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同人)紅樓之仙路 第164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囤滿物資帶全家打怪種田、破繭、我換攻后他瘋了[娛樂圈]、雙O互換人生了!、全職藝術家、穿成血族大佬的沙雕白月光、重回1992年、林記串串香[九零]、東廠小飯堂(美食)、我同夫君琴瑟和鳴
“只千萬別仗著當初那點交情就胡亂求人才好?!鳖D了頓,賈敏又是一嘆,“她在宮里想必也未必事事如意。對了,這事萬不可叫旁人知曉。尤其是,” 尤其是什么,賈敏沒說出來。但黛玉和林如海卻心知肚明。 唐貴妃管著迎春,養著小公主,林家與唐貴妃有交情的事情自然是不能叫榮國府的人知曉,不然又得憑添事端。 “娘也太小瞧人了,若不是今天說起了嬤嬤的事,您看我何曾對人說起過?” 也就是黛玉自小沒像旁的大家小姐被圈在家里,時常出府閑逛。不然她和唐瑯認識的理由還真的站不住腳。 林如海和賈敏點頭,也沒再叮囑黛玉什么。 嬤嬤的事情說完了,賈敏又說起了陪嫁莊子的事。 林如海的意思是他就這兩個孩子,多給黛玉陪嫁一些也使得。黛玉對那些也實在是不怎么上心,于是這爺倆都將這事交給賈敏定奪。 反正不生氣的時候賈敏是個合格的親娘。 (→_→) 黛玉和林如海用信任的眼光就嫁妝這事都推給賈敏后,林如海又帶著黛玉去搗騰一些所謂的精致的淘氣。 哦不,是雅事。 林家是讀書人家,趙家也是書香門第。 讀書人都喜歡一些雅事,林如海想趁著黛玉沒出嫁的時候多培養黛玉一些這方面的愛好和才能。 像是自己弄個筆墨紙硯,再或是刻個章,弄個奇石盆景,做個扇面什么的。 真正的讀書人,可不是光讀書的事。 光讀書,那是書呆子。君子六藝,琴棋書畫,哪樣都不能不涉獵。 于是拋開正在俗著的賈敏,爺倆叫丫頭送了分茶的茶具過來。 分茶又叫水丹青,就是用茶水來作畫的意思。始于唐朝,興于宋代。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正是林如海最喜愛的一本書。 林如海將這本《大觀茶論》給了黛玉,爺倆分坐案幾兩邊,玩的可有意趣。 賈敏將單子遞給一旁的丫頭,叫她按著單子列出來的莊子和鋪子找地契,然后拿著原契去官府辦過戶后,便走到林家父女身邊,不遠不近的坐在那里笑看著。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晚安~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人生無處不青山、snowdancer 10瓶;西風獨自涼 5瓶;宛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30章 賈敏也會分茶, 也是成親后跟林如海學的。 勛貴人家和真正的書香人家還是有差距的。 真正的貴族, 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詩書。從開國封爵算起, 林如海也已經是第五代了。所以林如海閑時將這些雅事教給賈敏綽綽有余。 爆發戶一般的榮國府跟林家一比,就真的差了一段底蘊。 十幾歲出嫁, 娘家教上一部分,剩下的一切習慣和手段大多都是婆婆言傳身教以及婆家行事方式的潛移默化。所以隨著時間流逝,賈敏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和處置手段都已經跟榮國府大相徑庭了。 想到榮國府里的那些事和老太太那些誅心的算計,賈敏的心再次冷硬了下來。她...沒有娘家。 深吸一口氣, 賈敏歪著頭看著學著學著就耍賴的黛玉, 莞爾一笑。 罷了,難得時光閑散,歲月無爭, 何必總讓那些事情影響心情呢。 . 全國泰半的的稅銀和地方進貢的貢品都要從通州進京都, 所以重陽節一過, 轉運使衙門又忙了起來。 林如海在家沒閑兩天就又不著家了,不過哪怕他出門辦公,也記得給黛玉置辦一些嫁妝。 遇到孤本, 古董, 一些珍貴擺件, 也都叫人打包給黛玉送回來?;蛘喵煊褓p玩,或叫賈敏放到嫁妝里。 黛玉的待嫁日子過得仍是沒什么起伏,有一針沒一線的繡著嫁妝。有送進來的賞花帖子什么的, 不到黛玉手里都被賈敏攔了下來。 賈敏也不怎么出門去,尤其是入秋后太上皇的身體突然急速敗落下來后。京城和通州的氣氛都變得緊張和冷凝了起來。 這個時候,有心賭一把的,都暗戳戳的干了要命的勾當。沒那個心思,只想安穩度日的,則都夾著尾巴縮了起來。 林家這里,林如海和賈敏早就沒了更上一層樓的雄心壯志,倆口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的庇護兒女。 尤其是賈敏,她太知道有父母在的娘家和沒有父母的娘家是不一樣的。 柳尨那邊到是受到了一波隱晦的拉攏,不過柳尨是什么人,他還能明知道前面有坑就還往里面跳? 