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長兄日常 第74節
剛回家的彭老大一看到妝臺上的絹花和包裝紙,登時面色猙獰怒火沖天:“這是哪兒來的?!” “買的??!難道還能從天上掉下來?”彭大媳婦翻個白眼,“你兇什么兇,我買只絹花都不行?摳門!”她豎起眉毛,大有一言不和就吵架的架勢。 她氣勢一盛,彭老大反而癟了下去,只能擺擺手,示意自己沒事。 他沒事了,彭大媳婦反而有事,開始絮絮叨叨的念著:“讓你出去賺銀子,你溜達一圈空著手回來,家里吃什么喝什么?西北風都有人搶吶!還有,咱家兩個男孩都到了年紀,就是不說新建個院子,至少也該新修個房間吧?” 她嘴一撇又說:“你是老大本來就該拿大頭,不然還讓老二占了這個便宜?嘴上說的親熱哥哥弟弟的,碰到事情一點用沒有。還有那個老三,他跟你們老彭家有一文錢關系嗎?他那個娘又那樣,別弄到最后,老爺子的一點私房,全都歸到老三手里,這虧才吃大了......” 她絮絮叨叨說的都是家長里短雞毛蒜皮,最核心的就是一個錢字,可越是聽,彭老大越是難受和胸口發悶,憋屈的慌。 本來,他是完全不用為了錢發愁的,他算過一筆賬,親娘手里至少也藏著五百兩銀子,隨著產業的發展還會越來越多,這只金雞的潛力很好,至少夠家里吃上兩輩子!別說修新房間就是蓋新院子也有錢! 可現在說這些又有什么用呢?沒了就是沒了,以后也不會有,再隔十年也不會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在他面前晃了晃,讓他瞧了幾眼銀子的光亮,然后拍拍翅膀飛走了。 現在彭老大陷入了巨大的懊惱之中,心里的酸水淌的到處都是,充滿了悔恨跟難過,如同慢慢的火焰,燒遍了全身。 他聽不得絹花或者類似飛鴻的詞語,一聽到就會耳邊發懵。 他現在還不知道,這種悔恨還只是一個開始,等到以后,玉香雪的絹花成了達官貴人的專屬,成了貢品,胡婆婆還得了一塊御賜的匾額,那才是他悔恨的終點。 只是已經太遲太遲了。 * 話說回來,盡管訂單緊張,林嶼也不會刻意的壓榨簪娘,讓她們日以繼夜的做,畢竟眼睛跟身體要緊。 她們慢慢趕制這絹花,男人們就忙著種蘑菇,經過一個多月的培育,新長出來的蘑菇已經有了手指頭大小,只等著上市采摘。 林嶼提前告訴白縣令,畢竟這大批量的貨還等著采摘呢,總要給個章程出來。 白縣令聽說消息后,特意空出半天時間,要跑來林家村看個究竟。 那可是父母官唉!平時就想見也看不著,更何況是親自來他們村里呢?消息傳出來,林家村的人摩拳擦掌,準備好好的接待父母官,更是有人提前三天打掃家里,焚香沐浴。 這次接待的地址,理所當然的設在村長家里,他讓家里的兒媳婦提前把蘑菇房打掃的干干凈凈,生怕弄臟了。 白縣令準時到來,第一站就是村長家的蘑菇房,他皺眉看了看環境,還是踩了進去。里面帶著一 股腐爛的麥草味道和水汽感,并不是很好聞,盡管透了氣也是如此。但跟環境相比,蘑菇的長勢就很喜人了,一個個白生生的,立在麥草碎之上,再過一段時間,就能長到成熟,端上居民的餐桌。 “這么一間房子,能夠養出多少蘑菇?”白縣令很感興趣的問。 村長頓了三秒,終于發現這個問題好像在問他,他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回答? 當然是村長回答,他怎么說也是一村之長嗎? 