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書迷正在閱讀:做了攝政王的試婚哥兒后900天、小乖乖、我的核心代碼由你的心跳編寫、眼盲小天師被邪祟忽悠瘸了、裝O后我成了AA戀、團寵小閻王懷崽了、成為星際美食博主后[直播]、被裝O的少女攻標記后、古代賺錢養家日常、在遠古吸熊的日子
云澤的身份是刑部尚書的嫡子,要和一些身份差不多的公子應酬,還要打點一些下人,每月一兩銀子過得緊巴巴。 現在到了十一月下旬,云澤手中只剩下了三百文。 早上醒來廚房送來一碗米粥和兩個銀絲卷,伺候云澤的小廝名叫當歸,當歸比云澤還小一歲,跟著他這個公子不僅沒有享福,每天在府中還要夾著尾巴做人,云澤知道當歸被大公子的人排擠,廚房那邊對當歸也不好,他分了一個銀絲卷給當歸。 所以,云澤剛剛從安樂侯的院子里出來就餓了。 安樂侯府周邊幾乎都是在朝中當官的人家。安樂侯府東邊這處宅院一直都沒有人居住,連個看家的老仆都沒有,門口的石獅子上落滿了灰塵。 今天從這里經過,云澤意外發現門口煥然一新。 當歸覺得稀罕:“里面居然住人了?” 明都寸金寸土,并不比現代首都的房價便宜。但這里權貴如云,許多宅院被空著也是常事。 牌匾上寫著“尋月園”,并不像其他家寫著“某某宅”“某某府”。云澤漫不經心的開口:“你知不知道這是誰的住處?” 當歸想了想道:“隱約聽說這處宅院是瑞郡王的,不過瑞郡王閑云野鶴不問朝事,他現在應該在江南游玩,難道回來了?” 云澤道:“聽說瑞郡王風雅,或許我們有幸能見他一面?!?/br> 當歸搖了搖頭:“現在最好別結交這位爺,他和當今攝政王關系很好,攝政王是大jian臣,人人都怕他?!?/br> 這兩年里,京城中一直都流傳著很多寥王鐘行的消息,鐘行因為代理朝政被眾人稱為“攝政王”,由于云澤沒有在朝中為官,所以一直都沒有見過。 云澤笑道:“你不怕他?” 當歸縮了縮腦袋:“我也怕?!?/br> 云澤指了指墻壁,笑著開口:“隔墻有耳,你不怕他聽到?” 當歸道:“您別唬我了,他怎么會聽見。公子,攝政王打北邊來的,聽說寥州男子都生得人高馬大兇神惡煞,戰場上能以一當百,如今來了明都,也不知道他們將禍害朝臣多久,因為他們,咱家老爺都沒空關照您?!?/br> “人高馬大……”云澤十分羨慕,他本來以為自己能長一米八,但是來到這里之后每天都吃不飽,這個夢想只怕落空,他開玩笑道,“攝政王的身高如果能分我一點就好了?!?/br> 大道朝天,一頂輕便轎子被四人抬著從道路旁經過,由于路上常有車馬經過,云澤和當歸并沒有注意這頂看似樸素的轎子。 修長手指挑開轎簾,鐘行聽了這兩人一番談話,淡淡往外掃去。 入眼看到一名身姿挺拔的少年,約摸十七八歲,五官精致異常,極為罕見的容色,發色如墨,膚色勝過空中飄落的細雪,肌膚不僅白而且很潤,很細柔的質感,大概今天過冷穿得又薄,少年眼尾和鼻尖都有些泛紅,手指關節處也是青紅交錯。 和其他少年相比尚可,和鐘行相比——是不高。 第2章 獨發晉江文學城02 等云澤離開,鐘行問道:“這名青衣少年是什么人?” 在前抬轎子的一名轎夫須發花白,是鐘行帶來京城的謀士許敬喬裝而成。 許敬來了京城之后四處花錢買消息,京中大小事件無所不知。 許敬道:“是安樂侯云常遠之嫡子?!?/br> 鐘行隱約聽說過:“云洋?” 轎子已經到了院中,許敬落轎請了鐘行出來:“云洋是侍妾蔡氏所生,蔡氏被扶正后他在京城大出風頭。這位是云常遠嫡妻王氏所出,名叫云澤,今年十八歲?!?/br> 鐘行抬眸:“輔國公之女?云澤才學品行如何?” 許敬道:“對,其母是冬嶺王氏,輔國公之女。云澤自幼聰穎,但母親溺愛,以至于他并不好學。三年前不慎落水,落水后居然成了個啞巴,旁人問他什么,他都一言不發。半年后啞疾痊愈,這位云公子性情大改,每日勤勉讀書,平時他不大出府門,不知道為什么,這幾個月常常出來?!?/br> 鐘行淡淡的道:“孤第一次聽說,落水居然會變成啞巴?!?/br> 方才倒是伶牙俐齒。 許敬道:“想來其中是有些緣故。殿下,這處宅院已經打掃干凈,仆從都是從寥州來的心腹,外面天寒地凍,請您入暖閣中歇息?!?/br> 鐘行在明都挾勢弄權,不少人想殺了鐘行以絕后患。前段時間寥王府進了刺客,今天早上又有朝臣刺殺鐘行。鐘行武藝高強,雖然不太可能被刺客殺死,但接連不斷的刺客擾得鐘行無心正事,現在他更換居所行蹤不定,外人很難探得虛實。 這處尋月園是瑞郡王的住處,鐘行是瑞郡王的親叔叔,眼下瑞郡王不在京城明都,這里便成了鐘行落腳的地點之一。 鐘行的父王去世之后,寥州亂成一團,鐘行的兄弟叔伯為了權勢大打出手。鐘行雖然是庶子,因為謀略手腕勝過其他人,最后踩著骨血上位。 因為少時經歷,鐘行冷酷多疑,許敬跟隨鐘行以來一直都小心侍奉,不敢觸碰對方的逆鱗:“殿下,眼下蔡氏正得云常遠的寵愛,云洋身為長子八面玲瓏,您如果有意拉攏云常遠,不妨結交一下云洋。云澤身份固然尊崇,但他現在連自保都難,冬嶺距離明都千里,如果他不入朝堂,很難借王家的勢力?!?/br> 契朝權貴在用人時喜歡看對方的出身,家世顯赫的嫡子往往勝過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