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同人)紅樓之仙路 第169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囤滿物資帶全家打怪種田、破繭、我換攻后他瘋了[娛樂圈]、雙O互換人生了!、全職藝術家、穿成血族大佬的沙雕白月光、重回1992年、林記串串香[九零]、東廠小飯堂(美食)、我同夫君琴瑟和鳴
哎呦,看來昨兒晚上那么多的精華,算是白喂你了。 好像欺負人欺負上癮了,柳尨追著黛玉出去,走了一路,像個天真頑劣的熊孩子,走在黛玉左邊,趁黛玉不注意,伸長胳膊拍一拍黛玉的右肩膀。見黛玉下意識的朝右面看過去時,又火速的拉拉黛玉左耳朵......氣得黛玉火氣蹭蹭的往上漲。 礙于在趙家,仍是一副敢怒不敢言的樣子。 柳尨和黛玉一路行來的小動作都被府里的下人看在眼里,早有腳程快的丫頭去給趙老太太報信了。 趙老太太一怔,然后笑著搖頭罵了一句‘胡鬧’,便繼續笑呵呵的和趙家其他人一起等在正堂了。 趙老爺子和趙老太太一左一右坐在上首。趙大老爺帶著大太太和趙英夫婦坐在左邊那一排椅子上,趙二老爺帶著臉色并不怎么好的夏佳郡主坐在對面。 大房的趙茹和謝三郎在任上,如今又有了身孕,便沒有回來。二房的趙倉因他身上兩種難纏的病最近又反復復發了,如今只在家里養病。而趙芙,一入深宮便斷了消息,如今仍是生死未知的狀態。所以二房便只有二老爺和夏佳郡主來了。 因三房沒有長輩,敬茶什么的,仍是敬給趙老太爺和老太太。等敬完茶,再與趙家兩房行家禮。 因柳尨是過繼出去的,所以夏佳郡主就算是想要為難黛玉,都名不正言不順。更何況,這樣的日子,無論是柳尨還是黛玉也都不可能叫她有發揮的機會。 她要是真的不管不顧,朱珠就會按著早前黛玉想到的計劃來個附身。 然后用夏佳郡主的身體對著新婚小倆口來個又跪又磕頭的懺悔。 就不信來上這么一出,她還能破壞黛玉行家禮。 哼~ 敬茶,聽長輩訓話,然后行家禮,彼此送禮,之后便是用早膳。 規矩套著規矩,沒丁點新意變化。 趙家往日都是各房分別用膳,或是二老帶著柳尨用。今日這樣的日子則所有人按男女分席的規矩,用屏風隔著開了兩席。 趙老太爺帶著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坐在屏風外,趙老太太帶著兩個兒媳婦和兩個孫媳婦坐在屏風里。 總過才十口人,卻要分兩桌,黛玉悄悄的在心里做了個鬼臉,便看著趙英媳婦行事了。 她若是立規矩,給頭頂兩代婆婆夾菜侍膳,那她就跟著做。反之,亦然。 反正裝樣子,也裝不了幾天,黛玉覺得她還是能勝任的。 好在趙家并沒有叫媳婦立規矩侍膳的習慣,黛玉便只在趙英媳婦下首坐了。 左邊是英大奶奶,右邊便是一臉陰沉的夏佳郡主。 剛剛見禮的時候,夏佳郡主表現的很沉默。沒出丁點幺蛾子,這叫黛玉一陣失落。這會兒用早膳,這位也沒做什么。于是黛玉不失澆了,她改狐疑了。 莫不是這位要放什么大招? 夏佳郡主確實準備放大招了,只不是現在。 不過無論她做什么,成功率并不高就是了。 ...... 用過早膳,又去了祠堂,拜了祖先上了族譜,黛玉正式成為趙林氏(找零食)。 趙家沒有榮國府那么多的是非,趙老太太也不是賈母老糊涂的人,大太太對黛玉這個侄兒媳婦更是寬和,英大奶奶也表現出了長嫂的氣度。 