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被迫養娃記[互穿] 第50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在荒野求生比賽拍大片、失憶后,大佬找我復合了
她指著墻上的插座說道,“曉梅,以后每次熨完衣服,不用管電熨斗的開關,直接把電源線拔下來,就不會出現這種事兒了?!?/br> 許曉梅搓著手,用力點了點頭,“姐,我記下來,我一定注意!” 做衣服有許曉梅,攬活兒有好大侄女許敏,許沁的生活質量因此又上了一個臺階,只要不是新出的款式,許曉梅都能自己獨立完成,做出的衣服質量還不錯,有些許微小的問題,許沁都幫她一一指正了。 許曉梅在進步,許敏也在進步,馬上入秋了,天一涼就要換季了,秋天的衣服比夏天的衣服衣料子貴,春秋一般都穿滌卡或者厚梭織棉布,滌卡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元一米,梭織布也要三塊錢,布料貴手工自然也貴。 這樣的日子很舒服,就是每天流到口袋里的錢有點少。 夏去秋來,一年當中最涼爽也最舒適的秋季到了,大國和二強已經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了,三剛變得懂事多了,不但主動幫她干家務,還肯帶著meimei四麗玩兒了。 這天上午,劉改芝拿著兩張報紙興沖沖的來了,“弟妹,你看,□□被粉碎了!”她現在已經是正式黨員了,村里每次會議都會參加,有時候還會去鎮上開會呢,比丈夫林勇還關心國家大事兒。 許沁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她接過報紙仔細看了看,“這可太好了,□□倒臺了,咱們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了!” 劉改芝樂滋滋的說道,“可不是嗎,咱們農民可被□□害苦了,成天說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多養幾只雞,多養幾只羊,多養幾頭豬,在院子里種菜,老百姓多上一份收入,就是資本主義了?那要這樣干脆啥都別養,也別種地,都餓死算了!” 這話她憋了好多年了,覺得上頭的領導胡來。 本來國家就遭了不少難,日子窮的叮當響,要是再不想辦法多種糧食,多養豬養羊養牲口,那不是越來越窮嗎? 好比如一戶人家,有七口人都是壯勞力,偏偏只肯種幾畝田,不肯多養牲口多種菜,不發展任何農副業,那不是越過越窮嗎? 幸而現在政策變了,看來上頭還是有明白人。 許沁點頭,“對啊,其他的都是虛的,只有多賺錢才能把日子過好!” 說到賺錢,劉改芝又犯了紅眼病,一墻之隔住著,沒有人比她更清楚,許沁最近掙了多少錢,她猜測至少也有兩百以上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掙了兩百塊,她和林勇起早貪黑,掙最高的工分,一年下來也不過能分上幾十塊錢。 本來指望今年能多分點,但賣西紅柿的錢,都用來給村里買電纜了,估計還是不能多分。 劉改芝有一顆很想學裁縫的心,也時不時的過來偷師,但這么著了一陣子之后,她卻是主動放棄了。 有幾次她趁著許沁不在家,也試著跟許曉梅學了兩回,許曉梅人笨,但心思還是挺活絡的,她直接教給劉改芝量體裁衣。 一個敢教,一個敢學。 后來一個泡泡袖就把劉改芝給難住了。 其實許曉梅也是才學會,手法還不熟練,腦子里也沒完全琢磨清楚,因為她自己都沒吃透,自然也不可能跟劉改芝講得太明白。 劉改芝是一個沒有任何裁縫理論的人,聽得腦子都大了,自此后就不太想學裁縫了。 這活兒是掙錢,但也太費腦子了。 劉改芝猛點頭,“對啊,手里沒錢干啥都發慌,手里有錢才有底氣,你猜我今兒在鎮上看到賣啥的了,看到賣燒餅的了!” 許沁最近沒去鎮上,倒是不知道這些事兒,“真的,那還有賣別的嗎?” 劉改芝回答,“有啊,賣菜的賣雞蛋的,都敢在路邊擺攤了,沒人攆,那燒餅攤子也在路邊,好多年沒見著烤燒餅的了,哎呦,那個香味兒老遠就能聞著!” 一個大燒餅才八分錢,而且還不要票,買的人特別多,劉改芝兜里裝著錢,但猶豫了好一會兒,也還是沒買。 