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同人)紅樓之仙路 第106節
書迷正在閱讀:末世:囤滿物資帶全家打怪種田、破繭、我換攻后他瘋了[娛樂圈]、雙O互換人生了!、全職藝術家、穿成血族大佬的沙雕白月光、重回1992年、林記串串香[九零]、東廠小飯堂(美食)、我同夫君琴瑟和鳴
那丫頭聞言,不敢抬頭看賈母的臉色。見賈母沒有旁的話再說了,輕輕的退了出去。 這話一到寧國府,賈家的幾位族老的臉色就鐵青了一片。他們這些族老在族里極有話語權,有時宗族的力量都凌駕于朝中律法之下。 不過那是對待普通族人的,對上賈母這樣身有誥命的超品國公夫人,到底氣弱。 再一個,強龍不壓地頭蛇,他們在金陵如何有影響力,有話語權,也不代表到了京城,到了榮國府就真的不會在得罪了賈母的情況下不被榮國府的下人打斷腿。 就以賈母殺伐狠厲的心性,族老們真擔心這會兒將賈母得罪狠了,回頭回金陵的時候,船會被人鑿沉了。 于是幾位族老互視一眼,心里都明白彼此的顧忌。想著再等等,等到朝.廷有動作了再出手也不遲。 掃視了一眼寧國府,族老們又覺得到時候他們還可以借一借寧國府的勢力。不過轉念想到寧國府的那位蓉大奶奶的身世,這些族老們又郁悶了。 那位也不是個能得罪得起的。 ╮(╯▽╰)╭ 榮國府亂成這樣,朱珠和唐瑯的那些‘同族’小伙伴也時不時的傳消息給她們。 在得到消息后,兩人誰都沒將榮國府里的事情當回事。和黛玉坐著聊天的時候,還將這些事說給黛玉聽。 黛玉垂下眼,看著窗外的小雪人,心里又開始轉著各種折騰人的小主意。 賈母這偏心眼的娘,最終偏到了肋巴扇上??蓱z在這場博弈中,最倒霉無辜的就是二姑娘迎春了。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她從與不人為惡,沒想到卻因為親祖母算計他老子,最終讓她成了那個傳言里的皇妃,皇后以及未來皇帝的親生母親。 榮國府這樣,本就沒有人會上門提親。這消息一傳出去,怕是賈赦再想拿迎春抵債都沒人會收了。 那可是皇家的女人...... (→_→) 宮里那份請罪折子還沒有著落,但流言卻傳得沸沸揚揚。一如原著中林meimei帶著林家大批財產在榮國府里打秋風一樣,府里府外,街邊巷口無人不知。 迎春聽到這個消息時一臉詫異,當天的事情明明是二叔而是父親,被提起的女人明明是元大jiejie而不是她呀。 轉眼間迎春便明白了這里面的事,只是她生性懦弱,此時遇著事了更是不知所措。 不知道要怎么辦了,她就想去找老太太,可剛起身又想到老太太自來就偏心二房,找了...也沒用。 于是迎春在沉默了半晌后,回來坐到書案后,拿起‘太上感應篇’繼續讀了起來。見她這般,急得司棋等丫頭直在屋里跺腳。 . 回通州已經兩三天了,黛玉正窩在房間里裝病呢,聽到這個消息時,黛玉便覺得她其實還可以再做點什么噠。 幫黛玉裝病的大夫是林如海上次‘生病’時收買的那個,藥自然也是林如海的人負責換的。 爺倆個跟賈敏打對抗都打出經驗了,這會子賈敏明顯對榮國府失望,再不肯將榮國府當娘家了,但她對黛玉的能折騰還是極為不滿的。 榮國府不著調,也不是你這么折騰的理由。 當著那么多人的面來這么一套,不管什么理由,雖然維護了家里,可名聲還有嗎? 一傳十,十傳百,將來誰還會上門提親呀? 賈敏想著黛玉過完年就八歲了,這性子再扭不過來,就真的來不及了。 于是著人纏了十來個雞毛撣子,就準備對著黛玉動點真章的。 小棒叫,大棒跑。 雞毛撣子沒打在身上呢,黛玉都能用最疼痛的聲音叫得滿府皆知,仿佛賈敏真是個后媽,正在虐待元配生的孩子。