譚廷還是回了正院。 然而正房里已經吹熄了燈。 譚廷的腳步頓在院門前,都不知是不是這般不招人待見,是不是直接回去算了。 但他還是悄聲進了房中。 房中漆黑一片,她綿長的呼吸聲隱隱可聞。 男人站在床榻前,就這么看著帷帳里的人。 清透的帷帳里,她沉沉睡著,同往日沒什么兩樣。 譚廷禁不住想,他若自己沒有發現什么,她是再不可能主動告訴他的吧。 而且,那太子身邊的道人,朝堂那么多人盯著,都沒人能發覺此人到底是什么來路。 她不會是那種容易被男人哄騙的女子,難道是之前就認識此人? 那么那道人來到譚家,也不是個巧合了...... 譚廷猜不出詳情,他的妻子也不會告訴他。 他只是在發現她騙了他的同時,也突然清醒了似得發現,她對他也沒什么在意。 夜沉沉的。 譚廷定定站在帷帳前看了她不知多久,抿著唇準備不再相擾,可一回頭,卻看到了案上整整齊齊壓好的、她親手給他做的衣裳。 她把給他的新衣壓得整整齊齊,用了他慣用的香料在旁染著。 那衣裳針腳細密,紋樣繡的精致,他是曉得她做這件衣裳,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和功夫。 譚廷心里最大的困惑,壓制不住地冒了出來。 他回頭向帷帳看去,甚至想這一刻就問問她。 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 對他這個丈夫,她又是如何看待? ...... 鼓安坊譚家,同往日沒有區別。 譚廷回正院的時候,項宜讓他穿上新衣試一試,若有不合身的,她再改一改尺寸。 譚廷本說了“不用麻煩”,可看到她拿著給他的新衣手下頓在那里,一雙眼睛有些意外的看過來,又忍不住道,“那就試試吧?!?/br> 他不用她服侍,就把新衣穿了。 那衣裳就如同他穿慣了的衣裳一般,半點不合都沒有。 然而,她其實并未給他量身。 “大爺覺得呢?”她問他,“可有不適?” 譚廷沒有什么好挑剔的,只是看著這合身的新衣和她柔和的眉眼,心里的話如何都忍不下了。 他不能貿然去問,略一思量,看著這件道袍制式的新衣,思若無意道。 “沒有不合。宮中信道,朝野穿道袍的人也多起來了?!?/br> 他難得多說兩句,而項宜也正是聽楊蓁說京里時興穿道袍,給譚建做的也是這制式,所以便給譚廷也做了一件。 她點點頭,應和他,“是聽弟妹說得?!?/br> 譚廷看了她一眼,見她說了這句便沒了旁的,只好又道了一句。 “弟妹是京城人士,自然曉得。不僅皇上信道,連太子身邊,如今也常伴著一位道人?!?/br> 話音落地,譚廷余光落在了項宜身上。 房中有一時的寂靜。 項宜在這突然出現的字眼里,怔了一下,下意識想要回頭看他一眼。 她不知道,他突然說起此事,是有意還是無意? 可項宜轉念一想,按下來自己轉頭去看的動作。 那錦衣衛的陳馥有和官府,快要將清崡翻個底朝天了,也沒有找到義兄,連重點管控的藥鋪也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義兄的情況復雜,她不曉得譚廷與陳馥有等人,聯手到了何種境地。 會不會,譚家大爺說這話,其實是在試探? 項宜不敢輕舉妄動,只當做并不了解朝中之事地,隨意應了一聲。 “原來如此?!?/br> 她說完,便沒了下文。 這件道袍是春裳,此刻穿過于單薄,項宜便要服侍譚廷脫下來,換上之前的衣衫。 她再沒旁的話了。 譚廷靜靜看了她一眼,想起她先前問過陳馥有要抓的是什么人,他回她與東宮有關,此番他又提及東宮有位道人常伴君側。 可她卻無任何表現,謹慎地甚至連多看他一眼都沒有。 譚廷默然。 他曉得了,如果他不想辦法自己弄清楚,這些事情她也許永遠都不會想告訴他。 他不再多言,負手回了書房。 正吉一路跟著,只覺得大爺的情緒越發低沉了。 他并不敢打擾,倒是大爺在半路突然停了下來,吩咐了他一聲。 “讓蕭觀留意夫人的書信往來?!?/br> 蕭觀是在京時隨身的護衛,頗有些身手,前些日譚廷特允了他回家伺候老母,年后剛回來當差。 一些隱秘事宜,多是蕭觀來做。 正吉連忙肅了神色,“是?!?/br> ...... 下晌的時候,蕭觀悄然到了書房。 “回爺,夫人讓喬荇從吉祥印鋪取了封書信過來,不清楚是從青舟夫人娘家弟妹處來,還是旁人的來信?!?/br> 蕭觀中等身材、中等相貌,常穿著褐色靛青的尋常衣裳,說起話來不多也不少。 他道這會夫人去了善堂,喬荇還沒來得及將信給夫人,信就在喬荇房里。 他在詢問大爺,可要看這封不清楚來路的信。 他問了,小心覷著大爺。 大爺似有些猶豫,但到底點了頭。 蕭觀很快將那封信,呈至譚廷的案頭。 信沒有直接送到譚家府上給項宜,反而是從吉祥印鋪轉過來的。 譚廷拆開信,卻發現不過是項寧項寓寫來的。 他不免松了口氣。 先是小姑娘的筆跡,寫了許多日常之事,譚廷見他們姐弟仍是過得艱難,又叫了正吉過來,暗中吩咐了幾句。 接著第二頁筆跡轉變,一股凌厲之氣躍然紙上,是項寓口吻。 他先在信中提及了年后天氣陡冷的事,道青舟一帶的百姓都不好過,而盤踞維平府的邱氏一面顧著自己,一面從庶族百姓手里搶奪炭火,不少人過不下去,去府衙伸冤,知府卻抱病不肯理會。 他道完此時,便在下面寫了一行。 “若是父親在世,必不會出現這等事情?!?/br> 譚廷看著信頓了頓。 在項家人眼里,他那岳父項直淵是和現任維平知府廖秋,完全不一樣的存在。 譚廷不由想到,項直淵在任上修的河堤垮塌,殃及百姓無數,但也建起了給寒門學子讀書的青舟書院。作為罪臣子女,他們敢就這般生活在青舟,沒有遭到當地百姓的排斥,反而相處其樂融融...... 這些怪處譚廷早就想過。 但項直淵的案子不是小案,朝廷三司會審,來來回回查了半年,各項貪名皆有明確罪證,最后由皇上親口定下了罪,確實定為貪污,只是沒有禍及子女罷了。 譚廷思緒飄了一時,默默將此事壓在心中,又繼續向下看信。 只是這一看,男人眼皮直跳—— 他只看到白紙黑字項寓在信中寫道,“學中先生都道小弟近來文章突飛猛進,八月秋闈越發有望,小弟只想八月早早到來,一舉登科,長姐就不必再為小弟學業擔憂,也可自那譚家離開了?!?/br> 這一行字看過去,譚廷頓在了原地。 信上非上等的墨汁的味道并未散去,此刻刺撓著人的鼻腔。 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又將那句話一字一字看了三遍。 此時的門外,蕭觀得了護衛消息,上前急急提醒了一聲。 “大爺,夫人和喬荇要回來了?!?/br> 書房里的人終于勉強回了神。 他默了片刻,讓蕭觀進來將信原樣封了回去,送回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