榮慶帝的帝位也許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沒那么穩,但在知道了連榮慶帝能活多少年的妖精這里,卻是沒有任何需要質疑的地方。 柳尨用他開了外掛的人生走著他的仕途。在自己規避風險的同時,也提醒趙英父子注意腳下的雷。 趙家真不希望什么從龍之功。 早前在殿試的時候,柳尨提及的那個成立六水部的事情,因最近太上皇病重,無心朝事,也不跟榮慶帝叫板了后,也被榮慶帝提上了日程。 成立水部,其實是觸動了朝里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贊同者少,反對者多。 當皇帝的就有一種執拗和執著,越是有人反對,就越是想要做。就連腦袋有坑的建文帝都能一條道跑到黑,更何況榮慶帝這種的了。 榮慶帝也是個心黑手狠的,他直接拿成立水部為鉺,以重用拉攏為由推著一幫之前隱約站隊,如今又似墻頭草的朝臣的頭陣為他沖鋒陷陣。 成立水部雖然是柳尨提出來的,但柳尨卻不會做那個出頭的椽子,暗搓搓的坑人才是他最喜歡干的事。 于是在榮慶帝見柳尨的時候,柳尨直接擺出一副年輕人沒辦差經驗的樣子出來,倒叫榮慶帝不敢直接將這么件事交給柳尨了。 不及弱冠的少年狀元,還需要歷練和學習吶。 ╮(╯▽╰)╭ 就在大事磨擦,小事不斷的情況下,太上皇在這一年的冬日駕崩了。 知道太上皇駕崩的消息時,賈敏雙手合一的念了一聲‘阿彌陀佛’。 這老不死的,終于咽氣了。 為啥這么說呢。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也不能長時間的天有二日,國有二君呀。 在賈敏和很多人的眼里,太上皇多活一天,很多事情就有可能會發生。 如今太上皇駕崩了,他們也不用再受夾板氣,天天擔心順姑情逆嫂意的。更不用時刻害怕成為這一場皇權謀算中的犧牲品。 再一個,賈敏對于太上皇在這個時候駕崩,還挺高興的。抿唇心忖了一句‘不愧是太上皇,連死都會挑時間’。 太上皇駕崩,凡誥命等皆要入朝隨班按爵守制。凡有爵之家,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庶民三月不得婚嫁。 林趙兩家是沒有爵位,但卻都有誥命。好在林如海非京官,賈敏不需要像京城里那些誥命大冬天的去隨班守制。 遭罪著呢。 官宦人家不算庶民,所以哪怕沒有爵位也得遵守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這一條。 一年內不得筵宴音樂,也就是這一年不能辦婚宴喜事。 正好在黛玉備嫁的時候,而不是定了成親的日子和成親以后備孕的時候。 不然,多耽誤正事。 (→_→) 好吧,這想法很賈敏。 但不得不說,太上皇死在這個時候,確實不會耽誤黛玉什么事。 就是宮里那些今年新進宮的美人們要哭倒長城了。 太上皇駕崩后,榮慶帝為了刷一波好感,主動要求按制守三年孝。 新鮮的美人,過上三年還怎么新鮮得起來? 三年后說不定又要選秀,介時還得有一批比她們還要新鮮水嫩的妹子們進宮來。想一想,連跟太上皇一起去了的心都有了。 大臣們都不同意榮慶帝要為太上皇守三年孝的事,覺得天子以月帶年守上三個月便足見孝心。然榮慶帝都不這么想。 孝道大于天的時代,他在孝道上給自己貼上一層金光,絕對有百利而無一害。尤其是這兩年被太上皇偏寵過的兒子們也得跟他一樣守孝。 大兄弟們,都給咱老子守孝去吧。 朕有朝政不能離宮,你們就結伴去皇陵守上三年唄。 至于你們的兒子,朕的那些大侄子,朕準備將宮中的皇子所收拾出來,接到宮里和朕的兒子一起給咱老子守孝抄經書。 放心,絕對一視同仁。 早晚抄經書,然后白天跟著皇子在宮里書房上課。朕保證就算是再忙,也會每天都檢查他們的課業和經書噠。 (ˉ▽ ̄~) 總之一句話,榮慶帝拿著守孝和孝道當武器,給他的那些兄弟們來了套組合拳。 要是連給親老子守孝都不想過,那你特么還有什么理由和資格跟朕搶皇位。 太上皇一死,榮慶帝就來了這么一手。諸王氣得咬牙切齒,卻因為榮慶帝下手太快,不得不受磨搓。 除此之外,榮慶帝還聽了某人的建議,準備在三年后將太上皇后宮的那些有子有女的太妃們放出宮和兒女團聚的。 理由則是什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當然了,榮慶帝也說了,給這些太妃養老本是他的責任。因此哪怕是這些太妃出宮了,太妃們的一切份例都由宮里出。 在本朝皇帝死后,為了不傳出新帝和太妃們的某些流言蜚語。太妃們一般都要送到洛陽行宮養老。 如今榮慶帝將無子太妃們送到洛陽行宮,將那些有子有女的太妃和諸王爺的兒子們都留在京城宮里,不得不說,這也是種手段。 榮慶帝明晃晃的告訴那些皇子王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敢扎翅就別怪兄弟我大義滅親了。 榮慶帝的動作太快,圣旨又發的及時,打了他兄弟們一個措手不及。也讓這些人不得不按著榮慶帝的意思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