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小食堂 第33節
看著老奶奶坐在小凳上,面前支起一小爐,右手窩著欲墜不墜的面糊,在平底小鐺上飛快糊上一層。不多久,那面糊變干,左手撕下來就成了一張漂漂亮亮的春卷皮,帶著面糊的淡淡甜香。 老奶奶脾氣好,有小丫頭一直在旁邊盯著瞧,她也不生氣,只笑呵呵地問:“要不要買兩張?奶奶只算你一毛錢?!?/br> 可惜孟桑在孤兒院長大,并不像同齡人那般有些零花,一毛錢都掏不出來。 也不曉得老奶奶是否看出了她的窘迫,后來再去時,老人家都會現烙一張春卷皮,送予她嘗。而作為交換,她須得幫老奶奶看顧片刻面糊桶,一旦奶奶手掌心里的面糊缺了,就幫著舀一些。 那春卷皮的滋味哦,哪怕如今隔著千年時光與歲月,孟桑依舊記得清清楚楚。 面皮干干的,卻異常柔軟,對疊之后一口一口咬,微微面香能浸透整個口腔,刻入靈魂的好吃,當真能讓人落下淚來。 只可惜,待到她上了初二,好容易攢了一些零錢,想要帶給那位老奶奶時,烙春卷皮的小攤已然不見了。 如今想起此事,孟桑心中仍存有深深遺憾與惘然。 “孟師傅?” “孟師傅!” 一聲聲不同嗓音的高聲呼喊,將孟桑飄遠的思緒猛然拉回,一臉茫然望著眼前烏泱泱的人群。 這……他們不是在爭論什么烤鴨好吃嗎? 怎得都聚到她跟前了? 見孟?;厣?,薛恒舒了一口氣,當即又把方才說過的話又重復一遍,想讓孟桑這位掌勺的大師傅來評判。 孟桑面無表情:“……” 引火上身,她方才就不該偷偷溜出來看熱鬧! 再者說了,她覺得都很好吃,哪有高低之分! 孟桑扯出一抹假笑,眨了眨眼:“你們曉得金陵有一句老話叫什么嗎?” 眾位監生面面相覷,靜候下文。 孟桑笑了,一字一頓道:“沒有一只鴨子,能活著離開金陵!” 眾監生在口中默念幾遍,仍不解孟桑為何忽然提起這話,乖巧合上嘴巴,一顆心高高吊起。 見這群年輕郎君已經完全被帶偏,孟桑心中得意笑了,再接再厲:“能有此言,蓋因金陵人太會吃鴨,烤鴨也不過是其中一種吃法?!?/br> “帶湯的,有鴨血粉絲湯。湯底須得是老鴨湯,濃厚香醇。粉絲順滑,鴨血嫩的一咬就破,還得再配上各種鴨雜。愛吃芫荽的可以剁碎撒上去,綠油油地,好看又香,不喜芫荽味兒的也可以不添。嘖,那滋味,保證一口下去魂都沒了!”1 “吃餅子,那必須得是鴨油燒餅。金黃皮子,撒上芝麻,半只手掌一個。那里頭一層一層的皮,酥到嚇人,每咬一口都極有可能落下許多酥皮碎,得用另一只手等著,最終攏到一起塞進嘴里,方才圓滿。更不必提那惹得人津液頓生的鴨油香味,當真是回味三天,仍覺不夠,恨不得日日都啃上一塊?!?/br> “若是單吃鴨rou,也還有一種鹽水鴨,皮薄rou嫩,咸香入味。鴨皮當真是煮到晶瑩剔透,比上好明玉還亮,嚼起來竟有些脆感,丁點不油。鴨rou嫩得很,卻又緊致極了,骨頭吮一吮還有咸汁兒。保管吃半只鹽水鴨下肚,還想再來半只,配上點美酒……嘖嘖,那便更妙了?!?/br> “……” 孟桑滔滔不絕,細致說了好幾種鴨子吃法,口若懸河,直勾得周遭監生再想不起去爭辯哪種烤鴨好吃,只想嚎上幾句—— “孟師傅,你別光說呀!食堂什么時候把這些都做一次?” “還有你提到的那爽滑粉絲,又是個什么吃食?聽著怎么比馎饦還滑溜?” 孟桑jian計得逞,暗自憋笑,一本正經道:“待日后尋著時機,我再做與你們嘗嘗,日日吃鴨也不好?!?/br> “對了,明日便是八月十四,下學后你們該家去過中秋。