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公夫人日常 第21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植物軍團稱霸異世、王府小廚娘、六零年代:大佬嬌妻很兇悍、鎖腰、在app圈錯賬號以后、反派老攻為我變綠茶了、我在修仙當海王、今晚和你媽說你在同學家睡(校園H)、對象是家里安排的(先婚后愛高H)、請于標記有效期內
魏若聞言就想到那為了利益而去偏幫著文安侯夫人,想要從九夫人那里咬下一塊rou的她那娘家弟妹了。 老夫人自年紀大了之后,就越發的喜歡聽些外面的故事了。 魏若在這里沉默,她就問蘭兒:“然后呢?” 蘭兒聞言忙道:“九夫人的娘家弟妹被趕回去后,想來還是有些不死心,便又把各自的夫婿和什么姨母家的孩子都叫過來幫著勸九夫人。那位九夫人可真是厲害呀。她看到妹夫,先罵他,說他是個貪財忘利的小人,一心只想從她們手里撈錢。她那妹夫好像也是個混不吝的,見九夫人說她就要打她。九夫人就直接沖到了她那妹夫面前,把脖子遞過去對他說,你要么把我直接打死,要么就滾出去。若是打不死我的話,我爬也要爬到京兆府去告你,你可別忘了你兒子準備考科舉呢?!?/br> “九夫人這話一說,她那妹夫就不敢動手了。九夫人的姨母就在一旁插話,說九夫人太過蠻橫,說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九夫人沒有直接沖她那姨母發難,而是唾了她姨母的女兒一臉,然后指著她姨母的女兒罵她,說她算哪根蔥,早八百年都沒來往的人,她到她們家沖什么大頭蒜。她那姨母的女兒聽后就上來和九夫人廝打。九夫人的兒媳們和仆婦們見了也過來幫忙,到最后她們那些人打成了一團。還是文安侯夫人派人過去將她們拉開了?!?/br> 那位文安侯府的九夫人的彪悍舉止讓魏若和五夫人等人驚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老夫人卻笑了起來,她對魏若和五夫人以及七夫人道:“那位九夫人倒是個明白人,想必經過此事之后,那文安侯府也不會和瑞陽侯府結親了?!?/br> “九夫人這樣不擔心影響到家里女孩的名聲嗎?”五夫人略有些猶豫的問道。 老夫人聞言就道:“我問你,假如你周圍環繞著一群如狼似虎的親戚,她們每一個人都想咬下你的一口rou去養育自己的孩子。而你自己的資源也還有限。你是索性和她們撕破臉,讓她們日后再也不敢上門來打你的主意,還是為了所謂的名聲忍著,但是卻讓自己的子孫過的很憋屈呢?” 五夫人聞言思襯了一會兒,卻覺得哪個都不是好的選擇。 老夫人又看向七夫人。 七夫人是個性子直爽的,她見老夫人看她,就對她道:“若是我的話,自然是和她們撕破臉了,那些人再重要也沒有我的孩子重要?!?/br> 老夫人聞言滿意的點了點頭,她又看向魏若。 魏若想了想道:“若是沒有兩全的法子的話,我也只能和她們撕破臉,再搬的離他們遠一些吧?!?/br> 老夫人聞言就笑道:“你們能明白孩子最重要自然是很好的。只是這樣還不夠。如九夫人這般,她娘家的親戚雖然都是些豺狼,可卻無甚位高權重的人,所以她才能憑借著一股撒潑的勁兒趕走那些人??赡切┤酥械渤隽艘粋€稍有些權勢的人,九夫人就拿他們沒什么辦法了。再退一步講,就算那些人沒什么權勢,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們若是起了什么壞心思去暗害九夫人,只怕她也得吃虧。要想化解眼前這幅局勢,需得他們家的男人能立起來。九房家今日之災禍和她家男丁都有些軟弱也有關系?!?/br> 魏若、五夫人和七夫人等人聞言心有戚戚焉。 她們年歲雖不大,可也算是看到了一些世情。 這世上多的是一些女人仗著男人的勢,欺壓旁的女人。 如九夫人這樣能自己立起來的女人,下場還算好的,雖落下了一個潑婦的名聲,可至少能保得自家和兒孫平安。 那些立不起來的女人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老夫人見魏若等人似是若有所得,就最后叮囑她們道:“你們記得,日后在教養男孩時切不可因為心疼孩子,就將他們養的性格怯懦,對外人大氣都不敢吭一聲,只知道在家中跟著媳婦一起欺壓自家姐妹?!?