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文繼母養兒日常 第139節
衛恕的發揮也正常,名次可能不如他們四人好,但一等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幾日后,府學里放榜了。 毫無疑問的,梅若初位列榜首,是一等第一。 后頭就是穆二胖了,他是一等第二。 衛奚第三,沈傲霜第四。衛恕發揮穩定,比去年的名次還高了一些,是一等第十二名。 而崔斐,則如梅若初預料的那般,在二等中游。 除開崔斐因為詩文題出了點岔子,算是發揮失常,其他人都考的很不錯。 而且因為歲試雖重要,卻也不是如科舉正場那般定人生死的,所以這事兒很快塵埃落定。 這次歲考安排的早,所以跟之前不同的是,考完之后,府學里的一眾秀才還得再上將近一個月的課,等臘八過了再放年假。 這次過年,衛恕和衛奚就不準備回京了。 這是衛家父母建議的,雖然他們也很掛念兩個兒子,但一來是路途本就遙遠,今年各地都有雪災,更是不安全。二來是還有不到二年就是鄉試了。等他們兄弟倆考過了鄉試,成了舉人則能去京城參加會試,一家子團圓的日子在后頭。便也不妨把這種對家人的思念當成動力,在這段時間里好好沖刺。 而沈傲霜也說自己并不用回家,他在沈翠和穆二胖的心里就是不受家人待見的‘小可憐’,所以對此倒也不意外。 臘月之前,勞不語也從外頭回了來,出去了一遭,他整個人雖顯得有些疲憊,但精神頭格外好,容光煥發,精神奕奕的,看著倒像是年輕了幾歲。 前頭他出發前不是還覺得自己去當評判有些不夠格兒么? 后來雖然得了書院里眾人的鼓勵和肯定,他大著膽子去了,但多少也有些沒底,想著會不會是那些個山長只是礙著老山長的情面不好拒絕,私心里對他本人并不服氣。 結果去了之后,勞不語才知道自己想多了,并沒有任何人不服氣他當評判,反而很多同為評判的山長都客客氣氣地請教詢問他三年教養出一個‘小三元’和好幾個秀才的心得。 這種待遇凌青明都沒有,雖然青竹出了個連中六元的穆云川。 但眾人都在早年的書院大比中見過穆云川,知道他天賦異稟,乃是當世罕見。 這種人不論是放青竹,還是放其他任意一家書院,也絕對不會被埋沒了去。 便也顯不出凌青明教書的本事多高明,其他山長私心里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反而是翠微這邊,三年前的書院大比,翠微絕對是個再簡陋不過的草臺班子,好幾場小比都直接棄權,連決賽都進不去,復賽還是弘樂的老山長保著進的。 而成了小三元的穆二胖,當年更是只能參加投壺小比,其他比試都完全不會的。 加上讓人有印象的衛奚身體孱弱,會算學的‘張生’又身負殘疾。 這書院差不多把老弱病殘都給集齊了。 能在這種條件下,把那樣的學生培養成小三元,可不是奇跡? 這把勞不語給樂得,回來一邊說還一邊嘴角忍不住上揚。 “我那師兄剛見我的時候可傲氣了,還讓我戒驕戒躁,那神情分明在說‘我家書院出了個六元,你家才出個小三元,沒什么好說道的’,結果回頭其他山長卻是一邊恭維他,一邊只圍著我,和我請教心得,這把他給氣的,臉一天賽一天的黑!” 沈翠聽著他的話,腦補了一下場景,也跟著彎了彎唇角。 書院眾人又齊齊整整地聚在一處。 說起來翠微成立到現在,沈翠還未曾有過跟這么多學生聚在一起過年的時候,沈翠便想著要好好熱鬧一番。 還沒等她想好具體怎么熱鬧,勞不語又接著說了一個好消息。 