雖說食堂暮食你們吃不著,但還是可以來領糕點的?!?/br> 頓時,監生們一掃面上菜色,容光煥發起來。 “什么糕點?是宮中皇太后娘娘中秋常吃的月餅嗎?我家中廚子做過一次,嘗著挺尋常的,但是孟師傅做得必定好吃!” “咱們做什么餡兒啊,孟師傅,上回南瓜餅里頭那靈沙臛就很是不錯!” “哎呀,這些都不要緊,我只想曉得一人能有幾塊!” 監生們的諸多疑問一個接著一個拋出,像極了嘰嘰喳喳、嗷嗷待哺的鳥雀兒,當真是熱情地讓人招架不住。 不遠處的五個徒弟不約而同露出無奈神色。尤其是紀廚子,他刀功好,今日被安排了片鴨rou的活計,方才一堆人圍著他瞧,當真是緊張得很。 孟桑拍去手上碎屑,端著空了的椒鹽鴨鎖骨起身,一一答道:“就是月餅。內餡會做很多種,靈沙臛亦在其中。一人能領兩塊,人人都有?!?/br> “明日我與食堂諸位廚子、雜役,在此靜候諸位監生哦?!?/br> 說罷,孟桑轉身就走。 她這好容易租了屋子,不得趕緊去齋舍收拾好衣裳什么的,今日就搬走? 待會兒回到宅子,里外清掃一番,再舒舒服服洗個熱水澡,就能躺在正堂悠悠閑閑地賞明月,這多舒坦??! 監生們心中還有諸多疑問,也有想磨著孟桑多討幾塊月餅的,但都不敢攔著她,乖乖讓開了一條道。 待到孟桑背影消失在小門,這些年輕郎君們回過神來,警惕地打量著身邊人,就差沒把“莫要與我搶月餅”寫在額頭上。 人群之中,只有許平若有所思地瞇了瞇眼。 瞧著孟師傅方才狡黠笑顏,只怕這月餅里暗藏玄機??! 孟桑這么一句輕輕巧巧的“明日來領月餅”,惹得諸位監生們一夜都輾轉反側,著實心癢難耐。 翌日,他們來食堂用朝食時還在三三兩兩的議論,多是在猜月餅有什么餡。 “這位監生,你要幾個油墩子?” 這一聲,總算讓這些滿是興奮、爭論不休的監生們回神。 排在首位的監生愣愣問:“能領幾個?” 阿蘭淡道:“最多四只,另配清粥小菜,足以飽腹?!?/br> 那監生還算是實誠,看了一眼灶邊晾油的油墩子,忖度一番自個兒的飯量,只要了兩只。 阿蘭點頭,爽快裝了給他。 在她身后,孟桑正在教文廚子等人怎么炸油墩子。 油墩子是上海,也就是如今華亭縣的小吃,外地也有直接叫它蘿卜絲餅的。 做時并不麻煩,食材也簡單得很。將蘿卜切絲,添點鹽、蔥花調味,再配好一盆面糊,之后起鍋熱油,即可著手炸制。2 其實炸制時,須得有一平底寬勺,才能做出木墩樣兒。只不過孟桑尚未來得及托徐叔去尋匠人打制,便先用寬勺來做。 勺內涂油,先添上一層面糊當基底,夾一些腌好的蘿卜絲擱在上頭后,再添一層面糊填住頂部,隨后將寬勺放入油鍋里,直接開炸。 因著勺底涂過油,眼下只要油墩子成形,晃一晃勺子,它就會乖巧離了溫床,自行去油鍋里闖蕩。 一個走了,再做另一個,連連不斷。加之這口鍋夠大,兩人合力炸制,一人炸、一人夾出,幾乎可以斷斷續續供上油墩子,無須監生一直排著一動不動的長隊。 領走朝食的監生,尋張桌案坐下,專心對付起朝食。 這油墩子瞧著金黃亮眼,油香、面香并著蘿卜香味齊刷刷往鼻子里鉆,煞是誘人。 夾至唇邊,毫不客氣地咬上一口。 在輕微的“咔嚓”聲中,油墩子一分為二,內里素白的蘿卜絲相互粘連,直至被無情扯斷。 外皮炸得很酥脆,甚至有幾處都略有些焦,但全然不影響口感,反而讓香味更濃烈、口感更明顯。 里頭的蘿卜絲水嫩嫩的,與面糊親親密密黏在一處。因著頂部那一層面糊未曾完全堵住所有縫隙,故而里頭還留有一些小孔,散出些許熱氣。 