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娘 第34節
梁驚鴻:“表姐這可是關心則亂了,姐夫雖未接待過外國使團,卻在六部任過職,什么大場面沒見過,哪至于一個外國使團,便鬧了笑話,更何況,這些事都有既定的章程,只照著章程走就好了,想來這蕭十六也不會在燕州城多停留?!?/br> 葉氏也暗暗點頭,這個蕭十六雖是北國人,卻是個出了名的風流才子,又喜吟詩作對,應該喜歡江南,而燕州城地處北疆,雖不荒僻,卻比不得江南的鶯聲嚦嚦十丈軟紅,更得風流才子的青睞。 可即便在燕州停不了多久,也得精心安排,不出差錯之余,力求讓這位十六皇子盡興,這就有些難了,畢竟并不知這位十六皇子的心思,好在有梁驚鴻在,驚鴻雖不是皇族,若論身份,也并不遜于北國皇子,由他接待,也算棋逢對手。 使團的事放了心,葉氏抬頭看了看不遠處的院墻,墻那邊兒便是先頭潘復家住的院子,往常有人住的時候,總能瞧見些燈光,如今卻是黑漆漆一片,不禁道:“既順了心意,便得饒人處且饒人吧,到底也沒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至于趕盡殺絕了?!?/br> 第102章 誰還沒點兒上進心呢 梁驚鴻冷哼了一聲:“那潘復算個什么東西, 想收拾他,犯得著我出手嗎,更何況, 今兒晚上這樣好的月色, 表姐提他做甚,真有些煞風景?!?/br> 葉氏:“我不過是隨口提一句罷了,你也別太輕忽了, 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只聽說千日做賊可沒有千日防賊的,你別瞧他是個上不得臺面的小人,需知越是小人越難防, 到底是奪妻之恨啊,哪個男人能過得去?!?/br> 梁驚鴻眉頭一皺:“什么妻?不過是擔個名頭罷了?!?/br> 葉氏聽他語氣不善,便知這是腰眼兒碰不得, 心里不禁嘆息, 這提都不讓提一句, 能放過那潘復?就算是名頭夫妻, 卻也是明媒正娶到家的, 即便和離了,這段名份也抹不去,這連一個妻字都聽不得,可見心里多在意。 葉氏正琢磨怎么再勸他兩句, 不想梁驚鴻卻道:“表姐何用擔心這些, 皎娘那個性子,表姐也清楚, 只她安心的跟著我, 誰耐煩管那不相干的人去?!?/br> 葉氏這才回過味來, 怪不得前幾日衙門里傳了話,說那潘復從大牢里放出去了,自己當時心里還咯噔了一下,疑心是梁驚鴻的手段,先把人放出來再解決。 葉氏擔心的就是他出手,這里可是燕州府,是丈夫下轄之地,萬一鬧出人命來,對丈夫官聲不利,尤其這潘復雖算不得什么人物,到底跟潘府沾親,潘府又是燕州望族,有道是打狗看主人,總得給潘家留些體面。 為此還特意讓柳旺兒去掃聽了掃聽,回來卻說真沒動手,只是把人趕出了燕州城,雖柳旺兒言之鑿鑿,葉氏仍有些不信,畢竟她異常清楚梁驚鴻的性子,跟寬容大度根本沾不上邊兒。 今兒提起來也是心里猜疑,哪想這回竟真轉了性,心里雖百般不愿,到底沒把那潘復如何,詫異之余卻又不免想起皎娘來。 現如今能讓這小霸王改秉性從良善的,大約也只皎娘有這樣的本事,說起來也稀奇,梁驚鴻這個霸道性子,可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那是自小便如此,何曾見他聽過誰的話,便是皇后娘娘的話也不一定聽進去,倒是皎娘一句話便真饒了那潘復,莫不是皎娘會什么降頭術法,給他施法術下了降頭。 想到此,葉氏自己都覺荒謬,皎娘又不是神婆,且識文斷字,知書達理,哪可能學這些邪門歪道。 正想著,卻聽梁驚鴻道:“過兩日還得拜托表姐幫個忙?!?