再加上賈敏之前在榮國府大戰二王時傳回來的神奇色彩的傳言,眾人更能理解黛玉為什么叫的那么凄厲了。 其實,這要是真打在身上了,黛玉能站在那里挨打? 她早跑沒影了。 林如海也不知道是心疼媳婦,還是心疼閨女,他想著大冬天的,還是別折騰了,再折騰出一身病來,豈不難過。 于是林如海善解人意的用他的方式悄悄的將這場母女對決用另一種方式化解了。 好在這會子賈敏還不知道真相呢,不然...這爺倆非得被狂怒的賈敏拎著雞毛撣子追出十里地去不可。 (→_→) 作者有話要說: 大家晚安~ .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千山雪寂 5瓶;天晴無雨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85章 熊孩子不聽話腫么破? 曰:那是打的少。 賈敏也是這么想的, 所以雞毛撣子這種‘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的道具都準備了一打還有余。 看著那成打的雞毛撣子, 賈敏抬頭看向天空, 握拳, 教不好閨女,往后余生頓頓吃雞。 ╮(╯▽╰)╭ 只是面對黛玉這么個愁人的閨女,賈敏就算拿出了十二萬分的耐心, 也得敗北在林如海時不時的護犢子上。 一時間, 叫賈敏挫敗不已。 她就想不明白了,這么個劣性的丫頭到底是隨了誰? “夫人自謙了。夫人出自勛貴之家,祖上更是跟著太.祖打天下的開國功臣。岳父領兵作戰, 幾無敗跡。用兵詭才,奇謀百出。不似我林家, 全是文弱書生,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玉兒在讀書上的天賦想必是隨了林家。其他的...都道‘鄒鳳清于老鳳聲’, 咱們玉兒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實乃夫人之功矣?!?/br> 賈敏看著面前的雞毛撣子,抬頭對著林如海冷笑。 這特么也是人話? 合著那死丫頭所有不好的地方都是隨了她唄? 賈敏房間里有兩個大插瓶, 里面喪心病狂的各插了數支雞毛撣子。如今聽到林如海這話, 賈敏心里都在瘋狂的叫囂著要將給黛玉準備的兩大插瓶送林如海一個。 就是因為有這種敗家老爺們在, 才害得她閨女養歪了性子。 這一刻賈敏突然覺得那句‘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話特別的正確。 若她沒讀那么多年的書,這會兒一定要學學那市井潑婦對著面前的男人做點什么。 哼,恨不大巴掌扇飛他丫的。 深吸一口氣, 賈敏努力讓自己心平氣和的去跟林如海講道理。 您那閨女膽大包天,再沒她不敢干的事了?,F在不管教起來,將來指不定哪天就將天給捅出個窟窿。那時你是能學女媧補天,還是能學盤古頂門柱? 你能嗎?能嗎? 既然不能,還不給我靠邊站著去。 林如海摸摸鼻子,想說一聲他閨女還小呢,何至于。 可轉念又一想,這理由他媳婦估計也接受不了。于是垂下眼,長嘆了一口氣,用一種特別擔憂感慨的語氣說道,“兒活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夫人用心良苦,為夫自愧不如?!崩Z敏坐下,又親自給賈敏倒了杯茶,準備拿出當年殿試的拼勁忽悠自家臨近暴炸邊緣的媳婦。 “夫人擔心玉兒的性子不容于夫家?!币娰Z敏似要說話,林如海伸手向下壓了壓,“我明白夫人的意思,你是擔心玉兒將來嫁不出去?!?/br> 賈敏點頭,覺得她男人總算說了句人話。 “夫人所慮,正是為夫所憂。