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書迷正在閱讀:風諜、街角、當沙雕攻拿到社死劇本、難改、今天也想和竹馬貼貼、對不起,我有男朋友了、暗影諜云、進化之路、清榮(小媽)、棄少歸來
掌聲應該屬于他,伊諾克·羅布囂張地想。 伊諾克檢查球的動作還算快,不過就算如此,他依然在裁判的底線內瘋狂試探跳舞。 余光瞟到剛才的那個裁判的手又蠢蠢欲動了起來,這個動作什么意思,被罰了無數次黃牌的伊諾克·羅布心知肚明,他輕輕嘖了一聲,撈起桌上還在彈跳的球,擺出了發球的姿勢。 于是,這場萬眾矚目的1/8決賽,在這一刻,正式開始了。 眼中戰意洶涌,握著球拍的右手正叫囂著興奮與愉悅,手腕再無之前的一絲一毫遲緩沉重之感,這種久違的感受,真的是——很難不讓人熱血沸騰! 伊諾克·羅布的雙眼中仿佛燃燒著火光,他蹲下身,沉下重心,嘴角自然地噙著笑意,手肘架高,手腕朝著胸腔處內凹引拍,引拍引到百分之四十,另一只手也將球拋了起來。 接著腕關節處發力,手腕猛地向外一勾一引! 黑色的膠皮短促而猛烈地摩擦過球的側面,白色的小球瞬間被帶上了高速的旋轉,飄忽而極速地朝對面球桌飛去。 這幾乎是一個純側旋的逆旋轉球! 從拋球到球接觸球拍的膠皮,再到膠皮與球摩擦把旋轉賦予給球,這之間的過程是無比短暫而又快速的,逆旋轉發球本來就是高難度的發球動作,更別說在這短短的零點幾秒之內控制球拍的膠皮精準擦過乒乓球的側面,使其帶上純粹的側旋。 這幾乎絕無可能,正常來說都會帶有一定的弱下旋或者弱上旋,因為在摩擦球的那零點幾秒之內,總會有小小的偏差,摩擦到球的上半部分或者下半部分,使其帶上一點別的旋轉。 但伊諾克·羅布發出的這一球,就算是用慢動作去解析,也很難從其中去找出上旋或者下旋。 這球球感如此美妙,就連伊諾克本人也微微睜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 逆旋轉發球,伊諾克·羅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打這種球了,沒有別的原因,他手腕之前拉傷了,而逆旋轉發球是一種尤其依靠手腕靈活度和精準度的發球動作,拉傷不算嚴重但卻綿長,足以對這種發球精準度造成巨大的影響。 但逆旋轉發球可以算是伊諾克·羅布的成名絕技之一,以伊諾克的驕傲,他可不會允許他的這種發球出現什么差錯,就算微小的差錯也不行,所以在一次比賽中把逆側上旋球發成逆側下旋球之后,伊諾克就暫時把這個發球丟進倉庫了。 如今手傷完全好了才重新掏出來,第一場比賽的第一個球,也正該掏出這個! 可以說是心境正好,也可以說是時機已到,過去的千萬次練習化作養料融入了血液骨髓中,在這一刻反哺出來,造就了這完美的一球。 球剛飛出,一個聲音就在伊諾克心中大聲地響起——這球有了??! 這是頂尖運動員對自己打出的球的感應,對于他們來說,這種感應很少出差錯,但即便如此,伊諾克還是沒有絲毫松懈,他的雙眼緊緊地頂著飄忽著幾乎快要擦著球網飛過去的球,持拍的右手迅速回撤,恢復準備擊球的動作。 然后他看著布拉德伯里的動作,雙眼一瞇,無比果斷地“噔噔”后退了兩步。 他這一次的對手,可不是什么貓貓狗狗,而是他的老朋友,世界第五的布拉德伯里啊。 伊諾克·羅布可不相信,這一球布拉德伯里會接不住,更何況,看他的姿勢,分明是要—— 反手擰拉。 而且不是簡單的反手擰拉,是無比暴力的一板——反手霸王擰??! 逆旋轉又怎樣,純側旋又怎樣?作為伊諾克·羅布的老對手,布拉德伯里沒少接來自伊諾克·羅布的逆旋轉球,他甚至有自信,沒有人能比他接伊諾克的逆旋轉球成功率更高。 至于熟練度?布拉德伯里自問還是比不上那個幾乎親手把伊諾克養大的世界第三。 自然,布拉德伯里是無比清楚怎么去破這一個看起來幾乎無解的局的。 一力將十會,大力出奇跡。這一句話,在布拉德伯里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他高大的身材和全身鼓囊囊的肌rou,就算放眼整個世界乒壇,也是數一數二,這也讓布拉德伯里尋找到了獨屬于他的優勢——力量。 乒乓球是一項長期需要彎腰和跑動的運動,腰腹是最核心的部位,乒乓球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中,腰腹會有無數次的轉動,承載著最大的壓力,而乒乓球桌的固定不變的,只有76厘米高,加上球網也只有83厘米,種種因素疊加下來,身高太高的人打乒乓球,反而是有一定劣勢的。 為什么有劣勢? 身高太高,上半身對腰的壓力就會更大,在彎腰的時候也會更累,而且身高越高,距離乒乓球臺的距離就會越遠,就更難去把握球的旋轉力量和速度,不利于控制臺內球。 布拉德伯里作為一個俄羅斯人,一米九幾的大高個,幾乎接近兩米,這種身高打乒乓球,一開始沒有任何人看好他,甚至有人勸他去轉行,橄欖球、羽毛球,都比乒乓球更容易控制。 哈,轉行,怎么可能?布拉德伯里也是一條道走到死,就算撞了南墻也不回頭的人,別人勸他放棄,他偏要把這條路走到底。 南墻撞著撞著,撞了幾年,還真讓他撞出了一條道來。 既然臺內球不夠精細,既然自己的力量足夠成為優勢,為什么不把他們結合利用起來呢?臺內球不行,遠臺呢,只要能把握好擊球時機,加上自己的力量,把對手從近臺逼退,那不就進入到他的節奏中了嗎? --