/br> 如今一聽他說幫忙二字,葉氏后脊梁都發涼,立馬警覺起來:“你,又要做什么?” 梁驚鴻嘿嘿一樂:“人都在我手里了,表姐怕什么?” 葉氏忍不住白了他一眼:“這是怕不怕的事兒嗎,是做了虧心缺德事,我這夜里連覺都睡不踏實?!?/br> 梁驚鴻:“成就一樁姻緣是積福德,怎會睡不踏實?!?/br> 葉氏:“你甭拿這話糊弄我,且說吧,又要做什么?” 梁驚鴻:“真不是壞事,就是想那北國使團既來了燕州城,必免不了飲宴熱鬧,加之那蕭十六還攜了側妃,定要設女席,到時在席上勞煩表姐幫我多看顧著些?!?/br> 葉氏愣了愣:“這事怕是不妥,雖說皎娘身子弱一貫不大出門,卻并非沒露過面,至少潘府是走動過的,潘府是燕州望族,若設宴列席,也必繞不過潘府,若是認出來,豈不麻煩?!?/br> 梁驚鴻卻并不在意:“認出來又如何,難道潘府的人還能到處亂嚼舌頭去不成,若果真如此,這潘府的氣候也該盡了?!?/br> 葉氏明白梁驚鴻的意思,潘家雖是燕州望族,近些年卻也大不如前,跟葉家一樣,沒有爭氣出息的子孫,便祖上再興旺風光,也終將敗落,若想挽救頹勢,唯有抱大腿,顯然潘家跟葉家一樣,相中的正是梁府這條粗腿,指望著梁府呢,如何敢得罪,故此,真在席上認出皎娘便是潘復家的大娘子,心里便怎么震驚,也不會露出來,更不會點破。 葉氏真是從心里服氣自己這個表弟,這小子年紀不大,可在拿捏人心上,真叫一個厲害,比官場上那些老狐貍都毫不遜色,這是明明白白的以勢壓人,權勢當前便做到明處也讓你明明知道卻不敢言。 葉氏也終于知道,從底根起這小子就沒想過把皎娘藏起來,若不然這樣要緊的宴席怎會讓她露面。 卻想起皎娘的性子,不禁道:“你倒是打算的好,只怕她不答應,她自來不喜應酬,如何肯來這樣的宴席上湊熱鬧,況……”說著頓了頓,本來想說,皎娘顧及身份,必然不想拋頭露面,卻想到梁驚鴻既說讓皎娘列席,自然有法子讓她答應,自己何必cao這些沒用的心,索性停住了話頭。 卻聽梁驚鴻道:“她身子這般不好,雖是娘胎里做下的根兒,到底也是后來調養不當之故,雖尋了不少大夫,卻盡是庸醫,方子不對癥,便吃再多也無用,可憐她平白喝了那么多苦藥湯子?!甭犝Z氣似有些心疼。 葉氏不禁咳嗽了一聲:“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到底這里不比京城,藥號都沒有幾家,也就那個春芝堂還算過得去,可坐診的幾個郎中,都沒什么名聲,若是尋常病癥許還能治,趕上皎娘這樣天生胎里帶的癥候,便束手無策了,你我皆知,這胎里的癥候最是難醫,皎娘如今能這般能跑會跳的,已是運氣?!?/br> 葉氏并未把話說的太明白,便是親姐弟有些話都是不好說的,更何況自己還只是表姐,她是覺得梁驚鴻怎么愈發婆媽起來,都多少年的事了,那時候兩人八竿子都打不著呢,若這些都心疼的話,哪里心疼的過來呢。 卻忽然想起剛兩人明明說的是宴席之事,怎么就說到皎娘的身子了,遂道:“皎娘的病癥跟去不去宴席有何干系?” 梁驚鴻:“自然有干系,雖近幾個月藥膳調養,瞧著見了好,卻太慢了些,且不能去根兒,她這個病若不能去根兒,便不能徹底康健,這些日子我翻了些醫書,尋到幾個差不多的醫案,似皎娘這般天生病弱的,若想除去病根兒,需三分治七分養,這個養卻不是只每日藥膳調理,還需心境寬和,多走動,成日悶在屋子里,哪里能養得好,恰好北國使團來燕州城倒是個新鮮景兒,或許她有興致?!?/br> 葉氏聽的滿頭黑線,心道,合著這北國使團來燕州城就是為了給皎娘逗樂子的,怪不得都說這小子膽大包天呢,這種事兒都敢想,敢說,還敢做的,估摸整個南楚也找不出第二個人了。 