今年承辦書院大比的是跟弘樂齊名的文俊書院,文俊書院的劉山長雖然不如弘樂的老山長那般德高望重,但他也是一代名師,很擅長押題解題。 用后世的話說,那位劉山長就是特別擅長應試教育的那種老師,每一屆考官的喜惡他都能摸的透透的。 “咱們省的學政不是也姓劉么,他和劉山長雖然不是什么親戚,但也算緣分一場。劉山長就應了他的邀,來年開春之后到咱們省各府城的府學講課?!?/br> 能免費得到名師授課,于都在府學里的幾個少年來說,可是好事兒么?! 因此幾個少年聞言都是精神一振。 崔斐醞釀了半年,此時總算是找到了合適的時機,趁著大家都在,透了口風,來了個喜上加喜。 “半年前我家幫我相看親事,最近定的差不多了……我可能年后不久就要成婚了?!?/br> 第一百六十二章 崔家五月時就開始為崔斐張羅親事了,忙到現在也終于有了眉目。 沈翠是早就知道的,因此并不意外。 其他人都是這會兒聽到他說了才知道這樁事,他們先是一起給崔斐道喜,又爭前恐后地問起來了。 “怎么就要成婚了?前頭沒聽你講過?!?/br> “是啊,成婚這種大喜事怎么不提前知會我們,婚期定在什么時候?” 他們一則是關心崔斐,二則是擔心婚期定的太近的話,他們幾人來不及準備像樣的賀禮。 崔斐說起這個,臉上也多了層紅暈,“五月那會兒我jiejie告訴了山長,是我讓山長先別知會大家的。那會兒寒山還在考試嘛,沒必要因為我的事兒讓大家分神……現在也沒到定婚期的那一步?!?/br> 和崔家相看的人家姓孫,家里是在府城開綢緞莊的,也有自己的染坊,整體的生意規模比崔家略小一些,但也是家境殷實的人家。 前頭崔斐跟沈翠說過,他們這樣大戶人家相看分為好幾步。 現在已經過了媒人幫著傳話那一步,崔老爺子也帶著崔斐去孫家做過客,讓孫家姑娘隔著屏風見過了他。 前頭崔斐不是擔心人姑娘看不上自己,只是迫于家中長輩的壓力嘛,他后來也跟崔五娘透露了一些心事。 所以在這一步過后,崔五娘求了崔老爺子,崔老爺子去跟孫家商量了一番。 孫家對那孫姑娘也是疼愛的緊,自然也擔心她所托非人,所以提出可以讓崔斐和孫姑娘通信。 這種兩家默許的通信得從長輩眼前過一遭,所以一般也都是客套的寒暄和問候。 但字如其人,那位孫姑娘的字清秀娟麗,說話的口吻也格外和煦溫柔,崔斐已經想象出了對方溫柔清麗的模樣。 當然如果孫姑娘本人長得并沒有那么貌美也無礙,崔斐覺得心腸的美比皮囊的美更可貴。 現在就差最后一步,就是兩家制造個機會,讓他們兩個當事人見上一面,說說話,婚前認識一番。 這一步在此時一般都是走個過場,只要不發生什么特別出格的意外,小輩是不能忤逆長輩的意思的。 崔孫兩家的意思是年前把這最后一步完成,開春就開始走三書六禮的流程。 “原說阿斐哥從前是十天半個月回家一趟,最近幾個月每隔幾天就回一次家,回來后還一邊傻笑一邊寫東西,我問寫的啥,也不讓我看?!?/br> 穆二胖一邊恍然一邊口氣‘酸酸’的,惹得崔斐的臉都燒到耳根子去了! 沈翠立刻看了穆二胖一眼,“你也是,小管家公一枚,什么都要看。等你回頭說親,我看你臊不臊?!?/br> 穆二胖嘿嘿一笑,“這有啥好臊的,等我說親,肯定告訴咱書院所有人,讓大伙兒一起幫我參謀參謀!” 他這就是在這方面完全沒開竅了,所以才說的這般坦然,沈翠和勞不語并書院里其他人不由都笑起來。 穆二胖被他們笑糊涂了,搔了搔頭,也不管那些,只問崔斐成親后是不是要離開自家書院? 雖然如果崔斐離開的話,他們白日里在府學還是能見上面,但是和眼下幾人形影不離的狀況肯定是不同的。 