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夫人日常 第25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植物軍團稱霸異世、王府小廚娘、六零年代:大佬嬌妻很兇悍、鎖腰、在app圈錯賬號以后、反派老攻為我變綠茶了、我在修仙當海王、今晚和你媽說你在同學家睡(校園H)、對象是家里安排的(先婚后愛高H)、請于標記有效期內
“那娘娘她們呢?”魏若問李浩淼。 李浩淼聞言就道:“娘娘她們都沒事,不過晏哥兒受到了一點驚嚇,我剛剛把他帶了回來?!?/br> 李浩淼說著就讓奶娘把晏哥兒帶了進來。 晏哥兒看到母親,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魏若再也顧不得旁的,抱著兒子安撫了起來。 這一次,李浩淼也沒說晏哥兒這樣不像個男子漢了。 約莫過了一刻鐘,晏哥兒才平靜了下來。 魏若聽到他說餓,便讓奶娘帶著他出去吃飯。 他們走后,魏若就問李浩淼:“大皇子怎么會忽然反了呢?” 李浩淼沉默了一下后方道:“大皇子這幾年全仗著忠勇伯才能和二皇子及三皇子有一爭之力,若是忠勇伯一倒,只怕他再也沒有與他們相爭的能力了?;蛟S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想著在最后拼一把吧?!?/br> 魏若聞言就抿了抿唇。 要讓她怎么評價大皇子嗎?該說他沖動行事嗎? 可曾在宮廷待過幾年的魏若也知道,縱是大皇子現在不反,等到新帝登基,自然也饒不了他。 反不反不過是早死幾年與晚死幾年的差別罷了。 魏若無聲的嘆息。 李浩淼拍了拍她的手背,溫聲對她道:“此次叛亂過后,五皇子應該會被封為太子了。陛下的兒子里面現在已經沒有能與五皇子相爭的人了,我想著等太子的冊封典禮過后,就把國公的位置讓給恒哥兒。然后帶著你出去轉轉?!?/br> “公爺?!蔽喝袈牭剿@么說后,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一時之間她不知道自己是該擔憂還是該高興。 他還這么年輕,哪里就要把國公的位置傳給恒哥兒了呢。 李浩淼拍了拍她的手對她解釋道:“萬有齡被問罪后,這武將里面已是沒有能與我抗衡的人了。我若是再在國公這個位置上坐著,也太顯眼了些。于五皇子也不利。與其這樣,還不如現在抽身而出?!?/br> 聽到李浩淼這么說后,魏若忍不住抬頭看了他一眼。 她們成婚到現在也有十幾年了,這十幾年,他為了她們這個家哪里里都是殫精竭慮的,也該讓他歇一歇了。 魏若點頭笑道:“我聽公爺的?!?/br> 李浩淼忍不住握住了她的手。 隨后的事情果如李浩淼所說,陛下雖沒殺大皇子,卻將他囚禁在府里不許他出府。 二皇子那日被嚇的太厲害,自那之后身子就有些虛弱了,陛下只派了幾個太醫常年為二皇子看病罷了。 余下大皇子的同黨全部被抄家流放了。 魏若聽說萬家的女眷們帶著家中幼童回了嶺南,她想到多年前初見萬夫人時的場景,竟有些浮生一夢的感覺。 第134章 完結章 舊年這一年對于京城的大部分人家來說,日子過的都不能說順意。 隨著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的落馬,明眼人都能看出貴妃所出的五皇子將會成為大周朝的下一任帝王。 也因此,新年過后,京城內的王孫貴族全都想要往安國公府和平寧公主府湊。 不過這兩府全都擺出了一副不見客的態度,來人也只能訕訕而歸。 到了新年三月份的時候,陛下下了三道詔書。 一道詔書是冊立五皇子為太子。 一道詔書是廢后的旨意。 最后一道詔書則是下令冊封貴妃為皇后。 因為眾臣已知道啟和帝會冊立五皇子為太子,因此這道圣旨下來后倒沒有引起朝臣的反對。 可對于啟和帝要廢后以及冊封貴妃為后這兩件事,朝臣們可是意見不一,大多數朝臣都是以反對為主。 啟和帝就拿出了皇后與淑妃母子勾連,意圖謀反的證據。 這份證據扔到朝堂上后,眾臣一下子沒有什么好說的了。 他們還能說什么呢,人家皇后都參與謀反了,他們還能攔著啟和帝不讓他廢后了? 在廢后這件事情上朝臣們沒了反對的意見,可立貴妃為后這件事卻遭到了朝臣們的集體反對。 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說貴妃是再嫁之身,不堪為后。 反對立貴妃為后的折子如流水一般的流往乾清宮。 對于這些折子,啟和帝一向是留中不發的。 他也沒和那些朝臣們爭辯,而是仍舊下令內務府照常準備封后大典。 那些勛貴之家的朝臣不過是做了個樣子罷了,看到啟和帝如此便也沒有再堅持了。 