不過,倒難得他這份心,雖兩人最后沒什么結果,但如今驚鴻這份情意卻是實打實的,便自己都有些感動。 想到此,便道:“前頭我哄騙了她,想必如今心里還怨著我呢,可之前我說跟她投緣卻并非假話,便憑著我跟她的交情,只她去了自然要看顧著,又何必你巴巴的來拜托囑咐?!?/br> 梁驚鴻倒是從善如流,笑道:“倒是我多事了,多事了,那皎娘就勞煩表姐了?!?/br> 葉氏嘆了口氣,心里其實有些糾結,不知自己這般做是幫了皎娘還是害了她。 姐倆把話說透了,梁驚鴻也差不多吃醉了,便酒量再大,也架不住一壺一壺連著往下灌,到了是吃醉了。 葉氏見他腳下踉蹌,醉醺醺的,便喚了兩個丫頭過來,讓扶著梁驚鴻去客房里歇息,那兩個丫頭臉上明顯的喜色,自然瞞不過葉氏。 這也是情理之中,有句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只要是人誰甘心一輩子當伺候人的奴才,若得機會誰不想往上攀,尤其驚鴻的底細,外頭的人許不清楚,可自己府里這些婆子丫頭自然都是知道的,這么一位出身尊貴俊美絕倫的侯門公子,就在眼前兒,除非傻子哪能沒點兒心思,只是未得機會,不敢放肆。 如今這位吃醉了,不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嗎,若能就此上位,便是一步登天,存著這些心思,哪里能不歡喜,忙著上前扶人。 只是手剛過去,還未碰到胳膊,便被梁驚鴻一揮擋了開去,醉中未收住力氣,隨手一揮兩個丫頭便踉蹌著摔在了地上。 這一番變故,莫說兩個丫頭便是葉氏都愣了,不禁道:“可真是醉了,我讓她們扶你回客房歇息,你推她們做甚?” 梁驚鴻卻道:“不用她們扶,我自己走?!闭f著看都沒看那倆丫頭,晃晃蕩蕩的往客房去了。 雖身邊跟著小廝,到底不妥當,葉氏忙遣了兩個妥帖的婆子過去服侍,囑咐妥當也回房去了。 倒是周mama留了下來,瞧著地上的兩個丫頭:“地上也沒金元寶讓你們撿,還不起來,既沒那個命就消停著當你們差事吧,對了,我還得囑咐你們一句,雖說今兒晚上表少爺醉了,明兒醒了說不得還記著今兒的事兒,你倆往后盡量避著些,別自找不痛快?!?/br> 第103章 合他心意的女子 翌日一早, 周正起來按了按抽痛的額頭,到底年紀大了些,這些酒便禁不住了, 忽想起梁驚鴻昨兒晚上也吃了不少酒, 怕耽擱了正事忙讓葉氏去客房喚人。 葉氏伸手從銅盆里擰了溫熱的帕子遞過去道:“哪用得著喚,早便起了,這時辰估摸都打完兩趟拳了?!?/br> 周正倒有些意外:“昨兒他未吃醉?”說著把帕子在臉上擦了擦, 方還了回去。 葉氏接過放到一邊兒,又把旁邊青鹽的小罐遞了過去:“原是該你這個姐夫跟他吃酒的,哪想還沒怎么著呢,你便醉的不成了, 卻丟他一人在席上吃酒,沒個節制,能不醉嗎?” 周正也知自己昨兒有些忘形, 不禁道:“未想驚鴻年紀不大, 倒不同于京里那些世族子弟, 說話做事頗有見地?!?/br> 葉氏知丈夫這般夸獎, 皆因昨兒驚鴻的那句話正說到了他心里, 不免有些好笑,要知道丈夫可是輕易不夸人的,尤其不喜京里那些成日不務正業的紈绔子弟,兒子去進學之前還一再囑咐跟著的人, 不許少爺跟那些世族子弟們一處里混鬧, 若陽奉陰違讓他知道,把這些奴才挨個打折腿。 不想今兒卻夸起梁驚鴻來, 丈夫大約不知道, 驚鴻可是京里那些紈绔子弟的頭兒, 以前也混鬧過一陣子,要不然那些名聲怎么來的,只不過后來長了幾歲,便覺跟那些人混沒意思,開始四處游歷去了。 丈夫的性子慣來不喜這些世家子弟,覺得他們耽于享樂,不思進取,所以才格外喜歡冬郎,今兒卻破天荒的夸驚鴻有見地,聽在葉氏耳里真有些好笑,雖覺好笑卻并未戳破,畢竟要顧及一下丈夫的面子嗎。 