生而為女,百年喜樂由他人。短短十幾年承歡膝下,如珠似寶的嬌養長大,一朝出嫁,悲歡喜樂盡是牽掛。父母之愛,則愛之深遠。如今嚴加管束,也是夫人一片慈母之心......舊年常聽你提起大舅兄亡妻張氏如何人品,恨惜年早逝?!鳖D了頓,林如海見賈敏臉色變了,心里一笑又繼續說道,“婆母不慈,妯娌藏jian,或小姑難纏,夫君寵妾滅妻,子女由著長輩抱養教養欠虧,家下人再奴在欺主......這一生又如何能展顏?” 賈敏:“......”表說的那么嚇人好伐? “繁哥兒比玉兒小了六歲上下,自來科舉最是熬人,玉兒出嫁時,繁哥兒能以秀才之身送長姐出閣已然是大幸。如今時局不定,為夫才僥幸為官通州,也讓夫人能?;啬锛?。他日玉兒出嫁,若我與女婿兩地為官,豈不是經年不得見,音信迢迢?” 以林家的家世,林如海自認不會給閨女選個白衣為婿。而有功名的女婿,外放做官是必然的。 除非選個翰林院,研究學問死讀書的。 只翰林院雖然清貴,倒是適應靜得下心來的四丫頭,卻未必適合他們家性子跳脫的黛玉。 . 賈敏當初在京城成親,可成親沒多久不是隨著林如海處放為官就是陪他回姑蘇丁憂,出嫁那么多年,回娘家見娘家人的次數屈指可數。賈敏想到這里,就開始舍不得黛玉了。 再打再罵,再氣急的咆哮,那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rou。 半晌,賈敏抬頭眼神灼灼的看林如海,“那你還不嫁了?”若林如海敢點頭,賈敏估計真的會放下所有的規矩體統,讓林如海知道知道雞毛撣子為啥用的那么順手。 “這正是為夫所憂之事。嫁,舍不得。你我夫妻已有了春秋,就怕他日連最后一面也見不著。然而不嫁,這世間又有多少好兒郎寧愿舍去功名甘心入贅?!迸呐馁Z敏的手,林如海一臉深思的總結道,“為夫年過半百,此心唯愿一家人能夠長長久久的不分離?!?/br> 有什么辦法能夠長長久久的不分離呢? 除了女婿永遠不出京城,他們林家也一直在京城居住。只這樣可能嗎? 而永遠不出京城的...除了皇帝就是宗室。只他們家這條件,賈敏抬頭看林如海,你到是真敢想。 何止敢想呀,林如海的意思是只要他閨女大面上的規矩沒問題,出門在外裝一裝,嫁出去了,也退不了貨了。 (→_→) “姑娘家家的,還是厲害些好,咱們父母終不能陪她一輩子。性子厲害些,她不會被人欺凌,你我也能放心。待出嫁時,多陪些嫁妝,再多安排些應手的下人。家世不用太高,略低一些也無妨。對了,我恍惚聽說賈家的二姑娘不大好了?”林如海放在賈家的人還時不時的傳出消息來。如今賈家的情況,林如海是看了都嫌鬧心。 史家當年將老太太嫁到榮國府,其實是為了報復賈家的吧? “誰說不是,自己立不起來......”賈敏聞言,思緒直接被轉了開。她那個二侄女,在娘家都被婆子下人欺負成那樣,將來成了親,怕也是個受氣的。如今又有了那么個名聲,哪怕將來真的出嫁了,想必在夫家也抬不起頭來。 想到這里,賈敏總覺得哪里不太對。一時又想不起來,抬頭看林如海,林如海對她點點頭,便又說起繁哥兒來。 繁哥兒年紀小,不過也識了不少字。等再大些,就可以對著字貼描紅了。 現在他們倆口子還能應付,不過現在著手請個好先生準備正式讀書的事也是時候了。 “請先生回來單教繁哥兒一個,到是極好。只咱們家人丁單薄,到不如送繁哥兒去旁家附學,一來多學學世情,二來也可多結交些朋友。不過先生還是要請的,雙管齊下,自不會蹉跎了功課?!?/br> “老爺想送繁哥兒去誰家附學?”賈敏心里轉了一圈,也沒想到林如海說的是誰家。 “我心里已擇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