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妃她不太想殉葬 第74節
“貧僧先告退了?!?/br> 凈塵踏出門去,國寺中少了平日往來祈福的香客,此刻格外安寧肅靜唯有飄落下的葉子落在地上發出微不可聞的聲響。 他嘆了口氣,默念了兩遍清心咒這才壓下內心的不安與煩悶。 當日貴妃娘娘雪夜上國寺求救,他顧及師父的話并沒有開門放人進來。 而一念之差,才招致今日這種種禍端。 到訪的客人是如何的狼子野心凈塵已經參破,憑著君王對娘娘的在乎,此人怎會輕易放過握在手里的質子。娘娘多少會受些苦楚。 凈塵回到自己的禪房,心卻總也靜不下來。 香爐中有檀香緲緲,落地如水。 他望著那煙,又想起永敘五十四年的那場荒謬的沖喜冥婚。 ——是國寺中人的一句話將本來置身事外的她牽扯進這渾水之中。 出家人本該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唯獨她,他們虧欠了太多。 這住持之位是當今圣上親口所賜,本意是嘉獎他的”識時務“。但“時務”二字猶如萬重枷鎖在身,時時刻刻提醒著他當日是如何冷眼旁觀著一切。在一墻之隔的地方眼睜睜看著她羊入虎口。 這住持的袈裟與禪杖就好像是明晃晃的嘲諷質詢,拷問著他用旁人的命運換來了什么。 凈塵嘆了口氣,“阿彌陀佛?!?/br> “國師大人?!?/br> 見到自己想見之人終于現身,太子眼中終于產生了一絲興味。 國師沒有居于上首,反而跪坐在了殿中的蒲團前,對著高大的神像拜了下去。 他并未回話,殿中只有他手中一串黑色紫檀玉做的珠子在碰撞中發出清脆的響聲。 太子見狀起身,猶豫片刻之后也跪坐在了國師身后的蒲團上。 “國師仁善,必見不得這天下疾苦?!?/br> 太子拜了下去,低聲說道。 國師半闔雙目,反問;“天下人何苦之有?” 齊塢生上位之路并不光彩,在位期間卻無大過而多恩澤。 百姓愛戴、臣子敬佩,何來疾苦一說? 太子微微一笑。 “卑賤之人魚目混珠,攀得本不屬于他的權勢富貴。天命不佑,德行大虧?!?/br> “若將錯就錯,上蒼只會降罪于齊國。置黎明百姓于水火?!?/br> 史書由贏家起草定論,真相與否并不重要。若是國師能助他一臂之力,有國師箴言,民心所向只不過是時間早晚。 國師手中的珠串慢慢轉動了一圈。 空曠的佛堂中傳來一聲輕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br> “上蒼可不會輕易降罪人間?!?/br> 他微微側頭轉身看向太子有些不虞的神色,慢條斯理地說:“恐怕到時兵變京城禍亂四方的,是太子殿下您……” 被點破意圖,太子卻并未發怒。 將話原封不動圓了回來:“國師仁善,怎會愿意見到這天下疾苦?” 國師嘆了口氣: “殿下此話,倒是有道理?!?/br> “不過……” 他話鋒一轉。要說這天下歸屬尚未定論,國寺更想隔岸觀火等一切塵埃落定。 “若殿下事成,國師會為您批命?!?/br> “說您真龍騰飛,理應為尊?!?/br> 國師雖然沒有立即答應,但是到底松了口——今日的目的達成了多半。 太子笑笑:“多謝國師大人?!?/br> 徐啟夏繃著勁,幾乎是將腳步聲壓到了最低。 旁人道圣上冷靜自持臨危不亂,幾乎是瞬間將局勢穩定了下來??墒切靻⑾男闹袩o比清楚朝中如今還能正常運作是眼前人熬了幾個夜的心血所保住的。 局勢平穩,所有人心中都踏實不少。 而圣上心中最隱秘的擔憂,那不能暴露于人前的軟肋……其實還尚未解決。 總領太監望著桌案后似乎在閉目養神的帝王,猶豫是否要將手中的東西送上前去。這信中內容就連他看了也于心不忍。 