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經論道的太后 第56節
蘇澤眼眶一濕落下淚來,她就知道,皇后昨兒晚上有事瞞著她。 皇后終究還是為了她…… 方素白安慰她,別難過了,娘娘為咱們好,咱們更不該辜負她一番心意。如今咱們出了城,我都聽你的,你要去哪里咱們就去哪里,好不好? 蘇澤愣了一會兒,道,素白,我要去北疆,殿下在北疆呢,咱們去替娘娘看看他。 好! 話說,蘇澤走的那天晚上我便受了風寒,又加上宿醉,連著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 蘇澤走了我是傷心,但是日子還得過。 加上如今我身體大不如前不大能理事,因此一氣兒提拔了兩個女官,四個尚書。 這兩個女官分別是谷雨和白露。 她們原本就是蘇澤手下專司文書的宮女,這么多年跟著蘇澤辦事,想來也該有些本事。 皇帝知道我將蘇澤送出宮了也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默默的陪著我坐了一會兒,然后說,晚上會送我一件大禮。 我自己也不知,如今對我,還有什么算是大禮呢? 夜晚的時候,我正一個人坐在榻上披著衣服看書,忽然白露帶著一個宮女從外殿進來,眉眼喜慶道,娘娘,這是陛下從乾清宮給娘娘撥來伺候的宮女,叫圓子。說是長的有趣兒,盼著她能逗娘娘一笑。 我打眼一看,那女孩兒臉盤圓圓,眉眼彎彎,不是阿扎是誰? 這兩年沒見她,也不知是不是長開了,看著竟有些瘦了。 我抬手招呼她坐下吃糕點,她并不去,只依偎在我身邊問我,瞧著她瘦了沒,都是想我想的。 我笑了笑,摸了摸她依舊毛茸茸的腦袋。 心里暖暖的,皇帝竟然這般顧念我。 谷雨和白露雖不像蘇澤一般知曉我的心事。 但好在她們干練沉穩,辦事老成。四個尚書也各司其職,料理起事情來井然有序。 如此,哪怕蘇澤走了,哪怕我拖著病怏怏的身子,皇后殿該辦的,也依舊一件不落。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第十六章 文貞 日子晃晃悠悠的,一晃蘇澤走了都兩年了,也不知她如今在哪里快活呢。 娘娘,這是大殿下叫人送進來的冬蟲夏草和茯苓糕,說是高麗進貢的,給娘娘補身子使。白露捧著盒子給我看道。 我看著笑了笑,收著吧,跟他說,往后有了好東西不要總惦記著往我這里送,他自己東奔西跑的也要多補補才是。 是,娘娘。 阿扎從外面進來,順手從我床頭拿了一本書,歡喜道,娘娘,咱們今兒讀《左傳》桓公十四年。 我笑道好,讀吧。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無冰。夏五,鄭伯使其弟語來盟…… 聽著她略帶孩子氣的讀書聲氣兒,我就著窗外稀薄的陽光躺倒在妝蟒繡堆上小息。 阿扎的聲音還在繼續著,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秋七月,公至自伐鄭。冬,城向。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也許因了阿扎讀的內容正好是征戰之事,我的神思恍恍惚惚的,竟然夢見了一幕鮮血淋漓的戰亂之景。 仿佛是血紅色天空中盤旋著一只大鳥,鳥的眼中泣血,在天空中盤旋著發出陣陣悲鳴。 天空之下,滿地的尸體。鮮血流淌間染紅了大地。 士兵們拿著長矛和盾牌奮起拼殺,終究還是難以抵抗。 破碎的鎧甲,燃盡一半的篝火…… 有一個年輕人胸口插著一支長長的翎箭,他的臉上都是血污和泥土,我看不清他的模樣…… 我忽然覺得胸口一陣疼痛,竟然硬生生的疼醒了。 醒了之后胸口的疼痛也沒有減輕。 直至到了傍晚,竟愈演愈烈起來,我只好使了宮人去請太醫過來。 卻不想,那個專醫心肺的胡太醫卻不在。 反而來了個面生的年輕小太醫,他告訴我,胡太醫被派到北疆去了。 不止胡太醫,太醫院大半的太醫都走了,他們都被皇帝派去了北疆。 我心中惡寒,來不及穿外裳便一個人跌跌撞撞去了養心殿。 養心殿里,皇帝還在同大臣們議事,見了我來全都回避了,我看著皇帝的眼睛問他,陛下,北疆出了什么事? 皇帝先是將自己的披風給我披上,才道,子潤,你聽朕說。