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我當軍爺那些年》作者:孤山拾荒客【完結】 文案: ——— 愛上某人卻不自知的鋼鐵硬漢直男癌軍爺and在外人面前高冷,見到軍爺秒變小白兔,溫柔可人貴族美人受,二人攜手同渡難關,亂世之下求的平凡人小故事。 大唐天寶十四年,一場大亂,叫曾經高高在上的人跌到谷底,而原本在底層奮力求生的幸存者,卻在無盡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本文實際上就是兩個小人物在亂世中互相抱團取暖的故事。 ——— 故事的開端: 遠在北疆戍邊的兵士胡九彰忽然得到了弟弟在長安遇險的消息。老胡同志為尋弟弟獨自上京,沒想到弟弟沒找著,先遇著了個離家出走的貴族小美人,更讓他沒想到的是,美人對他還特別好。 老胡緊張的咽了一口吐沫。 “公、公子,快醒醒,你的床在那邊……” ——— 關鍵詞:劇情流,唐代背景,安史之亂,戰爭,慢熱,細水長流、 標簽:情投意合 歷史 戰爭 慢熱 劇情 正劇 主攻 軍旅 第1章 謀官 胡九彰今年二十六,他是天寶八年的兵。當年胡九彰來北庭投軍時,他家遭了旱,家里糧食養不活這一家四口,他爹向東,去了洛陽謀生,他這個做大哥的,便向北,投奔北庭戍軍。家里只剩下阿娘和一個二弟,勉強活過那個旱年。 胡九彰一說起他弟弟就喜笑顏開。他說他弟弟是個讀書人,叫胡彥,會寫詩,字也好看。他們全家就指望著胡彥以后能去長安謀個功名,做了官,好把他們一家都接去長安。 胡九彰這人愛做夢,也愛說大話,他說他當年來投軍的時候,是一個人靠著一塊胡麻餅,一只破水壺,一路從成州走到了北庭來的。他說這話時,他們這個小隊里沒一個人信。連平時喜歡接他的茬的趙大柱都不信。他說胡九彰吹牛,從成州到北庭,得翻過好幾座萬丈入云的雪山,別說一塊胡麻餅,就是一袋子胡麻餅,也沒法支撐著一個人從成州翻山過來。 但胡九彰卻不以為意。 “你們愛信不信,反正我胡九彰從來不說大話,要不找個機會,咱帶你們哥幾個一起回一趟成州?”胡九彰笑呵呵的坐在天山戍堡的城頭上,手里拿著個磨刀石,有一下沒一下的,彎腰去磨他那把橫刀。 “你怎么不說,等你弟弟出息了,請咱們哥幾個去長安?對吧,程隊!” 一旁趙大柱終于接了茬,那是個長了一臉橫rou的七尺莽漢,這時正轉過頭沖著鐵鍋前煮麥飯的老大哥叫喊。 “去長安就去長安!那有什么不行的——” 胡九彰不示弱,但圍坐在他身邊的七八個兄弟卻都跟著笑出了聲。 “老胡就知道吹牛!” “就是——” “誒——這次可能不是吹牛?!闭笾滐埖某剃犻L突然開了口。 “你們沒看見嗎?上個月回內府換防時,九彰都被張都尉叫走了?!?/br> “張都尉叫他做甚?”趙大柱問。 “你說作甚?”程隊長輕笑了聲,倒是胡九彰臉上一熱,悶聲悶氣的開了口。 “那個……張都尉他們家,不是有個親戚在長安嘛。我……托張都尉勞他們家的親戚,給我弟弟在長安謀個官?!?/br> “誒我說——你小子什么時候有錢辦這種事了?那長安的一錠銀子,跟咱們這兒的一錠銀子可不是一回事啊?!标犂镒钅觊L的弩手羅三羊開了口,他是龜茲人,本地募的兵,一輩子沒離開過北疆,可人人都說,老羅知道的多,心思又細,什么事找他商量,準能商量出個好辦法來。 “我知道……”胡九彰這次,卻沒有之前那般底氣了。 “誒——我說老羅,你就別戳他痛處了。九彰攢了五年的軍餉和賞銀,全都一股腦給張都尉上繳了?!边€是程隊長開口為胡九彰說話。 “五年的軍餉和賞銀?”羅三羊驚訝得合不攏嘴,城頭上也跟著連發出幾聲驚嘆。 “可咱們五年的軍餉,到了長安,真夠謀一個官?” 也不知道是誰,突然問了句。 “不知道……”倒是胡九彰自己張嘴答了。 “我是不知道。但我弟弟詩文寫得好,再加上張都尉的門路,說不定他一到長安,就謀到職務了呢?” “這倒是不好說……”老羅在一旁嘆了口氣。 “誒誒!好了,都別說閑話了,麥飯煮好了,都拿碗!” 程隊長一聲吆喝,小小的石頭城墻上,便再次熱鬧起來。 胡九彰,北庭都護府,瀚海軍,第六步兵團——軍士。 到了天寶十四年,已是胡九彰在北庭戍堡服役的第五年。北庭大都護府屬隴右道,而胡九彰老家在成州,屬山南西道。原本,胡九彰該是梁州治所下,成州府的兵,且按唐律,府兵上番,每年都要輪換戍邊的。 可這些年邊關戰事吃緊,各個藩鎮都各自在本地募兵,反而是府兵常常得不到上番輪換的機會,而沒有輪換,府兵便也沒有了賞賜。而府兵服役,家中又不能減免苛捐雜稅,再趕上荒年大旱,日子簡直苦不堪言。 所以胡九彰二十一歲那年,便沒去成州府過軍籍,而是離家遠走到了隴右道的北庭都護府投軍。 隴右道的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乃是大唐西垂兵力最為強盛的兩大地方戍軍。但安西都護府距離成州太遠,胡九彰走不到,他便選了更近的北庭。他想,只要當了北庭的兵,他早晚也能出息。就算升官無望,可邊鎮將士立下戰功的機會多,銀錢賞賜也十分豐厚,他要拿著那筆錢,去給他弟弟做上京拜謁的盤纏。如此,就算胡九彰在北庭戰死了,那至少他們胡家,還剩下胡彥這么個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