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楊教官嚴己律人,教學有方,從教十三載,手底下出過不少舉人進士,其中兩名榜眼一名探花,還有一名是狀元。 因著這一點,不少學生都想做他的學生,然而學里有規定,每個教官帶班三年,三年之后接著帶下批的學生,學生們不準指定哪個教官,分到哪個便是哪個。 沒分到楊教官手里的學生有些意興闌珊,楊教官卻勸慰他們,老師只是起個引導作用,科舉考試乃至將來入仕做官,學生們唯一能靠的只有自己。 不管是讀書科舉,還是入仕做官,亦或是教書育人,楊教官的思想理念始終圍繞著的是儒家文化。 然而看待事情不能只流于表面。士大夫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理應是儒學的擁護者,然而事物的發展不能總歸于一流一派,儒學根深蒂固的同時,道釋兩學也有不少的擁護者。 所謂“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儒道釋三教經過漫長歲月的積淀,從最初的三足鼎立到后來的慢慢合流,至本朝時,三教合流已成社會主流思想。 不管是鄉野士大夫,還是在朝做官者,其中不少既是儒學的擁護者,同時也是佛道兩家的倡導者。甚至不少士人以與道釋兩教人士相交為雅。 楊教官也算是其中之一。楊教官精通于儒術,道釋兩家也有泛泛接觸,在他看來,文化思想就該百花齊放,不應只尊一家,所以在蒙真為學里的學生講道時,他并不反對。 只是基于本朝科考書目皆與儒學相關,學生現階段還是以儒學為主,道釋兩學做個調劑尚可,萬不可醉心沉迷。 為此楊教官便私下找蒙真相談,蒙真與他想法一致,后年是鄉試之年,學生們現下當務之急應該是好好讀書。至于想聽他講道的,他可以一個月給他們講一次。 一個月很快,秋風勁掃,秋雨落盡,很快就進入了十一月。 這日下午時候,蒙真坐在明倫堂的課室里為前來聽道的學生講道,不知何時天上飄起了蒙蒙雪,大家從明倫堂出來時,地上已覆了厚厚一層白。 “未若柳絮因風起?!币粚W手伸手接了一片,贊嘆這雪的可愛。 “正好,大家回去以后以此學生吟的這句詩為題,做一篇五言八韻試帖詩,賦得「風」字,明日早上交上來?!?/br> 楊教官從課室里出來,正好聽見有學生吟詩,想也不想,就給布置了一道課業。吟詩的這學生立馬“吭吭”兩聲,像是給撲面吹來的冷風噎著了一般,方才升起的賞雪興致一下子就息滅了。 很快有學生就道:“楊教官,我們就不用做了罷?!毖酝庵馐撬麄儾皇撬@批的學生,這詩題應該于他們無效。 楊教官便道:“學里所有的學生都要做,你若不是這里的學生,倒是可以不用?!蹦菍W生被說的面上羞赧,頓時啞了口,轉頭瞪向方才吟詩的那學生,無聲抱怨,你說你看雪就看雪,好端端的吟什么詩,累你自己便也罷了,還連累了其他人。 吟詩的學生表示自己很冤枉,這是今冬的第一場雪,雪花飛揚漫舞,他一時情不自禁吟了一句,誰承想會被楊教官拿來做文章,早知會如此,他就是當個瞎子也不會吭一聲的。 “好了,大家都散學回家去罷,待會兒雪大了可就不好走了?!睏罱坦儇撌终f了一句,學生們結伴先后往門外去。 待出了縣學門,學生們才大聲說起話來,不過并不是抱怨方才同窗吟的那句詩,楊教官經常會不定時給他們留課業,便是沒有方才那句吟雪詩,以楊教官逢節逢景必讓學生做五言八韻試帖詩的習慣,他們也免不了做詩這一茬。 他們只是歡喜今冬這第一場雪,像是從山間而來,晶瑩剔透,一塵不染。 蒙真踩著一地的雪回到家里時,王秀才已在他屋里候他多時。 王秀才面容怏怏,鬢角染了霜白,看上去蒼老了許多。蒙真曾聽蒙鴻說,王秀才的娘年近七十,是自然老死,算是壽終正寢,在世人眼里便是喜喪。 王秀才便是再怎么傷心,也不該這副形槁模樣,蒙真心里想著,一面前來問:“這外面下著雪,王親家怎么來了?” 王秀才不知怎的,略微有些拘謹,手伸進懷里摸了半天摸出一本集子,遞給蒙真,“我過來看下昕雨,順帶這個給你?!?/br> 王秀才給蒙真的是一本八股范文集,去歲臘月里,蒙真由蒙鴻陪著街上閑逛,期間碰上了王秀才,正好他有幾篇文章理不太順,便將王秀才邀來府上一起探討。 王秀才見他讀書頗為辛苦,便將剛從友人那里得來的一本八股范文贈予他,蒙真不想奪人所愛,并沒受下。 如今這本八股范文又被王秀才遞到他手里,蒙真有些不解:“給我了?” 王秀才解釋:“我暫時用不著了,放家里也是閑著,正好你明年考鄉試,我想你用得著,便給你帶來了?!?/br> 這本集子是王秀才友人多年的心血,上面那些八股范文都是友人苦心搜集來的,王秀才本想靠著它考明年的鄉試,只是很不幸,他母親突然病亡了。 本朝科舉制,考生若遇喪親之事,須得向官府報明,為父(母)守孝三年,期滿之后才可參加應考。 王秀才剛喪去母親,后年的鄉試定然是參加不成,所以他才把這本八股范文集贈予蒙真。 “親家公不必客氣,收下就是,這集子為我朋友親手整理書寫,便是書坊也沒有賣,你平時多翻閱翻閱,說不定明年的鄉試一考即中?!?/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