/br> 魏若和五夫人以及七夫人等人聞言心有戚戚焉。 文安侯府后巷 九夫人的兒媳略有些心驚膽戰的問婆母:“咱們鬧成了這幅模樣,若是侯府的人過來尋咱們的晦氣可怎么辦?” 九夫人聞言臉色冷厲的道:“若是不鬧的話,你就眼睜睜的看著你閨女去填坑?” 九夫人的兒媳這幾日打聽過瑞陽侯府的事情,聞言就道:“聽說那瑞陽侯夫人雖厲害,可世子夫人卻很和氣?!?/br> “你懂什么?!本欧蛉寺勓跃屠浜叩溃骸澳慵捱M來也有許多年了,還能不了解我那位嫂嫂的性格。這若是門好親事,她要么給了自家孫女,要么給了她娘家的孩子,我們連吃湯都輪不上。那瑞陽侯府是安國公夫人的父族,安國公夫人又是貴妃的親生女兒,她們想和瑞陽侯府結親,打的是什么主意,我用腳趾頭猜都能猜出來。咱們家雖說是文安侯府的旁支,可這些年過的是些什么日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若是咱們跟著文安侯府的那些人卷入了那些皇子間的紛爭的話,若是不出事還好。若是出了事,只怕那些人立馬就把咱們推出來擋槍?!?/br> 九夫人的兒媳聞言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道:“都是兒媳想岔了,只想著瑞陽侯府富貴了?!?/br> 九夫人聞言就道:“我勸你趁早打消了這份心思。咱們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飯。那些貴人的富貴不是那么好攀的。咱們家還是安安穩穩的過日子罷,其余的事就不要再想了?!?/br> “可族里那些人都是看著文安侯夫人的眼色行事,咱們家這次和他們家翻臉,只怕.”九老夫人的兒媳略有些遲疑的道。 九夫人聞言忽的笑了起來,她對兒媳道:“有人給你大老爺尋了個師爺的差事?!?/br> 九夫人說的大老爺就是她的大兒子,他年輕時考了個秀才的功名后就屢試不第了。 他原本想在家繼續讀書考試的,但九夫人卻不慣著他,直接讓他在外面書院找了個教職做著,說家里沒條件供他一直讀下去。 大老爺也就只好歇了那些心思,一面在書院教書,一面繼續科舉了。 “什么?師爺?我們老爺要去給人做師爺嗎?”九夫人的兒媳略有些猶豫的問道。 她們這一支好歹也算是侯府的旁支,怎能去給人做師爺呢? 九夫人聞言就道:“做師爺怎么了?那保舉你們老爺的人和這即將赴任的縣令有交情。那縣令必會照拂著咱們家,咱們雖是從京城去了縣里,但有縣太爺照應著,又沒有那些惡心人的親戚過來煩人,不比待在這里好呀。況且京里現在的局勢越發復雜了,我冷眼看著文安侯府是必要跟皇后綁到一條船上了。她們若是成事了的話,那咱們也分不到一口湯喝。若是不成的話,咱們也得受牽連。沒得在這里擔驚受怕的?!?/br> 九夫人的兒媳一想也有道理,便笑問道:“那咱們這就收拾行李,京里的房產和京郊的田產怎么辦?還有那位保舉老爺的恩人,要如何回禮呢?” 九夫人聞言就道:“那位恩人我自會親自向他道謝,你倒不用管了。咱們京里的房產就留著,只留幾個家奴在這里看家罷了。至于京郊的田產就全賣了吧?!?/br> “娘以后是不打算回京了嗎?”九夫人的兒媳聞言就問道。 九夫人就道:“若是孩子們將來讀書能讀出來,這京里的宅子就留給他們住。若是他們讀不出來的話,咱們家少不得要在當地結親了?!?/br> 九夫人的兒媳聞言就有些舍不得。 九夫人就道:“不要貪戀這個富貴,你還年輕,沒見過先帝在時奪位的情景。那時許多勛爵人家都被抄家滅族了,家中的男丁要么被斬首,要么被流放。家中的女眷也被充入了教坊司。我們家的人若是能活下來已經算不錯的了?!?/br> 九夫人的兒媳聽完這才罷了。 因為九夫人的抵死不從,文安侯府與瑞陽侯府的這門親事到底沒能結成。 瑞陽侯夫人就算再想同文安侯府結親也不會那那些出身過于低下的姑娘塞給自家孫子。 魏大郎和張氏見這門親事沒成,立馬松了口氣。 兩人聽說了九夫人的所作所為后,倒是對這位婦人多了一分的佩服。 張氏倒沒覺得有什么,魏大郎卻望月哀嘆。 他想到了自己的母親瑞陽侯夫人。 