至于夏佳郡主,這頓早膳一用完,就被趙老太太打發走了。 英大奶奶已經開始管家了,趙家人口簡單,但要忙的事也不少。大太太倒是放權的痛快,不過日常往來應酬也不少。 因此能陪在趙老太太身邊的就是正在休婚假還未赴任的柳尨和黛玉。 趙老太太信佛,這兩年尤為虔誠。黛玉投其所好的與趙老太太說些佛家典故,好人有好報的話題。然后陪著話話當年,再打上幾把牌,這一天也就過去了。 三朝回門,隆重也熱鬧。期間賈敏和林如海都抽空問了一回黛玉在趙家過得順不順心,有沒有受到欺負。 他們問了黛玉,又問了朱珠,風鈴和管事嬤嬤。 朱珠說樣樣都好,風鈴則從成親當天開始說起,一直說到今日回門,大事小事,事無巨細。管事嬤嬤則是重點說了所有人對黛玉的態度和黛玉和柳尨小倆口的相處。 林如海和賈敏聽了一回,提了幾天的心終于放下了一半。 至于為什么是一半,只能用‘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這句話來形容了。 回門后,又在京城住了幾天,黛玉和柳尨便收拾行李去了瓦縣。 瓦縣離京城不遠,快馬一天也能走上兩個來回,因此趙家人并未覺得此去經年不見,如何舍不得。 不但沒有舍不得,趙老太爺和趙老太太還應了黛玉的邀請過陣子等黛玉他們安頓好了,便去小住一段日子。 就當去城外莊子渡假了。 ...... 婚后的生活,溫馨而又平淡。柳尨是條強勢的蛟,很多事情還沒到黛玉跟前呢,就被柳尨解決了。 黛玉除了愿意動的時候出去參加個花會宴會應酬兼解悶外,跟未出閣時的生活是一樣的。 到了瓦縣,柳尨也真的按著黛玉的想法,沒叫衙門里那些作jian犯科的犯人天天坐吃等死,全都拉了出去給黛玉修路。 一條平坦的石頭官道不出兩月便修好了。 修好了這條路,黛玉回通州便方便多了。就連趙家二老來溜達都比之前勤了。 這條官道的兩側還修了擋毒曬遮雨雪的長廊,左右間錯著修了一路后,柳尨竟然還在全縣里招了一批老弱病殘和小乞兒在那條長廊上做生意。 生意的本錢由縣衙出資借與那些人,之后由這些做生意的人定期分期還銀。 賣茶水,賣果子,或是賣包子,零嘴,茶葉蛋,總之就是將這條長廊做成了一處市場。方便了往返的黛玉和路人,也給了一些人一條生路。 雖然初衷是為了黛玉的想法,但卻成了惠民的一項政績。 和黛玉這邊無波無瀾的生活相比,又一次懷了身孕的迎春,一下子就成了滿后宮的焦點。 宮中眾人皆知道,若無例外,迎春腹中的孩子仍是交給唐瑯撫養。但宮里無子的女人們卻開始積極策劃各種例外。 都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面對成了精的螳螂時,除非黃雀也成精了,否則沒人能在她這里撿漏。 其實旁的也罷了,最讓后宮妃嬪迷茫的是無論是什么樣的栽臟陷害,事后永遠都找不到尸體,然后死者的衣服首飾又會出現在她們的床上...... ╮(╯▽╰)╭ 隨著時間的推移,榮慶帝所有的帝王病都一點一點的長了出來。 疑心重的榮慶帝防著這個,猜測著那個,唯一不變的卻是從未疑心過迎春。 迎春一直是個嬪,哪怕這一生她沒少未榮慶帝生孩子。 迎春也從未想過成為一宮主位,升妃升貴妃哪怕是皇貴妃。 她就守在她精致小巧的瑤嵐殿,守在榮慶帝給她畫出來的圈里,守在唐瑯的保護范圍里。 一生無風無浪,一生不爭不搶。 不過迎春的孩子們有貴妃養母,也不比旁的皇子皇女身份低,更何況子以母貴,他們倒是極得榮慶帝喜愛。 