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唐軍這邊,一接到遇敵的消息,便積極擺出了進攻的架勢。哥舒翰以王思禮等幾位將軍統領五萬精兵在前,龐忠等人率領十萬大軍繼后,另還有三萬兵力,上到黃河北岸的高處,擊鼓助陣。盧曠將軍手里的一萬步騎,就在這黃河臨岸邊,擊鼓助陣的隊伍里。 如此浩大的攻勢,便是常年征戰的隴右軍老將,也鮮有人經歷。各類兵種各司其職,在將軍們層級遞進的指揮下,與西原列陣,北岸高地上,軍鼓的巨型木架,有條不紊的全部排列開去,傳令兵背上插著不同顏色的旗幟,一圈接著一圈,一遍連著一遍的從這浩蕩大軍的這邊邊,跑到那邊。 唐軍的隊伍一望望不到頭,而遠處已經擺開陣型的叛軍軍陣,顯然比不過唐軍這邊的威武氣勢。 一時間,唐軍軍中士氣大振。更有甚者,甚至稱贊起皇帝的英明決斷來。他們都在感嘆,倘若叛軍沒有一支奇兵從天而降,怕是再難阻止如此規模宏大的唐軍。 黃河岸邊,風聲怒嚎,半山之上,郁郁蔥蔥的翠綠樹林,也隨之發出陣陣沙響。 霎時間,隨著唐軍軍鼓在黃河北岸傳來震天雷動,排在大陣最前方的五萬精兵,已然在軍鼓的號令聲中,氣勢磅礴的朝著叛軍方向列陣殺去。 最終的決戰,已然在這五萬將士的沖鋒中,正式開啟。 第81章 潰逃 戰斗尚未打響時,第六團十幾個隨軍而來的傷兵,就都已經站在大河北岸的高地上,準備好觀戰了。 跟隨而來的傷兵,大多是輕傷,真到了萬不得已之時,還能下場作戰。而只有胡九彰一個,是怎么看,都不應該再繼續隨軍的。但他,也在出關當天早上,說服王錚,跟著大部隊一同前來了。 因為他知道,李慕云不可能被一個人留在潼關,所以只有自己也跟來,哪怕幫不上什么忙,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戰斗的進程,也是好的。 且這一次,他們已經十分幸運。盧曠的軍團被分到了高地之上,不需投身戰斗,且高地上的視野,又極好,整個戰場盡收眼底。以往,這可是只有大將軍能享有的絕佳觀戰位置,事到如今能夠在此處見證這一場決戰,胡九彰不禁覺得,自己在萬般不幸中,仍是留有一絲幸運的。 盧曠軍團中大半的人,都被派去擂鼓了,只剩下各個團少量的傷兵,和通傳兵站在岸邊,向著戰場的方向觀望著。 胡九彰被兩個傷兵一人擎著一邊胳膊,帶到了大車外的橫欄上坐定。 看著西原上如此浩蕩的唐軍列陣,萬鼓齊鳴時,就連胡九彰,也難以抑制的濕紅了眼眶。他心底的那一腔熱血,已然跟著沸騰了起來。 如此陣勢,或許真的能贏…… 胡九彰暗自思索著,而顯然,此時此刻,在北岸觀戰的兵士,沒有一人不對眼前唐軍的巨大優勢感到欣喜。 眼看著前陣五萬精銳沖入敵陣,戰場上瞬間殺聲震天。在戰鼓的轟鳴聲中,胡九彰的耳朵,幾乎被各種轟鳴著的噪音填滿,但他絲毫不介意,而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前陣唐軍與叛軍的戰況。 正如所有人預料的那般,對上唐軍的五萬精兵,叛軍的陣型沒過多久,就被打亂了。唐軍一邊,步兵五人一隊三人一組的,在盾牌與刀槍矛戟的相互配合下,步步緊逼。 最先與唐軍接觸的那幾千叛軍,很快便潰散開去,單單是胡九彰看見的,就有幾百人,在這最初的一刻鐘內,成了唐軍的刀下亡魂。 唐軍的精兵越殺越勇,叛軍潰退的速度,也逐漸加快了。 唐軍戰線迅速向前推進,后續十萬大軍,竟也在身旁氣貫山河的戰鼓聲中,跟著那五萬開路的先鋒挺進。 戰斗進行了不到半個時辰,叛軍一方的前陣就已經不成樣子。胡九彰親眼看到遠處叛軍指揮官的令旗下達了撤退命令,那指令一出,潰散的兵士們就好像約定好了似的,以著極快的速度轉向東方撤離。 而唐軍一方的將士都殺紅了眼,見到敵人要逃,哪里還肯放過。前陣的幾名將軍紛紛下令全力追擊,一時間,河岸上的戰鼓聲愈發高昂了。胡九彰身后的大鼓把他震得渾身上下直顫,但他已然沉浸在前陣激烈的戰況之中,對耳畔的轟鳴無知無覺。 唐軍主力長驅直入,又是半個時辰的功夫,前陣的五萬精兵已經追著撤退的叛軍,跑得看不著蹤影了,后續十萬人,也異??簥^的一路追隨著。 再往前…… 胡九彰暗自思索。 這條通往陜郡的路,他是走過的。雖然過程痛苦不堪,但所見所聞,他未敢忘卻分毫。 再往前,就是一條長達七十里的狹長山路,主路兩邊,一側是高山峽谷,一側是奔涌的大河,若是用這條狹路傳遞信息,可能十分通達,但換作幾十萬大軍在此行進,可就…… 眼看著唐軍十五萬人一路朝著那狹長道路追將而去,北岸陣地上的鼓聲,也便息了。北岸三軍即刻派出斥候,追往東邊查看。 不知過了多久,只聽得那狹路深處忽然傳來連續不斷的巨響,而伴隨著那陣陣巨響的,則是千百人歇斯底里的喊叫聲。 起初,胡九彰以為這聲音是自己的幻聽,他看向周圍傷兵,隨口問了句,怎知對方的臉上,也顯出詫異。 “確實聽到了……有慘叫聲?!?/br> 又有一人在旁肯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