村長這會兒終于明白為什么前幾天小嶼要逼著他背誦一些資料,他回憶了一下,磕磕巴巴的說: “一般種一次菌絲能夠收三茬,每一茬的產量差不多投入一斤的麥草碎,能夠收獲七兩的蘑菇。然后是,每年能夠種春秋兩季,避開最熱的時候,還有需要每日通風,早晚按量澆水.....” 理清了順序之后,村長背的也沒那么磕巴了,畢竟都是種莊稼的老把式,頂多是把方法換了一換。 不錯,這次表現的很不錯,林嶼心想,村長大伯伯也沒有那么怯場嘛。 “嗯,還行,再帶我去看看其他的人家吧?!卑卓h令狀似威嚴的點頭,誰也看不出他是一句都沒聽懂。 因為不知道縣令會看哪家,所有人都打掃了院子,不論怎么看都沒有輕慢。一邊走村長一邊介紹:“林家村一共有八十四戶人家,每一戶都種了蘑菇,但是根據自家的人口稍微調整過,最少的也種了一百來斤,產量很高?!?/br> 白縣令滿意點頭,他的命令都被一絲不茍的執行了。 中午,除了特意準備的山珍河鮮,還有一道炒蘑菇一道蘑菇湯,供白縣令嘗鮮。 嘗過看過,對于整個產業有了了解,白縣令終于松口,不日就會有一個商隊前來,把他們產的蘑菇都運送走,帶到臨近的縣城跟翠州銷售。 他們只需要采摘而已。這可省事多了,并不需要他們去尋找渠道。 臨走之前,白縣令更是大筆一揮,留下他的墨寶,上書“長興蘑菇”四個大字,還蓋了他的印鑒。 村長反應極快,立刻跪倒,口口聲聲說要把墨寶刻成石碑,就豎立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白縣令勾起滿意的笑容,真上道。 林嶼總算轉過這個彎來,他圖利,白縣令圖名,原來如此! 但大家都能獲得利益,加上運送的商隊,算是三贏? * 商隊停駐在林家村村口,一筐筐的把蘑菇搬運走,再換成銅錢,分發到各個村民手上,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當然是交給村長的,他好好的過了一把癮,再次叮囑村民保密。嘗到了甜頭,村民當然不會到處說。 商隊收走的價格比之前零賣一樣,一百文,其中林嶼抽二十,這一筆他也賺了不少,但經過之前有二十套絹花的洗禮,面對這點銀錢,林嶼很淡定。 不就是一天賺了十兩嘛!小意思! 而最近深居淺出的林家村,一整個神神秘秘,早就引起隔壁村的警惕,說他們神神叨叨不知道干嘛,在村外探頭探腦的想要一探究竟。 一直不讓外人進出也不是個事兒,村里人商量之后就開放了,那些好久沒回娘家的,要出去走親訪友的,如同被關久的二哈,撒著歡的要出去逛親戚,有錢不出門,如同衣錦夜行啊。 可大家都是種田的,一年收成有多少掐指一算都曉得,種也種不出花來,只可惜村民嘴都閉的緊,打死也不說。 那些外嫁的,娶親的,打著走親戚的名號過來找村長,就連村長自己外嫁的兩個閨女都不例外,鬧著要知道到底什么賺錢。 事關機密,村長任由怎么鬧也沒有開口,他可是得了白縣令的叮囑,要盡力把種植之法控制在一村之內。 村長閨女氣咻咻的走了,但沒過三天又轉了回來,繼續懇求。 這時林嶼正好需要更多做絹花的人手,他站出來提供了解決的辦法,讓一部分的婦人過來做最簡單的分裝工作,流水線式生產,也不需要她們有多精湛的手工,只要會縫線會用剪子就行,她們負責把花瓣裁剪好,縫好,然后把半成品交給熟練的簪娘。拿到手工活的人也相當滿意,在家就能賺錢補貼家用,賺多賺少全看自己,何樂不為呢? 