部分立場不堅定的文臣看到啟和帝如此態度也沒有再堅持了。 唯有那些將孔孟之禮牢記于心的文臣們則擺出了一副要血濺御前的姿態來和啟和帝爭辯。 這部分文臣的舉動讓貴妃十分的不安,李浩淼知道后就讓魏若去勸貴妃,讓她務必要放寬心,此事陛下自會解決。 魏若和平寧公主那段時間便頻頻進宮安慰貴妃,平寧公主更是直接住在了宮里。 那些文臣們不知道怎么想的,竟上折子參起了魏若和平寧公主,說她們為人兒女,不知道勸誡貴妃。 文臣們這么一參魏若和平寧公主,李浩淼和唐元郎便坐不住了。 兩人也上折子回參那些官員,說他們素日里什么實事都不做,只知道玩弄唇舌,欺負婦孺。 那些文臣們自是鼻子都被氣歪了,說自己沒有欺負婦孺。 李浩淼和唐元郎就說那為什么那么多可參的人放在那里你們不去參,偏要去參兩個弱女子呢。 文臣們就說她們為人子女不知道勸諫約束長輩。 瑞陽侯府里魏八郎見此情景,就代替兄長寫了封折子遞上去,說魏若是魏家女,立后問題涉及到朝政,她們魏家的家規向來不允許女子對朝政發表意見。眾位朝臣們既是認為安國公夫人和平寧公主應當對朝政發表意見,想必家中女孩出嫁后也能輔佐夫婿立一番大事業了。 這最后一句話十分的刁鉆,就差沒指著那些朝臣的鼻子說他們家教不好了。 那些朝臣們臉都綠了,卻又不能說自家家中女兒可以妄議朝政了。 立后的事情在朝堂上吵了兩個多月,大部分朝臣吵了一陣后都覺得橫豎五皇子已經被立為太子了,貴妃成為太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他們想著自己沒必要在立后這件事情上太過于在意便也不吵了。 只有部分十分守禮的文臣和部分想要借此留名的文臣仍在繼續上折子。 不過他們的聲音太小,根本阻擋不了啟和帝的意志。 六月中旬的時候,貴妃的封后大典順利舉行了。 啟和帝站在上首,看著穿著朝服,一步一步往上走的貴妃,心中感慨萬千。 二十多年了,不對,準確說起來應當是三十多年了。 他在她少女時期就認識了她,卻礙于當時情勢將一番愛戀放在了心中。 等到他總算榮登大位,可以不用擔驚受怕的生活的時候,她也沒了夫婿。 他當時想著或許這就是兩人之間的緣分,于是就不顧眾人反對將她納入宮中。 她進宮的這二十余年,他將他護在羽翼之下,唯恐她受一點委屈,可她還是受了委屈。 他心痛如絞,可他也知道自己就算身為帝王,在一些事情上也必須妥協。 他雖沒同她保證,卻在心底暗暗發誓,總有一天,他會讓她成為這個天下最尊貴的女人。 大皇子謀反的事情在他的意料之外,他沒想到那個孩子竟是如此的激進。 可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他就只能盡最大的努力保住他剩余的那幾個孩子了,包括大皇子。 大皇子雖然做了那樣的事情,可他卻仍不想殺他。 他到底是他的孩子。 現在太子已冊立,朝臣們也都接受了這個結果,在太子登基前,朝堂前應當不會再有大的風波了。 至于太子登位后會發生什么事情,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 那是他們年輕人應當想的問題了。 啟和帝牽住貴妃,不對現在已經稱為皇后了。 啟和帝牽住皇后的手,陪著她完成了整個封后大典。 自五皇子被冊立為太子后,魏若發現整個安國公府的氛圍都變了。 以往眾人雖然也在如常的生活,可魏若能感覺到大家的心里都有些緊張,只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如今,府內眾人包括老太君和老夫人都更加從容和篤定了。 不過老太君仍是秉持低調的原則,將所有的子侄都叫到了身邊,吩咐他們務必要低調行事,在外不許打著安國公府的名頭作亂。 子侄們得了老太君的教導,自是小心謹慎。 魏若聽說八爺在酒樓與人發生了沖突,為了避免與那人爭執,特意叫來了掌柜,說要賠錢了事。 那人原是個紈绔子弟,原想和八爺鬧上一場,拿他立個威,看到八爺如此退讓,就更加不肯讓步了。 八爺就一直不說話,只問那掌柜要如何行事。 那掌柜能在京城最繁華的地方開酒樓,背后也是有靠山的,他自是知道八爺和那鬧事之人的背景。 掌柜見八爺一副息事寧人的態度,又見那紈绔子弟不肯罷休,便著人去把那紈绔子弟的長輩叫了過來。 這家長輩來后,知道事情始末后,二話不說就像八爺賠罪。 八爺便也向他賠罪,并堅持留下了銀子。 到最后那家長輩又帶著那紈绔親去三老爺府上賠罪。 此事傳出去后,京內眾人都夸安國公府的家風好,不仗勢欺人。 便是有些清流人家原不打算與安國公府這樣的人家結親的,在聽說安國公府有一位待嫁的姑娘后也都動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