崔斐自然說不會,“都說好了的,婚后我也是只在府學休沐的那日歸家。其余的都不會有變化?!?/br> ………… 臘八之后,府學里頭放了假。 因為今年大雪封路,所以很多人都放棄了跋涉回家。 都是有秀才功名的文人雅士,在府學里又不用上課,后頭也不知道誰牽頭,他們中的一些人和本地一家詩社聯合辦了個詩會,邀請一眾頗有才名的書生出去賞雪作詩,互相交流。 翠微這邊,梅若初等人也收到了帖子。地點就定在城外的書香寺。 穆二胖第一次收到這種邀請,有些想去,而且那給翠微的帖子里頭,梅若初排第一,他排第二,兩人儼然就是旁人心里府學老生和新生的代表人物。 又怕去了之后,浪費一天的學習時間——畢竟府學里頭放了假,翠微這邊可沒放下,勞不語每天都領著他們上課的。 沈翠看出他的糾結,就鼓勵他道:“這種文人聚會我聽過,推了第一次,別人覺得沒面子,后頭就不會邀請你了,而且是詩會,你去看一看、聽一聽旁人怎么做詩,對你也有裨益。退一萬步說,就算沒學到什么,就當出去放松一日了。你們也就這二年能得這樣放松的機會了,明年開始就又該想著備考鄉試了?!?/br> 勞不語也贊成他們去,都是十幾歲的年紀的少年郎,哪有不愛玩的?為了走科舉的路子才強行壓抑自己的天性而已,而且這種詩會也不是純玩樂性質的。 于是詩會那日,沈翠和勞不語兩個放假,其他人則應邀去了城外的書香寺。 他們是一大早吃過早飯出發的,到達地點的時候,書香寺外已經人頭攢動。 不只是文人雅士,更也有一些普通百姓攜家眷一起來。 跟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書香寺的梅花一夜之間全開了。 時人娛樂少,今天冬天不方便出行,更是如此,因此到了這會兒便很多人過來賞梅了。 頗挨了一通擠,梅若初和穆二胖他們才找到了詩會所在的廂房。 廂房里也已經來了不少人,一部分是大家府學里頭的同窗,另一部分則是他們眼生的。 詩社的主人姓趙,這趙公子也就是本次詩會的主辦方了。 他看著二十出頭,很是長袖善舞,先是跟眾人互相見了禮,又帶著他們互相引薦認識。 “這位是梅若初梅兄,七歲就能成詩的神童,前頭因為一些意外才蹉跎了幾年,但府試、院試可是連中小二元,讓我說,梅公子的才學可不輸給京中那位?!?/br> “這位是穆兄弟,就更了不得了,京中那位是他的親大哥,他本人也是十三歲就已經連中‘小三元’,聽說十歲上頭才在家里開了蒙?!?/br> “這位沈兄,縣試案首,府試和院試都是第二,讓咱們穆兄弟壓了一頭卻心無芥蒂,跟穆兄弟好得像一個人似的,這般心胸委實世間難得?!?/br> “這兩位衛兄,同樣是一門雙杰……” 那趙公子一看就是十分重視翠微眾人的,把他們的背景打聽得一清二楚。 一番介紹下來,穆二胖他們身邊立刻多了許多人來攀談結交。 至于崔斐,趙公子說到他這里就有些含糊了。 畢竟憑良心說,崔斐本人的履歷跟其他人一比,并不沒有什么出挑之處。 崔斐成了被冷落的那個,但他也并不介意,只覺得與有榮焉。 但是穆二胖他們肯定不會放著他不管,就也很努力想把他帶入話題。 無奈旁人確實對他們幾人的興趣遠超崔斐,崔斐看他們為了照顧自己也是辛苦,就說想先去院子里看梅花。 對這種境況,趙公子本人也有些不好意思,就道:“一會兒咱們就要寫詩,崔兄先去看著感悟一番,回頭詩文上肯定能寫的更好?!?/br> 說著就派了一個小童陪著崔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