簪娘們更是少了步驟,速度更快,還不會輕易泄密,整個產業鏈運轉速度更快,成功供應上整個翠州城的需要。 作者有話說: 居然寫到一百章了,啪啪啪給自己鼓掌! 第一百零一章 形成流水線作業之后, 就能擁有更快的產出速度,比如平時一個簪娘一天能做五朵,現在就回提升到六朵, 甚至七朵,產量提高后,成本也降了下來。 但是高端絹花的做法,依舊掌握在少數幾個手藝特別好的簪娘手里, 她們以后也是只供應高端線。 何貨郎下回來拿貨時, 還帶著難言的驚訝,“這么快!既然這樣, 我就可以放心推薦?!?/br> “嗯?什么意思?” “我的兄弟們,除了翠州城,還會在各個鄉下之間來回走動,如果告訴縣城里的人,這是州城最流行的絹花,又是一批潛在的客戶, 時間不等人吶!”出貨速度越快, 形勢越猛烈, 越能以最快的速度占據市場。 何貨郎帶著一大批的絹花走了,還叫了一輛車,林嶼才隱隱發現市場如此的大, 也只有走街串巷的貨郎能夠獲得最真實的信息, 果然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他只需要把控大方向就行了。 * 買下河灣邊的沙地后, 林嶼先把地圈了起來, 除了準備種豆子之外, 還要預留出種蘆薈的地方, 甚至說蘆薈在稀疏透氣的沙地里,長的更好。 蘆薈膠也已經上市了,因為他可以養護皮膚,促進痘痘愈合的功效,所以盡管要價很高,依舊很受歡迎,夫人們會提前準備一盒,等到長痘時使用,也免得臨時定還要等待。 因為之前的流水線作業很成功,林嶼也試著開始把香膏的制作外包出去,讓一些空閑下來的人手幫著摘花瓣,清洗,搗碎等等,只有最關鍵的步驟還是自己做,這樣大大減輕了他的工作量,也有更多的時間來忙活其他的事情。 “大哥,這次的夏季限定香膏,還是荷花嗎?”康安過來問下一步的計劃,如果要準備新品,自然要早點去找花商。 “還是荷花吧,最應景不是?”雖然顏色淺淡,但是香味十分的清幽,難得的好聞。他甚至還去找陶瓷商燒了一批新的小瓷瓶,上面畫了雨后的荷花,就是為了應景。 ps,來自希希的妙筆。 希希在顏色上有天分,自己學了一些基礎的畫冊后,就開始摸索著學畫畫,她很有靈氣,雖然基礎功底不好,但畫出來的畫格外的感染人,如同清風明月,沁人心脾。 林嶼的一點基礎美術功底被掏了個空,剩下的再也不能指導她,不自覺心里有些遺憾,如果能找到更合適的先生就好了,但是,先生都不好找,女先生就更難了。 能夠精通詩畫的女子本來就少,而且必定家世不凡,就算再落魄,這樣的人怎么可能跑來當女先生呢? 如果說正常的文科,算學,以及一點點基礎的物理化學他還能教,涉及到美術,林嶼可是真的抓瞎了,這東西看天賦的! 說起來,四個孩子每個人的天賦點貌似都不一樣,康安最擅長的還是算學,對這個也最有興趣,市面上常見的算學書已經被他看的七七八八。 康平就顯得散漫的多,對于雜書,風土人情類的更有興趣,還有各種武俠志怪類型,一聽故事兩個耳朵就會支棱起來。 楚楚呢,喜歡的是偏門雜學,什么稀奇什么沒見過,她就喜歡聽什么,還熱鬧動手實踐,上次林嶼給蘆薈做葉插,她是從頭堅持到尾的,跟以前嫌棄蘆薈黏糊糊的樣子截然不同。 他們四個各有各的愛好,也逐漸生長成不同的樣子。 林嶼正想著幾個孩子,楚楚拿著一份信進來,“大哥,這是從玄州送來的信,誰這么大老遠送信來?” 玄州?林嶼在腦中回憶,喔,那是本朝疆域中,最遠離京城的一個州,靠近一大片沙漠,除了荒涼沒人煙之外,也沒有其他毛病。