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書迷正在閱讀:渣了徒弟后我跑路了、我見帝師多嫵媚、穿成反派雄蟲如何求生[蟲族]、圣女他是位翩翩公子、將軍又在套路大總管、靈氣復蘇時代的日常、地球長大的雄蟲太子[蟲族]、錯把反派仙尊當成拯救對象、團寵小魔廚、我養的貓貓有皇位繼承
姜子延一席話說的在場許多人臉上都十分羞愧。一旁的黃燁面上不顯,但心里卻十分高興。 這個新政一出,他最怕的就是有些人鼓動這些書生,最后讓它施行行不下去。今日就算沒有姜子延說這番話,他也安排了其他人引導正面的言論。 但如今事情發展的比他想象的還要好,因為剛才姜子延說的這番話實在是太好了,而且絲毫看不出一點人為在背后cao縱的痕跡,不給宮里的那位太后抓住任何把柄。 李志遠被這番話說的羞紅了臉,從第一場積壓到現在的火氣一下子爆發了,反正他們家后頭有宮里的太后老人家撐腰,他不管不顧道:“你算個什么東西?你一個候府出身不知百姓疾苦的紈绔子弟,怎么能明白你口中說的的那一點點錢對那些寒門之家的重要性! 你在吃香的喝辣的揮霍著大筆錢的時候,人家可都是在吃苦努力生活。況且你一個行商的,又不是讀書人,有什么立場站在多數人的角度發言指責?姜瑜,你以前在京城干過的那些蠢事,需要我一一向大家說明嗎?” 姜子延看著現在李志遠咄咄逼人的模樣,心想他今天是跟自己杠上了。 他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都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即便以前我少不更事犯過錯,可如今我已然重新改過,你想怎么說明我都沒意見??尚抡氖录热荒贸鰜懋斪鲎h題,那就說明在場的每個人都是有發言權的,既然你能說,我為何不能說?” “你!”李志遠怒氣又攀升了許多,從開始到現在,他一直在受挫,還被迫在眾人面前丟臉,還有剛才外祖父的事,也讓他臉上很難堪。 李志遠心頭暗暗叫罵,寧安侯府算個什么東西?不過是個空有名頭的爵位罷了,誰不知道如今的寧安侯府逐漸走向沒落,根本不值得他放在眼里。 特別是當他扭過頭看到姜子延臉上似笑非笑的眼神,總覺得那張臉上充滿了對他的嘲諷。 如此一想李志遠終于忍不住爆發了,他聲音都變得尖銳了許多,“好你個姜瑜,你那是什么眼神?是在看不起我嗎?別仗著你身后有一個侯府,你也不打聽打聽,這些年你們寧安侯府在京城是個什么笑話! 失蹤了兩年才回來,誰知道你是被什么歹人擄去了,這次回來費了不小的勁吧?聽人說那些山寨子里的土匪們最喜歡長的標致的小郎君了,就憑你這張臉皮,能逃出來想必在那些男人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吧?” 這話越說下流,在場的除了體面些的讀書人,有很多都是京城里的富家子弟,這種小混話私底下他們經常說,可如今這個場合行的都是高雅之事,說這些難免引得在場其他人心理不適。 看李志遠還想接著說下去,一開始在臺上主持的那個人咳嗽了兩聲,想要制止他。 然而沒等他開口,曹玄石忽然出聲教訓道,“混賬東西,你也不看看這是什么地方?剛才說的都是什么話!” 曹玄石畢竟年紀大,見識多,趕緊制止了他。 在這種地方說那些混賬話,往小的地方說,是嘴上沒個把門的愛說玩笑話,有辱斯文。若是往大了說,那可是實實在在的有為讀書人的風范,是失德之舉,弄不好還會連累在朝為官的家人。 若是被朝堂上的言官們知道了,一封折子上書彈劾,說李尚書教子無方,有失穩妥。一個尚書連家都治不好,又何談身為臣子幫天子治國呢? 李志遠也是一個讀書人,他的條件好,外祖父又是大儒,什么稀缺的讀書資源都能拿到。如今也是一名舉子,二月底也是要參加春闈的。如果今日這件事鬧大的話,哪怕日后他考上了進士,也有可能會被奪了功名。 他說話的時候沒有顧及到這個后果,曹玄石卻是知道的。 曹玄石又道:“還不快給在場的博士和舉子們認錯,就你這個水平還敢在這里口出狂言,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他說這話的潛臺詞就是這個外孫年紀還小,不懂事,才會說這些混賬話。把他犯的錯全都歸結于年紀小上面,誰會跟一個孩子計較呢? 曹玄石到底占著一個大儒的名頭,臺上的幾個博士看著這個局面,干脆打了個圓場,說道:“沒事沒事,孩子年紀還小,沒見過大風大浪,說話做事不穩重也是常理之中?!?/br> 見有人遞了臺階,曹玄石心里還是很欣慰的,順著就下來了。這個外孫是他一手培養的,還好這番言論被遮掩了過去,以后就算有人再提及也沒什么好說的。 國子監的博士們雖然只是教書做學問,但是手上沒那么點人脈,教出來的成才的學生不計其數。 曹玄石末了還教訓李志遠道:“你這孩子,以后要多向幾位博士學習,他們的知識可不比你外祖父我少,能學到一點都會使你受益匪淺的?!?/br> 這話面上是在教訓外孫,實際上,卻是在捧高幾個博士。誰不喜歡聽好聽話?這幾個人也一樣,聽見曹玄石這么說,雖然嘴上謙虛的說哪里哪里,但心里也都高興的很。 于是雙方像是默契的達成了共識,將方才的事揭過不提。 第三場的論政被這么一打岔中斷了一會,不過總體來說大家討論的十分盡興,時間還未結束,新一輪的辯政又開始了,看上去無比和諧,仿佛剛才的沖突并沒有發生過。 就在此時,底下忽然有人起身,聲音不大卻十分有威嚴:“今日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竟不知我大魏的讀書人在論辯場上如此巧言善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