誰知就是這么一愣神,御座上的人已經睜開了雙目。 其中清明一片,眼底血紅。 “朕的好兄長說了什么?” 徐啟夏啞了一瞬,知道什么都瞞不過陛下,只能親自將手中的東西呈上。 烏木制成的托盤中靜靜擺了兩件物品, 一封信, 和一只素雅的金釵。 第83章 讓徐啟夏如此膽戰心驚的原因并非是亂臣賊子在這其中說了什么聳人聽聞的話。 恰恰相反,這封信是由那被叛匪擄走、杳無音訊的司制大人親筆所寫。 這長達三頁的信中洋洋灑灑從永敘五十四年晚春的相遇,寫到了九月醉酒,又從臘月離別寫到了永敘五十八年的兵變。 齊塢生從未見過她寫這樣長的內容。 不過他也從聽她說過這樣大段的話。 她永遠都是含蓄的、神秘的,讓人捉摸不透想法。 這封信的內容涵蓋了他記得的事情,也向他展示了很多他并不知道的事。 就是這樣一封平淡無奇的信卻讓徐啟夏出了一身的冷汗。 只因他想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樣的境地才會讓娘娘在如此危急的關頭留下這樣的剖白。 ……難不成她已心存死志? 徐啟夏的猜測并非毫無道理,任何人讀到這樣的信都會心中惴惴不安。齊塢生捏著信紙,手上青筋都在暴起。 只是讀到后面,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帝王的神色漸漸平復,只是緊皺的眉宇間又透露出他的沉思。 「若能回到永敘五十四年,我恐怕會同意兄長荒誕的想法。 懸印門前,出逃京外。這樣一切都不會改變?!?/br> 「一別兩寬,此生不復相見?!?/br> 她結尾的書寫龍飛鳳舞,似乎真的將這御座上的人恨到了極致。以至于她唯一留下的筆墨反而要和他恩斷義絕。 可是帝王卻并未慌亂,反而因著這句“回到永敘五十四年”而更加確定了心中的某一個想法。 他將信紙翻到最初的那頁,從“永敘五十四”開始重新掃讀,在讀的同時順手將這信中所有出現的時間和數字謄抄下來。 五十四、三 九、十二 五、三十一 …… 看著整整十幾組的暗語,他深吸一口氣:“傳秋翰?!?/br> 一連熬了多日,青年官員已經是rou眼可見的疲憊。 他的下巴因為疏于打理而長出了淡青色的胡茬,眼底的青黑和鬢邊的白發昭示了他所受的煎熬。 meimei消失的每一日都讓他在噩夢中驚醒。 夢中她渾身是血,趴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卻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看著她流盡了最后一滴淚。 午夜夢醒時分,他不停地質問著自己,為什么當年沒有帶著她離開京城。 哪怕亡命天涯也好過這些年受的委屈辛苦。 受到帝王傳召,秋翰神色卻不見好轉。 只是陰沉著臉行了跪拜大禮:“陛下召臣來可是有事?” 君王這些日子排查叛匪,穩定朝綱,行事間果斷狠辣絲毫不顧及秋儀還在太子的手中。秋翰已經斷定君王薄情,不抱希望。 秋翰冷淡的神色自然全被帝王盡收眼底。 曾經住在永寧殿的時候,秋娘娘曾跟他說她羨慕自己單純愚忠的兄長。因為行事磊落坦蕩,所以才能夠敢愛敢恨。 他從前不解,如今全然明白了娘娘當時的心境。 娘娘出事,他若是自亂了陣腳只會讓那些人繼續傷害她。 越是克制、越是冷淡、越是假裝不在乎才會保娘娘平安。 但是秋翰什么都不用顧及,他可以盡情的擔憂和憤怒,因為他不知其中博弈兇險。 思及此,他擺手。 徐啟夏上前將桌前的紙遞給了秋翰。 “從前娘娘的錦緞中用缺針短針的數量傳遞消息,想必當年的功夫秋大人并未忘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