北疆出了戰事,此次、此次燦兒被韃靼浸了毒的響箭射中胸口,只怕…… 我聽著這話,仿若五雷轟頂一般。 他的話沒說完我便一口氣兒喘不上來,昏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感覺到有人在我腕上施針,我才悠悠醒轉。 皇帝在我的床邊握著我的手,他的眼眶發紅,叫著我的名字,子潤,子潤…… 我看著他虛弱道,陛下,北疆怎么樣了? 暫時還沒有消息。 我不語,流著淚望著床頂的織花帷幔,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今年九月,呼延臺吉集結許多部落沒日沒夜的猛攻居庸關,還弄了五百多人繞到我軍后方偷襲。 我軍抵擋不住,幸而漠北及時相助,才反敗為勝。 雖說戰況慘烈,但是此次韃靼也沒討到好處,聽說呼延臺吉被砍了左腿,已然不能再上戰場了…… 朝臣們都在討論若此次呼延因殘廢而被其他部落奪了王位,最可能上位的會是哪一個部落。 如果新的可汗上位,我朝是否該對之采取懷柔之策。 而我,我就是一個可憐的母親罷了,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日日抄寫經文,然后整日里跪在佛堂焚香禱告。 我祈求菩薩,我情愿自己折壽二十年來換取我兒此次平安度過劫難。 只要他活著回來,要我怎樣都好。 清晨,我看著銅鏡中的臉孔,皺紋叢生,鬢發衰白。 雙眼因為總是流淚而顯得渾濁無神。 人人都道蘇家庶女命好,一朝選在君王側,執掌后宮三十年。 我的確是命好,身為皇后。我是皇帝的原配嫡妻,沒有遇見過專寵跋扈的嬪妃,沒遇見冷硬薄情的皇帝。 早年間太后也喜歡我,我有兒有女,我是后宮之主,我母儀天下…… 可是我真的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 我沒有做過一件讓自己舒心的事…… 我一輩子賢惠謙和,面面俱到,我的女兒遠嫁漠北和親,我不能說一個不字。 我的兒子被流放到北疆在戰亂中生機渺茫,我除了拜佛什么都做不了。 什么后宮之主,我不過就是一介囚徒罷了。 臘月的時候,北疆傳來消息,說燦兒體內的毒性暫時得已壓制。 如今已能用些飯食了,我松了口氣,連忙讓人在京都里施粥散銀。 只是宋將軍還上書說,希望皇帝可以允準鄭燦回京調養,畢竟他如今身體虛弱,北疆實在氣候惡劣。 不想皇帝只派了使者前去慰問,授鄭燦駐邊統領少將軍一職當作勉勵,絲毫不提讓他回京的事。 無奈,我只好親自去養心殿求皇帝。 可是皇帝告訴我,燦兒現在不能回來,等到了時候自然下旨讓他回京。 我看著皇帝,突然開始憤恨起來。 我問他,何時才是時候,等他像榕哥兒一樣被一副棺槨抬回來的時候么? 皇帝不語。 我在他身邊跪下,流著淚道,陛下,你還有三個兒子,五個女兒??墒俏覜]有了,我的女兒和親到漠北,此生再也不能得見。只剩一個兒子如今中了劇毒生死難測。 臣妾真的不想白發人送黑發人啊,陛下…… 皇帝有些動容,卻不愿意再對我多說,只吩咐左右侍從將我送回皇后殿好好照顧。 后來的兩年里,皇帝還是依舊不肯下旨讓鄭燦回京,而我的日子里卻只剩下了擔憂和恐懼。 無邊無際的憂慮和擔心像山蠶一般吞噬著我的心脈和精力,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我甚至想著,若是我不在了,皇帝是否會下旨讓鄭燦回來奔喪? 景效四十一年 所幸,呼延自那一年被砍斷左腿便失了威信,后來又被自己的侄子殺死。 如今韃靼已成了兀良部當家了,兀良部為向中原示好,提供了燦兒毒箭上的解藥。 燦兒親自給我寫了信,說用了解藥身體已經大好,如今又能上練兵場了。 漠北和韃靼如今都同中原交好,近幾年估摸著不會再有戰事了。 我看到信后扯著嘴角笑了笑,我原本以為自己活不長了,卻沒想到竟然又熬過了一個冬天。 皇帝去年又病了,病的來勢洶洶,一個多月都沒有上朝。 所幸鄭煥在前頭總理著朝政,才不至于延誤軍機。 他病的時候我一直在身邊陪著,我不放心旁人,因此事事親力親為。 直到年關他大好了,我才搬回了皇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