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墨家出山
書院公認的學術第一人,是李曄! 這不是因為李曄是皇帝,在學院,凡是先生都能挑戰他人,李曄在書院的身份就是書院的院長。 他雖然只是書院的院長,但是書院的理學院、算學院、政教學院,許多學院的教材,都是李曄親手編纂的。 那些拿到教材的先生,對李曄的博學,無不驚為天人。當然也有不滿意的,作為皇朝最正統的儒學院院長,兼書院院判的孔纁,就對李曄相當不滿。 李曄的儒學水平,簡直連開蒙孩童都不容,不過李曄撰寫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些教材,卻讓孔纁望塵莫及。 三百千一出,開蒙之學再無他物,僅此三學足矣。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高度了,所以,就算李曄對儒學其他經典,懵懂不知,絲毫不影響他大家的身份。 更不要說,李曄編纂的《算學初探》、《力學》、《化學》等諸多教材,這些已經成為相關學院必讀之物,甚至有些門派,已經開始根據李曄編纂的教材,調整自家的學問了。 這完全不存在奉承拍馬的因素,完全是李曄的教材,給了他們豐富自家學說的一個方向。 李曄那種系統化的教材,讓他們知道了,原來學問的傳承可以如此簡單。 一時間,各大學派紛紛效仿,就是想將自己的學術傳承下去。 墨家就是得到了李曄編纂的《力學》一書,才猛然發現,自家視作禁臠的高深學問,竟然被李曄輕而易舉的拿出來教授了。 而且李曄的教材,更加淺顯易懂,更加系統規范,更能讓人一目了然,這就讓他們有了深深的忌憚。 隨著巨子說完,東中的六人,也放開自己的矜持,開始討論進到書院之后,自己能得到什么職稱。 巨子看著眾人,悄悄地轉身,出了山洞。 “不要多想,大家只是在山中憋悶的太久了?!鼻G元出現在巨子身后,寬慰道。 “你不用寬慰我。我知道,如果繼續避世,他們肯定不會答應,今時不同往日了,正如李曄所說,我們的學說,已經不再是頂尖的學說了。 都是我們這些不肖弟子,讓先輩們心血付諸東流,讓歷代先賢蒙羞地下。所以,不管這次決定是對是錯,我偶無顏面對了,今后墨家就托付給你了?!?/br> 巨子此時,因為自家門派歸順朝廷,而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 “你不要這么想,你的決定沒有錯,我想即使先師在,也會這么選的。 雖然是將門派并入道皇家書院,但是你也看到了皇帝編寫的《力學》,平心而論,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皇帝編寫,但絕對算的上是鴻篇巨著。 雖然我也算是自幼從學,學問也勉強算是登堂入室,但和皇帝比起來,還是相去甚遠?!?/br> “正因如此,我才決定遠去,既然不能在學問上超越皇帝,又何苦去自尋煩惱呢?!?/br> 如果李曄知道,自己抄襲后世教材,把以為學問大家,打擊的一心想要隱退,不知道會不會高興。 “趕緊醒來!”荊元看著著魔一樣的巨子,大喝一聲道,“你難道就是為了成為一個學問大家,才研習學問的嗎!” 隨著荊元的一聲大喝,巨子身形一震,腦中瞬間清明了許多。 對啊,他就算學究天人,也不過是滄海一粟,難道他還能超越先輩不成!原來自己一直糾結的這些,都是錯的,原來自己一直不想出世,是因為學問被人趕超了! 這不對! 自己肩負的使命,是傳承學說,不是個人榮辱,自己怎么能如此計較個人得失,而將學派傳承放之腦后呢! “受教了!我出山,我去書院!”巨子想罷,對著荊元深施一禮。 如果不是荊元一語道破,自己可能就會陷入這無窮的循環之中,而不自知。 現在他頭腦已經清醒,轉身返回山洞,“來人,召集山中弟子,我們三日后出山!” 李曄其實內心無比希望墨家出山,自從荊元走后,他一直都在忐忑,萬一墨家收到刺激,真的遠遁山林,自己就虧大了。 墨家啊,多好的科研人才,無論是民是軍,都有著許多先進學說,只要善加利用,就是最好的理學老師。 李曄一直在勸自己,自己是當局者迷,但還是心事重重。 “我覺得你就是想多了,既然想要人家,你當初就不該擺出那副嘴臉,現在知道后悔了?!睆埲`無情地打擊道。 “張老道,你懂什么,那些隱門歷來以學問大家自居,如果陛下一味懇請,就算他們出山,難免不會得寸進尺,謀求將書院變成他墨家學堂?!笨拙曁胬顣险f道。 其實孔緯也覺得李曄做的有些過分,但是正如他剛剛說的,如果李曄當初真的妥協了,就算書院不會變成墨家的一言堂,那其他學派難免不會心存芥蒂。 這樣就會把好不容易形成的良好風氣,帶的偏離軌道。 從這方面講,即使墨家不出山,朝廷無非就是損失一些來之既用的人才,但對整個書院、整個大唐來說,卻會形成一個最好的風氣。 你可以高傲,你可以隱居,也可以出世,但前提是服從朝廷,服從大局。 不然,還不如沒有的好。 話雖這么說,李曄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畢竟是一個理科生,對墨家的向往,還是發自內心的。 所以就算是當初他對荊元步步緊逼,但內心當中還是十分希望,墨家能以大局為重,不要只看著自己學派。 這也是華夏文明歷來的惡習之一。 都想著罷黜百家,獨尊自家。 這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更不符合國家長遠的發展利益。 所以,李曄才會對墨家的代表,步步緊逼,就是希望,他們能看清事實,主動接受,畢竟李曄不是那種學術上的獨裁者。 他有著李唐皇室所獨有的那種廣闊胸襟,能包容一切學說,當然,前提是不會危及國家。 “陛下,剛剛接到墨家送來的信,他們定于三日后,啟程,投名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