榮慶帝壽數不短,公主也罷,皇子也好。將來如何,如今尚且不知。但想來絕不會差就是了。 至于榮國府和元春,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第135章 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無論過去多久都不會真的消失。 結過的仇,害過的命, 不可能就真的會水過無痕, 一了白了。 三千兩銀子逼死一對小兒女, 也許為了攀附高親的人家只會自認倒霉, 可認死理的人家突然沒了親生骨rou,又怎么會忘記這種殺子之仇。 總要討回來的。 王夫人小辮子一抓一大把,她又愛財, 不該管的事又何止那三千兩銀子呀。 包攬訴訟, 放利子銀,謀害長嫂長房嫡子......一樁樁一件件,在有心算無心的情況下, 證據收的那叫一個齊全。 當然, 這所謂的證據里自然也有一些‘默認兩可’的證人和證據。 但真真假假的摻和在一起,誰又會在墻倒眾人推的情況下為王夫人做證呢? 沒有,一個都沒有。 元春在迎春再次懷孕,并且聽說是皇子后, 便一門心思的朝唐瑯下手了。 她以為沒了唐瑯,迎春孩子的撫養權就會落到她手里??上狃B權不是問題, 有問題的是救駕有功的唐貴妃, 真特么是個狠角色。 那些想要陷害唐瑯的后宮女人們是rou包子打狗,收到的都是死者的衣物。而元春收到的禮物則更加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唐瑯餓了自己幾頓, 然后將在后宮里收集到的所有尸體全都趁夜丟到元春的床上。 沒辦法尸體太多了, 元春的床榻還是小了些, 于是唐瑯又疊了幾個羅漢才放得下。 被圍在中間的元春早上一起床,那刺激**的滋味就別提了。 當場就嚇病了。 唐瑯可能想用元春來個殺雞警猴吧,之后的一段日子,元春還沒病好向人解釋清楚那一床的尸體是怎么回事時,又陸續得了幾回尸體陪床侍寢。 好好的一個賢德妃沒出兩個月直接嚇瘋了。 她這一瘋,不要緊,直接叫王夫人沒了仗勢的倚靠。本就因為當初牢房里的那點‘風流韻事’被關了小佛堂,如今直接被人用證據確鑿給放了出來。 自打那年王夫人的風流韻事被曝光出來后,榮國府正經熱鬧了一些日子。 大太太邢氏那幾天都多照了好幾遍鏡子。 (→_→) 王夫人這個管家太太慘淡收場后,賈母為了壓制大房仍沒叫大太太管家,思來想去,便叫探春和李紈將這個家管了起來。 自家婆婆出了那樣的事,做為守節的寡婦就更忌諱和避嫌了。于是李紈只管了兩天家,就又叫賈蘭裝病了。 之后推了管家的差事,專心照顧賈蘭。賈蘭病好后,李紈便只在房里作針線,又以寶玉年紀大了,叔嫂要避嫌為由,連去給老太太請安的次數都越發的少了。 王夫人不出門,賈母和寶玉卻是要出門的,于是探春每天早上的小課堂一直風雨無阻的辦著。 早上教上兩個時辰的書,剩下的時間再管管家,探春一天到晚忙的連練字的時間都沒了。 如今王夫人這些年干的缺德事都發了出來,探春到是不用再忙了。 再一次衙門口故地重游,王夫人在那般證據下徹底沒了翻身的希望。 賈政縱妻如廝逃不了罪責,不但如此王夫人還用了榮國府和賈赦的名帖辦各種事,所以榮國府這塊牌子也蒙了塵不說,賈赦也是再劫難逃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