許沁第二天就去鎮上坐車到縣里了,鎮上除了買東西的多了點,還沒有明顯的變化,但縣里就不一樣了,大街小巷的顯眼處,都張貼著大紅的字報,上面寫著“徹底粉粹□□!” 比起鎮上,縣上賣東西的人更多了,在舊集市那條街上,擺了好長的一溜攤子。 許沁趕到縣公安局的時候,林東剛剛下班,聽到門衛有人找,看到是自己媳婦的時候,他還有些不敢相信。 “小沁,你咋來了,走,咱們先去食堂吃飯吧!” 公安局的食堂,因為帶有福利性質,而且最近的飯菜質量提升了好幾個檔次,一般是不允許外人來吃的,但偶爾帶上家屬或者孩子,也不會有人說的。 許沁穿了一套新做的秋裝,純棉的料子,刁鉆的蟹青色,是她去布店一眼相中的顏色,她穿上倒是相宜的很,更顯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了。 林東最近總覺得,自家媳婦越來越好看,每一次看到都是讓他異常心動的美,他一只手拿著飯缸,一只手牽著許沁,“小沁,你今天真好看!” 許沁眉毛一挑,“我哪天不好看?” 小夫妻倆相攜來到餐廳,立馬就成為了眾人的焦點。 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相貌都太出眾了,林東很帥,是他們局里公認的帥哥,但大家天天都能見著,也就見怪不怪了,許沁卻是很多人第一次見,當初她和林東結婚的時候,林東還是公安局的臨時工,只請了兩個關系比較好的同事。 以前大家就有耳聞,聽說過林東娶了個美人,本來以為也就是鄉下一般的漂亮姑娘,沒想到許沁竟然是這么驚人的漂亮,不但漂亮,還特別的洋氣。 刑警隊唯一的一個女同志小朱立即上前熱情的打招呼,“嫂子來了,快坐!”不由分說的拉著她坐下,把她狠狠夸了一通,指著她身上的套裝問道,“嫂子,你這衣服哪買的,真洋氣!” 許沁笑笑,“不是買的,自己做的?!?/br> 作者有話說: 疫情期間,在醫院陪護真的太難了,每天都在那種壓抑的環境里,晚上時不時會被其他病人的□□聲吵醒。今天跑了一天轉院手續,明天還得去當陪護,只能承諾絕不會斷更,但更新量可能會少一些,抱歉啊。 第40章 、賺錢養娃 小朱愣了一下, 然后很大聲的說道,“嫂子,你手咋這么巧?專業的裁縫也做不了這么好吧, 這顏色,這款式,我還從來沒在街面上看到有人穿呢?” 許沁笑笑,“我就是裁縫, 平常也接裁縫活?!?/br> 小朱一聽,立即拉住她的手, “嫂子!太巧了, 我正好買了一塊料子還沒做呢,你給我做唄!” 許沁點了點頭, 從隨身帶來的布袋里拿出一張宣傳圖, 指著上面一排套裝款式,“你看看你喜歡哪一款?!?/br> 小朱很快挑中了一款尖領收腰的西服套裝,有點遺憾的說道,“其實都挺好看的, 可惜我只有一塊布料!” 鄰桌有個大姐打趣她, “小朱,你這兩年沒少做衣服吧, 你做那么多,有機會穿嗎?”在公安局上班, 除了特殊需求,比如出外勤什么的,一般都是要求穿制服的, 小朱在刑警隊是文職, 做辦公室的, 從周一到周六都是穿警服的。 想穿自己的漂亮衣服,只有周日這一天。 小朱白了那個大姐一眼,“我樂意做,你管得著嗎?” 說起做衣服,男同志不太感興趣,但在場的女同志還是很感興趣的,小朱手里的那張宣傳圖,引來不少人過來看。 也有兩個和小朱一樣,當場拍板讓她做衣服。 許沁這次來縣城,一是看看現在的形勢如何了,二是想要考察一下市場。 沒想到竟然還接到了幾單生意。 也是巧了,公安局今天改善伙食,中午菜是炒蘿卜和紅燒rou,窗口打飯的大嬸眼尖,看到林東領了個俊俏的小媳婦,給打了滿滿一尖勺子的rou,還多打給兩個饅頭。 大嬸自己也是公安局內部的家屬,這公安局說大不算大,每個警察他都認識,很多人都拖家帶口來蹭過一兩回飯,唯有林東從沒帶人來過,照顧一下也是應該的。 “小沁,餓了吧,快吃吧!” 許沁拿起筷子夾起一塊rou,不如她做的好吃,不過作為大鍋菜也算是不錯了,她一連夾了五六塊,發現林東只吃白菜,低聲說道,“你也吃???” 林東大口咬著饅頭,笑道,“你吃,經常吃都吃膩了?!?/br> 許沁有些疑惑,“你們公安局的伙食水平,天天都這樣?” 公安局是國家機關單位,但也不至于這么闊吧,哪來的那么多供應票,沒有供應票,根本買不到豬rou啊。 林東低聲說道,“那倒沒有,一星期改善一到兩次,不過平時吃的也不差,至少有兩個炒菜,至少一個菜見點rou?!?/br> 許沁大口吃rou,一邊嚼一邊說道,“你們公安局的領導,挺體恤下屬的?!?