這時候再端起清粥,抿上一口,當真稱得上是極為服帖的一頓朝食了,暖胃又好吃。 待到監生用完朝食,戀戀不舍離去之前,還有人鍥而不舍地問孟桑關于月餅的事。 對此,孟桑一概笑瞇瞇回道:“晚間就曉得了?!?/br> 當真是一張封嚴實的嘴,半個字都不透露。 諸位監生如同手下敗將,紛紛鎩羽,長吁短嘆著去上今日早課。 第32章 月餅(一) 送走一眾監生,孟桑等人收拾收拾,開始著手做月餅。 模子是孟桑提早畫好花樣,托徐叔去尋手藝精巧的木匠做的。 不同花色、不同形狀的模子中,有兩種是刻上吉祥話的,有四種是雕成各色花卉的,還有兩種為印著小人景物……加起來足足有八種樣式的模子,耗了數日才做成,于前日送來的國子監。 彼時,孟桑尚在昭陽長公主府中做竹筒飯和暖鍋,直至昨日回食堂才看見成品。她將各種模子放在手掌心仔仔細細瞧了,確認無誤后,終是安下心中一塊大石。 到底還是徐叔人緣好,不知是從哪兒尋得上好木匠,竟然真做出了她想要的各種模子花樣,與送去的描畫一模一樣。 無論是走勢還是深淺,俱都無可挑剔。 這些匠人的手藝可真絕,活好又便宜! 做月餅所需的各色食材都是備好的,像是紅豆、綠豆等物,更是早在昨日孟桑離開食堂前就已經泡下,如今隔了一夜,現下可直接拿來入鍋中煮了炒餡。 雜役們在徐叔指揮下,將食堂里的高腳桌案悉數搬來,拼成一張大桌,又歸攏各色會用到的食材、砧板、搟面杖等。 同往常一般,本次也是孟桑邊做邊教,先給五個徒弟打個樣。 唯一有所區別的,是這回魏詢不再背手旁觀,也站在桌案邊,與眾人一同學做月餅。 月餅此物在大雍應算作是烤餅一類,皆因著中秋之時,當今皇太后便會指明讓宮中御廚做此吃食,漸漸地傳至外頭。 長安城中各家各戶慢慢就習慣了,中秋就得吃著月餅賞月。即便是貧窮人家,也會買一塊便宜些的,拿回家分給孩童們吃。 只不過皇城之外的庖廚們,多是仿著宮中樣式來做,僅有少數幾位擅白案的名廚能得六七分精髓。唯有豐泰樓的曲大師傅,因著是御廚出身,故而做出的月餅風味與宮中的差不離,價錢自然也貴了不少。 即便如此,每逢中秋,豐泰樓的月餅總是賣得極好,無其他酒樓食肆能出其右,哪怕是專門賣糕點的鋪子都得退避三舍。 不過,現下國子監食堂里,眾人倒是都對孟桑的手藝信心滿滿,無一不用灼熱視線盯著孟桑的一舉一動,巴不得趕緊嘗到孟師傅做的月餅是何等滋味。 肩上壓著眾人莫大期許,孟桑搖頭笑了笑,低下頭平心靜氣地做月餅。 這次準備做三類月餅——廣式外皮的,餡料分別為豆沙、黑芝麻、棗泥、五仁;蘇式鮮rou月餅,得選用新鮮豚rou;此外便是軟軟糯糯、精致漂亮的冰皮月餅。 原本也該有咸蛋黃餡,只可惜她先前做的咸鴨蛋還未腌夠日頭,暫且吃不了,當為一大憾事。 傳統廣式月餅與蘇式鮮rou月餅的餅皮,做起來略有差別。前者需要的量大些,因而被孟桑排在首位來做,也好趕在監生下學前供應上。1 廣式餅皮用到的糖漿,早在昨日烤鴨時,孟桑就已著手熬制好。經過一夜的冷卻,盆中糖漿變成了極為亮眼的橙紅色,晶瑩剔透,透過糖漿能清晰望見碗底花紋,沒有一分雜質。 魏詢站在桌邊,瞧見孟桑率先拿來糖漿盆,胡子不禁抖了抖。 昨日熬制糖漿時,他就在一旁眼睜睜看著孟桑往鍋里倒入大量白糖,rou疼得他臉皮子都在抽搐。 這白糖是皇太后擬出的法子,由隸屬官府的工坊負責熬制,賣的價錢稱不上高昂,但尋常人家可不敢這般大手大腳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