同樣都是做人祖母的,為什么有的婦人愿意為了子孫著想,有的婦人只是把子孫當成一個工具呢。 魏大郎哀嘆了半響后百思不得其解,便繼續會書房讀書了。 書中自有黃金屋,既然他解決不了現實的煩惱,那就在書里獲得慰藉吧。 魏若得知九夫人一家離了京城后,就笑著問李浩淼:“所以是公爺讓人去背后指點的九夫人嗎?” 李浩淼聞言就道:“她本就是個明白人,只是之前沒有太大的底氣和文安侯府鬧而已?!?/br> 所以你就給了她底氣。 想到此次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這樁難題,魏若忍不住笑了起來。 “也不知道恒哥兒和毅哥兒走到了哪兒了?”魏若忍不住問道。 李浩淼想了想道:“應該已經到中南了吧?!?/br> “這么快嗎?”魏若疑惑的問道。 “萬有齡安排他們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先去中南打探消息?!崩詈祈祵ξ喝舻?。 “什么?”魏若聞言大驚道:“那樣不是很危險嗎?” 李浩淼搖了搖頭道:“圣花教主要鬧事的地方在中南北部一帶,恒哥兒他們去的地方是靠近那幾個城池的溯縣。那里還是很安全的?!?/br> 原來如此。 魏若聞言這才放下心來。 此時,被魏若念叨的恒哥兒和毅哥兒已經來到了溯縣。 溯縣是中南南部的一個小縣城,它雖只是一個小城,卻因地處軍事要塞,備受重視。 這里也是本地兵營的駐軍地。 原西南總兵的祖籍就在這里。 這位西南總兵余老大人致仕后就帶著家人回到了這里。 他的大兒子余大老爺得了蔭封,現任隨州指揮使,不過也只是個虛職罷了。 他的二兒子余二老爺便只在溯縣兵營任了個閑職,平日里只是點卯罷了。 余大老爺有一子三女,兒子自幼不喜讀書,也不喜武功,平日里最喜外出走貓逗狗,卻又最講朋友義氣。 余老大人擔心他在外被人利用,便常將他拘在家里,實在拘不住了,便讓那忠心的仆人跟在他的身旁。 因此這位余大爺倒也沒真的惹出什么事情。 他三個女兒都已經嫁了出去,倒也沒什么好說的。 第112章 余二老爺有兩子三女。他的大兒子余二爺今年十六歲,自幼熟讀詩書,晨起練武,是余家這一輩最有資質的后輩。 余老大人對他的期望很深,也著實費了一番心血去□□他。 也因為有他在,他母親余二夫人雖不得寵,卻從未被那得寵的妾室壓過一頭。 余二老爺的二子是個不喜練武的,他自幼就喜歡讀書,雖說于讀書上天資并不出眾??伤麆僭诓患惫?,也能沉得下心來讀書。 教導他的先生說,若是他按照這個速度讀下去的話,二十歲之前必能中秀才,三十歲之前必能中舉人,四十歲之前有很大的機緣能中進士。 余老大人聽先生說完之后覺得,他們家也不是那等小門小戶供不起人讀書的人家,若是孩子不愿意讀書也就算了,可他既能讀的進去,那他們就要供他讀下去才是。 況且縱使余三爺讀不出來,那他愿意老實待在家里讀書,也比去外面呼朋喚友強。 抱著這樣的想法,余老大人倒是對余三爺讀書一事十分的贊同。 余二老爺還有兩個女兒,長女今年十二歲,自幼文靜嫻雅,不愛與人說話。余家人也常將她拘在家里不許她出門做客,因此溯縣的人極少有人見得她的真容。 其幼女今年年方五歲,為妾室所出,生的十分機靈,倒是極得余二老爺喜歡。 恒哥兒和毅哥兒等人此次來溯縣就是住在余府中,這倒也是沒法子的事情。 中南本就不甚富裕,溯縣更無什么有名的富戶。 整個縣城里也只有余府可堪一住了。 因此李浩淼的親信便將恒哥兒和毅哥兒安排在了余府。 萬松和萬柏兄弟則被萬有齡安排在了溯縣另一戶人家里居住。 余老大人既做過總兵,那行軍打仗的本領自不用說,且他收到了李浩淼的書信,讓他指導恒哥兒和毅哥兒。 因此自恒哥兒和毅哥兒來了之后,這位老爺子就再度出山,跟在了兩人,特別是恒哥兒身邊。 余老大人雖已致仕,但他對溯縣周圍的地形,以及與溯縣相鄰的圣花教所控制的縣城的地形均了如指掌。 在他的有意教導下,在萬有齡的軍隊到達之前,恒哥兒和毅哥兒就已經掌握了如何在這種既有平原又有深山的地方作戰。 在萬有齡要派出先鋒兵力去攻打圣花教控制的縣城時,恒哥兒和毅哥兒更是自請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