想到此,便接話道:“這幾年在外游歷,是長進了?!?/br> 周正點點頭:“說起來年紀也不小了,似他這般年紀的世家公子便未娶的也都定了親,只等著選好吉日行禮了,怎他連個影兒都沒有?!?/br> 葉氏幫他換上官服,一邊兒整理腰帶一邊兒道:“他的親事可有些難了?!?/br> 周正好奇的道:“京里那么多大家閨秀,尋個門當戶對性情妥當的不就好了,有什么難的?!?/br> 葉氏:“這姻緣事哪有老爺說的這般容易,門當戶對的是不難,要找合了他心思的可不易?!?/br> 周正搖頭:“這是什么話,自古而今婚姻大事皆是父母做主媒妁之言,況娶妻娶賢,只品行不虧,賢良淑德,便是好女子?!?/br> 葉氏忍不住瞥了丈夫一眼:“老爺當他是你不成,他那個脾氣,自小就霸道,若不合他的心意,哪里會應?!?/br> 周正見妻子這一瞥,似嗔似喜的,越發襯的眉眼盈盈,雖說容色不如前些年剛嫁之時,卻別有一番韻致,心中不免一動,見丫頭婆子們都出去了,遂抓住了她的手低聲道:“自打來了燕州任上,公務繁忙,時常連著好些日子連家門都不回,丟你自己一人,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可是委屈了夫人?!?/br> 葉氏深知丈夫的性子,能說出這些話已是極難得了,便有些委屈,這幾句話過來,也都散了,遂道:“老爺這話可不遠了,夫妻之間說什么委屈不委屈的,況,老爺也不是在外面花天酒地才不家來,忙的是衙門里的正經公務,便我再不知事,也知這公務比陪我說話兒要緊的多?!?/br> 葉氏越是如此善解人意,周正心里越是愧疚,柔聲道:“你不是說驚鴻那個別院收拾的好嗎,待送走北國使團,騰出空來,我陪你去住上幾日,好生散散?!?/br> 葉氏心知這話說是說了,十有八九成不了,丈夫是這 燕州知府,可不是不打緊的閑職,掌管這一州百姓生計,恨不能連睡覺都在衙門里,便家來一趟都不易,哪還有功夫陪自己去別院散心。 雖知成不了,卻并不埋怨而是點了點頭:“那我可盼著了?!?/br> 周正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見丫頭端了早膳上來,便放開了葉氏在炕上坐了,兩口子用了早膳便又說起梁驚鴻來,周正搖頭道:“婚姻大事也不能總由著他的性子來,若依著你的話,尋不見合他心意的,難道一輩子不娶嗎?!?/br> 葉氏:“老爺倒是愛cao心,橫豎他的婚事輪不到旁人管,就讓皇后娘娘煩惱去吧,再說,姻緣天定,不合心意大約是姻緣未到,等姻緣到了,想來便怎么瞧怎么合意了?!?/br> 說著這話不免想起皎娘來,要說這小子怎么瞧著怎么合意的女子,不就是皎娘嗎,想到此,倒把自己嚇得一激靈,忙搖了搖頭,根本是絕無可能之事,自己這兒瞎捉摸什么。 周正見妻子神色似有心事,正要問,梁驚鴻卻一腳邁了進來,便岔開了話頭,起身拉著梁驚鴻往城外迎候北國使團去了。 因北國使團要來,今兒燕州城格外熱鬧,尤其城外,從知府往下燕州府的大小官員,再有,如潘家一般的望族家主,加上聲名遠播的名士……舉凡燕州府有頭有臉的今兒都在城外,或官服烏紗,或錦衣繡袍,車馬簇簇,頗有幾分冠蓋云集的勢頭。 這樣的規格也是因北國使團的正使身份尊貴,畢竟蕭十六是正兒八經的皇子,這么多人從早上 一直等到晌午,才遠遠瞧見官道上行來的使團車隊。 周正忙振奮精神,正了正自己的官帽,側頭卻見梁驚鴻坐在哪兒手里搖著折扇不緊不慢的吃茶,那個輕松愜意就別提了,心里不免嘆息,到底是見過大世面,自己緊張的手心都冒汗了,這小子卻如閑庭信步一般,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就是來這城外郊游的呢。 