誰能從哪里給他寄信? “我看看?!绷謳Z拆開一瞧,原來是蔡元執! 蔡元執寫信是過來報喜的,他單方面認為的。經過他跟蔡夫人的抗爭后,蔡夫人算是勉強答應了蔡元執的投軍計劃,又是請了武師傅教導,又是疏通關系,終于把蔡元執塞到玄州的守衛軍隊里,成了一名光榮的戍邊軍,還附帶兩個旁支的堂兄弟。 蔡元執剛剛脫離母鳥的懷抱,嘰嘰喳喳的訴說自己的高興,以及新到軍隊的見聞。在一看落款日期,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情,也不知道現在過的這么樣。 林嶼提筆回信想了想,還是按照常理來說,先告訴他進入一個新環境后要保持低調觀察環境,確定里面大致的氛圍。人是活在集體的動物,沒有絕對的實力前,過分強調自己的個性很容易被排擠。觀察后再來確定自己的行事風格,巴拉巴拉等等。 這也算是林嶼的經驗之談了,他剛穿越的時候萬分的不適應,還干過好幾件傻事,也幸好那時年紀小沒人在意。后來他才學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周圍人的看法。 因為想的有點多,一口氣寫了好幾頁的信件,林嶼勉強控制在五頁之內,給蔡元執寫好回信后,還給他捎帶了一點吃的。青春期的男孩,那胃口就是無底洞,半夜都能爬起來啃半包泡面。 想起以前宿舍的哥們,林嶼又格外加了幾斤,畢竟現在的郵費是包干價,一封信一個價,加上包裹也不會加錢。 但蔡元執的來信讓他想起個事來,應該問一問蔡夫人,有沒有合適的先生能夠負責教畫畫的,說不準瞎貓碰到死耗子呢?剛好被他撿個漏呢。 信件寄出后,他繼續日常的生活,每天就是定時檢查一下雇傭工人的進度。 自從“長興蘑菇”開始出現在市面上后,再加上白縣令的推波助瀾大力度宣傳,可以說是一炮而紅,風靡一時,很多上檔次的餐館酒樓,都以能夠及時擺上蘑菇菜為流行的標準。 甚至還有人專門做倒賣的工作,自己家的餐館定購了二十斤,一扭頭加價賣給別的小餐館,賺的是盆滿缽滿,富得流油。 因為這種私下倒賣是控制不住的,所以反而倒過來推動了長興蘑菇的產業旺盛。 畢竟以前,蘑菇算是山珍的一種,最常見的渠道就是山民們偶爾摘到個一斤半斤的,自己留著吃還不夠呢,何況是上市銷售。就算撞了大運摘了很多,也不夠餐館一日的消耗,更說不上什么穩定產出。 一種不夠穩定的產出,那就不如沒有。就好比最頂尖的大紅袍茶葉,是送不上皇帝的書房的。因為每年品質最好的茶葉頂多有一斤兩斤,如果皇帝喝順了嘴,下次再要,底下人怎么給的出來?給不出來就要殺頭,故而這成了不能言說的潛規則。 現在有人能夠穩定的提供蘑菇,所有人都能放心大膽的吃。 賺到錢的東西,林嶼還是想該怎么賺到更多的錢,幫著村里人早日實現共同富裕,把小小的蘑菇玩出花樣來。 “曬蘑菇干?可是怎么曬啊,我沒經驗?!贝彘L聽到林嶼的建議后,苦思冥想,“以前沒做過?!?/br> “我也沒干過,這就只有勞煩大伯伯想想法子了?!绷謳Z兩手一攤,表示他只有思路沒有法子。 “以前的蘑菇干都是直接從樹底下摘的,到手就是干的,說明能曬干??!”村長喃喃自語,“要不然,我們就先留出一部分蘑菇來試試?” “這個可以,看看曬干需要多少天,然后能存放多久?!睕]有思路的情況下,只剩下實踐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