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誘之 第160節
書迷正在閱讀:前妻才是真豪門、錦衣良緣、我靠內卷炸了師妹的魚塘、離婚吧!我不想在七零當炮灰女配、星星茶泡飯、限定浪漫、全世界大佬都在等我覺醒、梁臨好煩、桂花藕粉【先婚后愛1v1】、蒼狼 狐貍 貓咪(1v3)
而原本一直沒出聲的紀律委員,忽然某一刻開口: “教育局之前發布過通告,讓全市中小學的學生放學后盡早回家,不要在校外逗留,你們還記得嗎?” “對啊,怎么了?” 周婭同桌接話:“學校也轉發了通知,還讓我們每個人拿回家給家長看,要簽名上交?!?/br> 這一提起,眾人顯然也有印象。 據說,這是因為市內最近發生了一起綁架案,具體案件涉及的是哪個學校、哪個學生,沒有公開。 紀律委員點點頭,“那起綁架事件就發生在我們學校?!?/br> 言簡意賅。 卻不亞于炸出驚濤駭浪! 聞言,所有人當場愣住。 這就好比聽到一則槍殺案,發生在國外,和在自家樓下的小區超市,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一群人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國際學校內,除外籍人士的子女外,本地學生大多出身中產家庭,他們父母作為知名律師、企業高管、銀行家等的社會精英人士,年收入至少百萬以上,否則無法為子女支付高昂學費。 正因為家境優渥,和普通家庭的孩子比,他們是最容易被歹匪盯上的“肥羊”,時常被父母教育不能輕信陌生人。 而這樣的事情,竟然就發生在身邊!他們不由膽戰心驚,連忙追問:“是誰,誰被綁架了?” “什么時候的事?” “我都不知道!” “老師都沒告訴我們?!?/br> 個個在催促:“快點說??!” 紀委眼神指了下,講臺邊上的空位。 “就她?!?/br> “……” 同學們驚疑不定。 詫異到極點,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好半天,有人喃喃道:“真的假的?” 他們難以置信。 紀委被質疑,不耐煩地嘖了聲,“騙你們干嘛。我爸是開律師事務所的,這起案件受人委托,起訴涉案團伙至少二十年有期徒刑。他跟合伙人最近都在忙著處理這起官司,一個多星期沒回家,這是我媽告訴我的?!?/br> 只不過她媽當時嚴厲警告,案件涉密不準對外聲張,她卻忘了這茬。 作者有話說: 第105章 、劍與花5 這場綁架勒索案,在半天內解救出人質,影響范圍有限,為了保護受害學生的身份,從警方到教育局,都沒有對此大肆宣張。 校方為了避免造成學生和家長不必要的恐慌,只以書面形式提醒,放學后及時將孩子接回家中,不要在校內或校外長時間逗留,并未公開是本校學生遇害。 老師們也在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發現六點之后仍留在校內的學生,以電話或短信提醒家長接走。 但他們并不知道的是,在成年人眼中,需要被呵護的溫室花朵們,并沒有那么純潔而無害。 十幾歲的少年人們背地口口相傳,已然知曉。 當時學生攜帶手機的現象十分普遍,流行手機是iphone6系列,微信、q.q群內普遍活躍,隨便推個名片,組個群聊,人傳人,相熟、不熟的聊上兩句,八卦秘密能迅速拉近同齡人間的距離。 眨眼間,消息從班級蔓延到年級,甚至是整所學校。 逢人開口第一句便是: “哎,你知不知道最近校內發生的那件事?” “哪件?” “就初中部的那個?!?/br> “?” “什么???” “天吶,不是吧——” 對方表示驚訝:“這么大的事你沒聽過?!” 友人瞬間被提起好奇心。 “到底是什么?” “快說,別吊我胃口!” “……” 同樣的對話形式和內容,在無數人的手機里重復。 學生群體間,一經泄露,所有人不約而同地和朋友交換消息,幾番流轉,在短短兩天內,他們都得知教育局頒布最新公告中,那個綁架案中的受害者,便是本校初二5班的女生。 從姓名、長相、年齡、成績、家庭……被悉數挖了個干干凈凈。 傳到后面,性質已經變味了。 從最初發現危險竟在身邊的擔憂、后怕,慢慢轉移成挖掘秘辛的興奮。 人人爭先恐后,分享自己攫取到的信息。 最后,成了一種隱秘、詭癖的狂歡。 他們將獵奇的興趣,建立在受害者的痛苦上,津津樂道,將其作為談資—— “不是吧?還有這種事?!?/br> “我真沒想到會發生在自己學校??太離譜了!” “那女的真慘?!?/br> “可不是嘛,過了一晚上才被救出來,換我嚇都要嚇死了,還能跟個沒事人一樣上學?” “聽她們班上的人說,這女生請了整整一個月的假?!?/br> “好可憐?!?/br> “人沒事吧?” “哪里沒事,弄了渾身的傷,到現在還沒好全呢?!?/br> 從說話內容上看,倒像是同班的人。 圍觀者倒吸涼氣。 “這么慘?” “嚴不嚴重啊?!?/br> “還好,都是些小傷,就是結痂后看著挺嚇人?!?/br> “……” 沒隔多久,很快有人提供新訊息:“上月我玩滑板摔骨折,到醫院打石膏住了一星期,在醫院的住院部看到她了?!?/br> 如此巧合的偶遇,引得眾人紛紛追問細節。 “記得她身邊當時圍著好幾個人,有護士、醫生,還有個挺年輕的,看著像家屬?!?/br> “我去之前她就在醫院里,等辦出院手續那天人還沒走,醫院一直在給她做檢查,好像是因為做了什么手術,擔心有后遺癥?!?/br> 住院、手術、檢查,失蹤遇害,傷痕累累……總總因素加在一起,不得不叫人深思。 “你們說有沒有可能,她那天晚上被人——” “??!” “不會吧?” “應該不至于?!?/br> 那人好像也意識到自己猜測過于大膽,連忙補了句:“我就隨口一猜?!?/br> “你們當我沒說?!?/br> “這……” 以退為進,反而更加有煽動效果。 女孩們隱隱都有這個揣測,未嘗不這么想,一旦經他人之口說出來,更能理所應當地質疑或接受—— “好像……也不是沒道理?!?/br> “別說,還真有這個可能?!?/br> 她們附和幾句,起初只是有個猜測的輪廓,但后面,越分析越覺得可信。 一個十四歲的漂亮女生,在雨夜被綁架失蹤,直到第二天才解救出來,之后一直住在醫院。 體育課上□□有血跡,又不是生理期,人到醫務室后,班主任二話不說,趕緊過去察看,又急忙送回家中。 …… 所有細節加起來,還不足以說明問題么。 話題歪了幾句,總有那么幾個人,故意充當理中客。 “哎呀,你們這么背后說人壞話不好?!?/br> “我們哪里說壞話了?” 有人立即反駁:“上面提到的哪個不是事實?” “她請了一個月的假,一直在住院,什么病要住一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