/br> 雖說現在是計劃經濟,物質供應特別緊張,但凡事總有例外。 她前些天才從原身的娘家爹,也就是河東村許支書那里知道,河東村之所以富裕,除了地理優勢,莊稼種的特別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村里的飼養場辦的也好。 西山村和附近的村子一般都沒有專門的飼養場,只有一個養牛的飼養組,養豬養羊的任務都是分攤到各戶,人家河東村不這么做,人家有專門的飼養場,也有專門的社員來管,養牛養豬養羊,開春下的豬崽羊羔,年底就長大了,在上交之前,一半左右就被賣掉了。 許支書一開始不肯透露,但后來經不住許沁套話,說沒上交的這一半,都是被縣城的各大單位早早預定了,有國營飯店,也有機關單位,國營rou店里豬rou八毛一斤,他們豬rou也賣八毛一斤。 收購站毛豬才給四毛錢,差不多翻了一倍呢。 羊rou比豬rou更受歡迎,一塊二一斤還供不應求呢。 靠著這筆賣牲口的錢,河東村早就通了電,田里還打了不少機井,修了水渠,這兩年還有結余,都分給村里的社員了。 賣豬羊的錢,還有村里買蔬菜瓜果的錢,每年都是不少的一筆,要不村里咋會紅磚瓦房越來越多。 縣公安局內部員工至少有兩百人,這些人吃上一頓紅燒rou,即便一周吃一回,那也不是小數目。 估計也是通過一些渠道自行購買的豬rou。 這種事兒一般就是沒人追究,啥事兒也沒有。 林東點點頭,“我們黃局長是挺有能力的?!?/br> 吃過午飯,倆人在大街上逛了逛,林東在寧縣工作了這么多年,沒覺得有啥好逛的,主要是陪著許沁,但她也沒有去百貨商店或者供銷社,也沒進副食店,而是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指揮著他繞著整個縣城兜了一個圈子。 最后在城東停下來了。 城東算是寧縣比較繁華的地段,但相比幾十年之后的城市,那當然還是冷清的很,只有一條很短的商業街,大中午街面上人也很少,所有的店鋪都是國營的,只在隔壁的小巷子里發現有人擺小攤子賣東西。 就是一個包袱皮,上面攤滿了針頭線腦,皮筋和形形色色的扣子,要么是一個干凈的編織袋,上面放著一些有趣的小玩意兒,木頭做的小人,可以上弦的小公雞,還有做工粗糙上了紅漆的小汽車,要么是兩個菜筐,筐里放著水靈的青菜。 賣的東西五花八門,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特別靈活,一旦有巡邏隊來查,提起東西立馬就可以走。 但她和林東都逛了這么長時間了,還真沒看到一個帶紅袖章的人。 仿佛是一夜之間,這些人突然就消失了。 倆人在城東來回繞了好幾圈,許沁十分確定,以后這里會是寧縣最繁華的地段,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荒涼,反而不如城西熱鬧,城西工廠多,家屬院也多,一般都有一個副食店,有的還會有供銷社。 她的想法,林東倒也猜出來了,“你想來縣上開一家裁縫店?” 許沁笑了笑,“對,不過不是現在?!?/br> 青山鎮的兩個裁縫店都是私人的不假,但店里的兩個老師傅,都是從公私合營的縣級裁縫店退休的,她仔細打聽過了,人家的執照上,并不是私人的,算是縣上裁縫店的分店,雖然用人自由,但每年也要上交一部分利潤。 純私人的裁縫店,一般都是和她現在一樣,加工店就在自己的家里,靠走街串巷攬活兒,不過其他裁縫提供□□,她一般不會這么做。 所謂□□,一般是家庭殷實且人口比較多的人家,結婚或者年底計劃做的衣服比較多,就請裁縫上門,管飯,一天給幾塊錢,把所有的衣服都給做好。 這種活兒按件算的話其實不劃算,而且在客戶的眼皮子底下,為了趕活兒,那真是要在縫紉機前面坐一天的,一分鐘都不敢松懈。 太累了。 在大街上明目張膽的開私人的裁縫店,現在時機還不是最合適,但相信應該不會讓她等太久。 林東騎著車子帶她往回走,指著一大片正在修建的房子說道,“小沁,你看,那就是我們局的家屬院,馬上就要封頂了!” 許沁也很高興,她一個從小習慣了在城里生活的人,當然還是在城里更能如魚得水,“林東,你們局里除了按照級別,是不是雙職工和單職工分房政策也不一樣???” 林東點頭,“那當然了?!?/br> 許沁翹了翹嘴角,“如果我也去你們公安局上班,是不是能多分一間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