卻也忍不住道:“這次正使不止是皇子還是北國的賢王殿下,萬不可失禮?!?/br> 梁驚鴻轉了轉自己拇指上的籽玉扳指,那溫潤細膩的觸感,讓他愈發有些想念皎娘,見周正緊張的直抹汗,遂好心道: “姐夫不必緊張,若我所料不差,這使團的車隊里,應該沒有咱們這位賢王殿下?!?/br> 周正一愣:“他是正使,如何會不在車隊中?” 梁驚鴻:“據聞這位賢王風流倜儻,最是喜歡微服私訪,對于這些繁瑣禮節的應酬頗不耐煩,這會兒不定在那個酒肆茶樓里尋樂子呢,斷不會在這車隊里?!?/br> 第104章 絕非尋常之輩 果然, 待使團車隊到了近前,出來的卻是副使,而中間車駕內也只有那位傳說中賢王側妃, 至于蕭十六卻不見蹤影, 副使想來已是習慣了幫賢王殿下收拾爛攤子,只說殿下在北國時便傾慕燕州城的好景致,嫌棄車隊慢, 自己先一步騎馬來了。 周正看了梁驚鴻一眼,還真讓驚鴻說著了,這位北國的右賢王果然不在車隊之中,心里不禁嘆息, 這么一位隨性而為的正使,真讓人無語,他一個北國的右賢王, 若是在燕州城出點亂子, 自己哪擔待的起啊。 想到此, 不免有些忐忑: “這, 殿下獨自出行, 怕是不妥,萬一遇上賊人有個閃失,該當如何?” 那副使自然知道不妥,畢竟身為正使到了人家州府城前, 連面兒都不露一下, 實在有些說不過去,只不過自己一個副使本來就是正使屬下, 更何況這回的正使還是賢王殿下, 莫說他自己跑出去逛風景, 便興致一來想放把火整個車隊點了,自己也只能眼看著。 對于等了半日的周知府,心里雖過意不去也沒法子,只是道:“周大人莫擔心,殿下并非一人獨行,有侍衛跟著,應不會出什么差錯,況,早聞自周大人上任以來,敬賢下士,急吏緩民,把燕州府治理的平安祥和,有口皆碑,如此民風淳樸的清正之府,怎會有賊人出沒?!?/br> 這副使當真是個人物,說出話來滴水不漏,明著是奉承周正把燕州府治理的一片祥和,暗里卻是警告,若蕭十六在燕州府出了什么意外,周正這個知府便難逃一個治下不利之罪。 明擺著就是告訴周正,就算是王爺自己跑了出去,出了意外北國也是要算賬的。 明知這北國的副使是強詞奪理,可周正卻無法反駁,畢竟這里是自己治下的燕州府,對上北國這不講規矩的右賢王,身份懸殊,這個啞巴虧是吃定了。 心里正郁悶,卻聽梁驚鴻開口道:“早聞北國的右賢王殿下,文能□□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莫說身邊尚帶了侍衛,便單人獨騎,又有何可懼,若真有不長眼的賊人撞到殿下跟前兒,大約是嫌自己命長了?!?/br> 梁驚鴻這幾句話說的也是格外刁鉆,要知道蕭十六這個右賢王本來就有些遭嫉,畢竟上面還有個左賢王,且他在北國眾多皇子中,排在最末,其母還是南楚人,因這個出身,以前便常被人詬病,偏偏老皇帝對這個血統不純正的兒子頗為偏愛,偏愛的其他兄弟縱不敢說出來,心中卻早已不滿,若不是為了平息兒子們的怨恨,老皇帝怎舍得把自己最偏愛的兒子,弄到南楚來。 而梁驚鴻這一句文能□□平天下,武可鞍馬定乾坤,若是傳回北國去,其余皇子會如何,不用想也知道,這看似奉承之言實則居心叵測,暗藏禍心,且輕飄飄一句話便幫周正解了圍,他把賢王殿下說的如此厲害,若是連幾個小賊都收拾不了,丟的可不是殿下一人的面子,是整個北國的臉面都沒了。 副使目光一閃落在周正旁邊的梁驚鴻身上,不禁道:“這位公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