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荒年老太之隨身帶著小賣部 第159節
meimei周素素養的幾只野雞,生性膽小,非常怕人,成天窩在雞窩里。 哪像這只大公雞一樣,威風凜凜的。 要是把這只大公雞帶回去,一定非常的有趣。 “下一次再把它帶回去吧!咱們今天來,最主要是要來取糧食的?!?/br> 馬老三不贊同周敏年的這個主意。 今天來的人本來就不多,不是很方便帶雞回青連山。 就算帶回去了,也沒地方安置。 還是等到房子建好了,再把雞帶回去吧! “馬村長說的對,今天最重要的是糧食!咱們快去取糧食吧!拿好了糧食,也好回去做中飯?!?/br> 蘇念立刻附和道。 “你就先在這里待一段時間,等下次,我再帶你走?!?/br> 馬老三注視著大公雞的綠豆眼,很是鄭重的說道。 那只大公雞好像聽懂了一樣,又鳴叫了一聲,然后,帶著它的“雞小弟”們,又去草叢里找蟲子了。 周敏年看的目瞪口呆。 他還是頭一次遇見這么聰明的大公雞。 “走吧!去我家拿糧食去!” 馬老三站起身開,招呼著大家去他家。 馬老三帶著眾人繼續往前走。 走到一個荒廢的墻角處,突然聽見了一陣奇怪的聲音。 “好像是有什么東西在那邊!” 耳朵靈敏的周敏年,立刻辨別出聲音的來源。 眾人馬上停下了腳步,不再說話,細細的聆聽那個怪聲。 “啰啰啰~~” “這……不是豬叫嗎?” 蘇念很快辨別出聲音的來源。 她趕緊往聲音發出的源頭跑去,發現荒廢的墻角處,居然有一頭臟兮兮的大肥豬在拱墻角。 “真的是一頭豬!” 蘇念驚嘆到。 看來,馬家村里的家畜都逃了出來,在村子里四處轉悠。 “大舅,這不是你家的豬嗎?” 楊大慶看見了墻角的豬,立馬說道。 “還真是我家的豬!怎么瘦了這么多!” 馬老三看見自己的豬,很是心疼的說道。 自家的豬,一直被他老伴當成寶貝對待,每一天吃三頓,還要配上不少的野草,養的肥肥胖胖的,就盼著過年的時候,能多吃些豬rou。 一段時間沒在家里,這豬就瘦了那么多。 要是給他的老伴看見了,非得心疼死不可。 “這……還算瘦?” 蘇念聽見馬老三的話,一頭的黑線。 這只豬,胖的都快走不動道了,還叫瘦? 那以前,這只豬得肥成什么樣??? “大舅,你別太傷心了,等下次咱們把房子建好了,把這只豬帶回青連山去,多割些野草喂一喂,很快就會長回來的?!?/br> 楊大慶靠近懸崖馬老三,安慰的說道。 豬就是莊稼人的寶貝。 他的舅母對這頭豬的重視,楊大慶也是看在眼里。 只要到時候再養一養,保管能胖回來。 “你說的沒錯!這只豬沒有餓死,就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等以后養一養,一樣白白胖胖?!?/br> 被楊大慶安慰了的馬老三,心情好了不少。 同時,心里面對于加緊時間建房子這件事,也越發的上心了。 只要把房子建好了,就可以把自家的家畜帶回去養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大鍋與酸菜 馬老三帶著眾人,向自己家走去。 一路上,見到了不少四處逃竄的家畜。 有雞鴨,也有牛羊,還有好幾頭豬。 雖然馬老三很想把家畜都帶到青連山去,但是他也知道,現在還不是時候。 就算帶下去了,也沒有地方可以安置。 “到了,這就是我家!” 穿過馬家村,馬老三帶著大家來到了最里面的一戶人家。 同時,也是村子里占地面積最大的一戶人家。 果然,能當村長的人,家里自然是不同凡響,與別的家庭都不一樣,連房子都要大的多。 馬老三的家,外面是一圈青磚沏的圍墻,與周邊別的人家一比,要豪華上不少。 圍墻的正前方,是一扇雙開的大門。 此時,正敞開著。 當時,馬老三一家被官府匆匆帶走,誰也沒來得及關門。 也幸好沒有把門關起來,家里的家畜才能逃出去,在外面尋找吃的東西。 要不然,早就餓死在家里了。 馬老三領頭,帶著眾人走進了他家。 走進去后,是一個寬大的院子。 院子里的竹竿上,還曬著沒有來得及收下來的衣服。 地上還有幾件被吹下來的,早已經變得臟污不堪。 因為沒人打理,院子里已經稀稀拉拉的冒出來不少的雜草。 馬老三看的很不是滋味。 自己的家,變成了這般破敗模樣。 “大舅,別看了,時間不早了,咱們先去拿糧食吧!” 楊大慶拍了拍馬老三的肩膀,低聲催促到。 “走吧!” 馬老三當下抬腳,往自家糧倉走去。 在院子的后頭,有一間很大的屋子,屋子里什么也沒有,只是簡單的分隔成了四個房間。 其中,有兩個房間,都堆滿了谷子。 一個房間,擺滿了壇子,壇子里裝著的,是去了皮的谷子——白花花的大米。 還有一個房間,堆滿了紅薯、大豆等雜糧。 馬老三領著蘇念進來時,蘇念看呆了,她怎么也想不到,馬老三家里,存了這么多的糧食。 假如不是因為發生瘟疫,他們一家人,光靠著自家的糧食,應該就能吃到戰爭結束吧! “馬村長,你家的糧食可真多!” 同樣被馬老三家的糧食震撼到的,還有朱見陽。 “讓你們見笑了!” 馬老三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這幾年多虧老天爺賞臉,收成都很不錯,而且縣里管糧食稅收的,又是我家的一個遠方表親,村里人一起給他湊了個大紅包,我們馬家村和楊家村的糧食幾乎都可以不用上繳,所以才存了這么多糧食?!?/br> 作為農民,完全是靠天吃飯。 這幾年,天氣都很不錯,收成很好。 往年里,莊稼人收回家的糧食,大半是要上繳的。 而機靈的馬老三,連同楊大慶,發起村里人湊錢,湊了個二十兩的大紅包。 包給了管收糧食的小吏,小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隨便收了些糧食,交上去意思意思就成了。 絕大多數的糧食,都給兩個村的村民們留了下來。 這就使得每一個村民的家里,都堆積了大量的糧食。 不管是大米還是紅薯、大豆這些雜糧。 “別說那么多了,咱們快裝糧食吧!” 周敏年現在只想著把大米扛回青連山去,讓村民們也吃上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